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中各种疾病常见“反应点”最全收集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808580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中各种疾病常见“反应点”最全收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针灸中各种疾病常见“反应点”最全收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针灸中各种疾病常见“反应点”最全收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针灸中各种疾病常见“反应点”最全收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针灸中各种疾病常见“反应点”最全收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中各种疾病常见“反应点”最全收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灸中各种疾病常见针灸中各种疾病常见“反应点反应点”最全收集最全收集针灸中各种疾病常见“反应点”最全收集.txt针灸中各种疾病常见“反应点”最全收集各种疾病常见“反应点”荟萃头面躯体痛证头痛:压痛点的阳性率最高的部位有:肩胛内角区、肩胛岗下区、肩胛内缘区、锁骨下缘中点区、剑突区等。或在“耳后三焦区” 内有敏感点或压痛点(多为痉挛性结节或纤维) 。颈推病:颈推病患者常在颈、背部(多在大椎穴周围或颈椎增生部位)出现“党参花样” “花斑样变”的反应点。此反应点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豆粒或花生米大小,约有 1mm 宽的边,边缘较为整齐,边的颜色稍深于正常皮肤,且反光弱。有些患者可出现其它反应点。刺激反应

2、点可以治疗颈推病。如果“党参花样变”恰好在痛点上,治疗效果会更好。肋间神经痛:在丘墟前后可有敏感点。肱骨外上髁炎:多数病例在肩胛骨内角附近或内下方可查到软组织的异常变化,或有结节,或有条状物,或有陷下感,或与健侧对比有明显的压痛。当强刺激背痛点后,如局部表皮出现淤斑或皮下软组织表现出炎症反应,则对肘部的镇痛效果更佳;同时,随着背部压痛程度的减轻或消失肘痛也将逐渐减弱或消失。腰痛:反应点在腰椎皮肤上,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隐约可见。或在脊椎从悬枢穴按压至腰俞穴部位,可找到压痛点。膝痛:多数患者的骶骨部存在一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刺激该部位可产生显著的镇痛效果。踝关节扭伤:在患踝同侧腕部能找到 1 一

3、 2 个压痛点(患者伤后腕部并不感到有痛点,外踝扭伤一般在同侧腕部的尺骨茎突有压痛点,内踝扭伤可在同侧腕部的挠骨茎突处发现压痛点。内科病证面肌痉挛:天容穴与天牖穴之间,多有压之有酸胀感的反应穴。不寐:膀胱经背腰部第一侧线上多有的敏感点、结节和条索状物;阳性反应点在心俞、神道、厥阴俞、膏育、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等腧穴上多见。不寐病人除常在心俞、厥阴俞穴部位出现质为中等硬度的圆形结节外,还会因不寐的证型不同,而在与证相关的经脉线上或腧穴部位出现不同类型的阳性反应。例如:证属阴虚火旺之不寐,常伴有肝俞穴下条索状结节质中等硬度;肾俞、脾俞穴下有圆形结节质软;太溪、太冲、三阴交等腧穴压痛反应明显

4、等。胸痹心痛心悸:患者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 3、4 肋间天池穴及灵墟、屋翳等穴附近有压痛部位。重度持续性窦性心搏徐缓者,而在印堂穴内右上方有反应点中,在该处用皮内针向下刺入留针后,心率均能增加。冠心病体表压痛点在膻中穴和左侧心俞穴偏左 1.5 cm 处最为明显,并称之为左膻中和左心俞穴。主诉胸痛、心悸、气促的心脏病患者左 3,4 肋间内侧检测出反应点的频率很高,且病情减轻则反应减少。在颈椎两侧距椎体 0.51cm 处,用拇食指腹循摄按压,有酸痛、麻胀反应者。心绞痛患者,多在 T2 有压痛阳性,并于 T2手法按压治疗心绞痛病人,多有止痛效果,且部分病人心电图有改善。心动过速患者其颈前反应点多在胸锁

