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8公元1977年~公元1999年生命科学发展大事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7KB
约15页
文档ID:4186699
8公元1977年~公元1999年生命科学发展大事_第1页
1/15

生命科学发展大事记公元 1977 年~公元 1999 年公元 1977 年 两组美国生物化学家,即 H.W.博耶组和 A.D.里格斯组,利用重组 DNA 的方法,将人工合成的丘脑下部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statin)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中,并成功表达这是人类基因首次在细菌中的成功表达,以此揭开了分子生物学的新的一页 利用电泳对 DNA 进行快速测序 美国生物化学家夏普和英国生物化学家罗伯茨发现断裂基因 美国生物化学家博耶利用 DNA 重组技术产生出了人丘脑分泌的生长激素释放因子 Sanger 提出 “双脱氧终止法”改进 DNA 测序技术 Maxam A.M.和 Gilbert W.发明了 DNA 的化学裂解测序法 A. J. Jeffereys R. A. Flavell 报道了真核 mRNA 的剪接 美国生化学家 W.吉尔伯特发明对大片段 DNA 进行快速序列分析的方法 Berget S.M.、Moore C.和 Shap P.A.发现腺病毒基因中存在内含子和外显子,提出了断裂基因新概念公元 1978 年 病毒高级结构首次得到确定 Chang A.C.Y.、Nunberg T.H.和 Kanfaman R.F.首次将真核基因(dhfr)在细菌中进行表达。

 Collins J.和 Hohn B.建立了装配型载体,克隆 DNA 大片段 Hutchison C.A.、Phillips S.和 Edgell M.H.建立定点突变技术实验结果研究表明,在特点位点引入突变是可能的 Blackburn E.H.等发现了四膜虫端粒的串联重复顺序 发现真核基因中的内含子 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利用 DNA 重组技术生产出了人重组胰岛素 美国分子生物学家奥尔特曼和美国化学家切赫分别发现了某些 RNA 具有酶的生物催化功能 Harold Varmus 和 J. Michael Bishop 发现了细胞癌基因 第一本《中国动物志》出版,这是由郑作新等编著的鸟纲第四卷,鸡形目《中国动物志》是由陈世骧任主编、朱弘复、郑作新任副主编(陈去世后由朱弘复任主编)的“中国科学院动物志编委会” 组织全国动物分类学家,包括昆虫分类学家编写的,现已出版六卷 癌基因编码蛋白调控细胞生长(Oncogenes encode proteins that regulate cell growth)伴随着逆转录病毒研究,逐渐解开了细胞转化过程和癌症生长看似简单的秘密,对癌基因编码产物的认识会有更深入的发现。

1978 年,Bishop 等对 RSV 的 src 功能的研究表明,蛋白磷酸化对细胞转化过程可能很重要1979 年,Hunter 等在多瘤性病毒中间 T 抗原的蛋白免疫沉淀物中发现了磷酸酪氨酸激酶活性此后有两个研究小组的研究均显示,这些酶通过病毒癌基因对细胞的恶性转化是必需的然而,酶活性和癌基因在功能上的关系仍旧不明Stanley Cohen 实验室,用对表皮生长因子起反应的癌细胞分离细胞膜进行研究,结果使我们对癌蛋白活性和受体信号关系的认识又更深一步1983 年后,三篇文章和大鼠细胞癌基因的鉴定表明,逆转录病毒编码产物对正常细胞的生长调节也起作用,在该信号途径中还存在着其它许多癌基因编码的蛋白激酶,其中每一步都可以作为干预治疗的靶,这将会大大促进肿瘤靶向治疗的发展公元 1979 年 人生长激素首次合成 加拿大生物化学家史密斯发明了"寡聚核苷酸定点突变技术",使重新编组 DNA 成为现实 Solomon E.和 Bodmen W.P.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研究 Wang A.H.J.和 Rich A.提出 Z-DNA 模型 第一个人类癌基因(First human oncogene) 癌症是基因改变性疾病,这个观点在 20 世纪 70 年代被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们广泛讨论,肿瘤基因组中突变的发现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更大关注。

