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822909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省锡中实验学校初二物理省锡中实验学校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物态变化”单元测试用卷单元测试用卷 2010.10命题人:彭夷 审题人:邹娓娓 班级 _姓名 _ 得分 _ 一一、选选择择题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2分19=38分) 1、 以下温度最接近 25的是 ( )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人的正常体温 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 D无锡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 2、一锅沸腾的油,魔术师把手伸进去,一分钟、两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 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这是不可能的,是一种伪科学 B这是不可能的,油在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 C这是可能的,一定是这种油的沸点很低 D这是

2、可能的,一定是手上沾有水,水从油中吸收了热 3、下列关于四季美景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 A春天,雨笼山峦 B夏天,雾绕群峰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封谷底 4、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 80以上 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5、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 B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

3、露珠 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 6、在大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图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 它 是 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 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熔化,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蒸发,后沸腾 7、2010 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 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 3 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 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

4、度 8、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 。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 ,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9、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错误的是 ( 2) 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C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10、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8,若没有甩过,又用它去依次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他们的实际体

5、温是37.5和38.5,那么两次测完后记下的数据是 ( )A37.5和38.5 B38和38.5 C37.5和38.5 D38和38 11、当室内温度为 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 发,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12、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正确的是 ( ) 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 B.把 5的水放入 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 C.冰棒周围的“白气” ,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D.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 13、下列现象中不可能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会“冒汗” B在有

6、风的夏天,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 C冬天,戴眼睛的人刚从室内走到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D冬天的早晨,屋顶上常常会有一层霜 14、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 预防感冒等, “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 熔化 B 凝华 C汽化 D 升华 15、 舞台上经常采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 小星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 上解释中 ( )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

7、科学性错误 16、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10;用它测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 温度时,读数是90。若用它来测得温水的温度为70。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 ( )A55 B50 C80 D75 17、下表是1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 温度计是 ( ) A. 水温度 计 B. 水 银温度计 C. 酒精温度物质水水银酒精乙醚 熔点039117114 沸点10035778353计 D. 乙醚温度计 18、在文艺演出时,常常要制造出弥漫的白雾,演员在其中若隐若现,增添如神话般的效 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 ( ) A.向舞台喷射的真实烟雾 B.干

8、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 D.利用干冰升华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 19、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是 ( ) A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B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C大量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 D 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省锡中实验学校初二物理省锡中实验学校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物态变化”单元测试用卷单元测试用卷2010.10(本卷满分 100 分,测试时间 60 分钟)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每题2 分,共38分) 题号题号12345678910 答案答案 题号题号111213141

9、516171819 答案答案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1 1 分分37=37分分) 1实验表明,对于外形相同的铜片和铁片来说,铜片的热胀冷缩比铁片强。如图所示,把外形 相同的铜片和铁片铆成双金属片。 (1)当温度升高时,双金属片向_(选填“铁”或“铜”)片边弯曲;理由是:_ _.2 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 ,图中的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同时伴随着 热,处 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 ,同时伴随着放热。 3、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液体的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我国地域辽阔,同一天南北不同地方温度差别很大。如图(A) 、(B)是十二月某一天同一时 刻在三亚和北京观测到的温度计的示意图。由图可

10、知,三亚此时温度为_ _;北京此时4图 1温度为_ _,应读作_。 4、用水壶烧开水,水烧开时,在离壶嘴一定高度处冒出大量“白气” ,而在壶嘴处却没有“白 气”冒出。这是由于这一高度处空气的温度与壶嘴处的温度相比,明显 (填“高于” 或“低于” )水蒸气的温度,这样,来自壶内的水蒸气遇冷就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 小水珠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白气” 。 5、 冬天,同学们在门窗密闭的教室内上课,过一段时间后窗户玻璃变得模糊不清,是因为 _(室内/室外)的水蒸气遇_(冷或热)玻璃发生了_。 6、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 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

11、的蒸笼盖时,大量的水蒸气发生_现象,_很多热量, 使_ 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7、住在非洲沙摸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 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摸冰箱” ,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 问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操、通 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 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 (l)将它放在干澡、通风的地方,目的是 。 (2)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 。8、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人们喜爱。 “炖汤”就是把汤料和 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 1 所

12、示。在大煲内 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 ,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 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 (填“会”或“不会”)沸腾。9、用如图所示的纸锅_(能不能)把水烧开,这是因为_ 10、天气热极了,小红在家里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发现示数为 32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_(填 “升高” 、 “不变”或“降低”)这是因为打开电风扇加快了 ,加快了 ,而没有改变 _ 11、发送宇宙飞船的运载火箭,在火箭发射台的下方有一个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 用水汽化时要 ,使周围温度不致太高 。 12、下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它的熔点是_,熔化过程是_热过 程(填“吸”或“放”)。第 13 题图 13、某晶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