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问题》调研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840767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生问题》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民生问题》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民生问题》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民生问题》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民生问题》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生问题》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生问题》调研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调查背景调查背景】 十七大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我们党一贯奉行的“以 人为本、民生为重”的执政理念。应该说,从纵向比较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优先发 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 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 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以及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 结等大力改善民生方面的举措,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然而,相对于我国 GDP 年年大 幅增长而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言;相对于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 始终滞后于通胀导

2、致的消费增长而言;相对于由于收入分配不公而形成的贫富差距过大而 言,我国的民生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为此民生问题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的首要问题。【调查方式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以网上访问式,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网上访问是主要是用于查阅资料, 获得分析的依据。【调查对象调查对象】 本问卷的调查对象为来自全国多个省、市的居民,包括农民、商人、政府官员等。【调查数据分析调查数据分析】一一 、就业问题、就业问题就业基本情况:“就业是民生之本”,就是说“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就 是要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 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行“劳动者自

3、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 业”的方针,使人人有活干,有饭吃。 我国当前就业面临的,第一个压力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长期存在,“十二 五”期间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人数万,而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只有万个; 第二个压力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这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有 着紧密联系;第三个压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入一个加速期,现在虽已转移农村劳动 力亿人,但农村富余劳动力仍有亿多人。 下面表格是 2005 年至 2009 年全国总人口的就业基本情况:项 目20062007200820092010经济活动人口经济活动人口 ( (万人万人) )7787778244786457

4、924379812就业人员合计就业人员合计 ( (万人万人) )7582576400769907748077995第一产业3397032561314443065429708第二产业1808419225206292110921684第三产业2377124614249172571726603从中我们可以看出:1、中国现阶段的就业人群主要从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而所谓的第一产业即使农 业,相对而言农民的一年靠粮食的收入是非常可怜的,严格意义上并算不上就业人群,所 以中国的就业压力是非常的,而不能单单的看登记的失业率。 2、中国的失业率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表明社会民众面临的失业风险加大。 3、2009

5、 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 18199 元,与 2008 年的 17071 元相比,增加了 1128 元,名义增长 6.6%,比去年增长幅度回落了 7 个百分点。私营单位 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和增长速度均低于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据报道:我国是世界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其比例是 3.23:1,造成 收入差距大的原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城乡体制分割现象严重,以及发展机会不平等等多 方面原因。论坛上,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专家指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仍在扩大,西部的一些省份这一比例更高,达 4:1 以上。就业人员构成就业人员构成( (合计合计=100)=100)

6、第一产业44.842.640.839.638.1第二产业23.825.226.827.227.8第三产业31.432.232.433.234.1按城乡分就业人按城乡分就业人员员( (万人万人) )城镇就业人员2733128310293503021031120国有单位64886430642464476420城镇集体单位810764718662618股份合作单位188178170164160联营单位4545434337有限责任公司17501920207521942433股份有限公司699741788840956私营企业34583954458151245544港澳台投资单位5576116806797

7、21外商投资单位688796903943978个体27783012331036094245乡村就业人员4849448090476404727046875乡镇企业1427214680150901545115588私营企业23662632267227803063个体21232147218721672341城镇登记失业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数( (万人万人) )839847830886921城镇登记失业率% % 4.24.14.04.24.3二、教育二、教育“教育是民生之基”,就是说“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基础,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把 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

8、,解决 进城务工子弟上学难等问题,让孩子们都能无忧无虑地读书,让家长们不再为学费发愁。年 份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小学升学率初中升学率高中升学率199097.874.640.627.3199197.877.742.628.7199297.279.743.634.9199397.781.844.143.3199498.486.647.846.7199598.590.850.349.9199698.892.649.851.0199798.993.751.548.6199898.994.350.746.1199999.194.450.063.8200099.194.951.273.2200199.195.

9、552.978.8200298.697.058.383.5200398.797.959.683.4200498.998.163.882.5200599.298.469.776.3200699.3100.075.775.1200799.599.980.570.3200899.599.783.472.7200999.499.185.677.6201199.5 99.2 85.7 77.9 由上面表格得出: 1、我国的义务教育普及率越来越高,基本上保证了每个儿童都能良好的免费的接受 九年义务教育。 2、而且高中升学率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提高,如今我国民办大学以及专科院校 的增多大大的提高了高等教育

