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讲义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1970617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伤寒论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伤寒论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伤寒论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伤寒论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寒论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讲义(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伤寒论讲义伤寒论讲义概述概述(一)作者生平(一)作者生平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后人称之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后人称之“医圣医圣” 。张机约生于公元张机约生于公元 150219 年,今之河南南阳人。年,今之河南南阳人。 (二)成书时代背景(二)成书时代背景 约成书于公元约成书于公元 200-205 年,宦官、外戚掌权,封建割据,政治昏暗,战争频起,年,宦官、外戚掌权,封建割据,政治昏暗,战争频起, 灾疫连年。灾疫连年。 (三)版本及流传(三)版本及流传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著张仲景著魏魏 王叔和整理编王叔和整理编张仲景方论张仲景方论唐孙思邈编唐孙思邈编伤寒论伤寒论 (千金翼方千金翼方九、十卷,现

2、存最早版本)九、十卷,现存最早版本)(1065)宋治平本宋治平本伤寒论伤寒论 高保衡、孙奇、林亿等校正(国内已无原刻本)高保衡、孙奇、林亿等校正(国内已无原刻本)(1144)南宋成注本南宋成注本注解伤寒论注解伤寒论(1545)明代汪济川校订本)明代汪济川校订本注解伤寒论注解伤寒论(1599)明赵开美的复刻本明赵开美的复刻本分述分述一、学术渊源一、学术渊源 1、基础理论继承于、基础理论继承于内经内经 、 难经难经 、 阴阳大论阴阳大论 ;2、诊法源于、诊法源于内经内经 、 难经难经 。并修正取舍;。并修正取舍;3、药学理论源于、药学理论源于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 、 胎胪要录胎胪要录 ;4、方剂理

3、论来源于、方剂理论来源于汤液经汤液经及当时散在的验方;及当时散在的验方;5、张仲景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张仲景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二、成就二、成就 系统地总结汉代以前医学成就,为临床医学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系统地总结汉代以前医学成就,为临床医学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创立创立“六经证治六经证治” ,使外感病的辨证论治有规律可循,为温病学形成奠定基础。,使外感病的辨证论治有规律可循,为温病学形成奠定基础。确立确立“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原则,从而形成我国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原则,从而形成我国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制定若干治则及许多行之有效方剂,为中药方剂学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制定若干治则及许多行

4、之有效方剂,为中药方剂学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三、伤寒的涵义三、伤寒的涵义 伤寒论伤寒论以伤寒两字命名,若从广义看以伤寒两字命名,若从广义看 , “寒寒”者者“邪邪”之义也。之义也。 “寒寒”从狭义可视为六从狭义可视为六 淫之淫之“寒邪寒邪” ; 广义伤寒:一切外感热病的统称(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乃至疫疠之气)广义伤寒:一切外感热病的统称(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乃至疫疠之气) ,一,一 个共同特点:发热。个共同特点:发热。狭义伤寒:为广义伤寒中一种,外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狭义伤寒:为广义伤寒中一种,外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四、六经的概念四、六经的概念 六经是生理性概念,指太阳

5、、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各经又可分为手足二经,六经是生理性概念,指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各经又可分为手足二经, 概括了十二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概括了十二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六经病:病理性概念,机体感受外邪后表现出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六组不同证候。六经病:病理性概念,机体感受外邪后表现出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六组不同证候。五、五、 伤寒论伤寒论的辨证方法的辨证方法 ( (一一) )六经辨证六经辨证 是一种辨证论治的方法与体系。贯穿在是一种辨证论治的方法与体系。贯穿在伤寒论伤寒论全书的始终。作为全书的始终。作为伤寒论伤寒论辨证施治辨证施治 的纲领。的纲领。六经辨

