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 (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 1.整体情况适应性分析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一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逐渐下降,并且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小。由图 1 可知,2012 年至 2015 年,广东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比重只占 5%,相比第一产业的专业比重%,两者比较匹配;同时,广东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比重由 5%降低至%,相比第一产业的专业比重由%降低至%,两者的发展趋势也是相适应的。2012 年至 2015 年,广东第一产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结构比重只占%,相比第一产业的专业招生比例%,两者是比较匹配的。但广东第一产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结构比重由%增涨至%,
2、相比第一产业的专业招生比例却由%降低至%,其发展趋势相背离,出现不相适应的情况。相背离的发展趋势与农业的低利润以及轻农的传统思想有关,学生不愿报读涉农专业,导致第一产业相关专业招生困难。2.与主导产业的适应性分析广东第一产业中主导产业是农业,其产值达到亿元,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远超林、牧和渔业。在广东技工院校第一产业的专业设置中,直接与主导产业农业相对应的专业仅有种植专业 1 个,招生人数仅 114 人,占计划招生总数的 2%,而畜牧兽医、园林技术、现代林业技术、水产养殖等 4 个林业、牧业和渔业类专业,招生人数高达 1415 人,占计划招生总数的 23%。可见涉农专业的招生数与其作为主导产
3、业的不适应程度较高,其原因仍与农业利润较低及轻农的传统思想有很大关系。广东技工院校第一产业的专业设置大多集中于产后阶段,开设的 10 个专业中,有 4 个是直接服务于产后的服务与管理,招生比例高达 76%。其中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 20132015 年招生人数是 1660人,占第一产业招生人数的 27%,农村电气技术专业20132015 年招生人数是 1561 人,占第一产业招生人数的25%,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 20132015 年招生人数是1462 人,占第一产业招生人数的 24%。有 2 个专业是直接服务于城市绿化、美化,而种植和养殖专业仅有 2 个,招生比例仅有 2%。可见广东技工院
4、校的农业专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直接提供人们衣食的农科类专业,而是就业前景好、职业声望和收入较高的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农村电气技术和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等农业服务类专业。因此,广东技工院校应结合本地的特点,增设与农业主导产业相近的专业,为广东培养更多符合产业经济需要的人才,推进广东第一产业的发展。1.整体情况适应性分析2012 年至 2015 年,广东第二产业的生产总值占比%,相比第二产业的专业比重%,两者相适应。广东第二产业的生产总值比重由%降至%,相比第二产业的专业比重由%增至%,虽然两者的发展趋势相背离,但两者的比重还是相适应的。原因是受到 2008 年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中小企业减产甚至倒闭,导
5、致生产总值降低,但产业的转型升级,刺激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导致相关专业开设比重增加。广东第二产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结构占比%,相比第二产业的专业招生比例%,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此外广东第二产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结构比重由%降至%,相比第二产业的专业招生比例由%降至%,两者发展趋势一致,但招生比例降幅较大。分析其原因,首先与学生的职业选择倾向有关。因为工业往往与较差的工作环境联系在一起,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在舒适的写字楼工作,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影响其对专业的选择。其次与第二产业相关专业,如机械、建筑等大类专业在场地、设备和材料都需要高投入,缺乏相关硬件的学校无法开设此类专业,或虽开设此类专业,但招生数也偏少。
6、2.与主导产业的适应性分析广东第二产业以制造业和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为主。广东技工院校第二产业专业以机械类和电子电子类专业为主,2013 年至 2015 年招生数高达 120568人,占总招生数的%,这与广东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相适应。从广东技工院校第二产业专业的开设情况具体分析,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比例最大,2013 年至 2015 年招生数高达 25511 人,占第二产业专业总招生数的%,其次为数控加工和模具制造类,2013 年至 2015 年招生数分别为 16970 人和 14758 人,分别占第二产业专业总招生数的%和%。可见广东技工院校第
7、二产业专业招生最多的专业并非制造类专业。其原因,除学校的资金、场地不足之外,也与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往往倾向开设基础性强、通用性高的复合型专业有关。1.整体情况适应性分析2012 年至 2015 年,广东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比%,相比第三产业的专业开设比重%,两者较匹配。广东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比重由%增至%,相比第三产业的专业开设比重由 2013 年的%增至%,两者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广东第三产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结构占比%,相比第三产业的专业招生比例%,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同时,广东第三产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结构比重由%增至%,相比第三产业的专业招生比例由%增至%,虽然两者发展趋势一致,但招生比例增幅
