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策略)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1941044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正宪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吴正宪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吴正宪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吴正宪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吴正宪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正宪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正宪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策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8吴正宪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策略 一、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内涵和意义 1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 每节课里都有互动,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人和媒体之间,还 包括教学内容、环境等随着教学的进程,通过对信息的交换、沟通和分享而产生 的相互影响的一种方式和过程。 真正的互动,一定是相互之间产生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比如说,教师提 出问题,学生只是简单的回答,没有真正的动心,没有真正的思考,这只是表层 的我问你答。要想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要对问题进行重新认识,使学生产 生自己新的思考。 教师的问题设计很重要,好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产生新的

2、想法,形成真 正的互动。也就是说,人和人之间互动后产生的观点,不是 1+1 等于 2,而是 1+1 大于 2。 要想进行真正的互动,学生要先会倾听,这样学生才能产生独立思考,再用 自己的观点、思想去说服对方。对方可能会坚持自己的观点,也可能会反驳,就 这样相互之间产生影响。两个人互相受启发,如果最后还是其中一个人的观点是 对的,可是那个人的观点也经过了检验,经过了另一个人的说法,这个时候两个 人互动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2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主要意义 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主要意义在于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既要发挥教师 的积极性,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教学目标下,同时发生 作用。这种

3、教学行为具有平等民主性、互促互补性、全员参与性,使整个教学过 程,始终是教师为了配合学生的学习,而不断去引发教学活动的过程,而学生又 不断地来反馈以调控教学活动,来满足自身学习需求的学习过程。真正发挥了师 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老师和学生的教学相长,互相的促进。它其实也 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在我们教学实施中,要改变教师绝对权威的主导地位,就 是课堂上我说你听,我留作业,你做,我发出号令,你操作。就像领导训话的时候, 是不容易互动的。只有当老师和学生真正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让学生产生安全 感,才能跟老师有真正的互动。在吴正宪老师(后面简称“吴老师”)的很多课里头, 这个方面都是特别突出的,

4、后面会跟老师再交流。在这样的氛围当中,教师和学 生能够在知识,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它的 本质就是相互的尊重,特别是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如果真的老师和学生互 动起来,其实就已经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我们把它付诸于教学行为的时候,它 就能促进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的转变。如说单向交流,基本上是老师来说,你来 做,表层的好像是一种交流,但是没有实现。要把孩子们的意见反馈回来,作为 教师也要思考,应当是双方之间的这种交锋,就是说你有观点,我有观点,包括 师生之间,包括生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一定得有交锋,如果没有可能就是我 传递下去了,你来做,而没有真正实现互动的交流。

5、 使静态交流向动态交流转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接受转变。使学生由 接受到创新。实际上就是把过去学生由单一的知识教育,向综合的素质教育转变,2 / 8可能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还有方法的,教学策略的,包括人格的,情感的等等, 这样才能真正的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里有所收获,这样 他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这样一点一点地教学相长。 二、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主要形式 1 师生互动 包括师生之间相互的问答,相互的反馈,激励,合作,以及师生角色和地位 的互换,也就是互相质疑。 有的时候得在课堂里边装点“傻”,吴老师常说:“装傻也是一种教育智慧。 ”在 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

6、,吴老师常明知故问:“我怎么没想明白呢?”“真的是这样 吗?”这样,教师先产生疑问,把教师的思考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在想,产生交锋。 只有对起话来,学生才能受到触动。老师讲,学生可以反驳、可以坚持。但是,真 正的互相质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选好话题。 2 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主要是通过经常用的小组讨论,学生互相评价。其实在评价的过程 当中,就是一种智慧共享的过程,也是教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自我反 思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师生互动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 评价别人。评价时多数是以正向评价为主,学生从中学会欣赏他人、接纳他人。 我们的数学课,绝不仅仅是只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让

