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亲古比丘)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774158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释亲古比丘)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释亲古比丘)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释亲古比丘)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释亲古比丘)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释亲古比丘)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释亲古比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释亲古比丘)(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释亲古比丘释亲古比丘) )二七年行脚体会报告(释亲古比丘)一念不生,万法庄严出 发第一次跟师父乞食八月十八八月十九八月二十八月二十一八月二十二八月二十三八月二十四八月二十八八月三十九月初一九月初二九月初三二七年行脚体会报告释亲古比丘谨记一念不生,万法庄严上妙下祥恩师二七年某月某日,妙祥僧团的行脚僧人在经历了十五天多的行脚乞食生活后,返回常住寺院大悲寺,每年一度的学习头陀行活动又一次结束。行脚这时已成为记忆,但肩上沉沉的背包还在维持着一份切身的感觉。经过了风吹、雨淋、日晒、地磨的背包应该褪了不少色。包的本色会在染色完全褪掉后自然现出;而我的这颗妄心在经历了行脚中的风吹、雨淋、日晒、地磨之后

2、,相信也会褪去不少“成色”吧。等完全褪掉后,剩下的是什么呢?我解答不好。因为师父说过:“佛法是行解,而不是解行” ,是要靠真实的行持去解的,就如行脚。说起行脚的体会,本人惭愧得很,没有什么切实的东西供养大家,只不过是把行脚过程中这颗妄心的折腾回忆一下,算个反面教材,能给大家以借鉴就知足了,同时也算是给自己个发掘毛病习气的机会吧。出 发二七年农历八月十六,上完晚殿回禅堂后,接到马上出发的通知。刚才我还合计呢,到现在还没有什么动静,看来今晚恐怕是走不了了,真够突然的。回寮房刚收拾了一下,一位不参加行脚的师兄在屋门口喊我:“还不快点,他们都下去了。 ” (注:说话为记忆中的原意,以下同。)我急忙做完

3、最后的整理,背起包走出僧寮。果然大众已排好队了。我不好意思地插了进去,也没再抬头观望,也不知自己是不是最迟的一个。按说要带的东西都已准备好了,只是做一下简单的最后整理,我怎么会落在大众后头了呢?感觉动作也不慢呢?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心里干着急。后来我有点明白了,很多事情自有它的因缘,快也不知是怎么快的,慢也不知是如何慢的,因为有的环节并不是思维所能了解、控制的,着急也是在那儿瞎着急。师父把我们安排进了送我们的三辆车里,一辆面包,两辆吉普,经过一番调整才挤下,主要原因是那五十斤左右的背包太占地方。师父当然也去。 “当然”是从师父那方面说的,从我或者很多弟子方面来说,都不想让师父去遭那份罪了,但师

4、父他老人家坚持必去。我说句老实话,行脚前虽然曾表示去不去听安排,但心里还是觉得不去更好。想想当初,第一次行脚前,那豪情万丈的,是一定要去的。但经历过行脚后,对行脚的那份神秘感和激情已经褪去,加上去年自己没被安排参加行脚,更感到呆在寺院里的轻松,所以今年行脚更愿留在寺里。但我的这种想法没有得逞,这次行脚成员里定的有我。所谓“初心不退,成佛有余” 。现在想想这句话是激励人的,因为通常讲的初心是不可能不退的。初心往往带有激情有成分或是一时的冲动,是生灭心,真正行持起来才知道,学佛并不是想像的那样,是有很长的起伏路要走的。外界可能以为大悲寺的僧人都要行脚,但他们不一定知道行不行脚并不是个人说了算,要由

5、僧团决定。也有人很想出来走走,但不一定让参加,也有人只让参加半程。在僧团里,大众熏修,依教奉行是修行的捷径,个人那点想法不放也得放下。经过一夜的颠簸及路上的晕车、呕吐,车于上午八点多钟停住,下车、背包,行脚正式开始。路上呕吐的不止我一个,大概与车速快和不平的路段多有关。曾有一段时间晕得厉害,身体非常难受,动过“这次行脚有可能起不来,参加不了的”念头。同车的几位沙弥开始还兴奋地谈论着,第一次参加行脚,可以理解,后来也给颠得没声了。车上的一位外来常住的比丘师呕吐得很厉害,他没带水(可能考虑到行脚途中有护持的居士供养) 。我想他漱漱口会好些,但自己仅带了一瓶,给了他自己就可能没了,犹豫了犹豫还是给他

