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干法生产线中控操作故障处理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938214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干法生产线中控操作故障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型干法生产线中控操作故障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型干法生产线中控操作故障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型干法生产线中控操作故障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型干法生产线中控操作故障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干法生产线中控操作故障处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型干法生产线中控操作故障处理一、点火投料 新型干法窑的点火投料是中控操作的重要阶段,应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系统检查。在点火前按操作规程顺序检查系统的密闭情况,并进行空载联动试车, 确认系统各部位处于正常状态。 2、控制升温速率。升温阶段一般根据窑尾温度控制系统的点火升温速率2/分,对换砖 的窑应按烘干曲线烘干衬料后再按正常速率升温。 3、投料时要注意风、煤、料的平衡:一般情况下,投料时系统拉风应为正常风量的 7080,投料以 70开始,窑尾加煤量根据 C5 出口温度控制,窑头煤量则根据窑尾温 度控制,密切注意预热器系统负压变化,加强吹扫,防止堵塞,待入窑物料温度及窑功率 曲线开始上升时,

2、即可加料。每次加料一般为额定料量的 35,同时要注意窑速与投料 量的对应关系,先提窑速再加料。一般投料后 4050 分钟料入冷却机,在其后的 8 小时内 逐步加料至额定投料量,系统拉风则应控制在出 C1 出口温度 380420之间,且宜大不 宜小。 4、强化篦冷机操作,尽快提高二次风温和入炉三次风温。通过调整篦速和各室风机风量延 长物料在冷却机内的滞留时间,提高热回收率,快速提高燃烧空气温度,尽快稳定窑的煅 烧状况。 二、故障停车 故障停车有二类,机电故障停车和工艺故障停车,但二者又不能截然分开,如处理不及时 或处理不当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波及整个系统。 无论何种故障引起停车,中控室都应及时与

3、现场联系查明原因,首先保证人身及机电设备 安全,并及时止料、止煤,根据事故的类型及排除故障所需时间确定下一步操作步骤。 三、几种常见工艺故障的判断和处理 下面将几种工艺常见故障的判断和处理列出,供大家参考。 1、预热器分解炉堵塞 现象: (1)锥体压力突然显示为零; (2)同时入口与下一级出口温度急升; (3)如 C5 堵,烟室、分解炉及 C5 出口温度急升。 原因判断: (1)煅烧温度过高造成结皮; (2)内部结皮塌料高温物料来不及排出而堵塞在缩口处; (3)拉风量不足,排风不流畅或拉风变化引起平台积料塌落; (4)预热器内部耐火材料或内茼脱落掉卡在锥体部位; (5)翻板阀失灵; (6)漏风

4、严重引起结块; (7)煤粉燃烧不好,C5 内仍有煤粉继续燃烧; (8)生料喂料波动过大。 处理措施: 在发现锥体压力逐渐变小时,就应及时进行吹扫和加强捅堵,同时减料和调整操作参数。 当锥体压力为零时,应立刻止料停窑处理。 2、烟室结皮 现象: (1)顶部缩口部位结皮:烟室负压降低,三次风分解炉出口负压增大,且负压波动很大。 (2)底部结皮:三次风、分解炉出口及烟室负压同时增大,窑尾密封圈外部伴随有正压现 象。 原因判断: (1)温度过高; (2)窑内通风不良; (3)火焰长,火点后移; (4)煤质差,硫含量高,煤粉燃烧不好; (5)生料成份波动大,KH 忽高忽低; (6)生料中有害成份(硫、碱

5、)高; (7)烟室斜坡耐火材料磨损不平整,造成拉料; (8)窑尾密封不严,掺入冷风。 处理措施: (1)窑运转时,要定时清理烟室结皮,可用空气炮清除,效果较为理想,如果结皮严重, 空气炮难以起作用时,从壁孔人工清除,特别严重时,只能停窑清理。 (2)在操作中应严格执行要求的操作参数,三班统一操作,稳定热工制度,防止还原气氛 出现,确保煤粉完全燃烧。当生料和煤粉波动较大时,更要特别注意必要时,可适当降低 产量。 3、窑内结大蛋 现象: (1)窑尾温度降低,负压增高且波动大; (2)三次风、分解炉出口负压增大; (3)窑功率高,且波动幅度大; (4)C5 和分解炉出口温度低; (5)在茼体外面可听

