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研究与教学中的现实关怀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1972314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6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文学研究与教学中的现实关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典文学研究与教学中的现实关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典文学研究与教学中的现实关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典文学研究与教学中的现实关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典文学研究与教学中的现实关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典文学研究与教学中的现实关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文学研究与教学中的现实关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典文学研究与教学中的现实关怀张德建时移世变,学术风气亦随之而转移,二十多年来,古典文学研究也走过了段特殊的历程。如果依据变迁轨迹进行时代区划,可以分为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和新世纪三个阶段。八十年代的古典文学研究刚从文革走出来,人们以浓厚的历史感和社会使命感从事研究,力图融入当代社会、当代文化,并努力成为时代文化的先导。九十年代的整个学术研究包括古典文学研究却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向,从介入参与的精神走向回归象牙之塔。整体而言,以一种清冷的态度而不是激昂的精神投入研究之中,有人称之为学院化,实质上是疏离现实。而新世纪以来,学院化更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如课题化,学者将精力和精神都致力于获得课题资助。如

2、大众化,借助媒体的力量以资本运作的方式介入火众文化之中,并努力成为其中的一员。当然,对短时间内的历史和正在进行的事件进行划分充满风险,如果把上述说法理解成对士风、学风的描述的话可能更合适。古典文学教学也随时代风气的转变而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来得比较缓慢。八十年代的古代文学教学发生了从单纯政治化教学模式剑重视作品阅读的变化,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古代文学教学受引进西方理论并且积极消化的影响比较重视运用理论对文本进行重新解读,这一时期存在的两个弊端亦逐渐显现,一是对文本的解释分析过分陈旧,对学生没有吸弓I 力,二是过度阐释,不能引导学生正确阅读作品。新世纪以来,古代文学教学遭遇了严重危机,长期的对

3、古代文化的疏理、现代社会对物质满足的追求和急功近代的人生目标、现代文化中对感官享乐的追求都开始直接影响到古代文学教学,尤其是学生表现出对古代文学的疏远和厌弃。问题出在哪里呢? 就古代文学研究而言,我们认为既有学理性的问题,包括学科本身诸如范围、理论、方法等文献的问题,也有研究者自身的原冈,如研究素质的欠缺、精神心态的欠衡、工具化焦虑,更有来自社会的压力,身处以经济为中心,技术为支撑的社会中,面对“实用”等同于“价值”的普遍认识,造 成“无用”笼罩下的失意感更加强烈。这使古典文学研究者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焦虑和紧张面对自己所处时代和面对自身时的“紧张”,这种双重的“紧张”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心态失衡。

4、对于这种“紧张”,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称之为“断裂”,这两个字带有客观描述性质,并只针对古今关系;有人称之为“失语”,突出的是负面效应:也有入从积极的角度出发,称之为“转换”,但我以为都不如“焦虑”二字更形象。这种焦虑和紧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古典文学研究边缘化的焦虑。古典文学研究的边缘化基于两方面的事实:文学的边缘化和文学研究的边缘化。人们总是强凋文学由自然状态逐渐向自觉、自主的存在发展是一种进步,但就在我们庆祝文学的独立时,却发现文学反而处丁:远离社会中心的状态中,这种远离社会中心的状态就是文学的边缘化。古典文学作为历史的遗存本来就远离当代社会文化的中心,再加之研究者没有在历史

5、与当代之间寻找到一个恰切的结合点,建立起某种精神文化上的关联,自然沦入边缘。同时,流行文化与消费文化的结合使得它具有无以伦比的影响力,文学不仅无法与之对抗,实际上还处于被重新定义的地位。文学的边缘化自然引发文学研究的边缘化,如果说文学尚可改变自我以适应社会的话,古典文学研究介入社会的能力当然更低,边缘化更是无可避免。但我们要问的是:这个命题真的可以成立吗? 首先,文学作为精神的存在,在社会文化中应f I i 据什么样的地位?这是一个无法同答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文学不可能【l i 据中心位置。其次,边缘是一种感知状态,人人而殊,着似客观的表述,其中夹杂着不少主体情绪。再加之,这种边缘化的判断是