6、用了,并存着一丝他能留半瓶给我的侥幸想法。但他可能以为那瓶水是给他的,连装水的塑料瓶也没还给我,我也没好意思问他要。后来有些时候确实不方便,因为我们上完厕所都要洗手漱口的,心里犯嘀咕,有点埋怨那位比丘师,但最终还是庆幸,自己在那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我的水,我的瓶儿, “我”算什么,本来就是不存在的妄执。按宣公上人的话来说, “我”只不过是如来藏的影子。还有我的呕吐。吐完了我就想起,昨天过斋时觉得“快要出发了,路上不知能不能吃饱” ,便吃得非常饱。这下吐了个干净,算白吃了。有些事情当真正发生时,确实觉得挺不可思议的。去年也有一回,那天是我的生日,斋堂照惯例,上了面条(逢常住僧人生日,斋堂要上些面

7、条做个形式) 。我当时觉得今天是我的生日,有几分感慨,而且面条也做得味道挺好,就贪要了些。与其说是贪了些面条,不如说是贪恋了些个人的情感。下午突然肚子痛,并引发呕吐,也真怪,呕吐物里基本上是面条里的东西,吃的很多其它类的饭几乎没见着。什么原因我不好确定,反正再过生日给我行面条时,我可不敢贪了。这件事也给我提了个醒,因为平常我老觉得出家人过不过生日无所谓,但等身临其境时,还是经不起考验。看来平时口头讲大道理讲得再好,真到了“实枪实弹”的生死考验时,也不顶用,佛法还是在于行。第一次跟师父乞食今年行脚开始的地点应是内蒙古赤峰市一带,这正是去年行脚结束的位置。提前并不知道要接着去年的路走,因停车前看到

8、路上有多处“赤峰”的字样,于是作出以上判断只能是判断,因为下车时并没有确切得知这里是什么地方,况且看到“赤峰”字样后车又驶了一段。这个判断以后被证实,说是证实,实际上,证实恰恰是被骗。就拿这个赤峰市来说,我通过眼看,听别人的话和自己的分析等六根的作用,认为外面有个赤峰市,而且能感受到它的存在,非常真实。但赤峰市只不过是种子识在外的变现,因与六根相对,互相依赖而产生了一种实有的幻觉,妄心息了,赤峰市根本就不存在。正像病目能妄见虚空中的幻花,病目没了,幻花就消失了,剩下的只是虚空。虚空不动,任由病目妄见幻花。走了一段路,放包休息,师父问几点了,我立即回答:“九点二十七分” 。师父决定开始乞食。时间

9、报得精确,是因为我当时正看完表,否则是不会立即报出的,看一次表并非举手之劳的事。表,我们并不让戴在手腕上,那样容易注意手、腕等部位,增强对身体的执著。师父要求大众十点半前回来,并分了一下乞食的组,让我跟师父一组。前年第一次参加行脚时就想跟师父一组乞食,没想到事隔两年终于满愿了。那年也不是没有机会,一次师父让我跟他一组乞食,我一听跟师父一组,禁不住笑了,这一笑把跟师父乞食的机会笑没了。师父又让我跟别人一组了。修行中,是很难让师父满足我们的个人要求的,师父说那样做是害了我们。但对有些刚学佛法的人,师父是很慈悲的,他们对师父提出的要求往往容易得到满足,大概开始学佛需要以欲牵引吧,但深入下去就不是这样

10、了。师父有时是很无情的。师父经常说一个词:“无所求” 。无所求,在家人对这词是陌生而遥远的。我在家时总想追求一种快乐,永恒的那种,但找不到,得到的快乐总是肤浅和暂时的,很快就变为空虚。以前一次看电视上采访一位世界最佳小提琴制作奖得主,那人是中国人,他说他得了大奖后的感受,就像非常起劲地爬一座山,等到了山顶发现这里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主持人当时引用了一句名言,前面的忘了,最后是这样说的:“最无聊的是得到。 ”我当时深有同感。世间的人似乎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中,追求刺激,短暂地快乐之后,便是空虚。于是为了填补空虚的感觉继续拼命追求刺激,尔后又是空虚。他们不知道真正的“常乐我净”在无所得时:而通往无

11、所得的路便是无所求。亲行师说他还没有组,师父把他也加了进来。搭衣、持钵上路了,亲行师拿着锡杖跟着师父,我低头跟在后面。第一家,师父上前敲门,接着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师父说明来意后,听那女人的口气不想给。后来我们准备要走了,大概看我们举止不像假的,她又说有,回去拿了食物出来。我因在后头,低头垂目,也没看是什么。听师父问:“是什么油,是不是荦油。 ”女声回答:“是。 ”师父说:“不能要。 ”离去。第二家是男子的声音,还问了师父一些情况。师父按世俗的说法解释:“我们这是进行修炼。 ”那人若有所思地跟着念叨着,不知道明白还是不明白,也许这是一个让他以后经常思索的问题吧。问我们有碗吗,师父把钵盖掀起,亮给

