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产生情绪困扰的成因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842955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产生情绪困扰的成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产生情绪困扰的成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产生情绪困扰的成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学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产生情绪困扰的成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学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产生情绪困扰的成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产生情绪困扰的成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产生情绪困扰的成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产生情绪困扰的成因大学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产生情绪困扰的成因本文由 ln1991smile 贡献热点分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从上机施测开始,就应由专门的心理咨 询的老师组织,并施以恰当的指导语.不当的指导语可能会加重 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产生戒备心理,或是学生不够严肃认真. 新生心理普查的指导语应该如何写,具体包含哪些内容,是值得 研究的问题. 5 . 筛查落实工作形成制度化.新生心理普查,筛查访谈是心 理咨询中心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该项工作必须制度化. 筛查落实工作要有流程,从宣传开始到上机施测,数据统计, 结果反馈,预约访谈再到二次排查,追踪访谈,个案督导等环节 要形

2、成制度.每项工作需要专人负责,特别是预约访谈,二次排 查,追踪访谈,个案督导这几项目前较弱的环节,一定要制度化 地落实. 访谈落实制度化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确定初始访谈筛查出 来的学生多长时间内进行第二次访谈,专人预约,访谈的纪录, 转诊制度,专门针对筛查个案的督导等,这些工作急需制度化地 去落实. 6 . 建设大学生心理问题医疗保障的绿色通道.对确有心理疾 病的学生,应及时去医院就诊,进行药物治疗,以免病情加重.这 需要在学校建立畅通的学生心理问题医疗机制,心理咨询中心与 学校的医疗机构应建立转诊制度,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转诊就医. 7 . 尽快理顺心理咨询工作的隶属关系.隶属关系清楚,心理 健

3、康教育工作与心理咨询工作就会有相应的经费,设施以及环境 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工作,人员培训,核定工作量等问 题都可以相应地解决. 8. 开设心理学科普课程.我校目前开设的课程有: 健康人格 心理学 人际沟通分析学 社会心理学 心理卫生学电 , , , , 影文本成长心理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6 门课程供学生选修.通 , 过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大学生可以加强对自我的认识与把握,了 解最基本的心理健康的知识,不仅可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 要性,而且还可以了解如何在大学生活期间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 平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9 . 开设新生家长课堂,加强“5 . 2 5 “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的 力度.实

4、践证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离不开家庭的配合. 2008 年 9 月,部分学院开展了家长课堂的工作,主要是和家长讨 论如何有效的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如何理解心理健康对 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意义受到新生家长的热烈欢迎. 这些年,心理咨询中心每年都在“5 . 2 5 “心理健康宣传月活 动投入很大的精力,希望能通过这个平台,使之成为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的窗口. 总之,心理普查测评以及健康教育工作是在整个高等教育思 路与模式转型过程中分量很重的基础性工作,认识到其重要性, 并且能够真正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之中,一定会使学生个人及 家庭,学校,社会都成为高等教育的最终受益者. 参考文献: 1 熊

5、 燕 彭 萍 胡一秋: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大学生新 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2 0 0 6 年第 1 4 卷第 6 期. 2 樊富珉等主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研究,北 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 1 1 月 3 尹 芳: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科版),谈 2 1 世纪大学生的心 理健康教育,2 0 0 3 年第 1 期 4 范国华 李 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科版) ,新时期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2 0 0 3 年第 4 期 大 学 生 正 处 于 青 少 年 向 成 年 的 转 变 期 ,这 一 阶 段 心 理 特 点 是:自豪感与自卑感,交往的需

6、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共同存在; 情绪忽高忽低,容易急剧动荡的阶段,因此当遭遇某种变化或刺 激时,就容易出现心理冲突.从中学进入大学,每位新生都面临 着环境的适应问题.如果新生自身与环境变化相脱节,就会出现 大学生活适应上的问题,在自我认知,情绪体验,人际行为等方 面出现的一种迷茫,困惑,痛苦的状态,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不适应学校物理环境而产生的情绪困扰 无论谁面对环境的改变都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大学新生入 校以后首先面临对校园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学校的管理 环境,文化环境等诸多物理环境的适应,在适应的过程中会带来 各种情绪反应. 1 . 生活环境的变化,内