10、的普及率,如今高等教育已经不是以前的精英教学,相对而 言入学难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三、物价三、物价国家统计局公布 7 月份主要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 同比上涨 6.5%,创 2008 年 7 月以来的 37 个月新高。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 14.8%,而 猪肉价格同比上涨 56.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 1.46 个百分点。6 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 6.4%。其中,城市上涨 6.2%,农村上 涨 7.0%;食品价格上涨 14.4%,非食品价格上涨 3.0%;消费品价格上涨 7.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 4.0%。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

11、0.3%。其中,城市上涨 0.2%,农村上涨 0.4%;食品价格上涨 0.9%,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上涨 0.4%,服务项目价格持平。 5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5.5%。其中,城市上涨 5.3%,农村上涨 6.0%;食品 价格上涨 11.7%,非食品价格上涨 2.9%;消费品价格上涨 6.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 3.9%。 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 11.7%,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 2.6%,衣着类价格同比 上涨 1.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 2.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 上涨 3.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上涨 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

12、价格同比上涨 0.6%,居住价格同比上涨 6.1%。1-5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5.2%。 在网络上流传很广的一条微博这样写道:中国现在的高房价、高物价,毁灭了年轻人 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但现在, 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像中年人那样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 在一项调查中,79.7%的人表示当前的高物价影响了自己生活的幸福感,其中 40.1% 的人表示影响非常大。 进一步分析发现,收入越低的受访者,其幸福感受高物价的影响越大。具体而言,收 入在 2000 元以下的受访者中,表示高物价影响生活幸福感的人的比例为 83.5%;收入在 200035

13、00 元的受访者中,这一比例为 80.8%;收入在 35015000 元的受访者中,这一比 例为 79.7%;在收入位于 5001 元以上的受访者中,这一比例为 72.2%。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当前 CPI 高居不下严重的影响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使收入增 加了也弥补不了因通货而引起的物价上涨,民生问题还是国家目前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 一。【调查建议调查建议】 1、要重新认识市场经济的特性和规律。邓小平同志说过:市场和计划,我们都可以用。 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但是,一旦搞起市场经济,它就是一种经 济形态,一种经济运动,它就有其自身的特性和规律。资本主义社会搞市场经济是这样

14、, 社会主义社会搞市场经济,其特性和规律同样要表现,要起作用。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就 是价值规律,而它在经济运动中所导致的社会结果,就是生产无政府状况,生产发展和经 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就是某些产品过剩和某些产品不足反复出现。我们现在遇到的许 多地区的重复建设,某些行业的发展过度,以及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的扩大, 深刻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自身客观规律在起作用。 2、要加强国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的准确度和着力度,把国民经济的发展适 当调低一点。建议把经济发展速度稳定在 5%左右,如能坚持 10 年、20 年、30 年,也是很 伟大的成绩。要研究和调整生产与消费、建设与消费之间的比例,把

15、更多的资金用到提高 人民生活上来,使消费逐步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推动力。要调整国家筹集资金和国有银行 资金的投向,及时而准确地防止或纠正某些行业和某些产品的片面的、盲目的扩张偏向。 二亿多吨钢铁、几亿吨水泥、十几亿吨煤炭,这样的发展规模是难以为继的;拖欠农民工 工资一千多亿这样的挤压人民的状况,也是难以为继的。空手套白狼式的工程和建设,要 坚决的刹住;继续再搞的,要坚决查处。要正确引导日益壮大的私营经济,使其发展适应 社会和人民的需要,不要盲目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要生产坑民害民的假冒伪劣产品,不 要拖欠国家税款和员工工资。 3、要加强对市场经济微观管理的准确度和着力度。现在的现状是,不仅宏观方面

16、的 许多大政方针得不到落实,而且微观方面的许多具体政策、具体规定也得不到落实,因而 导致出现国家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导致出现许多突出的民生问题。一定要加强市场监 管队伍的思想建设,提高他们的素质,特别是责任感;一定要纠正和减少监管机构、监管队伍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真正地依法监管、有效监管。凡市场上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 题,要追究相关监管部门的责任,首先是首长的责任。近来,中央电视台连续报导了一系 列地区发生的生产假冒伪劣商品事件,就应该严格追究相关地区监管部门的失职或违法责 任。 4、要把共同致富的大政策落实到一次分配、二次分配的具体过程中去,使最广大人 民共享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果。要改变片面地大幅度地增加公务员的收入,而不 顾及广大无收入、低收入人群利益的现象;也要改变只关照高收入阶层的需要和福利,而 不顾及广大工人、农民的需要和福利的现象。 5、要抓紧制定和落实城市化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城乡出现的许多民生问题,都与城 市化以及城市现代化政策滞后、法规滞后所致。旧城改造,包括街道拓宽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