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电视新闻质量评价及考核体系的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906447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建立电视新闻质量评价及考核体系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建立电视新闻质量评价及考核体系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建立电视新闻质量评价及考核体系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建立电视新闻质量评价及考核体系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建立电视新闻质量评价及考核体系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建立电视新闻质量评价及考核体系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建立电视新闻质量评价及考核体系的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质的飞跃:从计分到评级质的飞跃:从计分到评级关于建立电视新闻质量评价及考核体系的思考余得通一、尴尬的数字一、尴尬的数字堪称中国新闻界最高水平和最具权威的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今年即将举行第 18 届。如果把这 18 届评选活动分为两个阶段,我们可以发现,在第一阶段即前 9 届评选中,广东电视台共有 8 件作品获奖(全部为本台记者独立完成) ,其中一等奖 3 件,二等奖 2 件,三等奖 3 件;而在第二阶段已经进行的 8 届评选中,广东电视台获奖作品仅有 3 件,其中二等奖 1 件,三等奖 2 件(其中获得第 17 届二等奖的哥德堡号重返广州是与广州台和中央台合作、广州台排名第一的新闻直播;获得第十

2、五届三等奖的直击中国铁路春运是与中央台及其他 6 个省级台合作、中央台排名第一的电视直播;真正由本台记者独立完成的仅有获第 14 届三等奖的消息广东民企大步挺进新领域 ) 。在 8 年时间里,仅有一件独立完成的作品获得三等奖,其中 1999 年度到 2002 年度,连续 4 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广东电视台都是榜上无名。而在近 3 个年度的评选中,也没有独立完成或牵头完成的作品获奖。这与广东电视台作为国内省级大台的地位非常的不相称。是近 8 年来广东没有什么好的或在全国有影响的新闻题材吗?非也!我们再来看看同时期广东其他省级媒体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情况:广东电台 10 件,其中二等奖和三等奖各 5 件

3、,而且每届评选都有作品获奖;南方日报 7 件,其中一等奖 2 件,二等奖 1 件,三等奖 4 件;羊城晚报 6 件,其中二等奖 4 件,三等奖 2 件;广州日报 4 件,其中二等奖 1 件,三等奖 3 件;获奖最多的深圳特区报 12 件,其中一等奖 1 件,二等奖 6 件,三等奖 5 件;还有 8 家地市级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的 9 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可以看出,广东电视台的获奖数量不仅远远少于其他省级媒体,甚至获奖等级也比不上一些地市级媒体。如果我们认同中国新闻奖的权威性,那么就不得不承认,无论是纵比还是横比,这些年广东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采编制作水平是大大地落后了!不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

4、是,近 10 多年来,广东电视台上央视的新闻数量却连续位居全国各省级台之首,至今已经实现“十三连冠” ,近 3 年每年在央视播出的广东新闻都超过 3000 条。连国内一些电视新闻同行也羡慕,广东省是出新闻的“富矿” 。然而,一个省级大台,拥有一支 300 来号人的庞大新闻采编播队伍,而且守着一个新闻“富矿” ,但却淘不到多少“金子” 。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笔者认为,除了新闻部门选拔人才的门槛较低、整体上采编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不高,策划方式落后,管理上只满足于播出安全、导向不出问题的基本要求等因素以外,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新闻节目采编质量评估和考核体系,并严格加

5、以执行。二、它山之石二、它山之石所谓节目评估,是指电视媒体为保证和提高节目质量及其传播效果,由媒体自身或委托有关机构,按一定的原则、标准和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节目质量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的评定和估算。节目评估体系是围绕节目评估工作而形成的包含评估指标、评估方法、评估操作、评估分析和评估应用等子体系的总体系。 建立节目评估体系,是为了用权威的调查数据、科学的质量指标,统一的管理标准、规范的操作程序,对节目质量的优劣作出权威的评估,从而使对节目和节目制作者的评价管理进入科学的轨道。纵观国内外,许多电视机构都已经建立起节目质量评价或认证体系。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是我国电视传媒界最早引进现代质量

