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语文教材应更具技艺审美特质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1857543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工学校语文教材应更具技艺审美特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技工学校语文教材应更具技艺审美特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技工学校语文教材应更具技艺审美特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技工学校语文教材应更具技艺审美特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技工学校语文教材应更具技艺审美特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工学校语文教材应更具技艺审美特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工学校语文教材应更具技艺审美特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技工学校语文教材应更具技艺审美特质技工学校语文教材应更具技艺审美特质一、技校语文课程性质和任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技工学校语文课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文课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技校语文必须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技校语文课的性质任务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不仅仅是专业技术和生产实习课程的任务,也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第二,语

2、文课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第三,完成任务的方法是,语文课积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笔者这里最想谈的是技艺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和形成健康人格,这样语文课就一定能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高质量服务。从技校语文课的性质任务看,文化课的“鸡肋”思想是十分不可取的。二、技工学校语文课程现状1.技工学校语文教材技校的语文教材习惯以高中语文教材为蓝本编写,容易忽略两者之间的差别。技校语文教材的编写与课程的性质任务脱节,教学实践中必定忽略技校语文教学目标,这影响了技校语文课发挥服务功能。长期以来的积弊,是造成语文等文化课被边缘化的主要原因。更遗憾的是,广东省职教室 20

3、06 年编写的技校语文教材,在选篇时不顾技校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所选作品看不出职业情感倾向,更谈不上技艺审美。几年来,很多技校语文课教师对现行省部版语文教材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贬多褒少。可能没有人愿意相信,但事实确实如此,在学校教务部门常规问卷调查中,其中有“你最不喜欢什么课本?”的选择题,竟然有相当多学生填的选项是“语文课本” 。本来最容易受学生欢迎、学生最喜爱读的语文教材,在调查中却毫无优势。教学一线教师的批评及学生的不喜爱,充分体现了现行语文教材的缺陷。2.技工学校语文课堂由于办学理念的影响,对技工学校课程设置系统性和科学性缺乏深刻认识,很多技校认为文化课可有可无,语文等课程成了被任意“

4、卡压砍杀”的对象,课时数从原来的 120 学时,削至 100学时,接着就是 80 学时,有的甚至干脆象征性地给 50、60 学时。极其紧张的课时,使大量大纲规定的教学活动无法完成,使原本丰满的语文课堂变得干瘪无物,生动活泼变成了枯燥无味,学生学无兴趣,教师教无激情。实际操作中更有甚者,不少学校不但随意砍课时,而且谁都可上台执教。就这样,昔日的“白雪公主” ,今天竟沦落成“灰姑娘” 。这究竟是技工教育的必然,还是技工教育的悲哀?三、技工学校语文教材应更具技艺审美特质从广东省 2006 版技校语文教材的内容和结构看,其修编的基本思路清楚易见,以作品体裁为线索,机械地以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口语体

5、单元为序,把各类作品串拼起来,试图集所有写作知识于一书,浓缩并体面地完成教学目标,颇有功利思想之嫌。而且应用文单元中求职信、应聘信、个人简历的写作知识,与职业指导课程相关知识雷同。不但浪费时间,还造成混乱。这样的结构安排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不是一本情感洋溢、文辞优美的语文教材,而更像是一本教人写作的工具书。教材的面孔一开始就使人感到枯燥无味,拒人于千里之外。甚至普通中学的语文课本也不至于如此呆板。生命并不散淡,为什么不可以用诗来描述生命的情感世界?我们的语文教材应设置为“爱总无声” “青春翅膀” “天空与梦想”“艺海泛舟” “职海扬帆” “拿起笔”等模块。不是刻意教人写作,而是让人欣赏,真诚感

6、悟。老子曾说,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教就要不教,不教就是教。孟子也说情发于心之四端。当到了非写不可的时候,自然就会拿起笔,拿起笔脑海中自然就会浮现出那些诵读过的优美篇章,何必过分担心不会写呢?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过去我们刻意灌输种种写作知识,竟也没能教会一个学生写一张格式规范的请假条。笔者在学生科工作了近十年,体会极为深刻。让笔者感到欣慰的是,在很多年前酝酿了上述这些想法之后,今年看到了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 2011 年编的新版技校语文教材,终于看到了十分想看到的东西。作为教材结构的那些索然无味的线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锻造人格” “历练人生” “感受亲情”“走进职场” “拥抱自然”

7、“咀嚼时尚” “品读古韵”等,竟与笔者过去的想法不谋而合,实感欣慰。虽然仍不满意它不如“艺海泛舟” “爱总无声” “职场寻梦”那样富于诗意和美,但比之于 2006版已是天大的进步。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看到了“古韵”两字,此前则是奢望。旧版教材选篇虽非一无是处,却实在糟糕得很。虽然也能找到像我与地坛那样渗透泪花的佳作,但技艺审美倾向的作品一篇也没有,文言文篇目竟然空白,反而选了不少质量平平的文章。前段时间到一所有名的技师学院参观,镶在校园里最显眼墙壁上那些人物塑像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墙上雕像全是古今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工人英雄和职业教育家。有他人永远不敢班门弄斧的鲁班、身怀纺织绝技的黄道婆、发明了

