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分析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1815003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7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农村经济 2007.5 - 33 - 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分析 高 颖 田维明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差异化的进口需求模型对中国大豆进口需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 对从主要大豆进口国进口来源的大豆数量都是有弹性的,且对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大豆出口价 格的变化很敏感;而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中国的大豆需求增加以后,美国大豆出口的 增加幅度最大,受益最大的可能是美国;其后是阿根廷,巴西。中国自产大豆在国内消费数量中增 加幅度最小, 这对中国国内大豆生产者来说是一个警示信号, 即中国加工企业对国产大豆的偏好弱, 国内大豆需求增长主要通过进口来满足。 关键词:大豆 进口需求 差异化进口需

2、求函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大豆成为中国备受关注的农产 品。 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大豆进口的急剧增加以及国内大豆产业的变化上。 从 1993 年开 始,中国放开了对油料市场的管制。随后,在国内市场居民大豆制品消费及饲料工业豆粕消费迅猛 增长的同时,国内大豆生产只实现了缓慢增长,中国开始大量进口大豆,大豆进口的增长速度远远 超过国内大豆产量的增长速度。1993 年以来,中国大豆供需的整体趋势表现为产不足需,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以后进口大量增加以满足国内需求,到2005 年,进口大豆数量达到国内产量的1.5 倍,国 内消费六成依靠国际市场。但是,在

3、一些年份,中国国产大豆被大豆加工企业冷落,国内大豆种植 者还面临“卖豆难”的问题。可见,中国大豆进口大量增加不仅仅是产不足需导致的,造成上述现象 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但总体来看,国内大豆生产成本持续增加、国外“质优价廉”大豆大量涌入使得 本国大豆产业竞争力下降,是其根本原因。2006 年,中国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下降,单产及大豆品 质没有显著提高,价格却受供求关系影响显著下降,这无疑给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 验。可以预见的是,在上述力量的作用下,短期内中国大豆进口增加的形势无法逆转。因此,有必 要对中国大豆进口的相关情况进行更加系统和细致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推导和估计中国从美 国、巴

4、西和阿根廷进口大豆及其相关产品的需求函数并判断这些产品的进口格局,根据估计结果分 析当中国大豆需求增加以后,从各国进口大豆的优先次序以及中国国内大豆供给增加的份额,在此 基础上判断中国大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政策措施,以减少中国在大豆进口过程中的 损失,增加贸易得益。 一、中国大豆进口现状 (一)中国大豆进口总量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大豆生产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 高,国内对大豆相关产品的需求十分强劲,大豆生产增长赶不上消费需求增长的步伐,从而形成了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分析 -34-大豆、大豆油全面大量进口的格局。近年来,中国大豆进口量远远超过国内

5、生产量,进口大豆占国 内大豆压榨量的比例在 54%71%之间,加上进口的成品大豆油折成大豆,进口量已占到总供给量 的 60%81%(王永刚,2006) 。19902004 年,中国大豆、油菜籽、花生三种主要油料的进口量 从不到1 万吨增加到2066 万吨, 进口数量在十几年间增长了上千倍。 在进口油料中, 大豆居于绝对 主导地位,中国大豆进口量平均占油料进口总量的 80%以上。2001 年,中国大豆进口量突破 1000 万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2003 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 2074 万吨,超过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 的大豆进口国,可见贸易开放对中国大豆进口的影响程度。2002 年以后,随着中

6、国大豆进口增加, 油菜籽进口量下降到几十万吨的水平。 (二)中国大豆进口格局 中国主要从美国、 巴西和阿根廷进口大豆。 美国、 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量依次排在世界前三位, 2005 年分别为9553 万吨、 5708 万吨和4497 万吨, 分别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24.6%、 14.7%和11.5%, 累计生产份额达50.8%。同时,这三个国家也是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国,2005 年,三国累计出口大 豆 5986 万吨,占世界大豆出口总量的 78.3%。 2000 年后,中国 99%以上的大豆进口来自上述三个国家。19952005 年,随着巴西和阿根廷 大豆产量和出口量的不断增长,中国自阿根廷和巴

7、西进口大豆的数量和份额呈上升趋势,分别从 1992 年的8.3%和23.7%上升到2005 年的29.9%和27.8%;而19962003 年从美国进口大豆的数量 和份额稳中有降,2004 年稍有增加。也就是说,19952005 年,中国从这三个国家进口大豆的份额 变化较大。同时,中国还从加拿大、俄罗斯等国进口大豆,但从这些国家进口的大豆占进口总量的 比重很小,而且呈下降趋势。 表 1 19992005 年中国大豆主要进口国 单位:万吨、% 美国 巴西 阿根廷 加拿大 年份 数量 份额 数量 份额 数量 份额 数量 份额 1999 244.5 56.6 86.0 19.9 96.4 22.3

8、4.1 1.0 2000 541.4 52.0 212.0 20.3 278.4 26.7 5.7 0.5 2001 572.6 41.1 316.0 22.7 502.0 36.0 1.7 0.1 2002 461.9 40.8 391.1 34.6 277.5 24.5 1.2 0.1 2003 829.4 40.0 647.1 31.2 596.5 28.8 1.3 0.1 2004 1019.8 50.5 556.3 27.6 440.3 21.8 1.3 0.1 2005 1104.8 41.5 795.2 29.9 739.6 27.8 1.3 0.0 数据来源: 中国海关统计年鉴

