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讲解多核程序设计intel技术专家倾力巨献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924489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权威讲解多核程序设计intel技术专家倾力巨献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权威讲解多核程序设计intel技术专家倾力巨献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权威讲解多核程序设计intel技术专家倾力巨献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权威讲解多核程序设计intel技术专家倾力巨献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权威讲解多核程序设计intel技术专家倾力巨献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权威讲解多核程序设计intel技术专家倾力巨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权威讲解多核程序设计intel技术专家倾力巨献(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考摘要:通过了解学校教学体制、教师状况、学生现状及社会需求,结合易语言特性,我们提出,在普通农业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中,应该立足实际,大胆引入易语言,提高教学效果。 关字键:计算机基础教育;易语言;改革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 IT 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普及和渗透呈现多样化,一个大纲、一张试卷已不能涵盖社会对计算机的所有需求,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新的变革和挑战。北大、清华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现状和社会需求率先进行了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一场以需求为导向、立足各校现状、面向应用、服务于信息化社会建设

2、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悄然进行。 作为普通农业高等院校,如何面对这场变革,适应需求改革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是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并“不是每个学校拿出来的教学计划看起来和清华、北大的差不多才算是合格的”1,生源的固有素质、学生面向的就业市场、现有的办学基础与清华北大有着明显的差异。我认为,普通农业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必须“不唯权,不唯上” ,要以需求为导向,立足现状, “面向实际,面向基层”2,大胆引入易语言教学。 1 我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体系结构与教师状况1.1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体系结构 目前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是二层体系结构:第一层次是计算机基础教育,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

3、,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由两门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和“VB 程序设计” ,分一年进行开设,统一由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专业计算机教师施教,虽然文科与理科稍有差异,但基本上是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采取计算机等级证与学位证挂钩;第二部分是近年来增设的以 Office 为核心的“办公自动化” ,作为公共选修课对全校本科学生开设,主要是深化办公软件的教学,所以仍然属于计算机基础教育,也由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师施教。第二层次是计算机在专业上的应用教育,一般是一门课程(极少量专业开设两门课) ,如农学类专业开设计算机在农业上的应用、在草业科学上的应用、在

4、兽医中的应用;工科类专业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文科类专业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财务管理等,这类课程与专业结合紧密,一般由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施教。 1.2 承担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教师结构及其变化 我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由计算机专业老师和非计算机专业老师承担,而计算机基础教育主要由计算机专业老师承担。由于计算机专业本身就是一个起步较晚的专业,计算机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因此我校计算机专业老师的学历、职称、年龄普遍偏低。计算机专业老师主要集中在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是一支平均年龄将近三十岁的年轻且可塑性大的教师队伍,近年来通过学历教育、人才引进,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学历、职称正在

5、不断提高;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加,使得目前大多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时选择了生物信息学、管理学(信息管理方向)等专业,逐渐将信息技术与专业融合,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提高自身学历的过程中也逐步实现了“专业化” 。 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专业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明显提高了其教学与科研水平。有些学科,如艺术专业、机械制造、园林设计等没有计算机的介入甚至无法生存、发展,使得既懂专业又懂计算机技术的专业复合型年轻教师大量涌现,非计算机专业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也逐渐增强。 2 当前我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学生的需求 我校本科生计算机基础教育由两部分组成:公共

6、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根据各方面的资料显示,无论是什么专业都应该掌握计算机的发展、使用与维护及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常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内容结构基本合理,因此,我们重点放在“VB 程序设计”和近年来增设的公选课程上。主要了解学生对知识获取的主观愿望和对 VB 课程的认知程度、了解 VB 课程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在学习 VB 语言课时存在的主要障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目前已增设课程的认可度和自身的需求,就这五个方面我们对非计算机专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分本部和独立学院两组进行,调查对象为已完成公共基础课程的本科大一学生和已接触社会返校进行论文答辩的毕业生,每组按文科类专业和理工科类专业分别

7、对大一和大四毕业生进行统计,结果显示: (1) 学生大都希望将来能用自己所学计算机知识来处理学习、生活或未来工作中的事务,两组数据有些差异,年级间几乎接近。非常希望的本部都在 70%以上,独立学院的至少也达到 49%,不希望的比例一般在 3%以下。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求知欲相当高,有主观的愿望和能动性。学生对 VB 语言课程的认知程度也较高,认为该课程对今后工作非常有意义和有意义的在 97%以上,毕业生和大一学生也几乎接近。 (2)VB 课程教学效果不佳,主要学习障碍来自语言与数学逻辑,学生期望开设一种全中文环境的语言。学生对 VB 课程掌握了所授内容 20%30%的占 31%39%,40%50

8、%的占42%45%,理工科类学生比文科类学生稍强,但总体来说,80%以上的学生仅能掌握所授内容的一半不到。学生学习语言的障碍主要来自语言和数学逻辑,文科类与理工科类两者有差异,文科主要表现在数学逻辑,而理科则表现在语言上,但这两者之外的因素都低于4%,毕业生与大一学生间、本部与独立学院间几乎无差异。因而在是否期望开设一种全中文环境的语言时,认为非常希望和可以尝试开设的占 95%以上,但态度谨慎。 (3)学生从就业与工作的角度考虑,除了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外,更多地关注办公软件与常用工具的学习,其次是专业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的掌握、与网络和多媒体相关的知识的掌握,本部与独立学院的差异不大;理工科对

