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发展回顾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837748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发展回顾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0年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发展回顾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0年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发展回顾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0年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发展回顾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0年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发展回顾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发展回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发展回顾(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2010 年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发展回顾年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发展回顾2010 年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发展回顾 2011-01-07 美 国 太空飞机引人注目,私企涌入载人航天,火星面目更加清晰,银色月光有新解释,最“年轻”黑洞现寰宇,最暗物质已不“暗” 。 4 月,美国无人可回收太空飞机X-37B 升空后,绕地球飞行7 个多月并返回地面。其主要使命是检验整个飞行器系统的设计,其次是试验今后可使用的先进传感器技术。美军方坚称 X-37B 将被用于太空运输和太空实验,但也有人认为 X-37B 可以变成先进的太空战斗机。 5 月,波音公司制造的高压喷气动力驱动的高超音速 X-51A“波行者”飞行器首飞

2、成功。飞行器在空中离开 B-52 轰炸机后,以 5 倍音速飞行了大约 3 分半钟,创下了同类发动机驱动的飞行器航行距离最长记录。美国空军行动范围和作战空间有望拓展到外太空,并具备对全球目标发动“即时打击”的能力。 5 月,德州大学表示利用 NASA 火星探测器(MRO)采集的雷达数据,成功再现了火星北极冰冠两特征形成过程。并认为重力风是火星北极冰冠存在着一条规模胜过大峡谷的深谷和一系列螺旋形低谷的主要原因。 6 月,美私营企业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成功试射一枚“猎鹰 9 号”运载火箭。此次是为航天飞机退役后利用“猎鹰 9 号”承担太空运送任务进行的首次试验性发射。 7 月,波音公司与美国宇航局联合研

3、发名为 CST-100 的载人宇宙飞船,其可搭载 7 名宇航员并重复使用 10 次。此举有望帮助美宇航员往返于地球和国际空间站,填补因美国航天飞机即将“退休”所留下的空白。 8 月,新墨西哥大学宣布,对月岩样本中氯同位素的最新分析表明,月球内部一直极其干燥,其中的水含量不到地球内部含水量的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从而否定了两周之前另一项研究得出的“月球内部有水”的结论。 9 月,NASA 表示, “凤凰号”火星探测器的测量表明,液态水一直与火星陆地表面存在相互作用,且这一过程贯穿了整个火星历史;该局 9 月还称,有机模块生命形式可能一直存在于火星上,只是未被发现而已。这推翻了 30 年前对“海盗

4、”号所采土壤样本分析后的结论“火星不存在有机物质” 。不过也“并不能回答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的问题” 。 10 月,NASA 透露,月球土壤不仅含有水冰,还有汞、银、氨和碳氢化合物,让“银色月光”的说法找到了科学根据,而科学家认为这些物质数十亿年的经历可能埋藏着地球、太阳系甚至银河系历史的线索。 12 月,NASA 的“旅行者”1 号飞船在经过长达 33 年的长途跋涉,飞行超过约 177 亿公里之后,目前已经接近太阳系边缘。NASA 12 月 13 日宣布,该飞船将在未来 4 年穿过太阳系边界,首次进入恒星际空间。 俄罗斯 俄第五代歼击机、苏霍伊超级喷气-100 成功试航;核动力飞船计划提上日程;

5、据俄航天署称,在航空领域,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航天发射次数最多的国家。 1 月,俄罗斯第五代歼击机 T-50 首次成功试航,其具有一系列先进功能,能保持长时间超音速飞行等,同时还将配备新的机载导航系统和高度自动化防御系统。俄罗斯军队将在 2013 年装备首批第五代歼击机。 1 月,俄罗斯宇航员穿微电脑控制的新式智能化宇航服“奥兰-MK”完成 2010 年的首次太空行走。这种宇航服能够在进入太空前和进行太空行走时跟踪宇航服所有系统的工作。 1 月,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团提出了建造核动力洲际太空拖船的构想,据称这将使向地球静止轨道发射卫星的价格下降一半甚至三分之二,并能将载荷提高 2 到 4 倍