9、 ,中国海关统计总署,19962006 年历年。 二、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分析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进口需求模型为差异化的进口需求模型,即考虑到本国生产的农产品与从不同国家 进口的同类产品的差异性。该模型是由产品进口商的利润最大化函数推导得出的。 推导该模型时首先假定产品进口商在给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下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进行生产; 然后在既定的生产数量下按照成本最小化原则购买原材料。现考虑一个生产多种产品的厂商,令数据来源: 中国海关统计年鉴 ,中国海关统计总署,2006 年。 数据来源: 中国海关统计年鉴 ,中国海关统计总署,20002006 年历年。 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分析 -35-q=q1

10、,qm,表示 m 种可能的产出,令 x=x1,xm,表示 n 种投入向量,因此,可以 把生产函数用向量形式简单地表示为: h(q,x)=0 (1) 假设(1)式满足二次可导、连续,且满足齐次性,即: mr=1rh1logq (2) 将(1)式全微分得到: nmir i=1r=1irhhd(logx )+d(logq )=0logxlogq (3) 将(2)式带入(3)式,得到规模弹性: nnn iiii=1i=1i=1iw xch=logx (4) (4)式中,iw代表从某个国家进口产品的价格,ic代表从某个国家进口产品的成本,为拉格朗日乘子,令=C,C 代表进口产品的总成本。将带入,得出下式

11、: mr=1rlogC=logq (5) (5)式说明产出增加 1%导致成本增加的比重。现定义要素份额为: ii iw xf =C(6) (6)式中,if0,且if=1,利用成本最小化时一阶导数等于 0 的条件可以得到: i ihf =logx (7) 令 r rmss s=1q ( C/ q)g = q ( C/ q )(8) (8)式表示第r 种产品的边际成本份额,即第r 种产品的边际成本占所有产品的总边际成本的 比重。 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分析 -36-令 riir i r(w x )/ q =C/ q (9) (9) 式表示从第i 国进口的生产第r 种产品的要素i 的边际成本占产品r 的总

12、边际成本的比重。 则 Divisia 指数均值为: mm rii iri r=1r=1r(w x )1 =g =logq (10) i表示要素的边际成本份额。该值大于零,说明当进口总量增加时,从第 i 国进口产品数量的增加幅度变大;该值小于零,则说明当进口总量增加时,从第 i 国进口产品数量的增加幅度变小。 要素需求函数由产品生产数量和要素价格共同决定,用矩阵形式表示为 x=x(q,w) ,相应的 全微分方程为: logxlogxd(logx)=d(logq)+d(logw)logqlogw (11) 定义对角线矩阵 F,其对角线上为各要素的份额 fi。将(11)式两边同时乘以 fi,即(7)

13、式, 并将(5)式、 (7)式、 (8)式、 (9)式和(10)式代入(11)式,整理后可以得: mn r iiirrijijj r=1j=1f d(logx )= g d(logq )-( - )d(logw )(12) 从(12)式可以看出,某种要素的需求变化由某种要素份额变化、产出变化和投入价格变化共 同来决定。根据(12)式,可以得到要素条件自价格弹性和要素条件交叉价格弹性: ijiji x,w ii( - )d(logx )=-d(logw )f当i=j时,该弹性为要素条件自价格弹性;当ij时,该弹性为要素条件交叉价格弹性。 Divisia 进口数量指数: ii x,X id(log

14、x )=d(logX)f该指数分母中的X 表示某种产品的进口总量,分子中的xi表示从第i 国进口的产品数量。可以 看出,Divisia 进口数量指数可以反映进口的优先次序,该值越大,说明当中国大豆的进口需求总量 增加以后,从该国进口大豆数量的增加幅度越大。 将由(12)式表示的n 个方程相加,可以得到用矩阵形式表示的基于生产理论的进口需求模型 即(13)式。 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分析 -37-nitititijjtit j=1f Dx = DX + Dw +(13) (13)式中,Dxit是用对数形式表示的t 时期中国从第i 国进口大豆的数量。Dwjt是用对数形式 表示的 t 时期中国从第 j 国

15、进口大豆的价格。fit表示 t 时期中国从第 i 国进口大豆的数量占进口总量的比重。ntitit i=1DX =f Dx,是用对数形式表示的 t 时期中国大豆进口总量;i为边际成本系数,表示边际成本份额。令ij=ijij( - ),本文称其为价格系数,当 i=j 时,该系数为自价格系数;当ij 时, 该系数为交叉价格系数。 价格系数反映进口产品价格与进口量之间的关系。 该值大于零, 说明产品的进口价格与进口数量之间为正向关系;该值小于零,说明进口价格与进口数量之间呈反 向关系。 本文将运用此进口需求模型来分析中国大豆的进口需求。 (二)研究数据 本文研究所用数据有两种:一是月度数据,二是年度数据。利用年度数据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大 豆供给数量和价格的月度数据无法获得,因此,无法利用月度数据估计包括中国国产大豆在内的需 求函数。 利用月度数据估计进口需求函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数据: 19952005 年中国从主要出 口国美国、巴西、阿根廷和其他国家进口大豆数量的月度数据;19952005 年中国从主要出口国 美国、巴西、阿根廷和其他国家进口大豆价格的月度数据;19952005 年中国从美国、巴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