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讲解词全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1840866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物馆讲解词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博物馆讲解词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博物馆讲解词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博物馆讲解词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博物馆讲解词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博物馆讲解词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物馆讲解词全(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工程文化博物馆讲解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欢迎莅临工程文化博物馆。本馆是我校倾力打造的全国首家传播工程文化理念的博物馆,是我校开展工程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展厅面积 1500 平方米,分为六个展厅,分别是序厅、机械工程、汽车工程、测绘工程、路桥工程和工程师召唤仪式六个部分。通过对技术细节的展示,挖掘其中暗含的文化线索,诠释工程文化的深刻内涵,同时也将展示我校四个主干专业的办学成就和工程文化育人理念的深厚积淀。我们现在所在的是序厅。分别展示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工程与失败的工程。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著名的古罗马圆形竞技场;被誉为哥特式建筑完美典范的科隆大教堂;屹立了 1400 年依然造福后人的

2、中国赵州桥;改变了人们出行方式的磁悬浮列车等著名工程布景。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 7.23 动车事故的还原现场,长尾鲨号核潜艇失事和魁北克大桥坍塌的场景画面。这些伟大的工程,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福祉;而这些失败的工程,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区别的产生,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技术路线和方法问题,但从深层次上讲,却是文化问题。有形的工程,不仅代表着人类的历史与文明,更代表着人类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生态意识等无形的文化。文化可以构建一项工程,文化也可以改变一项工程。毫不夸张地说,工程文化是整个工程建设活动的灵魂。现在,就请各位来宾随我步入工程文化的精彩世界,领略工程文化的无限魅力。机械工程展厅机械工程展

3、厅我们首先来到的是机械工程展厅。机械是当之无愧的工程之母,所有的工程建设都需要通过机械来建造和完成。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从石斧到青铜器、风车、水车,人类依靠简单的工具作为生存手段。从蒸汽机、内燃机到发动机,驱使火车、汽车、轮船、飞机,复杂的机械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文明世界。“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让我们通过这里的几张图版来寻找答案。由于人类祖先身体优势弱于其他的大型动物,所以,人类曾经历了漫长的以腐尸为食的岁月。为了从自然界获取更多的食物,开拓新的领地,人类祖先开始学会利用身边的东西,制造简单的工具。这里展示的便是人类祖先使用的一些简单工具。这是石铲,新石器时代的农具,用来垦荒、翻地。这是有

4、段石锛,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石锛2上端磨去一块装上木柄就可以用来砍伐、刨土。这是陶鬶( gui) ,用来温酒煮酒。这是陶钵,新石器时代的盛水器。 人类能够常规的、习惯性的制造工具,用工具主动地改造环境,因而才能一步步走向自然界食物链的顶端。这,就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这张图版上,我们会看到 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耒耜(li s) ,上面有曲柄,下面是犁头,可以看作是犁的前身。耒耜的发明,开创了中国的农耕文化。商代晚期,出现了两轮战车,此时,单一简单的工具开始与轮滑、绞盘结合,变得多样复杂,进而产生了机械。机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早期的机械主要采用人力或畜力作为动力来源

5、。人类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学会了借助风力、水力等自然界的力量。2000 多年前,中国、古巴比伦、波斯等国开始利用风车,提水灌溉农田。公元 8 世纪,在中亚地区出现了风车磨坊,它是完整机械出现的典型代表。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场景是风车磨坊的内部结构,由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和工作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各位来宾可以通过下方的多媒体触摸装置,来了解它的工作原理。窗外旋转的风车是动力系统,将自然界的风力转化成转动的机械能。连接风车和磨盘的齿轮和传动杆,是整个磨坊的传动系统,它将风车的动力传送给石磨。而这个石磨,就是工作系统,在传动系统的带动下将谷物磨成面粉。这样一个完整机械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

