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学习范文之“神”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1868766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学习范文之“神”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国家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学习范文之“神”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家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学习范文之“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学习范文之“神”(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申论答题技巧:许多考生在申论考试文章写作部分存在这样一种情况,这种情 况不是“寥寥可数”,而是“普遍存在”,即:文章看上去结构完整,“五脏 俱全”,但仔细一读,才发现只是徒有其形,不见其神。那么,申论文章的 “神”到底是什么,我们在学到了“形”之后,还要怎样着手去挖掘其“神”, 让文章活起来?以下,中公教育专家将为大家详细分析。“神”是指一篇文章的立意角度以及写作思路。以 2011 年国家省级公务员考试 申论文章写作题为例,它要求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作文,这样的主题局 限性非常小,给了考生足够的空间去提出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可很 多考生还是只会围绕着黄河治理问题,抄些材料里的原因和

2、对策,简单拼凑文 章。这样不仅缺乏独到的见解,使得文章味同嚼蜡,而且这种“剪刀加浆糊” 的处理方式,非常容易让考官感觉文章是以照抄材料为主而被宣布死刑。更有 甚者,文章连一个顺畅的写作思路都没有,各部分内容“各自为政”,形聚而 神散。一、立意角度具体什么是立意角度呢?仍以 2011 年国家“弘扬黄河精神”主题为例,大部分 考生的思路都是写黄河治理问题,将“黄河精神”解读为中华民族发挥智慧与 勇气治理黄河的艰苦奋斗的精神。现在有一篇范文,它的总论点为:黄河治理 应以顺应黄河自身规律为前提,构建和弘扬“人河和谐”的黄河精神。此观点 与众不同,文章将“黄河精神”解读为一种“人河和谐”的精神,虽然落脚

3、点 还是黄河治理,但由于其对“黄河精神”的解读不同,治理黄河的理念也大相 径庭,提出了 “以顺应黄河自身规律为前提”的治理黄河的总体思路,而不再 是简单地提出“加大投入”、“完善立法”这些大多数人都能想到的对策。同样的问题、同样的“给定资料”,范文给了我们一个不同的思路,而我们要 学习的就是这种独特的视角,我们要通过不断接受新视角、新思维来丰富和提 升自己的见解、刺激自己的思考,并最终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才是我们学 习立意角度要达到的目的。二、写作思路怎么学写作思路?再举一例,如“强制拆迁”主题。同样的主题,大部分考生论 述问题的思路都是开头提出我国目前面临严重的“强拆”问题,然后对这一问

4、题产生的原因或表现进行分析,文章主体部分提出实现“和谐搬迁”的具体措 施,最后结尾总结或升华全文。而有一篇范文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写作思路:以 某政府官员的一则言论开中公大同分校: 中公网校: 头,由这一言论切入,先对其所持有的观点进行批驳批驳 了“强拆发展观”,然后在批驳的基础上提出核心观点“和谐搬迁”要树 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最后重申观点收束全文。这种结构在形式上不落窠 臼,其顺畅、严谨的写作思路也避免了段与段之间毫无联系、各自为政的问题, 更能体现作者的逻辑严密和思维严谨中公教育版权。但是,这种全新的论述结构归根结底要建立在一个完整的写作思路的基础之上, 也就是说,是先有写作思路而后才有文章结构的。我们只有先学结构,再从感 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结构思考作者的写作思路,培养一种严谨的论证 逻辑,最终才能形成自己的写作思维。“神”与“形”不同,“神”是“背”不来的,我们学习范文的“神”,更多 地是为拓展我们的思路,严密我们的思绪,帮助我们真正写出“有思想、有内 涵、有深度”的申论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