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1910047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滨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滨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滨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滨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滨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滨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试题20182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意味着文学构思可以超越时空,不受任何拘束。王夫之则在姜斋诗话中指出:“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即极写大景,如阴晴

2、众壑殊乾坤日夜浮,亦必不逾此限。”这意味着诗人能看多远,诗笔就延伸多远,不能超越视觉的阈限。这两种明显对立的说法,都有不少拥趸,因此诗歌中的距离便成了争议的焦点,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宋代王得臣在麈史一书中说:“白傅(白居易)自九江赴忠州,过江夏。有与卢侍御于黄鹤楼宴罢同望诗曰: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句则美矣,然头陀寺在郡城之东绝顶处,西去大江最远,风涛虽恶,何由及之。”白居易虽然是大诗人,但是王得臣对他写的“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这两句诗颇不以为然。理由是头陀寺在城东绝顶处,距离长江甚远,再大的风浪也不至于把江上的浪花溅到头陀寺去。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评价杜牧江南春一诗道:

3、“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杨慎认为杜牧诗歌涵盖的“千里”范围非人之听力和目力所能及,所以想当然地认为杜牧诗歌原本是“十里莺啼”,今本作“千里莺啼”,乃“俗人添一撇”所致,于是很鄙夷地说道:“士俗不可医也。”对于杨慎的说辞,何文焕颇不以为然,他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批驳说:“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和杨慎的分歧,既有对诗歌主旨理解的不同,也和诗歌所涉及的距离

4、以及涵盖的范围有关。有道是距离产生美,但是以上几则诗话却充分表明了距离足以产生争议。假如穷根溯源作深层次分析,可以发现这些争议产生的原因在于以考据的思维和标准评价诗歌。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序里说考据只能断定“已然”,而文学艺术却可以想象“当然”和测度其“所以然”。以考据的尺子来衡量诗歌,难免方枘圆凿,争议自是不可避免。其实,“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是说文学源于实际生活,并不意味着文学不能进行超越时空的书写。尽管文学来源于生活,但文学终究是对生活活能动的反映,可以视通万里、想落天外。而恰恰是诗评家的短视,使得诗歌所涉及的距离成了有争议的话题。(摘编自朱美禄距离的争议)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5、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文章引用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话意思是人们进行诗歌创作可以不受任何时空的拘束与限制。B王夫之姜斋诗话中则认为诗歌构思创作,以人力视觉的极限为度,也就是写目力之所及。C刘勰与王夫之对立的创作主张,在后世引起广泛争议,使后人在创作中非此即彼或莫衷一是。D宋代王得臣在(塵史)一书中认为,虽然白居易是大诗人,但他的诗句也只是徒有其名而已。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文章开头由刘勰王夫之的诗话引出论题,然后紧紧围绕中心展开论述,最后两段概括分析“争议”的原因。B文章第二、第三两段均以大量篇幅论证诗歌所涉及的距离的问题,表明这一问题历来

6、受到诗评家高度关注。C文章引用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的话表明了文学艺术不能简单用考据的思维和标准来进行评价的观点。D文章前三段运用了例证、引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分析论述,使得论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如果白居易诗中的“头陀寺”建在长江边,那么王得臣就不会认为他的诗歌有不实之嫌了。B何文焕认为杜牧的江南春诗如果按照杨慎“目之所见”的主张修改,就会境界全无。C如果诗歌创作都以“身之所历,目之所见”的标准来进行,诗人就写不出脍炙人口的诗作。D诗歌所涉及的距离引起争议,源于诗评家过于重视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却忽略了髙于生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

7、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猎手之道刘道福听说收山多年的猎手老丁又要出山了,但这次不是去打猎。老丁今年七十多岁,曾是方圆百里有名的猎手。但不知为什么,二十多年前的一天,他突然把那支跟了他多年的土枪一劈两段,金盆洗手了。老丁枪法准,十枪九见物,只要在他的射程之内,无论什么猎物都很难逃脱。提起老丁,猎手们都竖大拇指。那年春天的一个中午,吃过饭的老丁正坐在炕上打盹。突然听见八岁的孫子在外面喊:“爷爷、爷爷,天上有只鹰。”听说有猎物,老丁扑腾一下从炕上跳下来,睡眼蒙眬地提枪就往外走。到了外面抬头一看,可不,一只老鹰正在邻居家的场院上空瞄点儿呢,眼看着一只小鸡就要遭殃。这还

8、了得?说时迟,那时快,老丁抬手就是一枪,之后吩咐孙子:“去捡吧,爷爷回屋接着睡会儿。”说完老丁转身进了屋,可还没等他坐稳,邻居大黑便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哭丧着脸说:“丁叔啊!孩子正在放风筝,你咋给打下来了?”这件事后来虽然成了一个笑话,但老丁的枪法好却是远近闻名了!老丁枪法好,口碑也好,这是乡邻们公认的。最主要的是老丁一直坚守猎手之道,尤其奉行“不吃子孙饭,不干绝户事”。除了不捡飞禽蛋之外,还坚持几不杀:怀孕在身的猎物不杀;嗷嗷待哺的幼崽不杀;国家保护的濒危动物不杀另外,老丁从不吃独食,打了猎物,亲朋好友可以分享,同行更可以分享。那年月,家家都很困难,过年都挺清淡,可唯独老丁家的饭桌上少不了各

