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技术培训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928130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安全技术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气安全技术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气安全技术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电气安全技术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电气安全技术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气安全技术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安全技术培训(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气安全技术培训电气安全技术培训本文由月度无违章班组贡献doc 文档可能在 WAP 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 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电气安全技术第一节 电气事故概述1. 电气事故包括触电事故,雷电、静电、电磁场危害,电气火灾与爆炸,电气线路和设备 故障等。 2. 电气事故的特点: (1)电气事故危害大。电气事故往往伴随着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严重的电气事故不仅会 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2)电气事故危险直观识别难。由于电既看不见、听不见,又嗅不着,其本身不具备人们 直观识别的特征,因此其引发的危险不易被人们觉察。 (3)电气事故涉及领域广。电能的使用范围极为

2、广泛,遍布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可以说 哪里使用电,哪里就有可能发生电气事故。 3. 电气事故的类型: (1)触电事故 (2)静电危害事故 (3)雷电灾害事故 (4)射频电磁场危害 (5)电气系统故障危害第二节 触电防护技术前面就说到电气事故危险难识别。物体带电不像机械危险部位那样容易被人们觉察到,因而更具 有危险性。 1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电击、电伤和电磁场生理伤害等 3 种形式。(1)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破坏人的心脏、肺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2)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指电弧灼伤、熔化 金属溅出烫伤等。 (3)电磁场生理伤害是指在高

3、频电磁场作用下,使人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 等神经系统的症状。 2. 触电急救的步骤 (1)迅速脱离电源 人触电以后,可能由于痉挛、失去知觉或中枢神经失调而紧抓带电体,不能自行脱离电源, 这时,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是救治触电者的首要条件。 低压触电时帮助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如下: A. 如果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头在触电地点附近,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头,切断电源。 B. 如果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头不在触电地点附近, 可用绝缘柄的电工钳或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 电源。 C. 如果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可用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手套等绝缘物 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线。 高压触电时

4、帮助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如下: A. 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B. 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用绝缘工具拉开开关。 C. 如果事故发生在线路上, 可抛掷裸金属导线使线路短路接地, 迫使保护装置工作, 切断电 源。 (2) 进行现场急救第三节 化工区的电气安全我们化工区内各储罐所存储的各类醇、苯、原油等化学物品都属于易燃易爆的物品,这使我们 化工区成了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区内的电气安全尤为重要。 1. 我国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区域等级划分 区域等级 0 区 1 区 2 区 说明 连续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区域 在正常运行时,有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区域 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

5、现爆炸性气体环境,即使出现也仅可能短时存在的区域一般 0 区专指煤矿井下,从以上区域划分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化工区属于 1 区。 2. 防爆电气设备 基于化工区可能产生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这就要求我们所使用的电气设备要从源头上遏制住 危险,所以我们区内的电气设备都是防爆的。你们如果都已经到过现场,留意观察过的话,就会发 现我们区内的各种电气设备如灯具、泵什么的与外边使用的一般电气设备的不同。不仅是外观的不 同, 你也会注意到这些电气设备上都有醒目的 EX 两个字母。 是电气防爆标志, explosionproof EX 英文 (防爆)的缩写。 (附图) 我国防爆电气设备分为三大类:类防爆电气设备适

6、用于煤矿井下;类防爆电气设备适用 于爆炸性气体环境;类防爆电气设备适用与爆炸性粉尘环境。 石油化工企业所使用的防爆电气设备多为类防爆电气设备,我们区内所使用的均为类防 爆电气设备。防爆电气设备对质量的要求相对比较高,而且还要铭牌、标志齐全,应设置标明防爆 检验合格证号和防爆标志铭牌,在明显部位,应有永久性防爆标志 EX。下面我们就看下我们区内 所用的一物料泵的铭牌。(附图) 讲解防爆标志 ExdBT4 (了解知道各部分意思) ,防爆级别为类隔爆型 B 级 T4 组 Ex explosionproof 防爆。 d 隔爆型,机器外壳能承受住气体在壳内发生爆炸,把爆炸局限在壳内部。我们区内电气 设备

7、一般都是隔爆型的。 B 类电气设备按照爆炸性气体最大实验安全间隙分为A、B、C 三组。防爆要求级 别ABC。 T4 按引燃温度分为 T1T6 六组。防爆要求级别 T1T2T3T6。 比较防爆级别:ExdAT4ExdBT4ExdBT6组别 T1 T2 T3 T4 T5 T6 引燃温度 T() 450T 300T450 200T300 135T200 100T135 85T100 类别 II A II B II C 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 0.9mm 0.5mmMESG0.9mm 0.5mm 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 0.8mm 0.45mmMICR0.8mm 0.45mm3. 电气设备的