6、的进步与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生存方式。这个展柜展示的是我们常见的一些传动装置。中国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就已经出现了皮带传动技术,并随着纺织技术一同传入了欧洲,推动了众多发明。各位来宾可以操作下方的金属按钮来体验一下各种类型的齿轮传动。齿轮传动是利用两个齿轮的轮齿相互啮合来实现机械传动。这里有外啮合齿轮传动和内啮合齿轮传动。螺旋齿轮传动是利用螺杆和螺母的啮(ni)合来传递动力。完整机械的诞生,激发了人类对效率的更高追求,人类开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机械的动力系统。时光飞逝,我们来到 17 世纪的英国。利用人力、畜力和水轮驱动机械,已经难以满足运送煤炭、采集矿石的需求,也无法将生产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7、在这样的背景下,蒸汽机应运而生。蒸汽机的基本原理,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沸腾的水蒸气来推动活塞做功,将蒸汽的能量转换成机械能。从公元 1 世纪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蒸汽机开始,矿井蒸汽水泵、大气式蒸汽机、纽科门蒸汽机,蒸汽机在一代代工程师的创新中变得更加实用。提到蒸汽机,我们就要提到瓦特。他在蒸汽机方面进行了创新,发明了有分离3凝汽器,创制了可以提供回转动力的蒸汽机,从而扩大了蒸汽机的应用范围,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的新时代。瓦特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为纪念瓦特的贡献,国际单位制中,把功率的单位以瓦特来命名。我们可以操作这里的金属按钮来观察一下蒸汽机汽缸的工作原理。这里是一个火车机车的剖面,

8、蒸汽驱动的火车是蒸汽机运用的一个典型代表。蒸汽机的发明,使采矿业、制造业和交通业得以机械化,几乎成为 18 世纪唯一的机械动力源。然而,蒸汽机体积庞大,热效率低,应用不便,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内燃机。1860 年,法国人勒努瓦设计出第一台内燃机,将机器内部燃烧释放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热效率和传输扭矩要比蒸汽机高出很多。一经问世,就引起了机械行业的极大兴趣,并得到广泛应用。时至今日,内燃机仍是主流动力机械之一。我们可以操作这里的金属按钮来了解一下内燃机汽缸的工作原理。无论是蒸汽机还是内燃机,他们同比早期的机械有了巨大进步,尤其在动力能源上,开始利用人类能够控制的、效率更高的内能,

9、这种能源的进步是人类工程史的重要里程碑。18 世纪,电的发现和利用,使机械工程再次实现了飞跃。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造了发电机。它由水轮机、汽轮机、柴油机等机械驱动,将水流、气流或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传送给发电机,再由发电机转换为电能。利用电能作为机械动力,成为机械工程发展的新途径。1873 年,格拉姆在维也纳世博会布展时,偶然搭错了线,进而发明了电动机。通过电动机可以将发电机提供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电能的介入使机械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电能更清洁更廉价,能量输出范围跨度更大,机械变得更容易控制。电动机的发明,奠定了机械电气化的基础,标志着一个全新的能源时代到来。人类历

10、史步入 20 世纪。更加精准、精密和精细的机械文化品质,推动着人类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20 世纪 60 年代,工程师开始利用电子技术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20 世纪 70、80 年代,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动机电一体化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精密化、微型化、生命化和生态化的方向发展。这台数控机床,就是数字化的典型代表。这种数控加工技术,是利用数字控制,来代替下凸轮行程控制,实现作业的数字化。它是传统机械工程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开始,开辟了制造设备的新纪元。这边展柜展示的,是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加工4零件的对比,从直观上我们就能发现,数控机床加工的零件,外形

11、更加复杂,精度更高。20 世纪 90 年代,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始向智能化方向迈进。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能活动,将人类的脑力劳动延伸到机械制造环境中,推动了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一直以来,机械工程从未停止对精度的追求,几个毫米的误差可能让大桥坍塌,也可能让人造卫星坠落。这是一组常用的量具。随着加工精度的日益提高,机械工程师也在不断挑战更高的精度,制造尺度更小的原件。例如进行微米纳米尺度制造。我们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来观察这个 EPROM芯片的电路,也可以通过这里的投影来了解一下如何从一粒砂子中提取芯片。1998 年,柏林格博士提出生物制造的概念,机械制造开始与有机生命结合,从人体的延伸演化到与