5、乳突肌下 1/4 前 2cm 处。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多有背部脊柱两侧的阳性点。胃脘痛:急性胃脘痛在一般在 3-5 胸椎棘突之间有敏感点。用拇指间断点压敏感点,有一种酸痛兼舒服的感觉,同时胃脘部疼痛缓解或减轻。或按压脊柱,按压时一般在疼痛的敏感部位的椎体后关节可发出“喀啦”的响声,若有响声治疗效果则明显。同时在背部的督脉区,华佗夹脊及膀胱经上,找出疼痛的敏感点、敏感经,进行重点按压、按摩、敲打等。痢疾:急性菌痢压痛点一般在三阴交、地机、阴陵泉三穴或三穴上下一横指处。妇科病证不孕症:躯干前部皮肤有紧张性增强的部位(多以募穴为主)。在起效的同时患者躯干前部紧张性增强的部位亦会恢复正常。痛经:

6、痛经患者多有蠡沟穴压痛,蠡沟穴压痛缓解程度与痛经缓解程度相一致。急性乳腺炎:同侧前臂有敏感点(按压时,患者自觉有酸、麻、憋胀感向乳房部传导的部位,多在间使穴上 1 寸左右)。在患者肩胛区内可探及 2 一 3 个阳性反应点或瘀血点,个别阳性点在肩胛区以下。反应点局部红肿、压疼明显,其周有星状放射线。华佗夹脊穴(第 1胸椎至第 7 胸椎之间)及乳腺肿块相对应的压痛点或皮下按压有肿块结节处。皮外骨伤科病证痤疮:痤疮病人通常的反应点是:在第七胸椎以上的肩背部,为数个散在的栗粒大小淡红色、棕褐色或暗红色疹点,或为数小片与正常皮肤相比较颜色较深的区域,直径在 1 厘米左右,压之不退色。刺激此反应点可以治疗

7、痤疮。痔疮:痔疮病人在背腰皮肤的反应点通常称之为“痔点” 。 “痔点”范围多在上起第 7 颈椎棘突平面,下至第 5 腰椎棘突平面,两侧至腋后线,但多见于中下部。 “痔点”特征:形似丘疹,稍突起,如小米粒大,略带光泽,多为暗红、棕褐色,压之不退色,有的痔点还长有一根毫毛。找点困难时,用两手在病人背部磨擦,则痔点常可出现。如果背部找不到痔点,就选其压痛最敏感的一点,那便是痔点。痔点越靠近脊柱,越靠下,效果越好。有些患者龈交穴处或上唇系带下部有粒状或片状突起的白色小点或圆长不规则的小结节,称之为“痔疮结节” 。刺激“痔点”或(和) “痔疮结节”可以治疗痔疮。 “痔点”颜色越深,说明痔疮程度重,病程久

8、。龈交穴处“痔疮结节”: 60%的痔疮患者在龈交穴处或下方有一芝麻粒状大小不等的粉白色赘生物,如有此物者,可用三棱针直接挑刺此赘生物,效果尤佳。五官科证麦粒肿:背部可找到的粟粒大淡红色皮疹或压痛点为穴。肩部的第七颈椎至第九胸椎之间,寻找略高起皮肤呈紫红色粟粒大小的反应点,有一个或几个,且压至褪色,放松即速复原。对侧背部肩脚区找浅红色稍高于皮肤、小米粒大、压之不退色的反应点。背部第 1-12 胸椎至腋后线范围内寻找到的粉红色或暗红色充血性疹点,有的隆起如粟米状,有的稍扁平,直径约 0. 5-1mm,以 1 个多见,偶可见 2-3 个者。肩井及在背部找到的粟粒大淡红色皮疹或压痛点。牙痛:沿脊柱 Tl 棘突逐个向下按压,选出脊柱压痛最为明显的一个棘突。花粉症:上肢肺经的尺泽穴到少商穴之间有压痛、硬结的反应点。急性扁桃体炎:多在背部至阳穴穴区有阳性反应点。其它:戒断综合征:海洛因依赖者脊柱阳性反应点:压痛点出现较集中的部位在 T5 一 T7 棘突下,T5、T6、T7 棘突下三者或合并或单一出现压痛。压痛点的疼痛程度随躯体症状的缓解,逐渐减弱。每个患者最敏感的部位是至阳穴。至阳穴及其周围敏感区神经官能症:其痛点主要集中在督脉的神道、灵台、至阳穴(有的兼有第 4、第 8 胸椎棘突下压痛) 。随着疾病的好转,痛点的数目也逐渐减少,痛点的疼痛程度也逐渐减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