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1909984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部编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部编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2018.3)(2018.3)一、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一、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4848 分)分)1.给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雨过天晴,我们登上北山之巅,秋山在阳光下,五彩斑(ln) 格外耀眼。近看,山鸟翩(A.pin B.pn)然起舞,好不惬意。远望,金华城在(zhn) 蓝的天空下,如初生的婴儿,尽情的享受阳光。俯瞰山下,一个个村落,仿佛(xing qin) 在秀美山色间的一个个动人“音符”,共同奏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华美乐章。2. 诗文默写。(18 分)(1)窈窕淑女, 。 ,左右流之。 (2)

2、 ,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3) ,悠悠我心。纵我不往, ? (诗经 郑风)(4)式微式微,胡不归? ,胡为乎中露?诗经 邶风(5)挑兮达兮, 。 , 。(诗经 郑风)(6)桃花源记中表现人民生活恬适和乐的句子是 , 。 (7)小石潭记中明写潭中鱼,实写潭水的句子是 , 。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 , 。 (9)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 。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0 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2)皆若空游无所依( )(3)神情与苏、黄不属( ) (4)余

3、人各复延至其家( ) (5)尝贻余核舟一( ) (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7)阡陌交通( ) (8)便扶向路( )(9)诎右臂支船( ) (10)其两膝相比者(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B.遂迷,不复得路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C.如鸣佩环,心乐之 钟鼓乐之D.绝巘多生怪柏 佛印绝类弥勒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2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木求鱼 B.以其境过清 不以为然C.潭西南而望 启窗而观 D.高可二黍许 明灭可见6.名著阅读。(5 分)(1)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 )。(3 分)A.核舟记是一篇记叙性文章。它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典故“大苏泛赤壁” 。文章生动地表现了“核舟”这件工艺品的原貌,而不是写成一篇平实的解说词 B柳宗元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主要表现手法 是赋、比、兴,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21世纪*教育网 D傅雷家书被称为是“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通过一封封家书,傅雷教育儿子 要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阅读名著,回答问题。(3 分) 我在第八封信

5、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 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 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 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 累,真正地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上面文段选自_,请结合课外阅读积累,说说在这封信中,傅雷告诫儿子如 何面对情绪上的起伏。(3 分)21 教育网7综合性学习。(5 分)央视举办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比赛活动圆满结束,这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古典

6、诗词文化的热议,请你参加以下活动。(1)【活动一】在唐诗宋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感,形成了中国人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结。下面月亮组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文化内涵?(3 分)诗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诗二: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清光无远近,乡泪半书间。戴叔伦关山月诗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内涵: (2)【活动二】光明中学开展了中学生课内古诗词学习情况问卷调查活动,从以下的问卷调查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2 分)A你积累古诗词的原因是什么?答:为了

7、应付考试。B你背诵积累古诗词的效果怎样?答:会背但不知道它的意思。C你是否经常摘抄主动积累古诗词名句?答:在老师提醒下积累。D在解答古诗词赏析过程中你遇到怎样的困难?答:理解题意。E你平时在什么情况下积累诵读古诗词?答:老师要求。3结论: 二、课外文言阅读。二、课外文言阅读。5252 分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完成 812 题。(18 分) 云阳洞北小港记(赵 垣)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得小港。港( )上芳树丛生,凉樾低荫。沿港( )西,竹篱映水,古屋参差。时疏雨乍过新笋解箨蔷薇盛开人语不传。惟闻山鸟唤晴,草蛙鸣动而已。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垒石( )上,若棋局然,俗名棋盘山。其峰盖庆忌

8、塔之址也。峰之阳不数步,下视悬崖百尺,石壁绕池,壁如玦,池如镜,如奁初启然。遂循崖而下,临水坐。坐甫定,忽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同游人相顾错愕。始知陆士云所记小语小隐,疾语疾应,哗然呼啸,答响满野,惊疑景况,语极真也。随山东折,即港之阳。土阜隆然起者为金祝墓。其庙在港南小流水桥上。呜呼,昔年血战之地,今日徒见山高水深,惟留此丛祠,报赛奔走。野老村童,其亦知勤事之酬耶?太息而返。 (选自晚清文选,有删改)【注】解箨(tu):脱壳。庆忌塔:塔名。奁(lin):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金祝:宋朝 抗金英雄金胜、祝威的合称。金兵攻打杭州时,两人率军民拼死抵抗,因寡不敌众,英勇就义。 报赛:祭祀。勤

9、事:尽职。 8.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三处,3 分) 时疏雨乍过新笋解箨蔷薇盛开人语不传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5 分) (1)若棋局然( ) (2)峰之阳不数步( ) (3)遂循崖而下,临水坐( ) (4)各肖其人之声( ) (5)今日徒见山高水深( ) 10.文中“( )”中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其 以 而 B.之 而 其 C.以 其 于 D.其 之 于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 分) (1)其峰盖庆忌塔之址也。(2)随山东折,即港之阳。12说说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分)(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 1316 题。(17 分)曾 巩曾巩,字子固,建昌

10、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4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节选自宋史,有删减) 【注】委废:家境衰败。单弱:弱小,无所依靠。宦:出仕。工:擅长。行义:品行, 道义。扬雄:人名。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6 分) (1)奉继母益至( ) (2)一出其力( ) (3)鲜能过也( ) (4)及安石得志( )

11、 (5)以吝故不及( ) (6)帝然之( ) 1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6 分) (1)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2)安石轻富贵,何吝也?15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2 分)16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3 分)(三)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 1619 题。(17 分)王嘉聪睿内明,滑稽好语笑,不食五谷,不衣美丽,清虚服气,不与世人交游。隐于东阳谷,凿崖穴居,弟子受业者数百人,亦皆穴处。 石季龙 末,弃 徒众,至长安,潜隐 终南山,结庵庐 止。门人闻而复随之,乃迁于倒兽山。苻坚累征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参诣,好尚之士无不师宗之。问其当世事者,皆随问而对。好为譬喻,

12、状如戏调;言未然之事,辞如谶记,当时鲜能晓之,事过皆验。 坚将南征,遣使者问之。嘉曰:“金刚火强。”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使者还告坚不悟复遣问之,曰:“吾世祚云何?”嘉曰:“未央。”咸以为吉。明年癸未,败于淮南,所谓未年而有殃也。人侯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衣服在架,履杖犹存,或欲取其衣者,终不及,企而取之,衣架逾高,而屋亦不大,履杖诸物亦如之。【注】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辞如谶记:辞意隐晦。验:应验。吾世祚云何:我们的国运如何。履杖:手杖。17.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2 分,限断 2 处)使 者 还 告 坚 不 悟 复 遣 问 之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6 分)(1)公侯已下咸躬往参诣( ) (2)当时鲜能晓之 ( )(3) 咸以为吉( ) (4)坚将南征,遣使者问之( ) (5)或欲取其衣者( ) (6) 企而取之,衣架逾高( )19.请根据上下文推测,填入文中“ ”处的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5A.以 之 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