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食品安全 (1)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924164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食品安全 (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年食品安全 (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年食品安全 (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年食品安全 (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年食品安全 (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食品安全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食品安全 (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1 年食品安全年食品安全 (1)(1)学生如何预防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种类。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一)细菌性食物中毒1,真菌中毒。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肉、鱼、蛋、乳等及其制品,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霉变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麦、霉变甘蔗等中毒(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101、有

2、毒动物组织中毒,如河豚、贝类及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等。112、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豆角,毒蕈、含氰甙植物及棉子油的游离棉酚等中毒。12(三)化学性食物中毒,如重金属、亚硝酸盐及农药中毒等。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类污染的海产贝类等。(四) 。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能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甘蔗;未加热煮透的豆浆、芸豆角、杏仁、木薯、鲜黄花菜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另外,菜豆中毒、豆浆中毒和因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也时有发生。食物中毒的特点1、中毒者在相近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相同的可疑中毒食物,未食用者不发生中毒,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

3、。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3、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4、所有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一般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那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呢?针对年龄特点,同学们应该主要做到以下几点: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从而引起腹泻。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QS 号)

4、等标识。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否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追究。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4、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5、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粒上有霉点) ,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

5、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7、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8、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最好是喝白开水。9、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只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度,从而预防食物中毒,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食物中毒的处理1、立即停止供应食用可疑中毒食物。2、采用指压咽部等紧急催吐办法尽快排出毒物。3、尽快将病人送附近医院救治。4、马上向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所或防保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注意保护好中毒现场,就地收集和就地封存一切可疑食品及其原料,禁

6、止转移、销毁。5、配合卫生部门调查,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各项措施。常用的预防食品中毒和学校的相结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1、保持厨房环境和就餐用具的清洁卫生。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切勿购买和食用腐败变质、过期和来源不明的食品,切勿食用发芽马铃薯、野生蘑菇、河豚鱼等含有或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3、蔬菜按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顺序操作处理。4、肉及家禽在冷冻之前按食用量分切,烹调前充分解冻。5、彻底加热食品,特别是肉、奶、蛋及其制品,四季豆、芸豆角、豆浆等应烧熟煮透。6、烹调后的食品应在 2 小时内食用。7、妥善贮存食品。食品贮存在密封容器内,生、熟食品分开存放,新鲜食

7、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放。提前做好的食品和需要保存的剩余食品存放在高于 60 摄氏度或低于 10 摄氏度的条件下。8、经冷藏保存的熟食和剩余食品及外购的熟肉制品,食用前应彻底加热,食物中心温度须达到 70 摄氏度,并至少维持 2 分钟。9、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把“病从口入”关,勤洗手、不喝生水。10、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11、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点和卫生条件差的饮食店。12、在商店购买食品、饮料,要特别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购买、食饮过期食品饮料。从毒豇豆、地沟油

8、,到漂白蘑菇、化学火锅面对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人们不禁要问食品标准可以相信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却成为争议最大、批评最多的民生问题之一。2010 年,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在种种食品陷阱面前,人们不禁要问,现在吃什么才是安全的?面对质疑,行业规范模棱两可,权威标准或滞后或缺失,普通人应该相信谁?监管怎样摆脱疲软,问责如何不再松垮,我国食品安全怎样尽快“由乱而治”?公信力遭遇危机2010 年 1 月,海南“毒豇豆”事件曝光,人人谈“豇”色变;3月,屡禁不止的“地沟油”再度现身,又让公众在外出就餐时蒙上了一层心理阴影;7 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卷土重来;8 月,南

9、京医疗机构陆续收治了疑似食用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患者;10月, “铁强化酱油”推广引起争议;11 月,植物奶油事件又惹得消费者们颇为纠结;12 月, “漂白”蘑菇、 “化学”火锅、出口蔬菜农药残留超标 40 多倍不需要特别细心即可发现,食品问题的发生有着“老套路”总是媒体或者网民曝光在先,才引起行业和主管部门的重视和采取行动,普通消费者一再成了“试错”的对象。监管部门除了坐等举报上门,甚少主动作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公信力面临不小危机。12 月 15 日,某部门网站对是否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公开征求意见,同时称,拟从明年 12 月起禁用面粉增白剂。消息一公布,引起各方

