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780867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特别强调“创新” ,并告诫国民:“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社界民族之林。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在这个时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在于创造性劳动的水平、质量和效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当作素质教育的核心。一、创造能力的前提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现代教育有多种功能: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传播政治文化,促进个体能力发展等,而教育功能的释放,完全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因此必须树立

2、“人是教育的主体”的教育思想,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意义上的现代人。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人本”教育的思想。他认为“性相近,习相远” 。其实人生来都具有相近的潜能,而在后天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这种潜能逐步显现出来,并表现出很大的新差异。因而他倡导“启发”和 ” “因材施教”的原则,主张按照学生智力的潜能和性格的差异,循循善诱,激发内因,各展才华。这种“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实质上就是倡导自主学习,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培养每个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教师必须把学生由“装载知识的容器”变为“学习的主人” ,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引导他们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富

3、有个性的发展,充分地释放他们的潜能。要努力培养和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重视交给他们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刻苦钻研,资助探求的良好习惯。二、创造能力的条件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倾向,隐藏在学生心灵中,能够激励学生时刻锲而不舍地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最实际、最活跃的内部动力,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自觉地进行观察、思维、想象、记忆。兴趣是创造的催化剂,许多科学家、教育家都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广泛的学习兴趣。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电话、电车、电影等,他一生的发明在专利局登记过得就有1328 种,84 岁高龄内平均每 15 天就有一项新发明。其发明的萌芽是从幼年坐

4、在鸡蛋上模仿母鸡孵化小鸡开始的。这种创造的激情成为终生受用的志向和源泉,没有浓厚的兴趣,就没有强烈的发明欲。因此,教师要以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衡量教法优劣的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兴趣对心理的激活效能,唤起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情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迎接和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唤起学生直觉的兴趣,以趣味促使学生养成乐于探索,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学习的兴趣,逐步转化为崇尚科学、追求创造的远大志向。三、创造能力的基础是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知识是认知范畴的问题,技能带有操作性,它是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学习能力的中介。例如:数学学习的任务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学习数学知

5、识;第二,形成数学能力;第三,发展精神品格。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以下 3 种能力:1、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在理解数学概念、进行解题计算、证明等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运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是掌握数学知识所必备的能力。各种能力以不同的方式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就成为学生的数学能力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学生能够迅速、透彻、高质量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提高素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认真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是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核心,在数学活动中占重要的地位。任何一个概念、公

6、式、定理、法则、性质都是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以抽象概括为基础,使学生将运算能力、空间抽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这三种传统的数学能力与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五种思维品质融会贯通,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主体和内部联系,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能力的核心是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应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思维过程中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遵循思维的规律,保证思维的确定性、前后一贯性、明确性和论证性,使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合乎逻辑的去获取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一要清晰理解概念、奠定推力基础。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在逻辑思维中,它是构成判断、推理的要素。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正确思维的重要条件,是判断、推理的基础。二要引导学生紧扣题意,做到推力有据。三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掌握推力要领。参考文献 美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中译本 1-4 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