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论文75891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896947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子兵法论文7589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孙子兵法论文7589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孙子兵法论文7589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孙子兵法论文7589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子兵法论文7589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孙子兵法论文孙子兵法论文04008129 蒋添蒋添 1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开宗明义,首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 可不察也”。孙子把战争与国家命运,人民的生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指出战争 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也明确指出战争的政治目的在于确保国 家的生存和发展。 孙子兵法全篇就被定位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上,使我们 认识和研究战争问题处在一个非常高的战略起点上。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语句 也非常有分量,将研究战争问题的必要性点得非常到位,使我们会带着一种国 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入到战争问题的研究,而这一点,正是每一位战略家必 须

2、具有的战略感觉。 2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孙子认为:“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这里的“先胜”是指在 战争之前就使自己具备取得战争胜利的条件。一是要知彼知己。孙子高度重视 彼己双方优劣强弱这一决定战争胜负的客观基础,深刻指出在战争指导上,关键 是“知彼知己”,才能“百 战不殆”。要了解和掌握作战全过程中敌对双方不断变化 着的各种具体情况。这是贯穿全书的一个基本思想,也是这部兵书的精髓所在。 孙子所以强调知彼知己,目的是为了先胜。 3 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是孙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中心内 容和主导思想。他认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3、;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 者也。 ” 孙子提出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就是用不流血的斗争方法, 迫使敌方、屈从于我方的意志,以不损已方兵力财力不破坏对方的兵力物力和 将被屈者的兵力财力转化为已力的方式,达到“自保而全胜”的目的。做到这样, 就会使“用兵之害”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而“用兵之利”则“可全”。指导战争如果 能这样取胜,比起流血战斗 取胜来,即使是那些百战百胜者,也要高出一筹。 因而这是用兵取胜的最上策。 孙子 “全胜”思想的本义,绝不是说不要武力、 放弃武力或不要战争、反对战争,而是指以武力为后盾,通过施展谋略和巧妙 用兵,造成强大的威势,力争不直接战斗而迫敌投降,达到“

4、屈人之兵”、 “拔 人之 城”、 “毁人之国”的目的。 4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足智多谋的将帅考虑问题,必须兼顾到利和害两个方面。充分考虑到有利 的条件,事情才能办好,充分考虑到不利条件,才能防患于未然。 “智者之虑, 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杂于患而患可解也”就是说善于思考,善于处事 的人要考虑利与不利两个方面,在有利的情况下想到不利的一面,事情就可以 顺利进行。在不利的情况下想到有利的一面,祸患就可以解除。这句话出自 孙子兵法.九变篇 ,说明在两国交战中,要注意两点:第一,明智的将帅在 考虑战争问题时,要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既要看到利,也看到害,不要见利 忘害,也不要见害忘利。第二,

5、要利用敌人贪功求利心理,巧妙调动敌人,达 到化敌之利为敌之害,化我之害为我之利。即“屈诸候者以害,役诸候者以业, 趋诸候者以利。 ”这也正是历代兵家运用“杂于利害”谋略,摆脱困境、趋利避害、因敌制胜的重要方法。 5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整句的意思为:所以,根据分析有必胜把握的,即使国君主张不打,坚持 打也是可以的;根据分析没有必胜把握的,即使国君主张打,不打也是可以的。 体现了孙武的“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战略思想。 “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 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这句话说明了只要通过了精心的 策划,确认了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6、在大方向不变的原则下,可以随机应变地改 变上级制定的战术,注意的是,孙武没有强调说一定要改变上级的安排,只是 视情况而变,冒然改变上层的方针在很大程度上会走错方向,除非有 100%的把 握。 6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也,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创造并利用有利的态势取得胜利,而不苛求部署,因 此能够选择将帅去造成有利的态势。点评: 所谓的“势”,指的是充分发挥将 帅的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的军事实力为基础,造成一种锐不可挡、压倒敌人的 有力态势。有了这种态势,就有了胜利的的基础。因此,孙子特别强调“势”的 重要,要求将帅把注意力放在战略的造势方面,而不要在小事上纠缠不休,这 样才

7、能发挥将帅应有的作用。 7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 于无算乎 孙子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计篇)意思是说,拉开战斗序幕之前, 就已“庙算“(古时战前君主在宗庙里举行仪式,商讨作战计划)周密,充分估量了 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开战之后就往往会取得胜利;拉开战斗序幕之前,没能 进行周密“庙算“,很少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开战之后就往往会失败,更 何况开战之前无“庙算“呢?可见,将帅的智慧谋略在战争中是何等的重要。人 生也一样,因为人活着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会不断地遇到新

8、的问题,在处 理问题时,智慧越多,处理得越好。凡事不动脑筋先想一想,在没有充分有利 条件和不利条件的情况下就莽撞行事,必然碰壁,所以古人云:凡事应三思而 后行。8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敌人贪利,则以小利来引诱它,伺机攻击它;对于处在混乱状态的敌人,要 抓住时机攻取它;对于实力雄厚的敌人,则需严加防备;对于兵强卒锐的敌人, 当避其锋芒;对于易怒的敌人,就通过挑逗的方式去激怒他,使他丧失理智; 对于轻视我方的敌人,应设法使其更加骄傲自大;对于经过充分休整的敌人, 要设法使之疲劳;对于内部团结的敌人,则要设计离间、分化他们。孙子著名 的“诡

9、道十二法”,即兵不厌诈的方法。诡道,是一种欺骗行为,千变万化,因 时因地因敌而异。 “诡道十二法的前四种,是隐蔽自己的方法,后八种是利用敌 人的方法,这些都是作战中利用诡道的原则。在敌人贪利、混乱、失去理智的 时候,要懂得抓住时机,乘虚而入;对于强大的敌人,就要加强防备,避开他 们的优势,千方百计使他们骄傲、懈怠,并让他们焦躁、疲惫,从而变优势为 劣势,以利我军行动。总而言之,正如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所说:“千章万 句,不出乎诡之一句而已。 ” 9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孙子兵法军争篇有云:“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 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 “争夺主动权

10、之所以 困难,是要把迂回的道路变作直路,把不利变成有利。所以选择迂回的进攻路 线,而以小利引诱敌人,虽然比敌人后出发,但比敌人先到达,这就是懂得以 迂为直的计谋。 ”争夺有利制胜条件最难的,是如何通过迂回的途径达到近直的 目的,化不利为有利。故意迂回绕道,这样就能做到比敌人后出动而先到达必 争的要地,这就是以迂为直的计谋。 10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不罚也,则不可用也 卒未亲附而罚之,就如同他的心离你还很远,你就把他推开,当你要再次 用他,就需要更高要求的赏或更重的罚,而他依旧未必信服了,是谓将困而卒 疑,故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此卒给人以困顿之感觉,则叫为将者何以 容,是我处罚有错?还是将之威信不足,不足以处罚自己的士卒?当士卒的行 为影响到将帅的威信时,必不得用。平时要构建好爱卒、厚赏、教育和平时较 好的官兵关系。罚的目的是使士兵亲附、心服,因为不心服就不能自觉服从命 令;亲附、心服的条件在于“令素行“,而“令素行“则来自于互相团结;做到“众 相得“的办法一是教育,二是爱护、厚养及特殊情况下的“无法之赏“。孙子兵法是中国兵学中的一种奇葩,它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作为炎黄后人我们更应当虚心上学,传承和发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