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众所周知逆转录癌基因可以迅速使细胞发生转化、病毒可以从它们感染的哺乳动物和鸟类细胞基因组中获得这些基因因此,这些基因的细胞同系物中的突变可以使细胞发生转化Robert Weinberg 和 Geoffrey Cooper 分别在 1981 年的转基因实验中发现了ras 癌基因,他们用从人肿瘤中提取的 DNA,转染培养小鼠 NIH/3T3 成纤维细胞,成功地诱发其转化,证明人肿瘤细胞中含有细胞癌基因,这是第一次在人癌中发现有生特学活性的细胞癌基因它不同于其前癌基因,是由于点突变导致单个氨基酸的替换,使密码子 12 从 GGG(甘氨酸)改变成 GTG(缬氨酸) ,致使从人膀胱癌提取的 DNA能诱发培养中的小鼠细胞发生转化此后,不到一年,ras 基因的成功克隆和其突变活性的鉴定使细胞癌基因的观念更加让人易于接受这些是我们对癌症的理解的很关键的一步公元 1970 年代  首家生物技术商业化公司成立 发现聚合酶 核苷酸快速测序技术完善 发现 RNA 剪切公元 1980 年 Botstein D.、White R.L.、Skolnick M.和 Davis R.W.用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多态性构建人类遗传学连锁图。

 美国高级法院批准 Exxon 石油公司所申请的首个噬油微生物专利 Cohen and Boyer 被许可基因克隆专利 开发出首个基因合成仪 瑞士和美国科学家利用 DNA 重组技术成功把干扰素基因引入细菌,并生产出干扰素 J. W. Gordon 和 F. H. Ruddle 等报道了转基因小鼠;同年,转基因鱼也被成功获得 英国分子生物学家 A.克卢格于 1964 年建立了 X 射线晶体衍射同电子显微镜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并于本年用此法构建了染色体的结构模型,即 DNA 和组蛋白的复合体(核小体)的结构模型 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编著的《中国植被》一书出版 在王应睐、汪猷的指导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王德宝等与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试剂二厂、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生物系等单位的一批研究人员合作,完成了酵母丙氨酸 tRNA 的人工合成公元 1981 年 首个转基因小鼠完成 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鲤鱼 美国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首次检测出世界上第一例艾滋病人 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所王德宝等人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 tRNA Banerji S.、Rusconi S. 和 Shaffner W.发现增强子。

 Cech T.R.、Zaug A.J.和 Grabowski P.J.发现四膜虫 rRNA 的自体拼接 Brinster 和 Palmiter 首次将疱疹病毒的 TK 基因转移到小鼠中表达公元 1982 年 Applied Biosystems Inc.发展商用蛋白序列仪,减少了测序的蛋白用量 Tabin C.J.、 Bradley S.M.和 Bargmann C.I.等人证实,癌基因中单个碱基的突变可引起肿瘤的产生 开发出首个家畜重组 DNA 疫苗  FDA 批准首个生物技术制药:利用细菌生产的人胰岛素 首个转基因来自于矮牵牛花植物细胞 美国神经学家普鲁西纳发现比以往发现的病毒还小,没有核酸,可遗传的病原微生物──朊病毒体(意为" 类蛋白质感染因子") 美国生态学家 H.T.奥德姆所著的 《系统生态学》出版,反映了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其他数学理论以及数字模型等已在生态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公元 1983 年 美国生物化学家穆利斯提出"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的构思 Herrera-Estrells L.等,利用 T1 质粒完成首个转基因植物 合成首个人工染色体。

