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笔记 教师资格考试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1774336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复习笔记 教师资格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理学复习笔记 教师资格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心理学复习笔记 教师资格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心理学复习笔记 教师资格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心理学复习笔记 教师资格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复习笔记 教师资格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复习笔记 教师资格考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心理活动过程三方面: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情绪(情感)过程满意、喜爱、厌恶、憎恨意志过程调节自己的活动并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 二、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奥地利),研究无意识,手段:自由联想和分析梦境 行为主义学派:华生(美)和斯金纳,研究行为,菜油客观的实验方法。 三、简答:“最近发展区”教学以现有发展水平为基础,可能发展的水平是教育的目标, 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1. 维果茨基(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 2. 学生发展水平分为“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的发展水平”,即教育目标; 3. 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最近发展区”; 4. 教育要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

2、,制定因人而异的目标,促进实现目标。 四、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五、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教师威信包括:教师的职业威信和教师的人格威信。我们所指的教师威信是后者,它是 因教师本人的热个特性而令学尊重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欣 慰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指德才兼备的人通过一贯的言行表现出的优良品质, 受到众人的尊敬和信赖。其影响效果表现: 1. 威信效应: 2. 名片效应:以“投学生所好”作为手段和引子,引起学生注意,拉近心理距离。 3. “自己人”效应:与学生保持平等、民主和交流的关系 4. 好感效应:不等于无

3、条件的迁就。 六、三种教育水平: 1.尝试式教学,没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 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规律,是盲目的尝试或经验的积累而进行的教学。知道该“教什么”而不 知道“如何教”; 2.因循式教学:学国教育理论,受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懂得教育的基本常识,知 道“如何教”,但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够。知道“教什么”、“如何教”,但不知道 如何有效的教。 3.策略式教学:不仅知道:“教什么”、“如何教”,还可以根据主客观的不同,有效 的教。是优秀的教学水平。 七、学习的基本特点: 内容上:1.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2.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3.学科

4、内容 高层次性和争议性;方式上: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3. 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大学生学习类型: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能力学习;4、道德品质的学习。 八、尝试错误说(试物说): 九、学习律:1.准备律:是学习的需要。作好学习的准备则愿意学,包括动机准备和心 理、生理准备。2.练习律:不是单纯的机械重复,是温故而知新。3. 效果率:在情景与反应之间建立起可以改变的联结时,若并发或伴随着满 意的事物,联接力量就增强;若并发或伴随着烦恼的事物,联结力量就减弱。不要拿孩子的 弱势去与别人的强势比,多表扬。 十、条件反射的规律性现象:强

5、化;消退;自然恢复;泛化;分化;高级条件反射 十一、 认知发展说(布鲁纳. 美): 1. 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2. 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3. 教学应遵循的四个学习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24. 提倡发现学习: 5. 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 十二、 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我国教学的主要形式。特点是效率较 高。“奥苏伯乐”的“认知接受说”。 十三、 固定点: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同化新知识。即把新知识固 定在原有知识上。 十四、 “先行组织者”:(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教师讲 授新知识前,先给

6、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的引导性材料,用学习 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 清晰地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和新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引 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在学习知识前,新、旧知识的组织联系,填补新、旧知识 间的空隙) 十五、 知识观:知识的相对性,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的变革、升华和改写,出 现新的解释和假设。学生观:每个人的经验不同,对问题的看法和体现学习的个体性学习观: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过程,是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老师不 能替代。 十六、 学习动机的构成:1.学习需要,是自我提高的内

7、驱。2.学习期待,是对学习活动所要 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3.外部要求。 十七、 简答: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曲线(倒 U): 中等程度动机:最有利于学习 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 任务难度中等:最佳激起水平适中 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十八、 动机与与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是重要,但应当不改善各种主 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 学习效果好(正向一致);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不好,学习效果差 (负向一致);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

8、,学习行为不好,学习效果不好(负向不一 致);学习动机不强,学习行为好,学习效果可能好(正向不一致)。 十九、 动机期望理论:激励力量 M=效价 V*期望值 E(目标价值*实现目标的可能 1) 二十、 成就动机理论:1.力求成功的动机。目的是获得成就,趋向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2.避免失败动机。倾向如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二十一、成败归因理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 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二十二、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人的基本需要: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 现(先满足底层次需要才能满足高层次的需要,顺序不能变)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 们进行学习就是

