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感悟之初中数学兴趣教学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1910141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习感悟之初中数学兴趣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实习感悟之初中数学兴趣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实习感悟之初中数学兴趣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习感悟之初中数学兴趣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习感悟之初中数学兴趣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实习感悟之初中数学兴趣教学实习感悟之初中数学兴趣教学赵林刚 文山学院生化系初等教育(理) 200904091015【摘要摘要】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 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课堂如果教师巧妙导入,以趣激之,学生则乐在开头;创设情境,点缀趣味, 学生则乐在其中;引导探索,深入浅出,学生则乐在其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并 且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钻研教材,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习,从而提高课 堂教学的质量。【关键词关键词】初中数学教育;兴趣教学;引导启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只要对它

2、有了兴趣,便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学习数学 也是如此。如果数学教育中教师只为了教而教, 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就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是冷冰冰的,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数 学考试。这样的教学欠缺了鲜活有趣的、具有 “ 现实意义 ” 的问题,使数学与生活脱节 了 失去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拉近 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对数 学的学习产生兴趣。 大家知道,初中数学已被公认为一门基础性强、知识严谨的学科。随着数学内容的不断 更新、变化,学生学数学的能力有时不适应,尽管越

3、学越用功,却越学越吃力。部分学生开 始对数学产生害怕心理,随之产生厌学情绪。 1 1 造成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的原因造成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的原因 1.11.1 缺乏学习数学兴趣缺乏学习数学兴趣学习意志薄弱学习意志薄弱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有了学习兴趣,学生会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寻求知识和参与学习活动。孔子说:“好学者不如善学者,善学者 不如乐学者”, 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 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分化。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 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

4、的学生数学成绩就比较 差,可见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 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1.2 掌握知识的局限性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偶尔的断层掌握知识的局限性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偶尔的断层 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内容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掌 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就会出现连续学习不能衔接的薄弱环节,跟不上整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松劲, 成绩分化。还有就是因为学生某节课的内容没能完全掌握,以至于后面内容的脱节,最终完 全丧失学习的兴趣。 1.31.3 思维方式

5、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 初中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 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明显,有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些 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 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 2 -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因而导致成绩分化。所以,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

6、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 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 2 2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2.12.1 巧妙导入,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巧妙导入,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为引入新课所说的话。导入语不仅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 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 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 引住。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语。在导 入新课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 的

7、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去 学习新课,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要把它与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使学生的思维 在老师的开场白中迅速定向,进入对教材重点的探求。当老师的话语,像淙淙的小溪一样流 进学生心田的时候,就会拨动学生的心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鼓起他们学习的风帆。 2.22.2 力求以情感人,唤起兴趣。力求以情感人,唤起兴趣。 2.2.12.2.1 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 众所周知,在诸多科目当中,普遍都认为数学科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而数学本身的 内容安排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在教学过

8、程当中若不花点心思则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 热情和积极性。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在教学中力求表达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 感。就连学生发言的评价,也要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式的鼓励赞扬。教学中努力做到 活泼多样,动静结合,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和想法,由想动口发展到想动手,而动手和动口都是促使学生动脑的最好途径。 2.2.22.2.2 领略数学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领略数学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 在数学教材的每一节都安排了例题,而这些例子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符合各层次学生 的实际情况,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教学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 性、

9、可行性和重要性。作为教师,除了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 使学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当中,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 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 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而且通过 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 2.32.3 渗透艺术教育,激发学习兴趣渗透艺术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应该举一反三,培养创造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 思想,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以动脑思想的机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

10、除了以各种方法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外,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即举一反三能力,从而扩展学生思维, 增长学生知识。 另外,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以 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讲学习兴趣。 2.52.5 点缀趣味,使学生体验知识之乐点缀趣味,使学生体验知识之乐 知识本身是严肃的,但当人们“运用”“摩玩”它时,便会发生许多的情趣来,由严肃 变为活泼、幽默的;变为亲切、有味的。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趣味点缀, 以幽默调节,则会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之乐,结合教材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或 有趣的数学知识

11、,这不仅有助于理解,而且有助于记忆和运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并不 都是抽样的,而是生活中需要的,生活中的乐趣;也反映了学习知识的必要性。因此,教师- 3 -如果善于点缀趣味,则会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适当地分解知识的难点,合理地划分课堂教 学的层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在艰辛的探索攀登,才会有成功的 乐趣。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 2.62.6 创造情境,使学生享受学习之乐创造情境,使学生享受学习之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亲切的态度

12、来设置问题的情境,以期待的心情等待学生去思考 面临的问题,以热情帮助的态度给予学生以点拨和启迪,以饱满的情绪去讲解新的科学知识, 以关切信任的态度去聆听学生的回答,从而引起师生的共鸣,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 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新异的学习氛围中激起思考,讨论的兴趣,引出要讲 授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 3 3 小结小结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 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 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 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我在实习期间得到的一点感触,我认为,要让学生更好的把数学学好,就得进行 兴趣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只要对它有了兴趣,便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何维志.初中数学的兴趣教学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8 年 04 期; 2 孙安玉.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 年 19 期; 3 李良.数学课应注意培养学生兴趣和落实双基的有机结合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 年 08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