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2011 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第一部分 150 个主导品种水稻(30 个)一、长江流域一、长江流域(一)Y 两优 1 号: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二)新两优 6 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三)丰两优香一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四)中嘉早 17:适宜在江西、湖南、安徽、浙江、湖北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五)中早 39:适合浙江省作双季早稻种植六)株两优 819 :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江西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七)湘晚籼 17 号:适宜于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八)珞优 8 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九)淦鑫 203:适宜在江西平原地区、湖南以及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十)丰源优 299 :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十一)天优华占: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 、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十二)Q 优 6 号: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 、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十三)川江优 527:适宜在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 、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十四)云光 17 号:适宜云南省海拔 1400 米以下籼稻区种植,稻瘟病常发区慎用2二、东南沿海二、东南沿海(一)天优 998: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二)培杂泰丰:适宜在海南、广西中南部、广东中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三)徐稻 3 号: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四)南粳 44: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五)宁粳 3 号: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六)武运粳 21: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七)秋优 998:适宜在海南、广西中南部、广东中南部、福建南部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八)淮稻 9 号: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九)宜优 673: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作晚稻种植,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三、北方平原地区三、北方平原地区(一)津原 D1:适宜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冀东及中北部的一季春稻区种植二)宁粳 43:适宜宁夏引黄灌区中等肥力田块插秧种植三)辽星 20:适宜在辽宁省沈阳以北中熟稻区种植四)松粳 12:适宜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插秧种植五)吉粳 88: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吉林省中早熟稻区,吉林省四平、吉林、辽源、通化、长春、松原等中晚至晚熟平原稻作区、内蒙古兴安盟中南部稻区种植以及辽宁省的东部及北部中早熟稻区种植六)龙粳 21: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七)龙粳 26: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
小麦(24 个)一、黄淮海地区一、黄淮海地区(一)百农 AK58: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山东菏泽中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二)济麦 22 号: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河北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安阳和濮阳及江苏省北部中高水肥地块种植三)郑麦 9023: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晚茬种植长江中下游麦区的安徽和江苏沿淮地区、河南南部及湖北省麦区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四)西农 979: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菏泽中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五)郑麦 366: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陕西省关中3地区、山东省菏泽中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六)周麦 22 号: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及山东省菏泽地区高中水肥地早中茬种植七)皖麦 52 号: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菏泽地区中高肥力地块早中茬种植八)周麦 18: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菏泽中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九)师栾 02-1: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中部和北部、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中高水肥地种植十)烟农 19:适宜山东省亩产 400~500 公斤地块、安徽和江苏两省淮北麦区、山西南部、北京郊区中水肥地种植十一)邯 6172: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河北中南部、山西中南部和山东中上等水肥地,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关中地区的高中水肥麦田早茬种植二、长江中下游地区二、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扬麦 16: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和上海市麦区种植二)郑麦 9023: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晚茬种植长江中下游麦区的安徽和江苏沿淮地区、河南南部及湖北省麦区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三)扬麦 13:适宜在安徽、江苏两省淮南麦区推广种植四)鄂麦 18:适于湖北省恩施州等山区以外的麦区种植五)宁麦 13: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淮南地区、湖北省鄂北麦区、河南信阳的中上等肥力田块种植三、西南地区三、西南地区(一)川麦 42:适宜在长江上游冬麦区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南部、河南南阳、湖北西北部等地区种植二)内麦 836:适宜在四川、贵州中部和西部、重庆东部、云南中部田麦区、甘肃徽成盆地川坝河谷种植。