9、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 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 二十三、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 1. 是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适合的学习目标。(例如,学习数学,结合动 机期望理论) 2. 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如设置悬念,使产生自我探研的愿望)。 3. 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和效果率相呼应) 4. 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个体之间以及集体间、自身的竞争) 5.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 6. 正确知道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归因理论)。一方面,引导学生找出成功 或失败的原因;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每个学生过去的一贯成绩优劣差异,从

10、有利于 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 二十四、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3固和知识的应用。 二十五、 促进大学生知识有效感知的条件 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特点;3.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 二十六、直观内涵:1.实物直观,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进行,方式有观察事物和标本、 演示性实验、教学性参观等2.模象(教具)直观:用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模拟 事物的景象提供感性材料3.言语直观:通过书面或口头语言的生动具体描述、鲜明形象比喻、 合乎情理的夸张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 二十七、教学过程中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特点: 1.

11、 强度率:被感知的事物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是学生清晰感知,主要指相对强度。音 量、板书、教师光线等。 2. 差异率:对象与北京之间的差别的知觉规律。 3. 活动率:活动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感知。多采用活动教具、模型或视听传媒。 4. 组合率:感知对象时空上接近、形态上相似都容易被知觉为一组对象,教学中直观 材料和教学内容在时空上有意义或有规律,便于学生整体知觉。板书布局合理、位 置顺序排列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5. 对比率:在性质或强度上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当他们同时或相继作用与感觉器官 时,能是学生对他们的差异感知更清晰,从而提供感知效果。 二十八、变式: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

12、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 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二十九、组块的含义: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成较大单元的信息 加工过程。 三十、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和回忆等方式,在人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过程,包括 识记、保持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三十一、记忆三种不同系统:瞬时记忆(0.252 秒)、短时记忆(不超过一分钟,5-9 个 组块)和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或终身)。 三十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保持曲线):以往过程量变是不均衡的,遗忘的进程是 “先快后慢”,表明以往过程是不均衡的,同时揭示了所学内容即使复习的重要性。 艾宾浩斯的理论解释知识遗忘的原因 “干扰说”:先学习的

13、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干 扰作用叫做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 三十三、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完全掌握程度基础上的附加学习。 三十四、知识应用过程四环节:1.审题;2.题目归类;3.重现有关知识;4.找出问题答案 三十五、动作技能形成过程:认知阶段,动作分解阶段,动作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1.动作的有意识控制减弱;2.利用线索的减少;3.动觉控 制的加强(视觉减弱); 4.运动图式的形成;5.预见和应变能力的增强 三十六、元认知:是个人在对自身认知过程意识的基础上,对其认知过程进行自我反省, 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是对认知的认知。主要包括:元

14、认知知识、远认知体验和远认知 监控三方面 三十七、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 方法和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学习方法、学习心态、学习调空技能等静态要素存在于 学习策略之中,学习策略本身是对这些静态要素的选择、运用和调控的动态过程。 三十八、组块化:记忆容量单位,指将输入看似分散无关的信息加工组合成一个记忆 “块”或记忆单位,从而扩大记忆容量的一种策略。替换:将不易记忆和难以记忆的项目设法变成有意义、易记住的材料的一种编码 策略。4记忆术:是一种通过在本无内在联系的项目之间建立联系,以增强项目的意义性 的策略。 三十九、学习迁移: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

15、种学习的影响 分类:1.按性质分为正迁移(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中学习起促进作用)和负迁移 (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中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2.按层次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 3.按顺序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4.按内容分特殊迁移和普通迁移。 四十、 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心灵由:“意志”、“记忆”、“思维”和“推理”等官能组成,这些 官能即心理活动的形式。迁移的实质是“心灵的官能或心理活动的形式得到训练的 结果。 2. 相同要素说:(桑代克)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提 高才会促进另一个机能的提高。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学习材料之间的相同 因素,尤其要透过

16、外在不同表现形式找出隐含的相同因素,促进学习迁移。 3. 经验概括说: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部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 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良种活动中概括出他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在于主体所获得的 经验概括。教学中,教师必须将不同内容中所隐含的共同原理揭示出来,并使学生充 分内化,促进学生更加灵活有效地学习。 4. 关系转换说:只有学习者发现一中学习中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并将已掌握的这种关 系应用到新的学习之中,迁移才能产生。 5. 认知结构说:认知结构的概括性;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认知结构的巩固性。 四十一、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1. 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应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就是学科的基 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基本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学科基本结构) 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 2.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基本标准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 改进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自然顺序和认知结构的组织特点, 应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原则。同时,应遵循“综合贯 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