6、建立在对以往经验虚妄想象的基础上,冈而也并不可靠。自古以来,文学何曾一i 据中心位置呢? 经、史、子、集的学术分类方式就已确立了文学的位置,哲学家们文以害道之论,道他作甚之言,不绝于耳,应该说文学天然地处丁边缘。政治上,文学从来都只有从属的地位和装饰的功能,何曾处于中心? 就社会文化而言,文学或从属于教化,或以娱乐的面日出现,也并不占据整个社会文化的中心。因而,可以说,关于边缘化的话题充满陷阱,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伪命题。边缘是文学在社会文化中的常态,没有必要引发出太多的东西。古典文学研究更是如此,要摆正心态,过份追求中心化,可能会导致研究品格的降低。二是对古典文学研究价值的怀疑。不可否认,研究界

7、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如自我封闭、论题自我繁殖、沦为机械性研究、缺乏融入当代生活的追求,但并不能由此否定古典文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郭英德先生对此有非常全面的论述,他首先从时间方面界定了古典文学研究的历史性、当代性和永恒性,又从空间方面分析了古典文学研究的社会性、学术性和个人性,两相交织,剔除无意义的伪命题,得出了古典文学研究意义的六种模式:历史学术性、当代社会性、当代学术性、当代个人性、永恒社会性、永恒学术性。古典文学虽然以历史上的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但这种基于历史文化传承和当代社会文化需要的:f 作不仅不是脱离现实的,相反它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实践着,有很强的现实性,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这应该

8、是古典文学研究者起码的信念,不能被米自实用主义者甚至金钱、商业利益至上者的怀疑所动摇。在一个完整健全的社会体系之中,生存和发展是最基本的需求,而维系社会的基本因素当然包含文学,人类精神中不能没有文学。我们甚至可以说文学的因素早已渗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有谁会说自己生活在一个完全抛弃文学的环境中呢? 在面对种种质疑时,我们也应该很自信地承认古典文学研究必然有其存在的永恒价值,因为人类精神不可能没有审美,没有想象,没有虚构,没有美的语言,其中所包含的知识、智慧当然具有永恒价值,而古典文学研究正是要向人们揭示其价值和意义所在。这种揭示对于当代社会必然有现实意义,具有现实性。对社会中的个体也具有审美意

9、识的培养、健全情感的建立、道德人格的追求等意义。三是面对古典文学学科发展的困惑。中国现代学术是以两方学术为参照系建立起来的,古典文学学科也是如此,且比之其他学科更为艰难。古典文学研究总是陷入两难之境,要么保持原有的品性,要么适应时代的变化,由于诸多的原因,很难在二者之间进行取舍,古典文学的学术品格一直没有建立起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不同学科如哲学、史学、社会学等都有了很大变化,甚至文学学科中其他分支也都表现出活力,唯独古典文学由于其学科的历史性和作为文学遗产的复杂性以及当代社会对古典文化的否定与隔膜,很难因某种理论的参照和引入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而文学研究者禁不住理论的诱惑,或将西方理论

10、简单化地比附到研究对象上去,或将其他学科的理论套用到古典文学研究中,忽视了古典文学本身。更有的学者以传统的名义否认一切理论形态,有意忽视古典文学的其他学术传统,专门从事于琐碎的考订9 6和非科学的猜谜式的推论。这些学科发展过程中的不完善都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共同造成了当今研究界的困惑。如果仔细追究造成古典文学研究界集体性凼惑的核心,就会发现不论是边缘焦虑、价值怀疑还是学科迷局,问题的核心是“现实关怀”。这种心态也很正常,如清初陈确所说:“古来学人,无不为习气所转9 Y ,亦如王夫之所说:“欲自拔于流俗,盖亦难矣”。在迅速变化的社会中,人们大多会为风气所移,更何况这种心态背后还有强大文化传统的支持。

11、任何研究都是当代语境- 卜的研究,这是由研究者的主体性决定的。作为知识分子的古典文学研究者理应有更宽,“的胸怀,不仅是职业的研究者,传承古典文化,而且要共同造就当代新文化。正因为我们失去现实关怀,自外于社会,不能介入当代问题之中,因而这种焦虑感日益强烈,甚至带有整体性质。但如何关怀现实、介入现实呢? 这义成为摆在所有研究者面前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正如当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空间样,古典文学研究者可以有各种选择。当然并不要求所有的研究者从去从事与现实具体相关的事情,因为人文学术研究本身属于精神的领域,过多的参与现实可能会伤害到学术本身。我臂J 还是应该汲取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教训,以审慎的态