6、管理思想并通过 ISO 认证的电视节目采编机构,他们确定了“导向正确,传播有效,公众信任,持续创新”的质量方针,形成了一套既有电视行业特色,又充分体现 ISO9001 标准要求的质量体系文件,并在实际工作严格按标准要求进行操作。长春、厦门、山西、湖南等电视台也先后建立了节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或通过了 ISO 认证。不过,这些评价体系和认证,主要是针对部门运作和节目整体的,而专门对构成整个新闻节目的每一则新闻的采编质量和记者水平能力的评估体系还没有见诸公开文献。在美国,新闻界为了研究新闻质量和新闻市场的关系以及寻求提高新闻质量的手段,于 1998 年成立了一个全称为 Proiect For Exc

7、ellence In Journalism 的课题组,即优质新闻工程 PEJ 课题组。其中的 PEJ-LOCAL TV 即优质电视新闻工程地方工作组关于地方新闻的质量调查和评估的结果,在全国有很高的权威性,各地方电视台都把它的评估结果作为调整自己节目的指南。美国地方电视新闻节目质量评估标准的要素包括:新闻价值;新闻与社区的相关性(接近性);新闻话题覆盖面,消息权威性;观点兼容性;多渠道新闻的数量;经济报道的数量;专业化程度对新闻的把握;煽情程度(包括对凶杀、暴力、刺激场面的重复);对观众的非信息性诱惑(不是为了传递信息的目的而诱惑观众关注新闻)。节目通俗或高雅之类主观标准则不被采用。PEJ-L

8、OCAL TV 还总结出了一些提高新闻节目质量的“神奇公式”:(1)社区覆盖面要广;(2)多做长新闻,少做短新闻;(3)多报道社区主要机构的新闻;(4)少做针对分支受众群的新闻;(5)少用匿名消息,报道时不要让消息源一晃而过;(6)要派记者,而不仅仅是派一位摄像师到现场,观众更喜欢记者的现场报道,而不是配音的画面。这些经验对美国地方电视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除此之外,PEJ-LOCAL TV 还发现了几年来优秀电视新闻节目共有的一些特征:罪案报道少;本地新闻多;调查性报道、连续报道、隐性采访比较多;娱乐消遣性新闻较少,街头现场采访较多等等。 这些“神奇公式”和特征,对我们建立电视新闻采编质量评

9、估体系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的。 三、现行考核方法的不足三、现行考核方法的不足电视新闻节目与其他节目不同,甚至与新闻专题节目比也有自己的独特性。一个新闻节目(或栏目)是由许多条新闻构成的,一档 20 分钟的新闻节目,会由 20 条左右的新闻组成。一般的节目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收视率、节目成本、市场份额(或广告创收)等指标,但如果按照这些指标来评价一档新闻节目,虽然也可以评价出其整体上的优劣,但却无法对其中每一条新闻质量的高低做出准确的评估,无法断定到底是哪一条或哪几条新闻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也无法判断到底是哪些个新闻使观众倒了胃口。这就必须制定另一套标准来具体对每一条新闻的采编质量进行评估。近几

10、年,广东电视台新闻部门对改进新闻采编质量的评价方式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挑选每日的最佳新闻并张榜公布,给记者出镜的现场报道加分等,但评价标准总体上仍然停留在计分和计条数、重数量而不重质量上。如每条主题性报道一般打 20 分,一般新闻每条 15 分左右,如记者出镜作现场报道则再加 5 分,简要新闻每条 8 分,按得分的多少来给记者计报酬,定期或不定期公布每位记者采访播出新闻的条数。这种考评办法的弊端在于,将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等量化,无法体现记者的水平能力,更无法激励或驱使记者去采制高质量的新闻。一线的电视记者都知道,除非遇到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否则要采制一条既鲜活又有深度和厚度的主题性报道(深度报

11、道、长消息) ,没有一定的功底,不开动脑筋,不花上两三天时间(如果需要出差采访,花的时间可能还更长) ,是难以完成的。而每条 1 分钟左右的一般新闻(短消息) ,一天做一两条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如果在本地采制每条 20-30 秒的简要新闻(简讯) ,通常一天完成两三条都很轻松,而且可能还有一些额外的收入。但在考评上,做两条短消息的分数就超过做一条主题性报道,做三条简要新闻的得分要超过做一条长消息。在数量上,经常做短消息和简讯的记者,肯定要超过经常做主题性报道的记者。这无论从劳动的复杂程度还是从劳动的时间和强度上看,都是很不合理的。新闻作品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精神产品。电视新闻记者的采编过程是一种复杂

