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转载]油画入门基础资料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846711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载][转载]油画入门基础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转载][转载]油画入门基础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转载][转载]油画入门基础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转载][转载]油画入门基础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转载][转载]油画入门基础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载][转载]油画入门基础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转载转载转载转载 油画入门基础资料油画入门基础资料转载转载油画入门基础资料(2012-10-06 19:17:42)转载标签: 转载原文地址:转载油画入门基础资料作者:seanleefromchina油画入门基础资料1油画产生之前欧洲绘画经历了几个阶段?本世纪 30 年代巴金先生与朱光潜先生曾就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是不是油画在报刊上进行过激烈的交锋。朱光潜先生认为是油画,而巴金先生说:“那时根本就没有现代的油画颜料” 。由于欧洲绘画传入中国时已发展到近代油画阶段,因此,不少人常有一个误解,认为西方绘画都是油画。在西方特别是在古代欧洲,油画不是从来就有的。真正的油画产生,至今不过 500 年的历史

2、,而此前欧洲曾经历了古代胶彩画、蜡彩画、镶嵌画、湿壁画、干壁画、坦培拉绘画以及坦培拉与油画混合技法的漫长历史变迁。16 世纪以后现代意义的油画逐步发展成熟。自古以来欧洲绘画多采用动物胶和植物胶。鸡蛋作为一种蛋白胶,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被广泛应用。最初的蛋彩是通过在蛋黄中掺入糖、蜜或无花果汁增加粘性。古代的蜡画主要是用火将蜂蜡熔化、调入颜料趁热画到墙壁或木板上的,可多层重叠,凝固后亦能刮磨修改,最后还可以打磨抛光。镶嵌画盛行于东罗马的拜占庭帝国,是用有色石子、陶片、珐琅片和玻璃拼装而成的,多用于装饰教堂。湿壁画是预先用石灰混沙准备出一块一次可以画完的墙面,趁灰层未干着色,颜料渗入石灰中,干燥后形

3、成坚固的碳酸钙表面,利于色彩的长久附着。干壁画则是在干透的灰泥底上着色,公元 4 世纪到 13 世纪即中世纪,留存的壁画基本上是干壁画。 最后的晚餐既非油画,也非干壁画、湿壁画。达芬奇使用一种加了油的乳液胶调和颜料,其技法属于 13 世纪始盛行于意大利的坦培拉技法体系。坦培拉在西方绘画史上是一个特殊而影响广泛的画种。后来虽然出现了油画,但仍以坦培拉材料作为底层塑造,再以油画透明法罩染。2油画的发明者是谁?古代欧洲的画家们在谙熟和热衷于坦培拉绘画技法的同时,渐渐发现了它的缺陷与不足,比如:颜色之间难以融合晕接,色彩不够柔和光艳,小笔多次排线过于费力,以及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易发霉和低度抗碰撞能力。

4、鉴于此,画家们发明了用透明漆上光以保护画面的办法。而后又有人在坦培拉底层画面上做多层透明色罩染,后称之为上光术或釉染法,这便形成了混合技法,一种非坦培拉绘画亦非油画的技法。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是油性坦培拉绘画。达芬奇对油性颜料进行过多次研究运用,但技术不够成熟,致许多作品没能留存下来。那么,油画的发明者是谁?单纯用油做绘画媒剂,在拜占庭时代就有人试验过。据记载,这种画放在烈日下曝晒数月仍不会干燥。1200 年,僧侣西奥费尔鲁济罗斯写了有关油画的论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 ,在这篇论文中,他介绍了亚麻仁油和阿拉伯树脂的使用方法。13 世纪末在英伦三岛出现过类似油画的绘画。14 世纪末,尼德兰的两位画家

5、凡爱克兄弟(杨凡爱克及其兄胡伯特凡爱克)找到了一种简便的用油溶化颜料作画的方法,创作了纯粹的油画。美术史家虽不能断定凡爱克兄弟是油画的发明者,但至少他们是在前人试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一种理想的以油脂为主的绘画媒剂配方。不少专家认为他们最大的功绩是在油脂中加入了天然树脂,使行笔流畅、媒剂速干。杨凡爱克的阿尔诺芬尼的婚礼一画和他最著名的作品根特祭坛画 (现藏于比利时根特城的圣巴冯教堂,由 23 幅画组成。)被认为是欧洲油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品。凡爱克兄弟发明的调油技术,据说是用一种“白布鲁日光油”和亚麻仁油混合在一起作画,用它们调和他在坦培拉绘画中使用过的颜料,发现效果很好。(一些研究者认为, “白布鲁

6、日光油”是精馏松节油,现在我们仍使用松节油稀释油画颜料。 )意大利最早研究并掌握油画技法的画家安东奈洛达梅西纳(Antonueuo De Messina 1430-1479)据说是在去尼德兰了解到凡爱克兄弟的油画技法之后,回到威尼斯传授油画颜料使用方法的,自此油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在欧洲大陆流行开来。几百年来,经过各代画家的继承和创造,油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3架上油画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的优越性是什么?在欧洲,架上绘画是应宗教活动及商业需求而兴起的。中世纪的羊皮纸画和木板上的圣龛画可谓早期的架上绘画。15 世纪油画颜料在架上绘画中得以广泛使用,从而产生了架上油画。当时尼德兰(指现在的荷兰、

7、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的东北部)画在羊皮纸上的细密画和独幅木板画已相当盛行。在木框上绷装画布进行绘画是 16世纪威尼斯画派兴起后被大量采用的。早期使用的画布是帆布,之后才有了亚麻布。在意大利等国,圣徒们就是抬着紧绷在木框上的宗教题材的亚麻布油画从事宗教活动的。布面油画在表现能力、色层弹性、永久保存等方面均超过了水彩画、蛋胶画、湿壁画以及色粉笔画。就技术而言,油画的优越性表现为:具有可塑性的膏状油画颜料为画家带来了灵活多变、广泛自由的绘画空间。而且除画笔之外,画家可用刮刀等多种工具作画。画家能够在同一画面的全部范围内使透明与不透明的效果并存。油性颜料干燥慢,画家可反复涂改画面,并能在画面上直接调

8、色、运色。油画色彩光亮,利于物象质感的刻画,能够充分表达物象复杂的色调层次,具有透明、浑厚而丰富的优越效果。可用不同的调色剂控制颜色干燥时间,可运用色层的厚薄对比、笔触的变化产生丰富的画面肌理,或在有肌理的表面上作画,或在颜料中加颗粒状物质表现特质物体。油画颜料有较强的遮盖力和可塑性。可以一次性完成,也可以多层覆盖,色层不会脱落。油层干后坚实耐久、色彩光亮,颜料在干燥过程中没有任何变化。可绘制大型布面油画,易运输、易装饰、易收藏、易保存、易清洁。4油画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油画虽然在欧洲绘画中占主导地位,但不足之处显而易见。比如:时间过长,保存不善会变暗、变黄、龟裂、脆化、粉化等。发黄变暗的原因在于颜料中油的成分以及调色油、上光油的使用。无论使用的油质如何精制,都不能改变油层在空气氧化过程中发黄变暗的可能性。使用上光油来阻隔空气与色层油膜的接触,待光油变黄后将其洗掉重新上光是目前较为实用的改善油画发黄变暗的方法。为防止油画过早变黄,采用优质的颜料、调和剂、上光油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要在油画干燥期间,把作品放于明亮干燥的地方;切忌在日光下曝晒和放置在黑暗、潮湿的地方;否则,也会使画面变黄。表面龟裂的原因也是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