8、较大。其原因有如下三点。一是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目前广东正加快发展商务、物流和会展等生产服务业,大力发展管理咨询、法律、会计、广告、战略策划、资产评估、投资顾问、融资咨询、产品设计、包装等商务服务。二是第三产业办学条件要求较低,教学投入较少,各校争相开设。三是第三产业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声望较好,学生更愿意选择到第三产业相关岗位工作。2.与主导产业的适应性分析广东第三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主要包括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等。广东技工院校第三产业专业以交通、财经商贸和信息类专业为主,2013 年至 2015 年招生总数高达 281283 人,占第三产业专业总招生数的%,两者较匹配。但从具体专业设置上看
9、,汽车维修、电子商务、会计、计算机网络应用 4 个专业各校开设的重复率较高,开设学校在 116 所至 143 所。专业开设重复率高,必然导致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增加,教育资源的浪费。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技工院校本身对热门专业的盲目追逐,二是主管部门缺乏对区域专业设置的合理规划。1.政府层面:做好规划、服务指导和管理做好统筹规划,调整专业区域布局。政府部门应根据广东的产业分布和发展状况,立足各技工院校的专业建设实际,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按照集聚集约、做优做强的思路,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合理进行专业布点。对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主干专业要加大投入;对于新兴产业的专业要及时增设;对已不适应经济社
10、会发展需求的传统专业要及时调整;对经费投入要求大的同类专业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尽量集中办到一所技工院校,提高专业教师和实习实训设施的集聚度,避免重复建设;对于专业设置跨度较大的学校,加强指导,帮助其发展优势特色专业,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有意识地引导技工院校专业建设的差异化和专业化发展。加强服务指导,提高专业适应性。政府有关部门要组织人员进行调研,及时掌握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摸清主要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要进行人力资源调查,掌握当地人才分布的现状与需求情况,作好人才需求预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专业设置。一是制订专业设置标准。从技工院校教学实际出发,按照技工教育规律,对于技
11、工院校专业设置的流程、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条件、场地设施配置和师资队伍等做出明确的规定,进一步规范技工院校的专业建设。二是定期开展专业督导评估。根据专业设置标准和教学工作规范,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技工院校专业设置情况开展督导评估。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仪器设备、实训场地、教学实施、招生和就业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检查,全面评估学校的实际办学质量。2.学校层面:协调好三大关系协调好专业设置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专业教师的培养、实验设备的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以及教材建设都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一定的稳定性,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难以形成学校的特色,也难以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品牌效应,还会造成教育资源
12、的闲置。学校在保持专业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也要根据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及工艺改进的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在瞬息万变的人才市场需求中求生存。协调好专业设置时效性与前瞻性的关系。教育对社会需求的反映一般滞后于现实社会,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就必须适度超前发展。反映在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上,就要求专业设置具有前瞻性,为人才需求做提前准备。这就要求学校准确把握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对科技进步对职业岗位的要求和人才的需求作科学的预测与判断。协调好专业设置普适性和特色性的关系。普适性专业作应该是需求量较大、就业较为稳定的专业,一般面向大区域办学,具有普遍性。因此,普适性专业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相适应。特色专业应该是面向所在地市的优势与特色产业,特色专业建设,要根据各校的特长,在仪器设备、师资培养引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要有针对性地投入,逐步形成自己品牌专业。作者:郑楚云 单位:广东省技师学院1郑霞,骆小民.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和谐性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0(4).2陈斯毅.广东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东经济,2011(4).3何倩.地方经济与产业结构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及启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