6、。 2 月,俄罗斯克尔德什研究中心透露,其负责研制的俄罗斯核动力飞船将于 2018 年升空飞行。 7 月,俄罗斯科学院太空研究所发布消息称,俄计划近年内启动新的太阳观测卫星项目,旨在更近距离地对太阳进行系列研究,填补国内外对太阳研究技术空白,提升对太阳观测质量。初步预计将于 2015 年后得以实施。 7 月,俄总理普京强调,俄政府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仍将全力支持本国航天工业的发展。按照已经批准的国家专项计划,2010 年政府在航天领域的国家投入达 970 亿卢布,旨在使俄国内航天企业2015 年前开工率达到 70%、创新产品超过 55%、设备更新率达到40%、俄罗斯在国际航天市场的份额超过 15

7、%。此外,俄罗斯政府将正式启动远东“东方”航天发射场的建设计划。 据俄罗斯航天署 10 月份统计,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航天发射次数最多的国家。自年初至 10 月份,俄罗斯一共进行了 22 次航天发射,此外,俄罗斯年度无人驾驶航天飞行计划也全部完成。 11 月,俄罗斯苏霍伊民用飞机(GSS)公司制造的苏霍伊超级喷气-100 飞机完成了持续 3 小时的首次飞行。机组人员在首飞过程中对其系统、设备和发动机进行了检测,飞行状态一切正常。 12 月 5 日,携带有 3 颗“格洛纳斯M”全球导航卫星的“质子M”运载火箭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发生故障。3 颗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而是坠入了太平洋夏威夷

8、附近海域。 英 国 冰岛火山喷发导致航空安全标准改变;法恩伯勒航展顺利举办;航天研究国际合作见成果。 1 月 4 日,英研究人员报告称,根据火星探测器传回的信息而绘制的三维图像显示,火星赤道附近存在一些坑状凹地,其间有蜿蜒的渠道相连,可能是大量冰融化形成很多相通的湖。据推算,这些火星湖形成于约 30 亿年前,这一观点将火星存在大量地表水的时间下限向后延伸了数亿年。 4 月 14 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大规模喷发,喷出的火山灰致使英国以致欧洲大片空域一度成为禁飞区。这也成为 2010 年英国航空业的最大事件,英国旅客的出行受到影响,空运业遭受严重经济损失。 7 月 19 日,两年一度的法恩

9、伯勒国际航空展举行。全球 35 个国家 1400 多家展商的各种产品亮相英国小镇法恩伯勒,包括波音787“梦想”科技在内的各种机型客机、战斗机、直升机等让观众大饱眼福。 法 国 欧航局硕果累累:公布普罗巴 2 号卫星初步探测结果、签署发射新探测卫星协议、绘出首幅宇宙全景,并确立未来三大卫星探测预选方案。 1 月,欧洲航天局公布了 2010 年计划完成的航天任务,其中包括 2 月下旬极地冰层探测卫星“克里塞特2”将升空;为期 520 天的“登火星”模拟试验 5 月将在俄罗斯启动;还有第二艘欧洲自动货运飞船升空和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头两颗正式卫星发射这两项重量级活动。 欧航局 2 月宣布,该

10、机构已经选定暗能量、地球周边适宜居住的星球以及太阳特性三个课题作为未来科学探测的备选方案,他们将从中确定两个主题,并在 2017 年后将相关卫星发射升空。 4 月,欧航局“金星快车”探测器发现的证据表明,地球并非是太阳系内唯一地质活动频繁的行星,金星上也存在潜在的活火山,现在仍可能发生火山喷发现象。11 月, “金星快车”又揭开金星高空二氧化硫气层形成之谜。 4 月,欧航局委托 Eurockot 卫星发射服务公司将“Swarm”计划的三颗卫星发射升空。 “Swarm”是欧航局实施的第四个地球探测项目,主要用于研究地球磁场变化规律,为研究气候变化和地球内部演变过程提供新的突破点。 4 月 8 日

11、,欧航局极地冰层探测卫星(CryoSat-2)由俄罗斯“第聂伯”运载火箭,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成功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今后 3 年里,该卫星将密切跟踪极地冰层和海洋浮冰的厚度及其他参数变化,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重要数据。8 月,欧航局发布了有关宇宙空间任务与技术开发路线图,包括探测引力波引起的时空变形的“LISA 探路者”测试任务,测试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相等性的“显微镜”任务,2013 年登陆国际空间站的“太空原子钟” ,以及着力绘制宇宙中星系分布图的“欧几里德”任务。这些空间任务可回答物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将指引 2015 年至 2025 年欧洲物理实验的发展方向。 9 月

