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831805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32 大小:4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电脑主页大学生电脑主页 - 大学生喜欢的都在这里大学生喜欢的都在这里大学生电脑主页大学生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大学生的百事通目目 录录电路分析基础1 电子线路(线性部分) 13 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 18 数字电子技术 23 信号与系统 27 C+语言程序设计30 数据结构 34 教学技能 38 计算机维护技术 40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 46 多媒体技术应用 49 音响技术 54 Visual Foxpro 及其应用系统开发56 计算机网络 62 电子线路 CAD 73 电视机原理技术 78 Intranet 网络技术81 电子测量与仪器85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89 彩色电视93

2、 专业英语96 传感器技术107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111 信息技术专题研究115 微机原理与应用118 数字信号处理123 数字图像处理127 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课件设计1311电路分析基础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修订单位:物理与电子工程系执 笔 人:王树林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电路分析2课程英文名称:Circuit Analysis;3课程类别:必修4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5总学时:108 学时, (其中理论 84 学时,实验 24 学时)6总学分:5 学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

3、程是电子类专业的学位课程,也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先修课程包括:大学物理 、 高等数学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讨论线性、集中参数、非时变电路的基本理论与一般分析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及自学新知识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有关科学技术打下必要的基础,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及目前的发展趋势。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第一章 集总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约束关系集总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约束关系 1、教学内容:1-1 电

4、路及电路模型 集总假设1-2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及功率1-3 基尔霍夫定律1-4 电阻元件1-5 电压源 1-6 电流源1-7 分压电路和分流电路1-8 受控源21-9 两类约束 电路 KCL、KVL 方程的独立性1-10 支路电流法和支路电压法1-11 线性电路和叠加定理2、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电路和电路模型概念;(2)线性与非线性的概念。(3)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的概念。(4)电阻、独立电压源、独立电流源、受控源等元件及其伏安特性方程;(5)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6)两类约束和电路方程;(7)线性电路和叠加定理3、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时变与

5、非时变的概念,支路电流法和支路电压法;4、本章重点:(1)电压、电流的定义及其参考方向和关联参考方向的概念;(2)电阻、独立电压源和独立电流源的特性即电压与电流的关系;(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4)两类约束和电路方程;(5)线性电路和叠加定理5、本章难点:参考方向,KVL 方程组的建立。6、课时分配:10 学时第二章第二章 运用独立电流、电压变量的分析方法运用独立电流、电压变量的分析方法1、教学内容:2-1 网孔分析法 2-2 节点分析法 2-3 含有运放的电阻电路 2-4 树的概念 2-5 割集分析法 2-6 回路分析法 2-7 线性电阻电路解答的存在性与唯一性定理2、要求

6、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3(1)网孔分析法 (2)节点分析法 (3)回路分析法 3、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含有运放的电阻电路、树的概念、割集分析法、线性电阻电路解答的存在性与唯一性定理4、本章重点:网孔分析法及回路分析法。5、本章难点:网孔电流、节点电压的概念6、课时分配:6 学时第三章第三章 大规模电阻电路分析方法概要大规模电阻电路分析方法概要1、教学内容:3-1 关联矩阵3-2 基本回路矩阵3-3 支路方程的矩阵形式3-4 节点分析法3-5 回路分析法3-6 基本割集矩阵和割集分析法2、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关联矩阵与基本回路矩阵;(2)支路、节点、回路方

7、程的矩阵形式3、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基本割集矩阵和割集分析法4、本章重点:电路模型的矩阵表示方法、线性代数方程的求解;5、本章难点:电路模型的矩阵表示方法、 ;6、课时分配:2 学时(给予提要、要求学生自学)第四章第四章 分解方法及单口网络分解方法及单口网络1、教学内容:4-1 分解的基本步骤 4-2 单口网络的伏安关系 4-3 单口网络的置换置换定理 4-4 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4-5 一些简单的等效规律和公式 4-6 戴维南定理44-7 诺顿定理4-8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4-9 T 形网络和 形网络的等效变换2、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单口网络的伏安关系;(2)单口

8、网络的置换置换定理;(3)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4)一些简单的等效规律和公式;(5)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及应用;3、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分解的基本步骤、最大功率传输定理、T 形网络和 形网络的等效变换。4、本章重点:单口网络的伏安关系、置换定理、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及应用;5、本章难点:单口网络的置换置换定理、叠加定理的应用,求含受控源的一端口的戴维宁等效电路;6、课时分配:8 学时第五章第五章 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 1、教学内容:5-1 含一个非线性电阻元件的电阻电路分析 5-2 理想二极管 5-3 假定状态分析法 5-4 非线性电阻的串联、并联、混

9、连 5-5 小信号分析 2、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含一个非线性电阻元件的电阻电路分析;(2)假定状态分析法;(3)非线性电阻的串联、并联、混连;3、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理想二极管、小信号分析;4、本章重点:含一个非线性电阻元件的电阻电路分析,假定状态分析法;5、本章难点:含一个非线性电阻元件的电阻电路分析;6、课时分配:2 学时(给予提要、要求学生自学) 。5第六章第六章 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1、教学内容:6-1 电容元件6-2 电容的伏安关系6-3 电容电压的连续性质和记忆性质 6-4 电容的贮能6-5 电感元件6-6 电感的伏安关系6-7 电感电

10、压的连续性质和记忆性质6-8 电感的贮能 电路状态6-9 非线性电容6-10 非线性电感6-11 电感器和电容器的模型6-12 电路的对偶性2、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电容的伏安关系、电容电压的连续性质和记忆性质;(2)电感的伏安关系、电感电压的连续性质和记忆性质;(3)电路的对偶性;3、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电容、电感的贮能 电路状态、电感器和电容器的模型;4、本章重点:电容、电感的伏安关系、电压的连续性质和记忆性质;5、本章难点:电容、电感电压的连续性质和记忆性质;6、课时分配:8 学时(非线性电容、非线性电感部分要求学生自学) 。第七章第七章 一阶电路一阶电路1、

11、教学内容:7-1 分解方法在动态电路分析中的运用7-2 一阶微分方程的求解7-3 零输入响应7-4 零状态响应7-5 线性动态电路的叠加定理7-6 三要素法67-7 阶跃函数和阶跃响应7-8 一阶电路的子区间分析2、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的特性方程、开关电路的初始条件;3、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动态电路的电路方程;4、本章重点: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的特性及其特性方程、开关电路的初始条件;5、本章难点: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的特性、开关电路的初始条件;6、课时分配:6 学时第八章第八章 二阶电路二阶电路1、教学内容:8-1 LC

12、电路的的正弦振荡 8-2 RLC 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过阻尼情况 8-3 RLC 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临界阻尼情况 8-4 RLC 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欠阻尼情况 8-5 直流 RLC 串联电路的完全响应 8-6 GCL 并联电路的分析 8-7 一般二阶电路分析2、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LC 电路的的正弦振荡;(2)RLC 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过阻尼情况、临界阻尼情况、欠阻尼情况;(3)直流 RLC 串联电路的完全响应;(4)GCL 并联电路的分析。3、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一般二阶电路分析;4、本章重点:RLC 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过阻尼情况、临界阻尼情况、欠阻尼情况、直流 RLC 串联电路的完全响应;5、本章难点:直流 RLC 串联电路的完全响应;6、课时分配:6 学时。第九章第九章 冲激函数在动态电路分析中的应用冲激函数在动态电路分析中的应用1、教学内容:79-1 冲激函数9-2 冲激函数的性质9-3 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的跃变9-4 冲激响应9-5 由阶跃响应求冲激响应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