7、心易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目前入 校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第一次离开家,以前除学习 外,凡事不用操心,衣食住行都由父母包办,形成了较强的依赖 心理.进入大学后,大多数同学都是第一次过集体生活,以前在 家里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现在几个人共用一个房间;在生活习 惯上,人际关系上很难相容,一旦遇到摩擦,就会感到惶惶不安; 而且每个同学带着不同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来到大学,有部分 是南方的同学来到北方,生活和饮食方面的显著差异,常会造成 部分学生的环境应激;还有一些同学理财能力欠缺,开支无计划, 不考虑经济承受能力,购买超出经济能力的物品,频繁聚会等, 因此时常陷入“经济危机“ ,产生危机心理

8、. 2 . 学习环境的变化,容易出现失落和恐慌等情绪.进入大学 以后,大学的学习环境与中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在中学 上课,每个班都是固定的教室固定的人,学的课程是固定的科目. 而大学则是每一时段的课都要换教室;有小班课有大班课;有单 班课有混班课;有基础课,专业课;有必修课,必选课 还有选 修课;每学期开设的课程不同,每门课考试的方式不同,每门课 的学分也不同,这些变化会使刚入学的新生摸不着头脑,产生焦 虑的情绪.第二,中学上课,在学校的时间每一节课安排得满满 的,甚至回家后的时间都被老师的作业挤满.大学则有大量的“自 由时间“ .绝大多数新生,不知如何利用这些时间;不知图书馆, 机房,

9、听力室,自习室如何使用,往往一个学期就荒废了,快到 期末时内心却充满了空虚,失落.第三,在中学从早到晚,从学 习到生活,从纪律到心理,大大小小的事班主任一个人全部负责 到底.而来到大学以后,班主任很少能看到,宿舍有宿舍管理机大学新生不适应大学生 活产生情绪困扰的成因苏世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文学院摘 要 大学新生入学后, 绝大多数会出现对大学物理环境, 人文环境,学习方式和宿舍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对环境和生活的 不适应,使大学新生焦虑,压抑,自卑,迷茫,影响正常的学习 和生活. 关键词 大学新生 适应 情绪143 商场现代化2009 年 7 月(中旬刊)总第 581 期热点分析构,学生的学籍及思

10、想教育由学生处及各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老 师管理,学生的课程和成绩由教务处及各学院的教学秘书管理. 分散而复杂的管理体系,使很多新生遇到问题以后不知所措,限 于慌乱中,使其焦虑难耐.第四,一进入大学,新生立即被各种 学生社团包围.因高考的禁锢,许多学生压抑多年的兴趣爱好喷 涌而出,一下就报了两三个社团,最多有报五六个社团的.这些 学生每天晚上忙于个社团的各种活动,没时间学习.表面上过的 忙忙碌碌,内心却无比的空虚和失落.快到期末时,才发现自己 欠下了那么多学习帐,马上面临期末考试,陷于恐慌之中. 二,不适应学校人文环境而引起的情绪困扰 大学新生带着各自的心理烙印进入大学,入校以后马上面临 着许多

11、人生的新问题.新的环境中位居何处?我将往哪里去?这 一系列的新问题,使一部分同学在新的竞争中立即面临挫折情 境,如处理不当,会引发各方面的心理冲突. 1 . 高考的失利,专业选择的失误,使部分学生情绪低落,感 到前途渺茫.我国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家长对孩子的期 望值都很高,小升初要上重点中学,中考要上示范高中,高考要 上重点大学.使那些在高考中没有发挥好,与理想的大学或者专 业失之交臂学生,形成“名校情结“ .还有些学生因为高考志愿 是父母报的,专业是父母选择的,自己并不喜欢.这些学生入校 以后对学习提不起精神,对任何活动没有兴趣,内心总是耿耿于 怀,自责自怨,精神颓废,情绪低落,感到前