7、学生学会分享,学 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反思,学会修正自己,通过这样一种合作的学习方式,可 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以及良好的生活态度,使得他们更 好的进步和成长。 三、课堂教学互动的主要类型 1 外互动和内互动 外互动,主要指的是师生与外界信息传递的过程,那么要想使课堂教学能够 取得实效,决不能只限于师生的这种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的活动,我们特别要充 分利用学生之间,特别是教师、学生与外界,比如说刚才讲的媒体、环境、内容等 之间的一些互动。通过它的互动扩大学生信息来源,提高信息质量,也帮学生开 阔眼界。整个课堂的“含金量”,学习的有效性,实效性增强。 很多学校提倡课前参与,也就

8、是在还没上的数学课,孩子先对这个内容收集 了一些信息。 比如,讲圆。孩子把这个事已经弄的很明白了,而且还知道,通过计算机 已经算到了什么什么程度。各种各样的信息拿到课堂上,这一堂课的信息就非常 大,有时简简单单的一个触动是不花时间的。 又比如,讲统计。特别是统计意识的培养,像数据的收集,其实很多都是在 课前完成了,那么在他们一个具体的情境当中收集信息、数据,然后到课堂上来 进行交流,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处理,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他们的信 息来源已经不仅仅拘于课堂上的例题,而是大量的生活空间。 再比如,讲钟表。认识钟表之前,学生先做了一个特别简单的钟表,或者从 家把一个小钟表拿来,这时他已

9、经看到了很多的信息,对于课堂上的互动也是很 有帮助的。 内互动,主要指的是学生个体内部信息交流的活动。像感知,记忆,思维,想3 / 8象,情感,就是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它是外部环境在人内部积极能动的一种反 映。比如每一个学生来到学校,不是一张白纸,他有自己先前的经验,像知识结 构,生活经验,年龄,性别,家庭环境等等,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他们对外来信 息有着不同的内化建构的过程和不同的情感体验。那么同样的信息,经过不同学 生的互动交流之后,再次用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给他赋予了新的含 义。 如:“盲人摸象”的故事。 我们过去一说“盲人摸象”都认为是贬义,就是说,你这个人片面。吴老师曾 上

10、过一节“数的整除”复习课,这节课一直以来被很多老师认为这是概念最集中, 最枯燥,最抽象的一个单元。有人管它叫“文言文”。而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 各抒己见,那么多的数的整除的概念,经过吴老师的点拨:“不求全,你们自己试 试看。 ”结果学生仨一群俩一伙的把那些零零散散的概念,整理成了一幅比较完整 的知识网络图。这个互动的过程,开始的时候,一个学生只说了质数,合数,另一 个学生可能说了奇数、偶数,每一个人看到的可能是一部分,但是这就处于盲人 摸象的程度,我摸到大象腿的时候,很粗,像个柱子。请问老师们,片面吧?片面, 大象怎么想柱子呢,可是您再想想,对这个个体来讲,他只摸到了大象的腿真实 不真实?是

11、真实的。我们说这是片面且真实的,但是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只是处于 摸象的这样一种状态,那永远是片面的,所以呢要组织说象。在吴老师的那节课 上,孩子们一个一个小组进行汇报的时候,三言两语,同学互相补充,说着说着, 完整的知识网络图就出现了。经过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大象基 本上就出来了。说象的过程是什么过程呢?实际上就是孩子们互相启发,共同分 享的过程,就是一个真正的互动的过程,就是一个智慧再分享的过程,也是一个 孩子们再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的反思的过程。成象给学生什么呢?本来是 零零散散的,最后是我们大家自己你一言我一语,我们这些下里巴人们,草根式 的人物自己完成的,它有一种经过了