6、证是对六经所属脏腑、经络病理反映进行综合、归纳,从而找出其固有的发六经辨证是对六经所属脏腑、经络病理反映进行综合、归纳,从而找出其固有的发 展规律和内在联系,以阴阳为纲分为两大类病证(阳证、阴证)展规律和内在联系,以阴阳为纲分为两大类病证(阳证、阴证) ,在此基础上又划分为六类,在此基础上又划分为六类 病证。病证。各类病证反映外感病在整个过程中或病程的某个阶段所呈现的综合病证,并非各不各类病证反映外感病在整个过程中或病程的某个阶段所呈现的综合病证,并非各不 相连的独立病证。相连的独立病证。 (二)六经病的传变(二)六经病的传变 1、 传变的概念传变的概念 传:病证由某一经发展为另一经,并可以用

7、六经病的提纲证加以概括,称之传经。传:病证由某一经发展为另一经,并可以用六经病的提纲证加以概括,称之传经。 变:某一经病证起了质的变化,再也不能用六经病提纲证加以概括。变:某一经病证起了质的变化,再也不能用六经病提纲证加以概括。 2、影响传变的因素、影响传变的因素 1)正气的强弱;)正气的强弱; 2)感邪的轻重;)感邪的轻重; 3)治疗的当否。)治疗的当否。 3、六经传变的一般规律、六经传变的一般规律 1、由表入里,、由表入里,2、由实转虚,、由实转虚,3、阳证转阴、阳证转阴 4、传变的依据、传变的依据:脉证脉证常见名词术语常见名词术语合病:两经或三经的病证同时出现合病:两经或三经的病证同时出

8、现. 并病:某一经病证未罢,另一经病证又起两经病证往往同时并见并病:某一经病证未罢,另一经病证又起两经病证往往同时并见.直中:体弱正虚,外邪不经阳经而直接犯三阴经,发病即见三阴证。直中:体弱正虚,外邪不经阳经而直接犯三阴经,发病即见三阴证。循经传循经传-病情按六经排列次序传变病情按六经排列次序传变越经传越经传-病情不按六经排列次序传变病情不按六经排列次序传变本经自病本经自病-未经传变,初起即为少阳或阳明病,也称未经传变,初起即为少阳或阳明病,也称“直犯直犯” 。两感两感-阴经与阳经同时发病。阴经与阳经同时发病。阳病入阴阳病入阴-病情加重,阴病出阳病情加重,阴病出阳-病情减轻。病情减轻。 六、六

9、经病证治则治法六、六经病证治则治法太阳病太阳病汗法汗法 三阳病三阳病 阳明病阳明病清下法清下法 祛邪为主祛邪为主 少阳病少阳病和解法和解法太阴病太阴病温中法温中法三阴病三阴病 少阴病少阴病温阳育阴温阳育阴 扶正为主扶正为主厥阴病厥阴病寒热并用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攻补兼施八法俱备:汗八法俱备:汗-麻黄汤麻黄汤 吐吐-瓜蒂散瓜蒂散下下-承气汤承气汤 和和-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温温-四逆汤四逆汤 清清-白虎汤白虎汤补补-小建中汤小建中汤 消消-抵当汤抵当汤药物疗法,针刺疗法,艾灸疗法药物疗法,针刺疗法,艾灸疗法 内服外用,汤、散、丸、栓、含剂内服外用,汤、散、丸、栓、含剂始终贯穿了扶阳气,存津液精神。始终贯

10、穿了扶阳气,存津液精神。 第一章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太阳病的病理特点太阳病的病理特点 太阳病:是由于外邪侵袭人体,正邪交争于肌表,营卫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以脉浮、太阳病:是由于外邪侵袭人体,正邪交争于肌表,营卫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以脉浮、 头项强痛而恶寒为特点的一类证候,由于病位在表,又称为表证。头项强痛而恶寒为特点的一类证候,由于病位在表,又称为表证。 病因:外感风寒病因:外感风寒 病机:外邪袭表,正邪交争,营卫失调病机:外邪袭表,正邪交争,营卫失调 病位:表病位:表 病性:表寒证病性:表寒证太阳病的证候类型及治法太阳病的证候类型及治法 1.本证本证 (发生在足太阳膀胱本经本腑的

