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822906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加快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加快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加快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加快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快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快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加快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议政网议政广场2010 年 3 月 16 日 星期二 名人名家图说开封汴梁古今小说散文评论书法民间艺术历史视野文化杂谈健康生活走遍中国议政广场个人文集名胜古迹民俗风情诗歌随笔戏曲美术摄影天地百家争鸣八面来风茶余饭后轻松一刻议政参考首页政协简介走进政协机构设置党派团体县区政协规章制度文史资料政协剪影书画院联系我们当前位置:议政网 议政广场 建言献策正文 加快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作者:开封市政协 发布人:市政协 发布时间:2009-12-1 9:39:36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463加快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2、与建议第五课题组作为一座闻名遐迩的文化旅游城市,如何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速开封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我市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优势条件,将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最终成为我市一个支柱产业,对于提升我们的城市竞争力、重振古都雄风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年五月份,我们在蒋忠仆、陈传智副主席带领下,就这一问题深入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一、优势与基础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和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与挑战,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战略决策。作为贯彻落实这一战略决策的重大措施,今年 5

3、 月,河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旅游立省”战略。这种形势下,积极探索化危为机,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把文化旅游业提升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不失为应运之举、明智之策。?开封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主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开封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中原崛起和郑汴一体化的历史机遇,依托开封文化遗存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使相当一部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对我市经济的贡献率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一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朝着综合化、多样化、精品化方向发展。初步奠定了构建以宋代建筑风格为主、宋文化氛围浓郁、具有北方水城特色的宋都旅游景区基础。以扩大

4、文化交流为载体,举办了收藏文化论坛等多项活动,彰显了开封文化魅力。二是基础建设日趋完善。近年来,我市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投入资金实施了龙亭湖、包公湖等风景区的景观改造,保护、修复了一批有较大文化旅游价值的设施和文物,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三是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综合实力显著提高。2008 年,全市旅游接待量达到 2529.4 万人次,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 28 亿元,占全市 GDP 的 4.1%。四是旅游体制创新有所进展,社会多元化投资的格局已有良好开端。二、问题与原因(一)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认识还不到位,抓落实不够。我市在指导思想上没有把文化旅游产业确立为开封经

5、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旅游带动”虽然也列为六大战略之一,但没有像抓“工业强市”那样重视,认真进行运作,积极稳步推进。会上讲得多,检查督促少,具体抓落实不够。很多工作浅尝辄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如说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生产,就没能像洛阳市那样专门成立项目办去抓、去落实,取得实效。个别县区基本没有发展、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的意识。为了鼓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省内各市对文艺表演团体的营业所得税均予以免征,只有我市还在收取。(二)没有认真执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开封是国务院于 1982 年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但是至今并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只是在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列了一

6、章(仅 5 页) ,也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着城市文物资源保护工作不力,城市整体历史风貌遭到破坏的情况。开发建设给老城带来繁荣的同时,也改变着老城的传统风貌和历史韵味。老城区凸起高层建筑;规划的文化旅游项目被酒店或住房所代替;景区旁边不协调的建筑屡禁不止;一些名人故居、历史文化街区、近、现代优秀建筑遭到破坏等等,这些都成为了旅游景观的视觉污点,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了障碍。同时,过度的住宅开发建设使老城区人口密度无法按照城市发展规划降低,造成了繁重的交通压力。还多次出现了像南城墙外围那样的前建后拆、劳民伤财的事情。(三)体制机制问题有待完善。政府管理部门职能转变迟缓,缺乏适应

7、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创新机制。没有建立文化旅游产业协调部门,相关主管机构职能重叠、交叉管理,存在互相推诿、扯皮现象。旅游景区部门分割,多头管理,只顾及自己小团体的既得利益,难以形成整体合力。产业开发基金、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产权交易市场等市场化投融资平台尚未形成。在旅游行业管理法规方面,由于没有操作性较强的法规条例,对旅游景区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等方面基本处于“无法可依”状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经营性文化旅游事业单位的改革势在必行。但目前在资产明晰、社会保障、财政支持等方面缺乏完善的切实可行的政策配套措施,现实操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难以找到条文依据,使改制步

8、履艰难。现今我市大多经营性文化旅游事业单位还在原有体制下经营。体制陈旧、机制不活、缺乏创新、统得过死,严重制约了管理者积极性的发挥和事业的发展。一些文化经营单位在文化产品生产中缺乏经济意识、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经营效益难以实现。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还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创造的精神文化产品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四)文化旅游企业结构不合理。我市还没有一家国内知名的大型文化旅游企业。旅游景区(点)有十多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经济效益不高,缺乏竞争力,也缺少叫得响的品牌。这样很难提升城市旅游的档次和实力,形成国际旅游品牌,跻身国际竞争行列。(五)文化旅游产业链条不完备, “食、住、行

