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课程的问题教学法探析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1838103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课程的问题教学法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课程的问题教学法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课程的问题教学法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课程的问题教学法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课程的问题教学法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课程的问题教学法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课程的问题教学法探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课程的问题教学法探析【摘 要】新课程教育理念认为,教学是预设问题与问题解决的统一体。而预设问题和问 题解决属于“问题教学法”的范畴。在新课程理念下实践“问题教学法” ,可以从三方面入 手:对教材预设问题、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使用“问题解决式”的课堂教学 模式。【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信息技术课程;问题教学法1 引言在我国,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在新课程 标准的指导下,信息技术学科教材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选取知识点的改变;知 识内容的编排与逻辑结构的改变;知识呈现方式的改变面对教材的变化,我们应如何 增强对现行教材的理解、改

2、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呢?新课程教育理念认为,教学是预设问题与问题解决的统一体。高质量地预设问题和问题解 决有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有序组织教学活动,一方面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 学生自主探索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又为充满变数、洋溢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导航,从而培 养学生信息问题的解决能力,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创造性的激发。预设问题和问题解决属于“问题教学法”的范畴。那么,什么是“问题教学法”?从教学 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在现代的课一文中的一段话中,可以见到答案的概貌:“从内部结 构的观点来看,可以认为问题性的课是这样的:在这种课上,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 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

3、题和解决这些问题(这种做法的问题性水平较高) , 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 (这种做法的问题性水平较低) ” 。马赫穆托夫这段的理论概括,与我们对问题教学法的运 用,在客观上是相吻合的。因此,我们对问题教学法本身可以做这样的界定:问题教学法 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 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在新课程理念下实践“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新课改的重要标志之一。课本只是提供了现成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如何 转化为

4、学生自己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教学的关键。新课程教育理念 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强化“以人的发展为本”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 习活动中。 “问题教学法”恰恰符合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因为它的课堂教学主要形式, 就是要求学生参与多向思维,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并在 参与全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21 在教学中对教材预设问题首先是基于“-是什么”的问题。这是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本问题,回答了“信息技术是 什么?” 、 “信息时代主要特征是什么?” 、 “信息技术学科是什么样的学科?”这对学生形 成对客观世界的理解非常重要,并且有助于学生

5、作概念的界定。信息技术学科基础部分中 基本问题所占比例最大,以信息技术学科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第二章 “信息获 取” 为例,共阐述了下列“-是什么”的问题。 (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是什么?(2)因特网信息查找的主要途径是什么?(3)什么是网络中的文件?什么是文件的重要属性?文件的类型是什么? (4)什么是网络数据库?常见的网络数据库有哪些?这些问题为学生提供了陈述性知识,即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 件等信息的表达,为其知识建构作了必要的准备。 其次是基于“-为什么” 的问题。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认为学生是 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在

6、学习过程中应起积极作用,保持强烈的学 习动机。 “-为什么” 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回答学习意义与目的、学习兴趣、学习导向方 面,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促进作用。以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第二章“信息获取” 为 例,并未直接涉及此类问题,隐含及间接涉及到的有:(1)为什么要主动获取信息?(生活案例)(2)为什么要通过计算机因特网获取信息?(各种传播媒体的特点比较)(3)为什么要进行信息评价?(4)为什么要借助网络数据库查找信息?(生活案例)这一类问题传递的是一种内省的知识,往往触及学习者的内心,引起学习者反思,思索学 习的目的、意义,提升学习的兴趣,进而调整学习的策略,改善学习。最后是基于“-怎么做”

7、的问题。作为科学技术课范畴的信息技术学科,其课程目标向来 注重对学生应用技能的训练,在新课程背景下又拓展到信息思维训练、应用技能训练以及 解决信息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所以,基于“-怎么做” 的预设问题占有很大的比重,包 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 知识。仍以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第二章“信息获取” 为例,涉及到的问题有: (1)怎样选择信息的来源?(信息思维训练)(2)怎样确定合理的信息获取方法?(信息思维训练)(3)怎样评价信息?(信息思维训练)(4)怎样使用搜索引擎?(应用技能训练)(5)怎样进行文件下载?怎样借助工具下载?(应用技能训练

8、)(6)怎样通过网络数据库进行信息检索?(应用技能训练) (7)怎样评价网络数据库?(信息思维训练)这一类预设问题为学生提供了程序性知识,让学生面对信息事件时具有判断评价能力,懂 得处理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2 在教学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 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爱 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心理学研究证明:思维永远是 由问题开始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程强调教育是为了让