11、病变发生在足太阳膀胱本经本腑的病变)表证表证(1)太阳中风证(桂枝汤证及其兼证)太阳中风证(桂枝汤证及其兼证)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桂枝汤)(2)太阳伤寒证(麻黄汤证及其兼证)太阳伤寒证(麻黄汤证及其兼证)辛温发汗辛温发汗 祛风散寒(麻黄汤)祛风散寒(麻黄汤)(3)太阳表郁轻证)太阳表郁轻证辛温解表,小发其汗(桂枝麻黄各半汤辛温解表,小发其汗(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 里证里证 (1)太阳蓄水证)太阳蓄水证 化气行水兼解表(五苓散)化气行水兼解表(五苓散)(2)太阳蓄血证)太阳蓄血证 活血化瘀,通下瘀热(桃核承气汤

12、活血化瘀,通下瘀热(桃核承气汤 抵挡汤抵挡汤 抵挡丸)抵挡丸) 2.变证变证 太阳病失治误治,病情发生变化,证候复杂,不具备六经病性质和特点,不能用六太阳病失治误治,病情发生变化,证候复杂,不具备六经病性质和特点,不能用六 经的名称来命名,已经不是太阳病经的名称来命名,已经不是太阳病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第一节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太阳病纲要 一、太阳病脉证提纲一、太阳病脉证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 【分析分析】脉浮脉浮-正气抗邪于外,气血充盈于表正气抗邪于外,气血充盈于表头项强痛头项强痛-邪犯太阳,经气郁遏

13、不舒邪犯太阳,经气郁遏不舒恶寒恶寒-风寒侵袭,卫阳被伤风寒侵袭,卫阳被伤 二、太阳病分类二、太阳病分类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2) 【分析分析】本条为太阳中风证的脉症提纲。本条为太阳中风证的脉症提纲。 发热发热-风为阳邪,与卫阳相争,两阳相争而见发热风为阳邪,与卫阳相争,两阳相争而见发热 汗出汗出-风性开泄,腠理疏松卫外不固,营阴失守风性开泄,腠理疏松卫外不固,营阴失守 恶风恶风-风寒袭表,卫外失职风寒袭表,卫外失职 脉脉(浮浮)缓缓-肌腠被伤,经气外泄,营阴不足肌腠被伤,经气外泄,营阴不足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

14、,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分析分析】本条为太阳伤寒证脉证提纲。本条为太阳伤寒证脉证提纲。 或已发热或已发热-卫阳及时抗邪卫阳及时抗邪 或未发热或未发热 -卫阳及尚未及时抗邪卫阳及尚未及时抗邪 必恶寒必恶寒- 风寒束表,卫阳被遏风寒束表,卫阳被遏 体痛体痛-寒性凝滞,营卫滞涩不利寒性凝滞,营卫滞涩不利 呕逆呕逆-毛窍壅滞,卫气不通,胃气上逆毛窍壅滞,卫气不通,胃气上逆 脉阴阳俱紧脉阴阳俱紧-寒邪束表寒邪束表 当有无汗当有无汗-寒邪束表,腠理闭塞寒邪束表,腠理闭塞第二节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太阳病本证 一、太阳

15、中风证一、太阳中风证 (一)桂枝汤证(一)桂枝汤证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 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2) 【分析分析】 阳浮:热自发阳浮:热自发-卫强,抗邪于外而发热卫强,抗邪于外而发热 阴弱:汗自出阴弱:汗自出-营弱,不能内守而汗出营弱,不能内守而汗出 嗇嗇恶寒嗇嗇恶寒-汗出窍开,遇寒则恶汗出窍开,遇寒则恶 淅淅恶风淅淅恶风-自汗营弱,遇风则恶自汗营弱,遇风则恶 翕翕发热翕翕发热-正气抗邪正气抗邪(体温不高体温不高) 鼻鸣鼻鸣-肺气不利而鼻塞肺气不利而鼻塞 干呕干呕-胃气不降胃气不降桂枝汤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解肌祛风服法:服法: 药后啜粥药后啜粥 温覆微汗温覆微汗 获效停服获效停服 未效守方未效守方 药后禁口药后禁口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