8、维护 由于电气设备运行中产生的火花和危险高温是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因此保持电气设备的正 常运行对于防火防爆有着重要意义。 (1)设备参数不超过允许范围 (2)保持绝缘良好 (3)在有气体或蒸汽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防爆电气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应符合规定要求(4)定期清扫 (5)防止导线接头氧化 (6)保持良好的通风第四节静电的危害与消除我们化工区内的各种高分子物料产品在卸船、进罐、储藏、装车等过程中,由于其摩擦、冲 击、碰撞、挤压、喷射、剥离、过滤、搅拌和飞溅等接触分离,很容易使它们产生静电并聚集不同 量值的静电。当静电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击穿附近介质发生静电放电。在化工中,静电放电火花 在一定条

9、件下就有可能形成点火源,造成爆炸火灾事故。 1. 静电的产生 我们利用管道输送高分子化学物品时,这些流动的液体与金属管道接触,在液体和管道的接触 面上就会形成电解层,出现静电。液体的流动速度对静电的产生量影响很大,具统计,可燃液体在 管道中的平均流动电流与流速的 1.52.5 次方成正比。 2. 静电的危害 爆炸和火灾是静电最大的危害,我们化工区属于火灾爆炸危险性场所,静电放电火花很大可能 成为点火源;当人接近带静电体,或带静电的人体接近接地体时,都可能产生静电电击,静电的瞬 间击发可能使人轻微麻痹,精神紧张甚至导致跌落摔伤。 3. 静电的预防 (1)在化工区内,操作人员应该穿戴防静电工作服、

10、鞋子和手套,不得穿化纤衣物; 据有关单位实验测定,一个普通男性工人身穿涤纶工作服,脚穿普通胶鞋,在普通的不导电 地面上以正常速度行走 3060 步,人体的带电静电压可达 1000 伏。 (2)我们罐区入口处,装车台楼梯侧(附图)都有静电消除棒(球) ,或者栏杆末端无油漆部 分,操作人员应随时用手接触这些装置以消除携带的静电; (3)由于液体的流动速度对静电的产生量影响很大,我们对我们区内储运的化学品流动速度 有严格要求,在装卸作业中,苯类的流动速度要3M/S(华联三鑫操作的对二甲苯),醇类的流动速 度要53M/S(其他大部分储灌内均为乙二醇) ; (4)将可能产生携带静电的金属体进行电气接地,

11、我们罐区内储罐、连通管道、鹤管、阀门 都有通过静电线进行直接、间接或者跨接进行接地。 (附图)第五节 雷电危害及防护1. 雷电的概念和分类 雷电是雷云层相互接近或雷云层接近大地时,感应出相反电荷,当电荷聚积到一定程度, 产生云与云以及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同时发出光和电的现象。 从危害的角度我们可以把雷电分为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三种。 2. 雷电的危害 (1)雷电感应 雷电强大的电流会产生强大的交变电磁场合,会使导体感应出较大的电 动势,造成电器、导体、线路局部发热发生火花放电,引起火灾。 (2)雷电侵入波 雷电在架空线路、金属管道上会产生冲击电压、使雷电波沿线路进行传 播,若侵入配电装置

12、和电气线路,可将其绝缘层击穿,产生短路或使建筑物内易燃易爆物品燃烧和 爆炸。 (3)反击作用 防雷装置受雷击时,其上会有很高的电压,如果防雷装置与建筑物内电气 设备或其他金属管道距离很近,他们之间就会产生放电,这种现象称为反击。反击可能引起电气设 备绝缘破坏,金属管道烧穿。 (4)雷电对人体的伤害 强大的雷电电流迅速通过人体,可立即使呼吸中枢麻痹、心跳骤 停,以致使脑组织和一些主要器官受到严重损害,出现休克或突然死亡。3. 雷电的防护罐区架设避雷塔, 在我们化工区内以及中石油镇海油库内, 你会发现许多区域架有避雷高塔; 储罐上安装避雷针(附图) ;管道、构架、阀门、鹤管都应接到防雷接地网上。 但据有关规定,装可燃液体的储罐,当其壁厚不小于 4mm 时,可以不装设避雷针,只要将 其接地即可, 罐上接地点不少与两处。 我们罐区内储罐厚度均大与 4mm 的, 除一罐区 15-18 等罐有 装设避雷针外,其他储罐上都没安装避雷针。但我们每个储罐上都有四个接地点。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