12、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过程,需要具备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职业精神,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新闻产品。如果按照计分数和条数的考评办法,出于人的惰性,一些记者就会满足于短、平、快,多做短消息和简讯,多得工分多拿钱,还可能因为采制新闻的数量多而给领导留下积极勤快的印象,有时哪怕发现了好的新闻线索或有价值的典型题材,也可能因为怕麻烦或能力不足等原因,而将本来可以挖掘做成鲜活的深度报道的题材做成短消息甚至简讯。于是,每年采制三五百条新闻的“高产”记者比比皆是,但真正有分量、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主题性报道(深度报道、长消息)有多少呢?我们从前面获奖的数字就可以得到答案。四、新评估标准的制定四、新评估标准的制定借鉴国

13、内外电视机构建立节目评价体系的做法,结合新闻节目采编的独特性和工作实际,我们只要将以计分和计条数为主的考评办法转变成根据每条新闻水准、质量的高低及采制的难易程度进行评定等级的评估办法,同时对记者进行相应的考核,就很有可能使新闻节目的采编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具体的思路是,在坚持导向正确、真实性和“三贴近”原则的总体要求下,将每天播出的新闻评定为 A、B、C、D 四个等级。A 级:1.高水准的主题性报道(深度报道、长消息) ;2.采访难度高、危险性大的重大突发新闻。3.特别出色的短消息。具体标准:长消息要主题鲜明,视觉独特,事例典型,细节生动,数据准确而且有说服力,有深度,记者现场报道贴切,时效性较

14、强,切入点自然合理,有两个以上、自然流畅的采访同期,表达清楚准确,没有语病和错别字,善用同期声,画面构图合理,有感染力,没有夹帧、反轴、同景别剪接等技术问题;重大突发事件新闻要求抢在第一时间播出或有最新的情况跟进,记者有现场感强的现场报道,画面富有冲击力,同期声富有感染力,有采访当事人的同期,事件的来龙去脉描述清楚,画面没有技术问题,没有错别字;短消息要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和很强的时效性,视觉独特,令人印象深刻,有一个以上的采访同期,文字简洁精炼,没有错别字,画面构图合理,有感染力,没有技术问题。这三类 A 级新闻,均应达到可以送评省级新闻奖的水平。B 级:1.A 级中字幕有错别字或画面有技术问题

15、的新闻;2.有一定水准的主题性报道(深度报道、长消息) ;3.一般的突发事件新闻;4.水准较高的短消息。具体标准:长消息要主题清楚,事例典型,有细节,有一定深度,数据引用合理,有记者现场报道,有一定的时效性,有两个以上的采访同期,文字表述清楚流畅,没有语病和错别字,画面构图合理,没有技术问题;突发新闻要求抢在第一时间播出或有最新的情况跟进,记者有现场报道,画面有一定的冲击力,有采访当事人的同期,事件的来龙去脉描述清楚,画面没有技术问题,没有错别字。短消息要求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和较强的时效性,有一个以上的采访同期,文字简洁精炼,没有错别字,画面构图合理,有感染力,没有技术问题。C 级:1.A 级中

16、字幕出现常识性错误,画面技术问题比较突出,文字表述不大清楚流畅的新闻;2.B 级中字幕有错别字或画面有技术问题的新闻;3.根据其他新闻稿来编辑画面、非记者亲临现场采访但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消息,即通常所说的汇编新闻;4.“照顾性”的短消息;5.有一定新闻价值的简讯。具体标准:汇编新闻要求文字流畅,没有错别字;短消息要求有一定的新闻价值,文字流畅,没有错别字,画面构图合理,没有技术问题;简讯要求文字简练,言之有物。D 级:1.A 级、B 级和 C 级中出现导向问题,文字表述含糊不清,有明显语病,画面有较多的技术问题的新闻;2.“照顾性”的简讯。根据上述标准,每天的新闻节目播出后,由值班编辑、栏目主编、监制和总监制会商后评定每条新闻的等级,也可采取投票的办法,即记者自评 1 票,编辑 1 票,主编 2 票,监制 3 票,总监制 4 票,以得票多的等级为准,并于第二天张榜公布,公开监督。记者如对评定的等级有异议,可书面提出,由部门主任办公会议最后审定。五、对记者的考核五、对记者的考核等级标准制定和新闻等级评定以后,最关键的是对记者如何考核。总的原则是,激励记者尽力做 A 级,多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