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课堂教学实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910137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征课堂教学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长征课堂教学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长征课堂教学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长征课堂教学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长征课堂教学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征课堂教学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征课堂教学实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征长征课堂教学实录课堂教学实录一、观看影片,蓄积感情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影片,请看。(多媒体播放长征录像)师:这激动人心的战斗就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我们的红军历尽千山万水, 经过千辛万苦,就要到达陕北,毛泽东主席心潮澎湃,豪情万丈地写下了长 征这首壮丽的诗篇。(板书:长征)二、简介长征,了解背景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 实力,于 1934 年 10 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 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 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 年 10 月,红军主力终

2、于胜利到达陕北, 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三、初读诗歌,感知大意师:请同学们翻书 62 面,朗读诗歌,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生自由朗读诗歌)师:看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样了?(课件出示诗歌长征 )请注意加点的字,谁来试试。(生读诗歌)师:生 1 读得流畅,但平舌音与翘舌音分得不是很清楚,跟老师读“水、 沙、索” 。生 2 有气势,但读错了一个字“岷” ,注意与“眠”字区别,跟老师 读“岷” 、 “岷山” 、 “眠” 、 “睡眠” 。师:老师也想读读,同学们评评。(师范读)生 1:老师读得很有感情,节奏感强。师:谢谢你的称赞。生 2:老师读得流畅,有气势。师:多谢你的夸奖。生 3:我认为

3、老师读的“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铁索”应该读得重些, 因为从铁索两字可看出当时战斗的险恶。生 4:我认为老师读“走泥丸”时间隔久了,应紧凑些。师:有道理,老师接受你们的批评,我相信同学们肯定能超过老师。师:谁能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生 1:这首诗写了红军长征途中历尽艰险、战胜困难的过程,表现了红军 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生 2:这首诗描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扬了红军的革命英雄 主义精神。生 3:这首诗写红军不怕困难,克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还写长征中两次 主要的战斗。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诗歌描写红军长征历经的千难万险,表现了红军不 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课文是怎样具体生动描写的

4、呢?请同学们按照 学习提示自读自悟、合作学习。(课件出示学习提示)师:同学们通过朗读、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对诗的理解,请大家大胆展示 自己,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 1:我知道了“暖”和“寒”字的意思, “暖”指红军内心十分高兴, “寒”字就是使人感到“寒心”的意思。师:抓住重点字学习诗歌的方法真好。(相机板书:暖、寒)生 2:我读懂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意思:红军不怕 长征艰难困苦,万水千山的路程只看作平平常常的事。师:不错,理解透彻。生 3:我由“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诗想到红军不畏艰难,把气势磅礴的 乌蒙山看作是脚下流动的泥丸,而我平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 放弃,我

5、心中感到惭愧,以后,我一定在困难面前坚强,做个男子汉。师: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体会精彩极了。生 4:我知道“逶迤”是指山连绵不绝的样子, “磅礴”是指山气势雄伟的 样子。(师相机用简笔画表示并板书:五岭、乌蒙山)师:抓住了关键词。生 5:我读懂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意思:更使红军 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强,只是这个字“皑”是读“” 。四、精读诗歌,领悟意境师:诗中哪一个词表现出红军英勇无畏? 生 1:不怕。生 2:等闲。师:说说你认为哪一个词更能看出红军的英勇无畏?生 1:不怕一词可见红军能克服一切困难,非常勇敢,所以这个

6、词好些。生 2:红军把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难道还会害怕吗? 我认为“等闲”好些。师:反问句极富说服力。生 3:我也认为“等闲”好些,从中既可以看红军不怕困难,也可以看出 红军很乐观,能抱着一颗平常心面对一切。师:分析很深入,通过讨论,我们认为“等闲”更好些。(师板书:远征难,只等闲)你能试着把这种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读出来吗?师:看你胸有成竹的样子,请你试试。师:读得流畅,再有气势一点效果会更好。大家齐读。师:这样连绵不绝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像什么?(指图,板书:五岭)生:像细小的波浪。师:“腾”是什么意思呢?(板书:腾)生 1:是跳跃、翻滚的意思。师:能否换成“流”呢?理解更简单