四、西北地区四、西北地区(一)宁春 4 号:适宜在宁夏山川水地、内蒙古河套灌区及延山井灌区、土默川井灌区、甘肃、新疆、山西、陕西、广西等地区种植二)新冬 20 号 :适宜南疆早熟冬麦区种植三)新春 6 号:适宜在新疆、内蒙古等有水浇条件的春麦区种植五、东北地区五、东北地区(一)克丰 10 号 :适宜黑龙江省北部麦区二)垦九 10:适宜在东北春麦区的黑龙江省中北部和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等地中等以上肥力地种植三)龙麦 30:适宜在黑龙江省东部麦区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岭北旱作小麦区种植4玉米(26 个)一、黄淮海地区一、黄淮海地区(一)郑单 958:该品种适宜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中等以上肥力地种植二)浚单 20:适宜在河南、山东、河北中南部、陕西、安徽、江苏、山西运城夏播区,以及内蒙≥10℃活动积温 3000℃以上地区种植三)鲁单 981: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安徽、江苏、山西运城夏播区种植四)金海 5 号:该品种适宜在河南、河北、山东、陕西、江苏、安徽、山西运城夏播种植,叶部病害和黑粉病高发区慎用五)京单 28: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省夏玉米种植区、内蒙古 ≥10℃活动积温2750℃以上的地区,以及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种植。
六)中科 11 号:适宜在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西运城夏玉米区种植七)蠡玉 16:适宜河北、陕西、安徽、河南、北京夏玉米区,吉林中晚熟区及内蒙古≥10℃活动积温 3000℃以上地区种植八)沈单 16:适宜在辽宁、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西部春播区和山东、河南、陕西、河北夏播区种植九)苏玉 20:适宜在江苏沿江沿海和苏皖淮河流域地区种植十)纪元 1 号:适宜在天津市作夏玉米品种种植二、西南地区二、西南地区(一)川单 418: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湖南、云南的 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种植二)东单 80:适宜在辽宁、吉林晚熟区、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春播和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广西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种植,注意防治地下害虫三)蠡玉 16:适宜河北、陕西、安徽、河南、北京夏玉米区,吉林中晚熟区及内蒙古≥10℃活动积温 3000℃以上地区种植四)正大 619:适宜在广西玉米主产区推广种植五)贵单 8 号:适宜在贵州省的贵阳市、安顺市、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和黔西南州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在丝黑穗病常发区慎用六)登海 11 号:适宜在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夏玉米区和四川、重庆等适宜地区种植,但矮花叶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流行区慎用。
七)成单 30: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和底山区种植,与麦苕间套种或净作均可八)中单 808:在四川盆周山区种植三、北方地区三、北方地区(一)郑单 958:适宜在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和北京、河北、内蒙古、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审(认)定规定的区域内中等以上肥力地种植二)吉单 27:适宜在吉林省东西部等早熟区及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种植三)辽单 565:适宜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通辽地区本玉 9 号品种种植区域和北京市、河北省唐山市、内蒙古自治区审(认)定确定的区域种植 5(四)龙单 38: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内蒙相关区域种植五)绥玉 10: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及内蒙相关区域种植六)兴垦 3 :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东部中晚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内蒙古赤峰地区四单 19 品种种植区域种植七)哲单 37: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八)农华 101: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中晚熟区、辽宁中晚熟区、吉林晚熟区、内蒙古赤峰地区、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山东、河南(不含驻马店) 、河北中南部、陕西关中灌区、安徽北部、山西运城地区夏播种植大豆(18 个)一、东北地区一、东北地区(一)华疆 4 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种植。
二)垦鉴豆 27(疆莫豆 1 号):适宜在黑龙江垦区四、五积温带、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赤峰市≥10℃的积温在 2 200~2 300℃的地区春播种植三)黑河 38 号 :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春播种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10℃活动积温 2200℃以上的种植区春播种植四)北豆 10: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和第四积温带、吉林东部山区、新疆北部、内蒙古呼伦贝尔中部和南部地区春播种植五)登科 1 号:适宜在黑龙江第三积温带下限和第四积温带、吉林东部山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中南部、新疆北部地区春播种植六)合丰 50: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上限、吉林省东部山区、内蒙古兴安盟中南部、新疆北部昌吉地区春播种植七)合丰 55: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八)绥农 28: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九)黑农 48 号 :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十)中黄 35:适宜在吉林中晚熟区,辽宁锦州、瓦房店和沈阳地区,内蒙古东南部,陕西关中平原,宁夏中部和甘肃中部春播,北京、天津、河北中部和山东北部地区夏播种植二、黄淮海地区二、黄淮海地区(一)冀豆 17:适宜在河北中北部(张承中部以南)春播,河北南部、河南中部和北部、陕西关中平原和山东济南周边地区夏播种植。
二)中黄 30:适宜在辽宁省中部和南部、河北省北部、陕西关中平原、宁夏中部和北部、甘肃中部、北京等地区春播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