9、种野味。当然,老丁每年都要请乡邻们来做客,让大伙儿都见见荤腥,解解馋。因此,老丁人缘特别好,人们都很支持他。狩猎旺季,他整天待在山上不回家,他家的活儿乡邻们就帮着干。可不知为啥,二十多年前的那个冬天,老丁请乡邻们吃了一顿特殊的野味之后,就断然放下枪,不干了。据说,从那以后,一提起打猎的事,老丁就闭口不言。今年春天,电视里报道说本县最大的一个菱角泡(泡,方言,小湖。编者注)让人给投了毒,毒死了很多鱼不说,还毒死了许多飞禽,其中还有国家保护动物,老丁气得几天吃不香睡不好,梦里总是出现一只瞪大了眼睛的棕熊。“这还像话?政府禁猎多年,有些野生动物刚刚繁殖起来,就这么祸害,将来还不得绝种。我一定要把那个

10、王八羔子抓住,免得他吃绝户食!”“还用得着你,有政府呢!”乡邻们纷纷劝阻。“不行,我一定要去,太可恨!”“去吧,过去咱也这回就算是将功补过吧!” 老伴欲言又止,看他一脸坚决的样子,虽然有些放心不下,可还是同意了。背起行李卷,老丁跑到了五十里外的菱角泡,连续几天蹲守在那里,终于逮到了投毒的家伙,谁知竟是他的一个远房侄子。“混账东西,政府不让养枪,你就下毒,你这招也太损了,这不是吃绝户食吗?”他要拉着侄子跟他一起去派出所投案。侄子一看是亲戚,嘴上像抹了蜜,好话说了千千万,可老丁还是执意要带他去派出所。软的不行,侄子只好来了硬的:“我下毒是吃绝户食,那你用枪打就不是吃绝户食?你的事要是抖出来,罪过也

11、不比我轻!”老丁听了这话先是一愣,之后瞪圆了布满血丝的眼睛:“浑蛋,你自己做错了事还敢威胁我?我今天就是拼了老命也要把你送进去。”老丁没有食言,他硬是把侄子送进了派出所。侄子进去的第二天,派出所就有人就来到了老丁家那年冬天与棕熊的遭遇纯是一次意外,老丁本没想杀死它。棕熊向他扑来的时候,他只是下意识地做了一个防御性的动作,没想到枪响了,棕熊躺在血泊中,高高隆起的腹部让老丁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会受到攻击。同时,他也清醒地意识到,他破了规矩,坏了自己多年坚守的猎手之道。(选自小说月刊2017 年第 10 期)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小说开头交代了人

12、物的身份,为下文叙述他阻止远房侄子毒杀国家保护动物埋下了伏笔。B自从老丁在睡眼蒙昽中提枪打下邻居大黑的孩子放的风筝后,老丁的枪法好才远近闻名。C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段,将老丁这一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D作品语言平易朴实,特别是人物对话极具浓郁的乡土气息,又切合人物的形象特征。5猎人老丁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5 分)6小说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删掉?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是,科技和人才成为国力强盛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劳动生产率、社会生产力提高主要依靠科

13、技进步和全面创新,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创新的法律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优良。创新型国家的本质是依靠创新活动推动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高,其测度指标主要体现在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创新环境等方面。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科技是国之利器,世界上的现代化强国无一不是创新强国、科技强国。如果我们不能在创新领域取胜,就不能掌握全球竞争先机和优势,迈向现代化强国就会失去支撑。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以科技强国支撑现代化强国。(来源:人民日报)材料二:据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测算,2016

14、年中国创新指数为 1812(以 2005 年为 100),比上年增长 57%。分领域看,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和创新成效指数分别达到 172017222233 和 1573分别比上年增长 49%、48%、72%和 52%。测算结果表明,2016 年我国创新环境继续优化,创新投入力度加大,创新产出能力稳步提升,创新成效进一步显现,创新型国家建设持续推进。(来源:国家统计局)材料三:报告显示,国家高新区整体创新能力持续提升。2016 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为 1991 点,较 2015 年增加 189 点。自 2010 年为基期开展评价的六年来,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共增长

15、了 991 点,2016 年的增速高过 10%,反映出在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在高位持续提升。构成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的五个分项指数整体保持增长趋势,尤其是创新创业环境指数自 2012 年后持续高速增长,2016 年较2015 年增幅达 385 点,这与全国自 2012 年后迅速掀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极为契合,也真实反映出国家高新区近年来在打造创新环境、优化创业生态方面的成效显著。创新的国际化指数值和增速继续高位运行,2016 年达到 2854 点。自开展评价的六年来,该项分指数数值一直高过总指数数值,对总指数的数值和增长贡献突出,反映出在国家一带一路和全面开放的

16、大战略背景下,高新区开放创新和融入全球的创新步伐愈发加快。(来源:2017 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材料四:在 40 个参评国家中,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比上年提升了 1 位,继上年超越澳大利亚之后,今年又进一步超越比利时,位居第 17 位。这表明我国国家创新能力继续稳步提升(见图)。图 1 中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变化图从具体得分看,中国国家创新指数达到 698 分,比上年提高了 12 分,与英国、法国、以色列等排名 1015 位国家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从上年落后 0841 分减小到0326 分。目前,中国与排在第 16 位的爱尔兰相比,仅存在 02 分的微弱差距。从国家创新指数得分及排名变化趋势看,中国创新能力提升前景仍十分乐观。(来源:国家创新指数报告 20162017,均为 2015 年数据)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