高二上学期历史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975927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上学期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上学期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上学期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上学期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历史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1、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D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2、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

2、想 D.宋朝程朱理学3、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休养论, “格物” 、 “格心”的认识论, “成贤成圣”的境界论, “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 修生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 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4、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思想实质上是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前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5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中写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 ”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

3、写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这从本质上说明( )A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B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C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D启蒙思想家借用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6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群星灿烂,成就辉煌,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 )离骚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西汉的赋反映了当时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明清小说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文化心理需求A B C D7自明清以来,小说就在中国老百姓之中广为流传。康有为甚至认为,在那个时代, “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如小说何。郑声不倦雅乐睡,人情所好圣不阿

4、。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壮大 小说的世俗性 重商观念形成A B C D8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上的巅峰之作,千百年来,一直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竞相争夺的至宝,现藏于故宫,该画( )A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了北宋京城的繁华景象B以文人画为主要特色,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C以风景画为特色借物抒情,追求意趣D反映了两宋时期宫廷画的活跃,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9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 )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B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C彻底否

5、定中国传统文化 D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10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11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针对一些人对北京大学的一些攻击,说:“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革新一派,即偶有过激之论,苟于学课无涉,亦何必强以其责任归之于学校耶?”蔡元培说这番话的出发点主要在于( )A保护进步学术思想 B开脱自身责任C提倡民主科学 D对顽固势力妥协12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一个新生命诞生

6、,必经历一番痛苦,必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能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抗拒这个潮流。 ”文中的“潮流”指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民主与科学思潮C社会主义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13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 。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当中。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订每年 3 月 12 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A民本思想B民族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14.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罗斯特里尔说:“毛泽东是赋予马

7、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下列各项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提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思想A. B. C. D.15.“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C.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16.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

8、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晚清模式(百日维新)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17.下列有关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叙述,正确的是( )它是在国内外严峻的政治形势下发表的 它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它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A. B. C.

9、D.18.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A.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19.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 B. C. D. 20. 孙中山说:“在国家之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 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好道德还是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 理解是( ) A.

10、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21下图是 1957 年周恩来总理看绍剧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留影。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B周恩来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的推动C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高涨221977 年高考制度恢复,当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多达 570 多万。参考人数如此之多,主要是因为( )A “文革”时期出生人口多 B高校扩大招生吸引大量考生C “文革”十年对高等教育的严重破坏 D我国普及九年制

11、义务教育23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科教事业的发展,把教育事业摆在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但下列不属于能促进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有( )A提出“二为”总方向 B提出“三个面向”C颁布义务教育法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4.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相继投入商业运行。这表明我国核工业的发展方向是( )A打破超级大国核垄断 B提高军事战斗力C和平利用核能 D成为核武器强国25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 “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 。基于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你认为( )A苏格拉底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B苏

12、格拉底完全否认了智者学派的主张C这种认识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D这种认识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答案 26伊索克拉底(前 436前 338)说:“雅典的学生已成为他人的老师;雅典已使希腊人一词不再表示一个种族,而表示一种精神面貌。 ”下列能代表当时雅典人“精神面貌”的是( )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 拥有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拥有千形万态的海湾 古代西方人文精神之源A B C D27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精神内涵的是( )A “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B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C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

13、师” D “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281791 年,在伏尔泰逝世 13 年后,伏尔泰的遗骨被迁葬到巴黎先贤祠。迁葬之日,10 万人为他送葬,伫立街头迎送灵柩的人更是多达 60 万。他被巴黎人民如此景仰和爱戴的主要原因是( )A他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B他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 ,重视公共意志C他是法国启蒙运动不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D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29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 “超越”主要表现在( )以“理性”为核心 将斗争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 抨击教会的腐朽

14、主张建立民主与法制的社会A B C D30英国史学家韦尔斯指出:“(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强调自由,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B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世幸福C挑战王权,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D促使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31一部反映启蒙思想的著作这样写道:“如果同一个人或是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 )A伏尔泰 B卢梭 C狄德罗 D孟德斯鸠32房龙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始于 A古希腊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33大型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