12、,欧航局宣布,将在 2020 年之前向月球发射一个大型着陆器,着陆器载有用于研究人类永久居住点的漫游者机器人。 10 月,阿丽亚娜 5 型火箭携带两颗通信卫星,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枚火箭搭载的分别是欧洲通信卫星公司的 W3B 通信卫星和日本广播卫星系统公司的 BSAT3B 卫星。 12 月 2 日,法国国防部发表公报说,法国已订购两颗军事观测卫星,它们能够拍出更精确的图像,识别更细小的目标。 12 月 14 日,法国总统萨科齐表示,法国将一如既往地把航天业视为“战略优先发展目标” ,并会从政府借贷计划中拿出 2.5 亿欧元用于研发阿丽亚娜 6 型火箭。 德 国 雷达卫星发射

13、成功;航展吸引了来自 47 个国家的目光;机械臂成功完成其在国际空间站的 5 年使命。 1 月,欧洲委员会宣布授出伽利略初始运行能力采购合同。其中前 14 颗卫星的建造合同授予德国 OHB 公司。首颗卫星将在 2012年 7 月交付。 2 月,法德两国同意联合研制甲烷监测卫星,均摊项目所需的1.65 亿美元费用。该卫星重 180 公斤,预计在 2013 年或 2014 年使用欧洲“织女星”小卫星发射火箭发射。 4 月,德国明斯特大学行星学院的科学家报告说,他们分析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勘测轨道器”拍摄的图像,发现了火星表面至少在特定季节有液态水存在的新证据。 5 月,德国航空航天

14、中心发表公报称,该中心正在研制一种使用表面主动冷却技术“泻流冷却”的“Shefex”锐边航天器。该实验航天器外形像个子弹头,但机身如六角铅笔一样有棱边,可提高航天器返回大气层时的安全性并降低维护成本。 6 月,德国宇航中心(DLR)官员表示,德国政府将寻求商业或政府合作伙伴,共同研发高分辨率光学地球观测卫星。目前德国只有雷达观测卫星,此项工作是德国政府填补光学卫星观测空白战略的一部分。 6 月,第 10 届德国国际航空航天展吸引了来自 47 个国家的1150 家参展商和近 23.5 万名参观者,并且获得了 140 亿欧元的创纪录合同额,其中空客公司共签订了 67 架飞机,总价 127 亿欧元(

15、合 153 亿美元)的订单。 6 月,德国雷达卫星“TanDEMX”由俄罗斯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将协助完成绘制 3D 地球数字模型的任务。这颗卫星是 2007年升空的 TerraSARX 的姊妹卫星,重 1.3 吨,飞行高度为 514 千米。两颗卫星的工作原理大致相当于人的双眼,在未来 3 年内将反复扫描整个地球表面,最终绘制出高精度的 3D 地球数字模型。 11 月,德国航空航天中心机器人与机械电子研究中心研制的机械臂成功完成其在国际空间站的 5 年使命。 日 本 发射了金星探测器“晓”号与太阳帆飞船“伊卡洛斯”号,并在 6 月回收了“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其密封舱中发现来自小行星的微粒子

16、粉末。 5 月,日本发射金星探测器“晓” 。经过近半年的飞行,12 月“晓”到达金星,但由于控制引擎出现问题,未能按预期进入金星轨道。与“晓”同时发射的,还有深空太阳帆动力飞船“伊卡洛斯” (IKAROS)号,其并非传统意义上使用燃料助推的太空飞行器,而是一艘使用太阳帆反弹太阳光子的压力作为航行动力的“太空帆船” 。 6 月, “隼鸟”号探测器密封舱回归地球。 “隼鸟”号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研制的一颗小行星探测器,于 2003 年发射,当年 9 月到达小行星“丝川” ,之后进行了 3 次接地与 1 次着陆后,踏上了归途。由于故障重重,7 年后才回到地球。在“隼鸟”的密封舱中发现了小行星上的微粒子粉末,对其研究将对人类研究天体形成以及地外生命成因等提供重要依据。 7 月,日本计划发射“隼 2”小行星探测器。 此次的目标是比小行星“丝川”含有更多有机物的小行星,日本研究人员希望这项研究能够为探明地球及地球生命起源提供依据。“隼 2”计划于 2014 年发射。 7 月,情报通信研究机构开发出记载高精度合成开口雷达,可分清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