9、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是 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要 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而又充满活力的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教学 要准允学生质疑教师所讲的内容,准允学生自由提问,更要准允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哪怕是不合逻辑,或者漏洞百出。对于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形 式来解决,超出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问题,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寻求解答。这样,学生就没有精神束缚,自然会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其次,通过任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通常采用的 教学方法。要想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培

10、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任务不应当是对每一个具体操作 都提出具体要求的任务,任务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探索性,把发现问题的程序留给学生,引 发学生思考、探索。任务的设置要触及每个学生知识及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如果教师提 出的任务过于简单,对学生来说,缺乏探索性,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兴趣;如果 任务难度太大,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及能力很难达到,学生就会失去信心、失去兴趣,所以 任务的设置一定要掌握好难度。最后,创设应用性问题情景。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是情境设置,根据生产和生活实际提出 问题,创设实际问题情景,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的实际意义,认识到学习的价值,这样, 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更能

11、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创 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设置问题要遵循启发性原则-问题的设置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 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目的性原则-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要求;重点性原则- 问题的设置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适应性原则-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 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层次性原则-问题的设置应当是循 序渐进的;新异性原则-问题的设置要有新鲜感、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23 在教学中使用“问题解决式”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在创设情境中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是问题产生的基础与前提,教师可根据教学 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个与

12、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情境 创设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因为在情境的作用下,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将得到 “刺激” ,从而激活学生知识间的联系、思维上的联想,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心理 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对于所提出的问题自然也会专注起来,从而投入更 多的精力去研究这一问题。其次,在小组分工中分析问题。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各个小组成员进一步确定 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列表的形式记录小组成员关于问题的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例 如,电脑死机是硬件原因、软件原因、病毒入侵、操作不当还是其他的原因;界定自己要 研究的问题,例如某个同学认为是硬件的原因,那么他

13、可能继续研究哪些硬件会引起电脑 死机,硬件引起电脑死机会出现什么现象,教师呈现的情境中是否有这种现象,有什么解 决办法。第三,在确定方案中解决问题。对问题作出分析以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也 就是提出该问题的“解决方案” 。如果原有的知识不能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调查、 访谈、查阅书籍、上网等)搜集相关的信息。将小组搜集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分析、 加工,评价、判断信息的有效性、充足性,判断所搜集的信息是否能够解决问题。在获取 信息的基础上,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建议、主张、方案。如在教学小报设计中,针对学 生提出的各种小报设计假设,利用各种信息网络媒体资源,并结合学生自身原有的认知结

14、 构、经验及能力,从而将不同渠道获取的信息进行重组,通过“三个活动” (心理活动、思 维活动、探究活动) ,从而寻找出利用 Word 来制作小报的有效途径或方法。在运用信息 技术及网络资源进行推论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实现了自己的假设,但也有的学生推翻 了自己的设计,从而重新设计了方案进行论证。第四,在展示结果中将成果汇总。展示的结果可以包括小组对解决问题的建议、推论、 方案等,可以是鼓励学生简单地阐述自己(或小组)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可以是询问学生 的某个想法是怎样与事实相联系的。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小组成果,其他小组同学参与讨论; 把各小组制定的讲解计划和大家一起交流。建议学生使用多种方式表现成

15、果,例如可以是 电子文档、多媒体、动画、表格、网页、程序设计等,也可以写成简单的书面报告,如调 查报告、解决方案报告等。第五,在评价总结中反思拓展。评价方式有同伴互评、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等等;评 价形式有口头陈述、书面报告、作品集、实践考试、书面考试等等。反思主要指学生对学 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第一类是关于学习内容的反思,学生提出诸如“如何用这些信 息达到项目目标” , “我学到了什么” , “这个概念我理解了吗”等问题;第二类是关于学习 过程的反思,学生提出诸如 “在此环境中我怎样做一个自主学习者、一个问题解决者、一 个合作者” , “我的优点及缺点是什么” , “我如何改进提高” 等问题。如在教学计算机病 毒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学习的新知识进行反思,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 价;对小组活动中所涉及的关于电脑病毒的新知识进行总结;对其他小组和个人进行评价, 尤其是平时不愿意发言的学生或者对信息技术不感兴趣的学生。3 使用“问题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便于控制课堂节奏,节约时间,多“灌输”一点,提一些确 认性或者反问式的非教学性问题,回避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所造成的尴尬与不愉快。老师这 样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思维锻炼,限制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其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