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规模与产业结构调节联系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1903017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贷规模与产业结构调节联系 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信贷规模与产业结构调节联系 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信贷规模与产业结构调节联系 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信贷规模与产业结构调节联系 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信贷规模与产业结构调节联系 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贷规模与产业结构调节联系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贷规模与产业结构调节联系 (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贷规模与产业结构调节联系信贷规模与产业结构调节联系 一、引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巨大成就,但相对于经济增长的要求而言,还存在诸多问题,正如温家宝总理(2008)1指出,“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问题突出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协调,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占比远低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平均水平;不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的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也不可持续”。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是资金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有序转移的过程,金融系统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金配置功能是金融系统的核心功能,信贷活动又是资金配置功能的具体体现,因此,在银行主导型国家,银行信贷与产业结构之间必然存在一定联系。

2、银行信贷规模与银行信贷结构是银行信贷资金运行的两种基本形态,本文仅从规模的视角来实证检验我国银行信贷规模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二、我国银行信贷规模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的实证分析(1952-1978)(一)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这里被解释变量产业结构指标是指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用CY1、CY2、CY3 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占GDP 的比例。解释变量银行信贷规模(BANK)指标用全部贷款余额比 GDP 来衡量,样本区间取自 1952-1978 年的数据来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图 1 反映了我国1952-1978 年 27 间银行信贷规模、可以看出

3、,1952-1960 年信贷规模上升迅速,在此期间我国银行信贷规模一直保持增长态势。1961-1965 年信贷规模有较大幅度下降,可能是在此期间发生的自然灾害导致经济下滑,从而贷款计划也相应下降。从 1966 年开始到 1978 年,整个信贷规模增长缓慢,这与此间的“文化大革命”导致经济增长缓慢有很大关系。图 2 反映了1952-1978 年 27 年间三次产业的变化,总的判断是此间的三次产业波动幅度大,其中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波动幅度最为明显。在 1952-1960 年期间,第一产业的比例急剧下降,而第二产业的比例迅速上升,第三产业的比例变化不大。1960-1968 年期间,第一产业比例急剧

4、上升,第二产业比例急剧下降,第三产业比例有所下降。1969-1978 年间,第一产业的比例又快速下降,而第二产业的比例又快速上升,第三产业的比例几乎没有变化。此间主要是国家为国防需要,大力发展“三线工业”,工业生产发展较快。(二)我国银行信贷规模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的实证检验(1952-1978)1.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 ADF 检验,运用对BANK、CY1、CY2、CY3、进行平稳性检验。在 ADF 检验中,最优滞后期选取的标准本文采用:保证残差项不相关的前提下,同时采用 AIC 准则,作为最佳时滞的标准,检验的结果见表 1。上述 4 个变量均是一阶单整的,即是 I(1)的。因此,对这些非平稳的

5、经济变量不能采用普通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而应采用协整方法进行检验分析。协整检验本文中采用 Johansen 完全信息最大似然估计法,使用计量经济软件得到表 2 的协整检验结果。表 2 的检验结果表明 1952-1978 年,银行信贷规模与三次产业变动之间不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主要是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货币化、经济金融化的程度低,银行体系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变动是由非金融因素推动的:如:劳动投入、政府投资等。三、我国银行信贷规模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的实证检验(1979-2008)(一)变量选择与样本数据说明这里

6、的被解释变量产业结构指标是指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用CY1、CY2、CY3 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占GDP 的比例。解释变量银行信贷规模指标(BANK),用全部贷款余额比 GDP 来衡量。样本区间取自 1979-2008 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9) 、 中国金融年鉴(1991-2009) 。1978 年 12 月开始,我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经过 30 年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图 3 反映了我国 1979-2008 年 30 年间银行信贷规模的变化情况,与改革开放前我国信贷规模大起大落的变化不同的是,在此期间我国银行信贷规模总

7、体保持增长的态势。图 4 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 30年三次产业的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从 1979 年的 313%下降到 2008 年的 113%;第二产业的比例变化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大体维持在 40%-50%之间;第三产业的比例从 1979 年的 216%上升为 2008 年 401%。(二)我国银行信贷规模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的实证检验(1979-2008)1.单位根检验单位根检验方法同上,协整检验结果见表 3。表 3 中的 4 个变量均是一阶单整的,即是 I(1)的。因此,对这些非平稳的经济变量不能采用普通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而应采用协整方法进行检验分析。表 4 的检验结果表明银

8、行信贷规模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之间都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将协整关系处理成数学表达式,由前面的协整检验的结论可知,银行信贷规模与三次产业变动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 Granger因果关系,方向怎样,需要进行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表 5、表 6、表 7,可以看出在 10%的显著水平下,银行信贷规模变化是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变动的原因;而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变动不是银行信贷规模变化的原因;对此的解释是: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金融制度是以供给领先型为主导的金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为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资金保障。银行信贷

9、规模变化不是第三产业变动的原因,第三产业变动是银行信贷规模变化的原因,对此的解释是:第三产业中的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又属于服务行业,缺少固定资产等适合抵押贷款的标的,信贷规模的增长并没有根本缓解这些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可见,信贷规模的增长并没有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然而,改革开放30 年来,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加幅度将近 20%,如此大比例的提高说明第三产业中的企业融资需求巨大(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又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这种巨大的融资需求必然会转向对银行体系,从而引发信贷规模的扩大。四、结论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货币化程度低,我国银行信贷规模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没有长期协整关系,可见,银行信贷规模的变化在此期间没有支持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革开放后,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支持了我国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发展,而没有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从产业结构演进的历史规律来看,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是第三产业的比例不断上升,因此,未来我国通过信贷资金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重点要优化信贷资金配置的结构,引导经济资源流向第三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