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基础教育技术装备规划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1780628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市基础教育技术装备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长春市基础教育技术装备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长春市基础教育技术装备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长春市基础教育技术装备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长春市基础教育技术装备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春市基础教育技术装备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市基础教育技术装备规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春市基础教育技术装备规划20032005 年,是我市完成“十五”计划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长春教育工作实现内涵式发展、跨越式发展、均衡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保障课程改革的实施,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根据长春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和 2010 年规划,制定长春市基础教育技术装备20032005 年规划。一、基础条件 (一一)“九五九五”以来教育技以来教育技术术装装备备工作的成就工作的成就长春市中小学校常规仪器配备通过国家“普九”和吉林省“普实”验收。到 2002 年,全市共建成实验室及各功能室 11792 个(其中实验室 3141 个,音、体、美功能室 3774 个,卫生室 2216

2、 个,图书室 1300 个,计算机室351 个,语言室 162 个,电教室 848 个),使用面积计 41.54 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器材、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装备设备总额 7.9 亿元,自制教具价值 0.7 亿元。全市有计算机 16821 台, 56 所学校建有校园网,校校通、卫星站正在建设中。理、化、生实验操作加试,信息技术教育,实验技能竞赛,科技制作、采集标本、自制教具,读书教育等活动有力地支持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学仪器设备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支撑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二二)问题问题和差距和差距我市是按国家(85)仪器配备标准进行“普九”、 “普实”

3、验收的,由于当前课程改革,实验增加,现有仪器与现行教材和国家(2000)仪器配备标准要求差距甚远。“普九”、 “普实”以后,在实验室、图书馆(室)建设上投入减少,97 年至今市财政投入专项经费不足 500 万元,实验仪器、书刊不能及时补充、更新,停留在 1996 年“普实”的基础上。部分学校片面扩大生源,只重视现代化教学,忽视常规实验教学,导致一些实验室、阅览室被教室、微机室、电教室取代或挪用。-教育装备经费的不足严重影响到装备水平的提高。按国家新配备标准测算我市教学仪器、器材、设备、书刊经费总缺口约 11 亿元。其中理、化、生实验仪器、设备缺口达 1.8 亿元;功能室器材设备缺口达 1.1

4、亿元;图书经费缺口 1.57 亿元;信息技术设备缺口 6.53 亿元。二、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一)指指导导思想思想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意见,结合长春市教育事业“十五”发展计划,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开拓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常规实验教学为突破口,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为重点,精心规划,整体推进,努力提高长春市基础教育技术装备建设、配备、管理和使用水平,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现代化建设服务。(二二)目目标标与任与任务务1加加强实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践教学平台建设设,提高教育技,提高教育技术术装

5、装备备水平水平依据国家新配备标准和有关文件,加快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巩固“普九”、 “普实”成果,加强常规教学仪器设备建设,有计划地对现有理、化、生、科学实验室进行更新和改造,使之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加快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校园网、校校通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进程。每年按中小学总数的 5%10%提高装备类别。至2005 年我市达到长春市实践教学平台标准级、级、级的学校比例为:5%、10%和 30%。其中,城镇学校实验室、图书馆(室)、卫生室、计算机室、语言室、电教室、建室率达 100%;电子备课、电子阅览室达60%。建成校园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及教育信

6、息网络系统的学校达 40%;各校应设有固定的科技、劳技活动场地。实验仪器按国家(2000)配备标准要求,品种和数量均达到 95%;图书生均册数高(完)中 35 册,初中 30 册,小学 25 册;卫生器材、音乐、美术、体育器材和劳技器材 100%配齐。乡镇学校实验室、图书馆(室)、卫生室建室率达 100%,计算机室、语言室、电教室达到 45%;电子备课、电子阅览室达到 20%;有固定的科技、劳技活动场地;有条件的学校逐步建立计算机网络及教育信息网络系统;-村小综合实验室、图书卫生室、综合电教室建室率达 100%,有条件的逐步建计算机室、语言室。学校实验仪器按国家(2000)配备标准要求,品种和