10、关注,也引来质疑不断:为何要等一年?难道消化生产企业的库存,降低对产业的冲击,比亿万人的健康还重要?标准制订远远滞后近些年,不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均与食品添加剂滥用有关。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专家郭红卫教授说,对添加剂的监管缺失往往因为无据可依,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制订远远滞后。 ”上海理工大学食品研究所所长徐斐说, 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 ”但目前我国 2200 种食品添加剂,有检验方法标准的,只占总数的不到四成。相关的科研远远落后,甚至于出现国外禁用而国内推广的尴尬。如瘦肉精,1988 年欧洲就禁止

11、将其用于饲料添加,而同时期我国却将其作为科研攻关项目,甚至高校“重点课题”予以推广,上世纪 90 年代末期才开始查禁,流毒至今未尽。专家表示,食品安全领域出现的乱象并非偶发。一方面,极少数人和一些企业对生命缺少基本敬畏,利令智昏,无视基本的道德底线;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不作为或作为不够,对问题食品的生产与销售,事实上起到了间接的“纵容” , “保护食品安全的需求,与有力监管这一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之间,还不相匹配。 ”强化问责防患未然日前传来消息,全国人大常委会本月 20 日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新增了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修改了食品安全犯罪的刑罚条件,强化刑法对食品安全这一重大民生

12、问题的保护。草案明确规定,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担刑责。据了解,目前我国刑法对相关渎职犯罪如 “环境监管失职罪” 、“商检失职罪”等,最高刑期都不超过三年,而 “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最高刑期设定为十年,成为渎职罪最重的量刑,可见立法部门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专家表示,增设“食品安全渎职罪” ,虽然来得有些迟,但还是让百姓充满期待。食品安全究责,走出了“刑不及官”的误区, “监管部门官员只有切实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并通过他们将这种压力传导到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才能保证食品的安全生产和规范流通。 ”但专家同时直言,目前我国食品是多头监管,从农产品种植到加工生产流通,农业

13、、卫生、工商和质监都各管一段,有交叉,有空白,有死角, “怎样建立一个多方合力而不是互相推卸责任的食品安全机制,仍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郭红卫说,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中外食品安全都已进入高风险时期。一方面,人们的要求与标准在提高;另一方面,新技术运用、环境因素改变等,都给食品安全打上了不确定的系数。一些国家的经验可资借鉴,如重视食品安全的预见性与风险评估,对标准实施动态管理,问题食品上市后主动召回等。据悉,今年上海已在全国率先成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业委员会” ,把涉及食品生产的上、中、下游专家集结在一个平台,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前置”处理,同时加强研究与行政管理、临床标准与实际监管指标

14、的衔接,尽最大努力防患未然。 孙刚 顾泳新闻回放寒冬里,热气腾腾的火锅成了都市人饮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本月有媒体对南京市场调查发现,由飘香剂、火锅增香剂和火锅红等添加剂组成的火锅锅底,几近“泛滥” 。据火锅店内部人士介绍,用化学添加剂制成的火锅锅底,比用纯种火锅材料制成的锅底成本上要低了很多, “现在市场上 80%多的火锅,都包含这样的化学底料。 ”对此,中国烹饪协会火锅专业委员会回应:占全国 7 成份额的 100 家火锅企业底料检查 100%合格。然而进一步调查发现,不但南京,在北京、安徽、山东等地都发现了大量使用 “火锅飘香剂” 、 “火锅红” 、 “辣椒精”的现象。网友忍不住感慨:“哥吃的不是火锅,哥在做化学试验”某地卫生监督工作人员直言,对于餐饮服务环节能否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用量和范围等问题,我国尚没有明确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