12、度对待现实关怀问题。每个学者的关注点不同,关注的层次不同,所以我f f j 认为古典文学研究现实关怀应该具有不同的层次,人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真正的学者应该有更高远的精神目标,为人类文明积累有益的精神资源,而不仅只把目光投向现实,因为现实中存在很多不合理性,违背精神原则的东西。学术研究应该是人类精神的一次再延伸,研究者只是站在现实的点上,他们所关心绝不仅仅是现实。古典文学中蕴含着深厚的精神积淀,揭示中华民族文化和艺术精神也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柯林武德在历史的观念一书中提出这样一个重要命题: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因此我们认为揭示出古典文学中所包含的“思想”本身就是一项伟大的工作。我们不能将现实关怀

13、抬高到最高位置,仿佛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古典文学研究的价值,其实这倒恰是从根本上否定了古典文学研究。现实关怀更多地指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能够站在现实的出发点上沟通历史与未来的精神,不能把所有精神的内涵都现实化。如果说要描述这种境界的话,大概用道家“无为”比较合适。作为精神活动的古典文学研究之所以能够存在,就在于它能提供“意义”,这种“意义”存在于文学历史之中,需要我们去挖掘、提炼,呈献给当代社会,甚至提供给未来的文化建设。而“意义”的产生首先基于人文关怀,我们应该以博大的胸怀,高远的志向和深厚的历史感,真切的现实关怀去发现、挖掘。因此,介入当代社会,介入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最重要的是要提供“意义”。当

14、然,这并不否认学理性研究的价值,甚至可以说,意义的发现与挖掘是以学理性研究为基础的,但更主要的是研究主体与现实的精神感通。古典文学是一座丰富的精神宝库,可以提供极其深厚博人的有关人生、社会、个体的意义包括思想、情感、人格、道德、审美、语言种种意义。而作为历史遗存,其本身并无意义,我们要从当代社会文化的需求出发,努力寻求历史意义与当代意义之间的平衡,即历史地存在过的意义能够转化为满足当代精神文化需求的意义。这并非易事,方面,我们不能以历史意义代替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也不能背离历史,自行建构所谓“意义”。固守历史本位必然导致同步自封,在狭小的天地中自我满足,远离当代社会,实质上是精神的萎瘅;制造“

15、意义”以满足社会政治需求也有着惨痛的教训,我们不能再脱离历史,9 7在为政治服务的口号中丧失自我,在为人众服务的大众化、娱乐化、商业化的泥淖中失掉自我。古典文学研究以深厚的历史积存为研究对象,首先面对的是大量文献,必然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去伪存真的考辨一l :作,同时,既要对古典文学有真切的感悟和精神上的沟通,义要以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去阐释其中的意义,揭示其存在价值。这是一个十分繁杂的:I :作,要经过长期的学术训练,遵循基本的学术规范,冈而也必然是专门之学,是专家之学。在当代社会,学术研究早已不再以吟诵、赏玩的方式存在,更多地是一种职业化的研究。历史地看,古代学术传统中的文学研究更多的是强调

16、文史哲不分,讲求通人之学,所以,古典文学研究是反抗职业化的,因为职业化必然导致研究的单一化和狭小化。因此,这里所说的古典文学研究的现实关怀必然是专家之学背景下进行的,这是我们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当我们关注现实并提供某种意见时,要从专门之学出发,认真地提供经过深思熟虑的意见。不能充当万事通,随意发表意见。在当今社会中,有很多学者远离自己的研究领域,任意发表在专业人士看来十分可笑的见解,有时甚至是常识性知识的转述和无意义的话语再现。专家之学有时过于高傲,不屑于面对普通大众,无形中自我放逐,远离现实社会,这当然是不对的。我们必然承认,普及传播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也是现实关怀的一种。近些年来,大众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有所提高,从事普及:【:作的学者贡献很大。我们得承认,书斋内的学问不会被大众认可,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学者以深厚的人文情怀,积极关注现实,另一方面,从现代传播的角度看,进行一番自我表演以引发公众的兴趣也是一种宣传方式。毕竟兴趣本身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标志,满足大众需求无可非议。但同时我们也要避免为了迎合某种需要而制造意义和将普及传播事业转变成与大众文化的合谋,这将造成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