12、学习以后的成就感,那么这种自信心、自尊 心都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了建立。它对一个孩子未来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促 进作用。当然,最后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抽象,那么抽象,就是在概念的 比较过程当中,去发现他们的内涵、外延有哪些不同,使每个孩子能够对数学的 概念有新的,更加深刻的、理性的思考。从摸象到说象到成象到抽象的过程,实 际上就是一个很好的内互动的过程。 2 认知互动和情感互动 早在 80 年代的中期吴老师就写过一篇文章,后来在 90 年代初期的时候发 表,这篇文章里边特别谈到,课堂教学一定是两条主线在互动,一条是知识的主 线,另一条是情感的主线。教学过程,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认知活动,它在

13、认 知活动过程当中,必然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反映。认知互动和情感互动,在课堂教 育当中是绝对不能截然分开的。 比如,吴老师的“平均数”那节课,就是让学生去猜,平均数可能是多少。最大 的数大概是 1300,最小的数 700,共 5 个数,让学生猜一猜平均数可能是多少。 很多同学猜 1000,900,1100,980,1050,突然间有一个学生冒出来 2000,当时吴 老师没动声色,2000,接着猜。但是这时候,吴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这是你们猜的, 准不准呢?”孩子们马上说:“我们自己试试吧!”试的结果平均数正好是 1000。4 / 8一般情况下呢,老师们就可能会说那个学生:“怎么会是 2000 呢?

14、最大的数才是 几?你先坐下吧。 ”吴老师没有这样做,吴老师说:“哎,2000 那位你在哪儿呢?你 问问同学们,人家怎么都是 1000,1100,900 呢?”他也挺有意思,问道:“你们怎 么猜得那么准?”其他学生反问他:“你看看最大的才是几?1300。 ”老师就要这样 挑动学生,促使他们之间产生互动。老师们看学生问话多好:“最大的才是 1300, 那平均数可能是 2000 吗?”他说:“哎呀,我错了!”挠挠头“我错了!”吴老师问: “为什么错了?”那位学生说:“平均数不是多的给少的,少的长高了,匀乎匀乎的 那个数吗?对呀,那怎么可能比最高的还高呢?”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它的区间, 通过孩子的对话

15、已经很好的完成了。但是这个时候吴老师还特别关注了情感的 交流,吴老师没让这个孩子尴尬的回去,也没有让他很难为情的坐下,而是对他 说了一句话:“名明你们的思考有根有据,不过今天吴老师呢,更要表扬我身边刚 才说错的同学。 ”吴老师看看他继续说:“正是由于你的问题的出现,才给我们带来 了一次很有价值的讨论,你看看,通过你们的问题的交流,互动,你们发表自己 的观点,进行了思考,我们才知道,原来平均数必须得比最高的少一些,比最小 多一些。这是刚才你说的,人家都在这里边去转呀转呀,你跑外边溜达去了,你 看你的这个思考,你的这个问题,不是带来了我们很好的思考吗?这就是你今天 对我们数学学习的贡献,大家把掌声

16、送给那个同学!”这就是典型的情感交流。 3 正互动和负互动 正互动,主要就是讲的师生双方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氛围当中进行的积极 的认知和情感的互动,这是一种积极的健康的互动。 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愿意跟老师交流,愿意跟同学们交流,积极参加一些讨论, 问答,表演,思维很活跃,最大限度的能够把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那么教师呢, 又能够灵活自如的去指导,调控学生的学习,这种相互促进,主要是正面影响, 它是一种积极的互动,来达到最佳的效果。 负互动,就是消极的影响,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时候出现错误了,或者 学生之间关系不太友好,相互排斥的,或者老师的控制不当,相互传递错误信息 了,等等因素,造成了不利影响,这时候互动就感觉到无效或者是有消极的影响, 这就是负互动,也是教学里头应该尽量去避免的。 4 平等互动和不平等互动 平等的互动,就是说老师对任何孩子都不偏爱,不轻视。有些孩子,他们的 知识水平,经验,可能是都是不同的,但是老师能够允许他们选择不同的学习方 式,方法,用不同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来达到他们对学习知识的一个共同的 认识。老师要民主,营造这样一种和谐的氛围,让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