12、他看。他看后上来拿师父的钵,准备拿回去盛饭,告之不能这样。他又回去,拿了食物出来。师父请他给我们三人分成三份。他没拿勺子,便直接给师父钵里倒了一些,又往亲行师钵里倒,竟全倒进去了。本来我还等着分一份,到我这儿忽地没有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失望,心里叹了口气,竟然是这个因缘。他口里也说着:“唉,都倒了” ,拿着碗往回走。师父说:“把碗里那一根给他吧。 ”原来碗里还剩了一根,但不知是什么。那人应声说:“我回去拿。 ”回屋又拿着碗出来,师父让他给我。我掀开钵盖,他往我钵里倒,我一看,是面条。后来我才弄懂,他应该是故意在亲行师那儿把面条都倒掉的,大概觉得分成三份显得有点少,为的是再给我们一些吧。我的

13、心也挺有意思,当轮到我没有了的时候,竟然动了一大下。被动的原因是:没轮到我时,我对我的那份儿有了有求之心,轮到我时,我意识到我的那份儿没了。第三、四家没人。第五家门口有两个老年男子。师父问其中一个,推辞没给,具体话由于隔着亲行师,加上附近车辆的嘈杂声,没听清。第六家师父让我上前乞。我走到院门前敲门。由于铁门大,敲门可能声音小听不见,我改用掌拍门,先三下,再五下,最后七下。里面传出女人的声音,门开了,我退一步。 “阿弥陀佛,出家人行脚路过这里,乞点食物,不知道方不方便?” “要什么?” “素的,能吃就行。 ”女人表示没有食物, “给你两块。 ” “出家人不允许收钱。 ”师父在身后强调着。女人说要

14、给我们买,我想这样也行,但她也不去买,却说给你们钱自己买还方便。师父说:“剩的也行。 ”回答:“没有。 ”师父又问了一遍后,我们离开,返回。回去一看,我们是第一组回来的。过斋时,饭,凉凉的。八月十八凌晨不到两点就醒了,起来打坐。行脚时不像在客堂要想很多事,加之还未走得太累,所以休息的时间也不需太长。三点钟大众集体起来。出发时,闻到一股饭香,大概是周围住户里飘来的吧。走着走着,我发现鼻子在不由自主的追逐那股香味儿,而我并没有想去闻的意思,于是努力控制住鼻子。后来走到一处歇息时,发现怎么那香味还有,饭香不可能跟着我们飘吧?一查看才知,那香味儿原来是师父手提香炉烧的香的味儿。我把这事儿笑着说出来,师

15、父说:“什么味儿都是想像出来的。 ”上午,有警察开车过来,盘查后,说了句“注意安全” ,走了。这是本次行脚中第一次遇到警察查问。按说遇到这样的事儿基本用不着我管,有师父回答他们的询问,有衣钵师父(亲融师)带着有关证件、证明。我也本想不去理睬,但就是摄不住心,不知是好奇还是什么,就是想了解警察来干什么,问了什么等等细节。树欲静而风不止,这颗妄心的习气不是一下子就能息得了的。走了一段在路边休息时,又来一警车,下来人问:“你们头儿是谁?”可能觉得有些不妥吧,忘了是不是同一人又问:“你们的领导是谁?”他们说他们来有两个目的:一是看我们是不是真的,二是看看我们需不需要帮助,别受当地人欺负。这一次见到警察

16、来,那种关注的心劲儿就小多了,大概与新鲜感小了有关。这有点像我们的修行生活,刚开始还感觉有些新鲜劲儿,后来就几乎是一种单调的重复了。就如行脚,参加时感觉是挺独特的,后来就是走路、乞食、过斋,走路、乞食、过斋,还有睡觉。今天乞食继续昨天的分组。这回我拿着锡杖,跟在师父后面。锡杖由我们几个比丘轮流着拿,它是头陀行的十八种必备物之一。佛莹法师撰述的毗尼日用切要解上解释锡杖说:“锡杖者,梵语隙弃罗,译曰智杖,亦名德杖。缘比丘乞食入多门之家,迷其出路,而被疑打破头颅及钵盂,因此执持锡杖。杖头之处有三鬲,四钴,安十二环,摇动作声而惊觉。 ” 锡杖经云:“锡杖四钴应四谛,环应十二因缘”我默念着毗尼日用里的锡杖偈:“执持锡杖,当愿众生,设大施会,示好实道”第一家没人。第二家说给我们米,让我们自己做。当然被我们回绝了。比丘是不应自开伙食的。佛在楞严经中说:“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 ”自开伙食,会生起很多杂念和挂碍,影响道业。在家人,不能证四果,仅有极少的可以证到三果,便与这方面有关。第三家没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