8、活字印刷的毕昇,机械枪械能手吴运铎、发明倪志福麻花钻的巧匠倪志福、工人的光辉典范王进喜,著名职业教育专家蔡元培、黄炎培、邹韬奋,甚至还有为世界职业教育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国外思想家教育家夸美纽斯、裴斯泰络齐和约翰?杜威的雕像。设计者为这所技师学院校园营造了浓厚的技艺氛围。反映了设计者对职业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对技艺审美的真挚情感。身处这样的校园,没有人会错误地认为这是一所研究学院或人文学府,它就是一个崇尚技艺的技术人才摇篮。如果我们技校语文教材也有这种深刻理解该有多好。这样,当我们拿起课本时,就不会再有人说这是什么“高中的蓝本” ,这是什么“鸡肋”课程了。就像鲁班的雕像已经成为技工校园的一个部分一样,

9、技校语文也将成为这里的技艺世界不可或缺的情感审美元素。可惜我们的旧版教材虽然堆满了插图,但我们只看到飞人刘翔、女排前教练陈忠和的身影,看到郁达夫、沈从文、莫泊桑、欧?亨利的画像。怎么也看不到鲁班、黄道婆,更不用说王进喜和倪志福了。新教材已有了较大进步,可惜插图依然是欧?亨利,依然不见鲁班和黄道婆;选篇依然缺少技艺名篇,依然有莫明其妙的作品,且编排顺序有待商榷。即便如此,新版教材已有很多令人惊喜的地方。当然,最令人欢欣鼓舞的,并不是“走进职场”单元中的那些歌词,而是当我们忽然看见“古韵” ,且刹那间看到其中的庖丁解牛时,喜悦的心情无法形容,仿佛突然触碰到埋在心底里多年的愿望。多年前,大概是旧版教

10、材出版不久,笔者就对它的诸多问题总是感觉不快,总期待能早些重新修订。也是从那时起就有撰写此文之意,且暗下决心,一定要力荐增设“艺海泛舟”的技艺美文单元。也是从那时起笔者默默收集关于技艺的文言篇章,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庖丁解牛 。现在喜见此文已被新教材编入,便颇有所见略同之快。另外意欲推荐的是口技 卖油翁 核舟记婆媳棋局和琵琶行等文。部分作品学生或许曾经学,但并不影响其重新审美的价值。至于想不到的,一定还有更美更好的。以上各文,其美各具。记叙、说明、议论等文体尽有,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法齐备,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精妙,琴、棋、刻、射、刀等技艺绝伦。而所述意境皆为世间奇人奇事,他们身怀绝技,思想深刻

11、,境界独到。诸文汇编,必成艺海。口技 ,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竟能为万千声响,宾客惊恐动容。 卖油翁 , “百步穿杨”与“覆钱倒油”殊途同归,不过“手熟尔” 。 核舟记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 婆媳棋局 ,棋艺天下无敌的王积薪,深夜听到一对婆媳光口离盘的高超对局后,感慨天外有天,自叹不如。 琵琶行 ,撇开琵琶女的身世不谈,其琴技何人能及?庖丁解牛 ,庄子笔下的庖丁,竟能“解牛如舞” ,从“游刃有余”到“提刀而立,踌躇满志” ,所述

12、境界世间罕至。凡此种种,正如口技所说,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 着实开阔眼界,启迪心灵,叫人向上。熟读吟诵名篇,如泛舟艺海,情美洋溢,或会因此而产生梦想。倘若真能如此,愿望足矣。庖丁、口技者、卖油翁、琵琶女、王叔远、核舟奇巧人的境界或许难以企及,也不晓得他们的长相,但作品的生动刻画已使他们跃然纸上,风骨可以想见。下一次再版教材时,一定得把他们的画像放在封面上。而且一定得叫艺术家把他们的塑像雕塑出来,镶在所有技工学校的墙上。语文课本从来就不是工具书,语文一开始就与雅语美文相联系。语文不应与功利有关,亦不应与浮华合作。它一直珍爱美善,与真诚同一个名字。技艺世界从不缺少逸闻故事,也从不缺少讲述能

13、工巧匠的优美篇章。套用一下罗丹的名句:“技艺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但愿不是缺少对在技艺海洋里游弋的那群孩子的关注和爱。多少这样的孩子背着空空的行囊,在技艺世界里寻梦,带着充满期待的眼神,有时也会感到困惑。他们多么需要启迪、温暖和鼓励。技校语文教材和技校语文老师,应牢牢记住技艺审美的神圣使命,也用自己的真诚为那些寻梦的莘莘学子开辟一片美丽的蓝天。没有能工巧匠的地方就称不上技术人才的摇篮,没有对技艺的崇拜就不会产生匠的情愫,就更不会产生匠的境界,当然也就不会产生匠。单薄而瘦小的技工学校语文课本或许根本承载不起这一切。一篇矮小的技艺美文,它在造匠路途上的作用也许就是大河中一滴水。但是,也许就是这样一滴水,滋润了一个梦想,照亮了一个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