12、途渺茫. 2 . 教育体制的重压,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目前 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小学教育只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转,学生 学习只为了应试.高考这一人生阶段性的目标,成为了许多学生 的人生的终极目标.进入大学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绝大多数学 生不知该往哪里走,不知自己该去做什么.失去了奋斗目标,就 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容易出现了徘徊和迷茫心理.更有些学生经 过高考的激烈竞争,感到筋疲力尽,在饱尝了成功喜悦的同时, 认为进入大学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以补偿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因 此在大学里消极,懒惰,混日子. 3 . 评价体系的变化,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中丧失了优越感而沮 丧.考上大学的绝大多数学生是中学

13、时的尖子,但到了大学,大 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原有的优势和 平衡被打破,不少人变成了平庸之辈.丧失优势地位的同学,自 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导致自我评价失调,由强烈的自尊心转变为 自卑心理. 4 . 不适应大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变化,使一些学生很苦 闷.刚刚入学的新生仍然习惯于中学“满堂灌“式的学习方法, 习惯于自己的所有的学习都由老师来安排.而来到大学以后,课 堂容量大,教师讲授提纲挈领,比较抽象概括, 需要学生在课下 阅读大量的参考书和参考资料,意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 方式.加之大学课余时间比较多,自由度大,表面学习气氛很轻 松,老师不留作业,没有考试,没人监督

14、你学习,考试不排名次, 但这里绝不是没有竞争.有些学生刚入大学时,课余的时间不知 看什么,上课时间不知听什么,这让不少学生感到很吃力,无助, 无所适从. 三,不适应集体生活时产生的情绪困扰 在大学新生进入大学以后,不可回避的是对班级和宿舍的集 体生活的适应.因为我们任何人都需要感到自己是一个集体中的 一员,需要在这个集体中有自己被承认的,确凿无疑的,不可替 代的位置,这就是人的归属的需要.而宿舍和班级是大学生的主 参考文献: 1 郭淑华: 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轻工教育, 2006 年 03 期 2 汪国琴: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索. 思想理论 教育,2005 年 1

15、1 期 3 马 燕: 大一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科技信息(学 术版) ,2008 年 20 期 4 尤世红: 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和田师范专 科学校校报,2 0 0 7 年第 6 期 要生活和学习场所,他们要在这个集体中度过四年.处于青春期 的大学新生,如果没有被同宿舍同班级的同学接纳,就会感到不 安全,引发各种不良的情绪反应.但是由于班级和宿舍里的同学 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家庭,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 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遇到实际问 题的时候往往容易发生冲突.具体表现为: 1 . 地域不同,生活习惯的差异,导致人际关系的不协调.中

16、学时的集体生活很单一,同学关系简单.大学生的组成比高中要 复杂,不同地区,不同信仰和民族的学生走到一起,难以很快建 立起兄弟姐妹般的深厚情谊.另外,班级和宿舍里的同学分别来 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家庭,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 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 往往容易发生冲突.还有些同学在知识,才艺,人际关系,家庭 背景乃至身体容貌等方面认为不如别人,特别是来自农村,山区 和贫困家庭的学生,有强烈的自卑感,常常沉默寡言,内向孤僻, 远离集体. 2 .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新生初来乍到,彼此陌生,青春期又 有“闭锁性“的心理特点,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同学之间交往较 谨慎,在班里不愿意暴露太多,不愿意主动接近别人.所以许多 学生感觉来到大学以后人际关系冷漠,不像中学同学那么开放好 接触,更感叹知己难求. 3 . 独生子女成长中的缺陷,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新生中绝大 多数是独生子女,一个人在家里生活习惯了,在集体中不能容忍 其他同学的一些小毛病,自己不能吃一点亏.许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