9、、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发展不平衡。开封目前的旅游多是观光游,收入主要靠门票,在购物、娱乐等方面明显处于短板状况。发达国家和地区游客购物花费一般可占到旅游总支出的 40%,我省平均为20%,而开封还不到 15%。洛阳市政府专门组织力量研究和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仅牡丹系列产品中的“全福牌”牡丹饼年产量就达 120 万盒,销售收入 1000 万元。开封也曾在开发菊花商品方面作了一些研究,遗憾的是没有一抓到底,抓出明显成效,多年来还是花生糕、桶子鸡等老面孔。由于休闲度假和夜间娱乐项目乏善可陈,夜间消费难以形成市场规模。来我市的游客多是赏景观光,白天人声鼎沸,晚上人烟稀少。虽然去年相继推出了

10、清明上河图歌舞剧和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但缺乏与休闲度假游配套的夜间参与性、互动性娱乐项目,加上我市的旅游发展一直囿于“老城圈”搞项目,拉不开旅游网点框架,形不成以市区为中心的旅游网络,致使游客大部分不在我市过夜,也造成两场演出的上座率一直不太理想。(六)缺乏文化旅游产业的高端人才。城市实力的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人才,特别是缺乏既懂文化又懂经济、既懂开发又懂市场、既懂产业又懂法律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缺乏策划、经营文化旅游产业的领军人物,我们的文化旅游产业就不能得到科学的开发,就难以充分发掘潜在效益,也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比如,我们拥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的书法绘画大家,但

11、是市场效益还不如民权县的“画虎村” 。三、思考与建议(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我们要用科学发展的观念统筹谋划我市发展的全局,充分认识文化旅游产业在开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同时强调:“关键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好更快地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从我市的情况看,一是已经具备了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和氛围、资源和队伍,有了做成支柱产业的基本条件;二是文化旅游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对我

12、市经济的贡献率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途;三是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增加就业,保障社会稳定,拉动内需有着很好的作用;四是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既能够继承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文化,又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五是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既符合中央关于发展第三产业的精神,又符合省委、省政府对开封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开封城市功能定位的需要。既有现实的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更有长远的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战略需要。对实现开封科学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徐光春书记在省旅游发展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旅游业放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来谋划,放在产业升级和提高

13、产业竞争力的大背景下去考虑。我市要实现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产业强市跨越,就必须要像云南省和郑州、洛阳、焦作等地那样,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把它作为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要改变文化旅游产业只是文化旅游部门的事的观念,提高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认识。像抓工业那样,从长远战略、支柱产业和依托资源优势的角度考虑,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实际的作为,把软指标变成硬指标,出台、落实优惠政策,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每年解决几个问题,做几件事情,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二)发挥优势,突出宋文化特色。一座城市必须有自己的鲜明的文化个性,才能在大众心目中形成一份独特的

14、文化记忆,唤起对这座城市的文化认同。开封虽为七朝古都,但盛名天下的还是北宋时期, “人口逾百万,货物集南北” ,是“汴京富丽天下无”的国际都会。宋代疆域虽然不是最大,国力不为最强,但文化发展却在历史上留下了骄人的一笔,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三项都产生于宋代。史学泰斗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北宋的辉煌文明,为今日开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宋代历史文化是我市独具的特色,应是我们扬长避短,集中力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点。要让世人形成印象:了解大唐去西安,要知北宋到开封。在旅游宣传上,要打出鲜明的形象招牌“北宋古都、魅力开封” 。重点开

15、发和运作:以恢复北宋鼎盛时期城市风貌为主的市景观赏文化;以宋代历史遗存和典故为主的旅游文化;以宋代宫廷豫菜和传统小吃为主的餐饮文化;以弘扬包公、岳飞、杨家将等宋史传奇人物为主的名人文化;以反映宋朝历史演变传说为主的宫廷文化、影视文化;以弘扬豫剧祥符调为主的戏曲文化;以反映宋词、水浒传为主的文学文化;以北宋发达的科技文明和历史文物为主的展示文化,以北宋东京文娱活动、民风民俗和民间工艺品制作为主的民俗文化等项目。让旅游活动向深层次转化,变赏景观光为品味文化,使游客在领略开封美色的同时又感悟到古城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三)认真执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开封 2700 多年建城史,拥有丰厚的文化积淀

16、和独特的人文景观,留下了众多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光荣传统,是我们的极其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把开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好、建设好,一是要借鉴外地的做法,请国内权威部门和知名专家编定一部内容详尽、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和约束力的开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二是必须严格执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控制、引导城市科学地发展,既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又保持城市的活力与繁荣。做到建设与保护相统一、开发与利用相统一。严格的按照确定的城市布局,规划保护范围控制建设地带,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人文景观的保护,把文物古迹、园林名胜、遗迹遗址以及展示历史文化名城的各类著名标志进行整合,形成体系。做到“整体保护、合理并存、延续文脉、适度更新” ,让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保护好古城格局和历史风貌。(四)改革和完善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化政府管理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理顺文化旅游业管理体制,推动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逐步实现由办向管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逐步使政府变管理为服务。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