7、数量分别达到 95%、85%;图书生均册数高(完)中 30 册,初中 25 册,小学 20 册;卫生器材、音乐、美术、体育器材和劳技器材 100%配齐。2加加强强教育技教育技术术装装备备管理,逐步管理,逐步实现实现管理工作管理工作规规范化、科学化、范化、科学化、现现代代化化 规范采购行为,加强监管力度,保障学校购置到性能好、价格优、服务有保障的教学仪器、设备、书刊。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教育装备规范化、科学化。至 2005 年,全市在城镇中小学建立起市教育技术装备网络管理系统,实现现代化管理,其中 20%以上城镇中小学、10%以上农村中学的图书馆(室)实现计算机管理。3加加强

8、实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践教学,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切实把实践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工作纳入到基础教育整体发展和改革中去,作为提高当地教育改革和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做好初中实验考核,为高中实验会考,计算机及外语的等级考试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有力的设备保障,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推广普及学具、计算器教学,广泛开展科技制作,读书教育,实验竞赛等活动。4加加强强教育装教育装备队备队伍建伍建设设,建立持,建立持证证上上岗岗制度制度县(市)区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均有专人负责,学校配齐各室管理人员。切实加强对教育技术队伍的业务培训,建设一支适应教育技术发展需要,年龄、知识、专业结构合

9、理的专兼职结合的人员队伍,不断提高队伍素质。至 2005 年末,各县(市)区依据培训考核标准(相关标准另发)要完成各中小学校装备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建立持证上岗制度,同时建立装备工作人员业务档案。 三、保障措施 (一一)提高提高认识认识,加,加强领导强领导,理,理顺顺关系关系 教育技术装备在学校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构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站在全面贯彻实施纲要和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要依据长教2003167 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协调各有关部门理顺机构和体制,使我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健康有

10、序地发展。(二二)统统筹筹规规划,分划,分层层次推次推进进教育技教育技术术装装备备工作工作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积极推进,分步实施,分类指导,保证质量,讲究实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规划,认真组织好具体实施工作。进一步规范学前、义务、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装备工作。大力普及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三三)多渠道加大多渠道加大经费经费投入,提高教育技投入,提高教育技术术装装备备水平水平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技术含量高,仪器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快,需要经常投入经费。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确保教育技术装备经费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多元教育装备经费投入机制,多

11、渠道筹措资金。1各地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生均公用经费要有一定比例用于装备工作,各县(市)区城镇教育费附加中应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装备工作。各校要从教育事业费、学杂费、勤工俭学费用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实验室、图书馆(室)及各功能教室建设,并列入督导评估体系。2建立教育技术装备专项资金。从 2003 年起,市教育局每年投入500 万元教育技术装备专项资金,建立常规教学仪器 1:3、现代化教学设备 1:4 配套奖励机制。3加强自制教具工作,弥补教学仪器设备不足。 。经测算 30%的常规教学仪器设备可以通过自制教具解决,全部完成可节约 1.2 亿元。4优化资源配置,扶持薄弱校建设。将城镇学校更换、闲置

12、的教学仪器设备、书刊重新调配到农村薄弱校。缩小区域教育技术装备的差距。5利用社会捐助形式,争取各方面对教育装备的投入,积极鼓励社会参与,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各种宣传媒介的资金、设备和技术优势,为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服务。(四四)进进一步加一步加强强指指导导、管理和、管理和评评估工作,充分估工作,充分发挥发挥投投资资效益效益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指导。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有计划分层次地合理配置各种常规教学仪器和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实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以提高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率。建立和健全科学的评估体系

13、,加强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督导与评估。各级督导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本地区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纳入办学水平的督导评估体系。学校要把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和成绩作为考核、评职、晋级的依据,并逐步建立、健全学生实验操作、计算机操作考查、考核制度,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投资效益,保障课程改革的实施。(五五)加加强强教育技教育技术术装装备备科研工作科研工作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技术装备地位和作用逐渐加强。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育技术装备在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技术发展变化很快,各级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和学校要组织力量开展实践教学,

14、实验室及各功室建设、配备、管理、使用方面的研究,使之更好的符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六六)加加强师资强师资培培训训和和队队伍建伍建设设工作工作教育技术需要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去掌握应用。提高教育技术装备队伍的素质,是推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关键。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教师和师范院校学生师资培训工作,促使各学科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正确掌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和技能,更新教育观念,补充新知识。2积极鼓励各学科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提高教学水平、教育质量。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和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机构的建设,要把那些懂教育、懂装备、懂管理的人员充实到队伍中,逐步建立起一支能熟练掌握、推广应用教育技术装备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