9、程序设计与数据库更为关注;但大一学生与毕业生的需求差异显著,毕业生对计算机的需求明确,是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一种反映,同时也说明学生就业的社会层面不高,对计算机知识没有深层次的需求。 3 立足实际,更新观念,勇于实践,改革计算机基础教育 基于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生自身需求及社会信息化、网络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改革考试形式,提倡文科与理工科间差异教学,进一步淡化“公共”概念,促进“专业化”发展是我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要根据不同专业组织差异化教学,提高计算机语言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1 破常规意识,大胆引入易语言,提高计算机语言教学效果

10、。 长期以来,计算机基础教育都是采用全英文的编程语言,而且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与教学都是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承担,观念已根深蒂固。我们应该“不惟上、不惟外、不惟书,只惟实2” ,正确面对生源现状和社会需求,更新观念,大胆改革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应用易语言,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易语言的简单、好学、功能强大、无需英文基础,降低了学习计算机语言的门槛,全可视化的编程环境可以帮助初级用户理顺程序设计思路、明确逻辑关系、提高解决编程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克服学生学习计算机语言的两大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易语言支持现有的先进编程理念和技术,与现

11、有其他编程语言能够相互融合贯通,可以为部分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语言扫清理论障碍。 (2)有利于增加学生就业机会,提高社会效率。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计算机专家,而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在各个领域中熟练使用计算机技术的人才3” 。目前商业软件过于考虑通用性,不能满足各部门各领域的独特性,程序过大、费用昂贵且不适用。学生使用易语言能跨越语言障碍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行业中积累的经验通过软件形式表达出来,方便、快捷地编制相关行业或领域的应用软件,使之成为各行业各领域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者,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能使行业专家轻松投入软件开发,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专业领域的科学研

12、究中,提高单位或个人的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创造利润、节约经费,提高整个社会效率。 (3)符合信息化社会建设发展的要求。我国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促进传统行业、骨干企业在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我国只有 3.7%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成熟阶段,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非计算机专业人士的参与。虽说主宰计算机世界的语言是英文,但在中国大量使用计算机及其软件的却是讲中文的人,学习全中文环境的易语言更容易掌握语言的精髓,发挥自己严谨的逻辑思维优势,使学生迅速成为未来各个领域中 IT 技术推广应用的骨干,加快信息化社会的建设。 虽然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需求有明显的差异,大部分

13、文科专业更注重使用计算机与相关软件,但这也需要一定的编程理念作基础,而对部分非计算机理工科专业来说,还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以计算机为工具来开展工作,他们不仅要有编程的理念、编程的方法,还要掌握程序设计(会使用一门编程语言并不一定说明会进行程序设计3) 。因此,易语言是最佳的编程教育工具,不论什么专业都可考虑试行开设。 3.2 依教师资源,调整体系结构,按专业需求实施差异教学 非计算机专业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目的很明确,不是把它作为纯理论的课程来学习,而是作为应用技术来掌握。不同专业不仅对计算机语言的需求程度是不同的,而且因为专业的不同对应用软件的需求也会不一样,如机械制造专业、园林设计专业,对绘图软

14、件要求较高;管理类专业,尤其是财会专业对 Excel 有较高的要摘要: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生产活动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其专业方向划分要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本文依据国际公认的软件工程思想,对软件开发过程涉及的 29 种岗位加以分析,对高职软件专业方向的设置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软件;高职教育;专业方向 我国的高等专科教育,从发展历史上可以分为本科压缩型、技术应用型和大众型三类1。所谓本科压缩型,是特定历史时期为了多快好省地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而设立的教育层次。其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完全仿照本科教育,但培养规格有所降低,学制也缩短一年。技术应用型专科是按照职业教育思路举办的教育形式,主要培养应用型

15、人才。大众型专科教育主要包括各类成人教育和自学考试,具有宽进严出的特点。其产生的目的是为了在民众中普及高等教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本科压缩型和大众型专科教育已经愈来愈不符合我国人才培养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发展,应用型人才出现了严重的短缺。技术应用型专科教育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这种技术应用型专科教育,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 高职教育不是本科的压缩,其实质是要培养区别于本科的不同规格或者种类的人才,也就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思想必须不同于本科教育。普通高校的专业设置是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基础学科专业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课程建设为核心

16、;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技术含量为参数,以学科专业的交叉复合来综合研究专业的设置。2本文通过对软件开发过程和软件生产职业岗位的分析,对高职院校软件专业方向的设置进行探讨。 1 软件生产过程及参与者角色 软件生产是软件产品形成、交付使用、维护和退出使用的全过程(即生命周期)中所有活动的总称。尽管不同的组织或实践者对软件生命周期中的生产活动的执行方式、先后顺序有不同的观点和做法,但对这些活动种类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这是美国 Rational 公司在 20 世纪 90 年代所提出的统一过程(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RUP)理论3。 RUP 将软件生产活动分为:业务建模、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