6、到有振动声响; (6)窑内通风不良,窑头火焰粗短,窑头时有正压。 原因判断: (1)配料不当,SM 低 IM 低,液相量大,液相粘度低; (2)生料均化不理想,入窑生料化学成分波动大,导致用煤量不易稳定,热工制度不稳,此时 易造成窑皮粘结与脱落,烧成带窑皮不易保持平整牢固,均易造成结大蛋; (3)喂料量不稳定; (4)煤粉燃烧不完全,煤粉到窑后烧,煤灰不均匀掺入物料; (5)火焰过长,火头后移,窑后局部高温; (6)分解炉温度过高,使入窑物料提前出现液相; (7)煤灰份高,细度粗; (8)原料中有害成份(碱、氯)高。 处理措施: (1)发现窑内有蛋后,应适当增加窑内拉风.顺畅火焰.保证煤粉燃烧

7、完全.并减料慢窑.让大 蛋“爬”上窑皮进入烧成带,用短时大火把大蛋烧散或烧小,以免进入篦冷机发生堵塞,同时 要注意大蛋碰坏喷煤管; (2)若已进入篦冷机,应及时止料,停窑,将大蛋停在低温区,人工打碎。4、窑后结圈 现象: (1)火焰短粗,窑前温度升高,火焰伸不进窑内; (2)窑尾温度降低,三次风和窑尾负压明显上升; (3)窑头负压降低,并频繁出现正压; (4)窑功率增加,波动大; (5)来料波动大,一般烧成带料减少; (6)严重时窑尾蜜蜂圈漏料。 原因判断: (1)生料化学成分影响; 生料中 N 偏低,使煅烧中液相量增多粘度大而易富集在窑尾; 入窑生料化学均匀性差,造成窑热工制度容易波动,引起

8、后结圈; 煅烧过程中,生料中有害挥发性组分在系统中循环富集,从而使液相出现温度降低,同 时也使液相量增加,造成结圈。 (2)煤的影响: 煤灰中 Ai2O3 较高,当煤灰集中沉落到烧成带末端的物料上会使使液相出现温度大大降 低,液相增加,液相发粘,往往易结圈。 煤灰降落量主要与煤灰中灰份含量和煤粉细度有关,煤灰份大、煤粉粗,煤灰沉降量就 大。当煤粉粗、灰分高、水份大时,燃烧速度变慢,火焰拉长,高温带后移,窑皮拉长易 结后圈。 (3)操作和热工制度的影响: 用煤过多,产生还原气氛,物料中三价铁还原为二价亚铁,易形成低熔点矿物,使液相 早出现易结圈; 一、二次风配合不当,火焰过长,使物料预烧很好,液

9、相出现早,也易结圈; 窑喂料过多,操作参数不合理导致热工制度不稳定,窑速波动大,也易结圈; 喷煤管长时间不前后移动,后部窑皮生长快,也易结圈。 (4)处理措施: 冷烧法:适当降低二次风量或加大煤管内风开度,使火焰回缩,同时减料,在不影响快 转下保持操作不动,直到圈烧掉。 热烧法:适当增大二次风量或减小煤管内风开度,拉长火焰,适当加大窑头喂煤量,在 低窑速下烧 4h。若 4h 仍不掉,则改用冷烧。 冷热交替法:先减料或止料(视圈程度) ,移动煤管,提高结圈处温度,烧 46h,再移 动煤管 ,降低结圈处温度,再烧 46h,反复处理。同时加大排风,适当减少用煤,如结圈严重, 则要降低窑速,甚至停窑烧

10、圈。 在结圈出现初期,每个班在 0700mm 范围内进出喷煤管各一次。 5、跑生料现象: 看火电视中显示窑头起砂、昏暗,甚至无图像; 三次风温急剧升高; 窑系统阻力增大,负压升高; 篦冷机篦下压力下降; 窑功率急剧下降; 窑头煤粉有“爆燃”现象。 原因判断: 生料 KH、N 高,难烧; 窑头出现瞬间断煤; 窑有后结圈; 喂料量过大; 分解率偏低,预烧不好; 煤不完全燃烧。 处理措施: 起砂时应及时减料降窑速,慢慢烧起; 提高入窑分解率,同时加强窑内通风; 跑生严重时应止料停窑,但不止窑头煤,每 35 分钟翻窑 1/2,直至重新投料。 6、篦冷机堆雪人 现象: 一室篦下压力增大; 出篦冷机熟料温度升高,甚至出现“红河”现象; 窑口及系统负压增大。 原因判断: 窑头火焰集中,出窑熟料温度高,有过烧现象; 生料 KH、N 偏低,液相量偏多。 处理措施: 在篦冷机前部加装空气炮,定时放炮清扫; 尽量控制细长火焰煅烧,避免窑头火焰集中,形成急烧; 将煤管移至窑内,降低出窑熟料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