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生态道德教育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1944705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农村生态道德教育 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加强农村生态道德教育 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加强农村生态道德教育 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加强农村生态道德教育 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加强农村生态道德教育 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农村生态道德教育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农村生态道德教育 (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农村生态道德教育加强农村生态道德教育 摘要:通过对生态危机问题进行道德的思考,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新型农民全面发展两方面阐述了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的价值诉求;在分析农民生态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进而提出加强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的路径:利用农村学校平台、农村村委会平台、农村经济发展平台来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培育新型农民,造就理性生态农民,促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道德教育;新型农民一、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的价值诉求近些年来,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现实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被纳入道德的视野进行考察并由此产生了生态道德教育的新主张。生态道

2、德教育的提出拓宽了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是时代的发展给公民道德教育提出的新课题。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新型农民的全面发展包含着农民生态道德素质的提高。不管是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新型农民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说,都需要生态道德教育,逐渐显示出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1、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生态道德教育国家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分说明了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外,还需要人文道德精神的支持和推动,尤其需要新的道德观念即生态道德来支持。因此,对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行生态道德的思考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会的发展、变迁从

3、来都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过去,人们只重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要素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而忽视了生态要素的作用。但是,近年来人类生存的危机昭示了生态要素的重要性,生态要素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是时代的必然要求。2、新型农民的全面发展需要生态道德教育生态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类自身的前景问题,惟有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将人类走向与自然的和谐作为自己坚定不移的目标,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价值目标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客观地说,生态道德教育在我国虽已开展多年,但以农村

4、为主题的生态道德教育仍是薄弱环节。不少农民环境意识较差,有的消极对待环境污染,甚至对因污染引发的财产损失都不能用法律的手段讨回。从根本上讲,农民对生态环境的漠然与无奈,主要原因是生态价值观的缺失。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道德教育来帮助农民树立科学的生态道德价值观,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关键还在于农民的全面发展,在于农民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农民生态道德素质的提高。因此,在这种背景之下,提出生态道德教育就显得很有必要。二、生态道德教育,培育理性生态农民”保护环境,教育为本。”在农村生态危机并没有明显好转的今天,充分发挥教育对认识和解决生态危机

5、问题的特殊功能日显重要。生态道德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德”教育,而是人格养成的教育,是迈向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教育。1、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生态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素质教育,是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因此,着眼于人的素质提高的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从两方面展开:首先应该注重生态科学知识的教育,回顾 20 世纪,我国的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着一个不可忽视的欠缺,那就是缺少对生态科学知识的系统普及,缺乏生态科学知识背景,公众就很难对生态危机的严重程度产生足够的认识。没有忧患,就没有震撼,生态道德教育就难见实效。人们对生态科学知识的无知就会造成生态意识的缺失。其次就是要强化生态

6、道德方面的教育。人的生态道德是一个综合性的质量指标,生态科学知识只是其基础,生态道德则是核心。没有道德上的指导,人的行为就不一定能规范在环保的主题内。因此,还必须加强生态道德方面的教育。这主要从以下三点来看:第一:加强生态道德理念的教育。生态道德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类生态良知,开发人类生态伦理潜能,开创人类生态精神面貌的重负,其主要目的是塑造新的生态价值观和对待生态环境的新态度。这就要求人们更新理念,通过教育的方式树立起全新的道德理念。当前,最根本是要帮助农民树立绿色消费理念,提倡适度消费,厉行节约。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某些农民缺乏生态道德素养,急功近利,不惜以砸掉子孙后代的饭碗为

7、代价,使得大量的资源被浪费与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农民的生态道德教育,帮助农民树立起绿色消费理念,有助于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加强对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第二:强调生态道德情感的培养。生态道德教育不仅要有理念的树立,还要有情感的培养。生态道德情感是人们依据一定的生态道德观念,在处理生态道德关系、评价生态道德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好恶、爱憎感情。在人类生态活动中,只有对善与恶、美与丑具有鲜明而强烈的爱憎感情,才能产生合乎道德的行为。第三:强化生态道德行为的指导。生态道德教育除了要有生态道德理念上的培植、生态道德情感上的培养外,还需要行为上的指导。

8、落实到行动上的生态环境保护才是衡量人们生态道德水平最直接的标志。只有动员广大农民参与环境保护,批判并抵制各种有害环境的行为,环境保护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2、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的路径生态道德教育内容确定以后,还有一个怎样来实施教育的问题,这就涉及到教育路径的问题。事实上,选择什么样的教育路径将关系到生态道德教育的效果。根据教育的规律和农村的实际,生态道德教育可以通过以下路径来实施:第一:利用农村学校平台进行教育生态道德教育是一个全面终身教育,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对农民的生态道德教育,要注意农村学校教育平台的利用。通过一定学时和内容的课堂教育向农民进行正面灌输,起到一种”先入为主”的作用,帮助

9、他们进行正确的思考和实践,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和这样做的意义,引发他们对社会上的现象从生态伦理的观点出发产生爱憎的情感。第二:利用农村村委会平台进行教育农村村委会是对农民进行教育、管理的有效组织形式,也是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形式。在对农民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好农村村委会的平台作用,抓住机会进行教育。比如:利用乡、村、校召开会议之机,及时介入,见缝插针,把环保理念适时而有机地带入会场;利用农闲时节走村入户,言传身教;利用村委会的有线广播、电化教育、村头板报、科普报告会等载体进行教育。第三:利用农村经济发展的平台进行教育生态道德教育要融入到农村经济发展中去,发展新产业。当前,重点要根据当地

10、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发展生态农业。生态道德教育只有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给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才有说服力和感召力,才能激发农民学习生态知识、运用生态知识的积极性。当前,生态道德教育重点要与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鼓励农民参与到新农村的规划中来,建设新人居,使”三清”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参考文献:【1】柳树滋.大自然观-关于绿色道路的哲学思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2】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3】华启和.关于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J】生态经济,2005,12【4】周佩德,张恒美.建设环境优美乡镇,加强农村环境育-来自基层环境工作者的几点建议【J】环境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