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是决策的生命 文化是管理的灵魂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842947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实是决策的生命 文化是管理的灵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落实是决策的生命 文化是管理的灵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落实是决策的生命 文化是管理的灵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落实是决策的生命 文化是管理的灵魂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落实是决策的生命 文化是管理的灵魂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落实是决策的生命 文化是管理的灵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实是决策的生命 文化是管理的灵魂(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落实是决策的生命落实是决策的生命 文化是管理的灵魂文化是管理的灵魂落实是决策的生命 文化是管理的灵魂 在推进国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作为基层税务机关,最关键的问题是落实。没有落实,再好的思路、再好的决策也是一纸空文,毫无价值,再理想的目标也难以实现,毫无意义。要保证工作落实,离不开管理,而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 ,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文化来引导、渗透,文化渗透是最根本、最长远、最有效的管理。根据多年的基层税收工作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落实是决策的生命,文化是管理的灵魂。一、抓住落实过程的四个环节,掌控工作落实的方向(一)以转变观念抓落实。思想指引方向,观念决定行动。解放思想是永恒的

2、主题。就基层来讲,有的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观念转变的极端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惯性的思维依然存在,个别地方、个别方面、个别人还比较严重,成为抓好落实的最大障碍。陕西省国税局赵恒局长在十七大精神辅导讲座中,提倡做一个科学的人。我想,要做一个科学的人,首先要有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意识和科学的思维。如果思维不调整,观念不适应,特别是一些不切时宜的思维不调整,就很难适应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就很难形成落实的有利局面。实践证明转变观念快而且早,不但适应了形势的需要,而且工作就有起色,变化就大。转变观念是抓落实的先导,一些惯性思维要调整,不合时宜的观念要更新,否则,就要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领导的一些惯性东西

3、不注意改变,很有可能造成决策上的失误。(二)以优化作风抓落实。抓落实是责任的体现、品德的体现、形象的体现、素质的体现和能力的体现。落实不力实质上是作风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端正工作指导思想、务实作风,亲历亲为抓落实。一是指挥要及时。在大量的日常工作中,要深入一线,亲自调研,摸透实情,科学谋划和安排工作,在一些具体业务工作上,要亲自组织全过程,促进工作落实。二是指导要扎实。要切实克服心浮气躁和虚飘作风,真正扑下身子,沉到底,抓到位。三是示范要经常。抓落实不仅要眼睛向下、立足基层,更要注意从领导做起,上下联动。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干部是否勇为人先、率先垂范,对于抓落实这一链条的正常运转更为重要。领导

4、干部的精神状态、思想业务水平、工作作风都是无声的命令。只有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才能真正实现上下同心,步调一致抓落实。否则,上面冷,下面就热不起来;干部冷,群众就热不起来。(三)以强化考核抓落实。抓考核就是抓工作,抓考核就是抓落实,抓考核就是抓管理,考核是最大的落实、是最根本的落实。可以这样说,不抓考核对领导来讲就是行政不作为,就是失职行为。放松管理的直接体现就是放松考核、考核虚化。所以,要建立健全考核督查的长效机制,全面实行工作绩效考核和公务员考核,加强过程和结果同步考核,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各级干部抓落实的情况。在考核手段和方式上,要按照“三放一抓一借助”的总体思路,力求考核的实

5、际效果。 “三放一抓一借助”即:把考核的重心放在平时、放在科室、放在基层,抓好监督检查,借助信息化应用系统。(四)以创新手段抓落实。一个单位工作起色不大,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上级的指示理解不深、领悟不透、结合不好,照搬照转,满足于做一个执行的机器人。因此,各级领导应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自觉摒弃按老经验、老办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学会用新视角、新思路去分析问题,用新方法、新举措去解决问题。要把着眼点放在领会上,把着力点放在结合上,着重点放在落实上。认真学习领会好上级的方针政策指示,在解决好为什么干和怎么干问题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上下功夫,根据第一线的实际、第一手的信息,因地制

6、宜,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路子、新办法,在继承的基础上锻造精品和特色。二、找准落实内容的六个重点,夯实基层工作的根基(一)党风廉政责任制要落实。国家税务总局肖捷局长在全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牢记四个“不可掉以轻心” 。这既是基层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治队的重点。在具体思路和方法上,要始终按照“三个贯穿于”的要求,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抓住以权谋私这个重点,抓住正确行使“两权”这个关键,抓住维护纳税人利益这个根本,健全完善监督权力运行的制度体系和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领导干部要实行“一岗双责” ,

7、形成齐抓共管党风廉政合力。 “一把手”要总负责,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把带好队作为收好税的前提和基础,时刻觉醒和处处防范。(二)安全防范要落实。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普遍存在“识别不清危险源”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单位或工作环境中哪一项工作、哪一个环节、哪一个人身上会出问题,就是不知道有多少能够引发安全事故的点。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由于责任心不足;二是由于考虑不周、把握不准、细节不细。安全防范仅仅停留在领导的强调上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囫囵吞枣”式的工作方式。各级主管部门、主管领导、主管人员都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人人都要落实安全防范责任,做到安全防范人人有责。各单位制定的安全防范应急预案不是摆设、

8、不是花瓶,安全防范要落实,关键是责任心,工作一定要细之再细、慎之再慎。(三)杜绝越级上访要落实。随着社会发展,我们面临的人和事复杂多样,正因为环境复杂,才要更主动、更细致、更全面地去想应对的办法。处理上访问题就是领导能力的体现,是对每一位领导处理复杂问题、驾驭形势的最大考验。在对待上访问题上要坚持一个原则、做到三个负责,即:本着“守土有责”的原则,做到对政策、对原则、对道理负责。信访工作无小事,不能用一根筋的办法处理信访问题,要在遵守法规和原则的前提下,主动地化解和消除上访,用真心、动真情,认真落实和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对个别人提出的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和违法现象,绝不能放任自流。(四)干部