7、些。生 1:不能换,换成“流”就没有诗的韵味了。师:有独特的见解。生 2:不能换, “腾”字可见波浪欢跃、活泼的样子,从而感受到红军的乐 观主义精神。师:感悟很深,那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什么?生:像脚下滚动的泥丸。师:“走”能否换成“跋”呢?这样更能体现红军面对的艰难险阻。(板书:走)生 1:不能换,读起来不上口。师:有一定道理。生 2:不能换, “走”字更能体现红军“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度。师:说得真好,你认为该怎样读这两句诗呢?生 1:读得豪迈,乐观。生 2:既要有气势,又要能体现长征的艰苦。师:谁来试试。(齐读)师:为什么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呢?(课件出示金沙江的图片,板书:金沙江)听老师

8、讲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 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龙街,迷惑敌军,想吸引 他们的主力部队,愚蠢的敌人果然上当了;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绞车渡 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 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师:现在,你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生 1:表现了红军高兴的心情。生 2:表现了红军欢欣鼓舞的心情。生 3:表现了红军兴高采烈的心情。师:谁能说说红军高兴的理由?生 1:因为红军巧渡了金沙江,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所以高兴。师:这是胜利的喜悦。生 2:红军不费吹灰之力夺下了

9、金沙江,所以内心欢乐。师:这是巧夺的欢呼。生 3:红军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渡过了水流湍急的金沙江,所以高兴。师:这是挑战大自然,战胜自然环境的喜悦,毛泽东曾抒发了“欲与天公 试比高”的豪情壮志。你知道怎么读了吗?生 1:读得欢快一些。生 2:读得乐观些。师:谁能试试?师:老师不光从你的语言,还要从你的表情、眼神来感受你内心的快乐, 你再大胆读一遍。师:很好,大家齐读。师: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课件出示:铁索桥)师: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生 1:我由寒字想到那铁索寒光闪闪,阴森森的。生 2:看到“寒”字令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生 3:我想到了当时战斗非常激烈,红军冒着敌人的枪林

10、弹雨前进,视死 如归。生 4:我联想到红军战士攀着十三根铁链、面对敌人的狂轰乱炸艰难前进, 下面又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师:你认为该怎样读这句诗?生 1:我认为读得悲壮些。师:有道理,你试试。生 2:我认为读得稍快些,体现一个“飞”字,因为抢得时间才能取得战 斗的胜利。师:有个性,请你读读。生 3:我认为该读得“寒心”些,可以用颤音来读“寒”字。师:你很有创意,请试试。师:请同学们采用不同的表达感情的方式自由朗读这句诗。师:走出茫茫雪山后,红军心情怎样?生:非常高兴。师:从哪儿可以看出?生 1:从“喜”字可以看出。(板书:喜)生 2:从“尽开颜”可以看出。师:颜指什么?生

11、1:指脸部。生 2:指脸上的表情。师:为什么用一个“开”字?生 1:好像绽开的花朵。生 2:使人感到一种动态的美。师:分析恰当,请同学们齐读这两句诗。师:我们的红军历尽万水千山,克服艰难险阻,表现英勇无畏的气慨。(板书:万水千山、英勇无畏)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请生表演读、合作读,师相机评价:铿锵有力、声情并茂等)五、总结全诗,背诵诗歌师:耳濡目染了红军的英雄风采,我们感慨万千,长征在人类历史上是一 个伟大的奇迹,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多少文人学者为它赞叹,多少音 乐家为它高歌,让我们自由跟唱长征主题歌 。(课件播放歌曲)师:气势雄浑的歌曲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红军英勇无畏的气概,让我们满怀 激情齐背长征来表达对英雄的沉痛缅怀及崇高敬意。(全班站立背诵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