12、身体的融合。并开始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呈现出生命化和生态化的发展趋势。机电一体化将人类的科技水平推向了新的高度,成为现代机械工程开端的标志。各位来宾可以通过这里的操作装置,再次系统地了解什么是机电一体化。整个系统包括结构、动力、感知、职能、运动五大组成要素,亮灯部分分别是机械本体、动力驱动、测试传感、控制及信息处理、执行机构五个部分。我们生活在一个机械构筑的世界里。现在,我们就来看看, “机械工程与我们的生活” 。毫不夸张地说,整个人类文明社会,都是建立在机械工程的基础之上的。机械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里通过七个主题展柜,展示了各行业机械。从林业到农业,从矿山到交通,从纺织到食品,每一个行

13、业里都有机械的影子。各位来宾可以通过这里的投影来了解一下“机械与我们的生活” 。对于人类来说,机械不是冷冰冰没有生命的,而是离我们的生活非常近。大到常见的工程机械,小到我们带的手表,煮饭的电饭煲,打电话的手机,这些都是机械。正是有了这些形形色色的机械,才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更加丰富多彩。随着机械工程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已经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我校在建校之初,就设立了内河船舶动力装置(轮机)专业, (1955 年设立港口机械及其装备专业) 。经过六十年的学术发展,我校的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化专业,现已成为省级重点专业。这里展示的,就是我校在不同年代教学使用过的内燃机。这里有上海柴油

14、机厂生产的变速器,这是时风 ZS1100 柴油发动机,这是日本三菱的涡轮增压机。这些设备代表了机械工程的发展历程,也彰显了我校机电工程悠久的办学历史。5这是我校师生自主研制的一些机械设备,有小型除雪机、小型遥控式液压挖掘机、高速公路可变限速专家系统(风速仪)等等,曾在多次比赛中获得大奖。这些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我校传承和发扬机械工程文化、不断创新探索的办学精神。在工业文明的大背景下,人类经过认识与实践创造了机械,同时,也把人的行为、精神和人际关系建立在机械基础之上,构建了机械文化。机械文化不仅代表着科学的进步与扩张,同时也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和谐。汽车工程展厅汽车工程展厅机械工程对精密、高效

15、、智能、环保的追求,在汽车工程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汽车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下面请跟随我的脚步进入汽车工程展厅,一起来感受汽车工程文化的博大精深。展开汽车的发展历史,汽车的问世与机械的发展密不可分。蒸汽机发明之前,人类利用人力和畜力作为车辆的动力。工业革命对交通运输工具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创造了发展条件。1769 年,法国人居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开创了自备动力轮式车辆的新纪元。1886 年,卡尔奔驰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为动力的三轮汽车“奔驰一号” ,标志着汽车正式诞生,人类进入汽车时代。这就是第一辆三轮汽车“奔驰一号”的模型,已经具备了现代汽车的基本特点。1908

16、年,美国人福特开始出售著名的“T”型车。福特推出流水装配线作业的生产方式,降低了成本,使汽车逐渐成为大众化的商品。这是美国福特公司 1949 年推出的新型 V8 汽车。车的整个造型像一只小船,所以被称为“船型汽车” 。它首次将人体工程学应用到汽车当中。20 世纪 70-80 年代,人们开始注重安全与环保。1967年,三点式安全带开始在美国流行。1969 年,成熟的 ABS 系统应用。1985 年,美国市场上的汽车全部启用安全气囊。汽车的品质文化逐渐地渗透与发展,汽车的基本框架已经确定。汽车是工程团队合作的典范。这块展板显示了一辆奥迪汽车是工程团队合作的典范。这块展板显示了一辆奥迪 A6LA6L 的零件,的零件,有有 9 9 个国家参与制造,最终在德国总装。这充分体现了生产全球化和国个国家参与制造,最终在德国总装。这充分体现了生产全球化和国际分工、通力合作的汽车工程文化。际分工、通力合作的汽车工程文化。Motor vehicle is the typical sample of engineering teams coorporation. This part shows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