9、素质提高要落实。我认为,干部素质提不高,主要是领导的问题,其次才是干部自身的问题。现在,我们的一些领导在抓干部教育培训方面,存在畏难情绪、抱怨心理,总觉得无计可施。各级领导干部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抓好干部学习培训是促进发展的首要任务,抓好干部素质提高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一种历史责任。要用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去抓,舍得弯腰,舍得下苦功夫,付出爱心。当然,提高是相对的、渐进的、永恒的。如何面对和解决素质差的这部分人的问题,我们一些基层单位采取的是放弃态度,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必须纠正。因为,这部分干部才是我们要培训的重点、教育的重点、管理的重点,不明白这一点,就说明根本不懂什么叫管理。(五)思想政治工作

10、要落实。现阶段,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特别是在“票子” 、 “位子”减少的情况下,精神激励和心理疏导的任务更加繁重,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国税中的“稳压器”作用至关重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思想方面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耐心和毅力,要反复、要经常。在开展文明单位创建、行风评议、文体娱乐等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文化渗透、加强文化引导,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具体的活动中去,不能唯活动而活动、唯牌子而牌子,真正把活动的载体作用发挥好、运用好。(六)热点难点问题要落实。热点、难点问题是抓落实的核心。我们要用 90%以上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 10%

11、的时间来决定政策。热点、难点问题就是重大问题,就需要用这个思路和方法去研究、去把握、去解决。要统筹考虑,综合分析,明确本单位每年应抓哪几件大事?有哪些难点、热点、焦点问题?怎么去抓?方法、措施、手段和效果及目标是什么?认真列序排队,分清轻重缓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落实,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推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突破重点、难点和焦点,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三、在管理中彰显文化的作用,用文化渗透提升管理水平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 。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地维修,别人就可

12、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如果将“破窗理论”中的玻璃换成人“税务干部” ,它就变成了另一种说法:我们每个税务干部都是单位中的一员,只要有一名税务干部做出了不利于工作、不利于和谐、不利于形象的言行,但如果没有一套管理机制和正确的舆论对其进行规劝、阻止、训诫等措施,就会助长其他一些税务干部的“颓废心理” 、 “从众心理” 、 “投机心理”和“效仿心理” ,从而使部分税务干部失去判断能力和方向感,最终会导致一种人心浮躁、没有号召力和凝聚力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这个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影响和决定的。我们的工作环境通常有

13、两类,一类是硬环境,如办公环境、设备环境等;另一类是软环境,如信仰、工作理念、管理机制、行为习惯等。目前,很多基层国税部门都很在意硬环境中的“破窗子” ,只要一出现问题立即修理,但却不太在意软环境中的“破窗子”:比如信仰缺失、观念陈旧、学习无力、责任淡化、疏于管理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只在某个税务干部身上找原因,而是要从问题发生的环境上找原因,特别是要在优化国税工作的软环境,充分发挥文化在管理中的引导、渗透作用上找出路,因为管人不如管环境,而环境要靠文化来营造。文化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文化也推动和制约着社会的进步。文化建设已被中央确定为四大建设之一,它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

14、质量的显著标志。文化是管理的源泉,通过文化建设,可以使一个组织或群体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增强管理模式的归属感、认同感,进而增强组织管理的有效性;管理是文化的体现,通过管理的引导和约束,可以渐进地调整和改变组织群体的文化定势和文化环境。现在,我们中间,有惰性的人不少,责任心不强的人不少,进取心不足的人也不少,或者说这些问题在基层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除制度和机制之外,能激发干部活力,克服惰性,增强责任心和进取心的出路就要依赖于文化,文化能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文化能进人心、入大脑、促自觉,文化能把不切时宜的观念和行为进行纠正,并逐步地铲除,文化能激发、激活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人人内心有了正

15、确的价值取向和自觉维护管理规则,才会为“无为而治”提供可能。可以说,抓住了人心就抓住了管理的灵魂。所以说,文化是管理的灵魂。 文化在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往往不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通过文化的积极引导和渗透,就能使管理得到一种提升,使员工的思想觉悟、道德操守以及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呈现出一种文化熏陶后的自觉。我们应把文化渗透作为强化内部管理的主要抓手。要坚持“渗透、引导、重塑”三步同进,通过渗透、引导、监督、考核等多种手段,把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一是要坚持不懈地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按照“大规模培训、大幅度提高”的要求,积极探索和实践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基层税务机关

16、大力实施教育培训的“四个转移” 。学习代替不了管理,但管理中绝对少不了学习,学习是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管理是知识的综合运用,离开知识的管理那会走入经验主义的极端化,是很难谈得上科学。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把学习和工作搞成“两张皮” ,要把学习和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用所学到的知识去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二是要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国税部门的行为规范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文化渗透与管理实际的融合,把文化渗透与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干部作风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创新文化渗透的工作方式,认真梳理工作思路,善于针对出现的一些问题,从政策规定到原则立场和道理把握上,去引导大家,去疏导大家通过文化渗透和传播,转变大家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提升单位的软实力。三是要强化文化渗透的引导机制,要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客观准确地评价每一个干部德、能、勤、绩、廉的综合表现,始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对那些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要选拔重用,对那些工作不力、作风飘浮、庸庸碌碌的领导干部该调整的要调整,敢于打开能上、能下的大门。要根据新形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