 Sulston J.E.、Shierenberg E.、White J.G.和 Thomson J.N.建立了线虫(C.elegans)胚细胞谱系 首次发现特异性遗传疾病的遗传标记 利用生物技术培养出首株转基因植物:矮牵牛花第一株转基因植物在美国诞生 癌基因合作(Oncogene co-operation) 在 80 年代早期,有证据表明,初级细胞向癌细胞的转化至少需要两个步骤:细胞永生化的获得和细胞学转化基于这种思想,Hartmut Land 和其他的一些科学家,开始研究多少个癌基因的合作才能导致肿瘤的发生Weinberg 和他的同事们首先对 RAS和 MYC 两个癌基因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虽然 RAS 能够使鼠类细胞系发生转化,但不能转化胚胎成纤维细胞,REFs 单独表达 RAS 还不足于形成肿瘤 REFs 同时表达 RAS 和 MYC 会导致肿瘤的形成,但肿瘤没有转移能力这些结果表明,除 RAS和 MYC 以外,肿瘤转移能力的获得还需要其它癌基因的参与在这个研究的艰难时期,重要的发现是不同的癌基因的合作会表现不同的细胞转化能力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我们能够发现为什么一些特殊的癌基因能够使转化能力大大加强。

Land 和他的同事们研究发现,RAS 的作用依赖于 P21相反的结果显示,MYC 的扩增会同时产生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MYC 和 RAS 合作后,MYC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防止 RAS 引起的 G1 期阻止,而 RAS 可以防止 MYC 诱导的凋亡BCL2 和 MYC 合作会使转化能力更为有效,这是由于 BCL2 可以抑制 MYC 诱导的凋亡,使得 MYC 的增殖作用不受到控制对于癌基因的相互限制使研究者认识到了细胞通路的存在,在肿瘤细胞中,各种分子可以发生相互的作用,限制细胞的增殖作用 肿瘤表遗传学(Cancer epigenetics) 80 年代早期,在肿瘤领域,对于癌基因的突变与肿瘤相关曾一度感到迷惑1982 年发现了 ras 癌基因的突变使得它的生物学功能有了改变,但这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在这时,表观遗传学方面的改变是被忽视的80 年代的研究已经表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可以同时出现表观遗传学方面的改变表观遗传学是指在细胞信息水平上的改变,而不是 DNA 序列的改变,涉及到 DNA 和组蛋白的共价修饰 DNA 甲基化可以调控基因的表达,甲基化水平降低使癌基因激活,诱导癌症的发生80 年代末期,肿瘤抑制因子有了很好的定义,并且发现了肿瘤抑制因子同样存在着甲基化水平的改变。

甲基化水平增高,抑制了肿瘤抑制因子的表达,而引起肿瘤的发生随后的几年内,用大量的老鼠模型研究甲基化的影响,发现肿瘤抑制因子,在肿瘤中是高甲基化的,并被沉默,但是这种甲基化可以用 DNA 甲基化酶抑制剂处理重新去除有些 DNA 甲基化酶抑制剂已经用于临床肿瘤治疗中,但这种治疗效果还有很大的争议但是,不管怎么样,DNA 甲基化逆转是治疗肿瘤的一个新的策略公元 1984 年 发展 DNA 印迹技术 成功克隆并测序 HIV 病毒基因组 J. G. Izant 和 H. Weintraub 首次报道了反义 RNA 技术 Schwartz D.C.和 Cantor C.R.建立了脉冲变角凝胶电泳技术,用于大片段 DNA 分子的分离 McGinnis W.等发现果蝇的同源异型盒及同源异型基因公元 1985 年 美国生物化学家 Mullis Kary(K. 穆利斯)成功发明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PCR) 该技术可从极其微量的生物样品中大量扩增 DNA 分子,使基因工程获得了一个新的有力工具 找到肾脏病和膀胱癌的遗传标记 法院首次以遗传指纹作为证据 抗虫、抗病毒和抗细菌的转基因植物首次在田间试验。

 NIH 批准用于人体基因治疗试验的指导原则 意大利裔美国病毒学家杜尔贝科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 R. E. Hammer 等通过显微注射法制备转基因羊 西德生化学家 H.米舍尔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