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三套习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773618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三套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三套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三套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三套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三套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三套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三套习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套习题第三套习题 试题试题一、填空类一、填空类1.文化是人类和的总和。2.一种将民族成员、民族历史结合起来,不使分散和中断的能力,叫做传统的。3.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创造出来的景观。4.中国拥有辽阔国土的原因主要有、,等等。5.华夏文化圈是以为精神支柱,以为图腾;鸟夷文化圈则是以为精神支柱,以为图腾。6.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在汉以前主要表现在上,汉以后,则表现在上。7.是宗族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8.古近代世界的政体主要有三种形式, 即政体、政体和政体。9.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从秦代开始,进入时期。10.中国第一部哲学著作是。11.无论是中国还是古希腊,在哲学的兴起期, 已经开始接触到自然、人

2、、和思维的形式问题,初步形成、三大哲学领域。12.中国著名的人性论有孟子的_, 荀子的和董仲舒的。13.社会论是。 (哲)14.依照中国传统观念,相对的双方中,有一方起作用, 其与另一方只是关系,而不是起对方的作用。15.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儒家和在当时最著名, 被时人称为“”16.中国古代较为全面概括系统思想的观念是“”17.人为宗教有“三宝”,即、和。18. 是指专门展开史学批评和史学理论研究的一种史书体裁。19 学案体史籍是。20.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意”表现为、和。21. 指的是表现为整体(系统)模式的文化特征。22. 中国古代文化结构具有内部稳定的组织,由此形成、和的文化特征。23.

3、 中国文化是进化,遗传因素较多,变异因素较少。24. 中国“和”文化的平衡机制是。25. 中国“和”文化的功能是。二、选择类二、选择类1.传统是一个民族代代流传下来的_。、落后习性 、文化性格 、表层情感 、优良品质2.从时代的角度看,文化的作用主要在于。、保存某个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作为各民族交流的手段、个人渲泻情绪 、指导对自然和人本身的认识和改造3.汉唐之际,汉族与其他民族交流的主要方式有等等。、开辟贸易之路、和亲 、建立臣属关系、进贡、领土相向扩张、称霸 、建立牢固的政治经济关系4.社会背景相对于文化来说,主要发挥内在的作用,直接影响一个民族的形成。、文化因素 、文化走向 、文化性格 、

4、文化交流方式5.时期,君主统治序列与宗族统治序列是合二为一的。、西周 、汉代 、东晋 、唐朝6.造成中国古近代出现“千年田八百主”这样一个奇特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嫡长子继承财产 、多子分继财产 、小农经济思想 、土地兼并思想7.宗法宗族在中国主要存在于以前,之后的宗族基本上只是一种简单的亲情血缘认同。、明清 、唐末 、汉魏 、先秦8.由于中国传统有机论的过程性思维的影响,中国文化因此带上的色彩。、罪感文化 、乐感文化 、主导文化 、从属文化9.把世界本原当作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第一人是。、孔子 、老子 、周敦颐 、董仲舒10.墨子“三表法”中的三个条件分别是、和。、本 原 用 、人 才 学、

5、道 器 用 、法 刑 赏11.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属于注重整体综 合性研究的辩证思维。 这种思维侧重于事物的。、数量分析 、实验结果 、功能研究 、实质分析12.“庄周梦喋”、“朝三暮四”说明庄子的哲学思想。、神变 、相对主义 、虚无主义 、浪漫主义13.中国传统宗教观带有浓厚的功利味道,表现在、出世求缘 、只求来世 、脱离现世 、现世实用14.中国传统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抽象 、离神 、离奇 、气盛15.中国画、书法中的“飞白”是中国传统艺术观中的典型表现。、虚短实长 、虚实相济 、心物对应 、虚实相抑16. 艺术作品和心灵之间存在共鸣和感应关系,这叫做。、心物对应 、虚实相生 、心照不

6、宣 、心心相印17. 中国艺术的真谛是。、我物对立 、去伪存真 、异质相斥 、异质同构18. 古代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注重线的作用 、注重光的作用 、注重色的作用 、重视材料的运用19. 中国传统绘画构图布景的主要特征是。、不留空虚 、严格布局 、虚空之道 、集中视点20. 中国文化系统保持动态性的其中一个表现是。、具有完备的吸收外来文化的机制、具有独特的时空观 、具有整一不变的思维结构、具有稳定的历史观三、判断类三、判断类1.世界上的民族,从地理上划分,可分为“海洋民族”和“大陆民族” 前者是开放的民族,后者是封闭的民族。2.文化具有地域特征,因此,一个地方的文化与其他地方的文化有着绝

7、对的差异。3.中华文化是从黄河发源,再向各地辐散而形成的4.中国古代商业处于长期被抑制的状态,无法发展。5.推恩令的实施,是古代社会实施“多子分继财产”的开始。6.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古代社会官僚制的成熟。7.中国文化是不求变化的文化。8.人生下来就具备了道德之性,故“人性本善”。9.中国人有一个传统观点,认为事物之间没有任何必然联系,事物间都是相互隔绝的。10.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忍”。11.佛教是人为宗教。12.中国古代文学充满抽象色彩。13.中国艺术是“虚”的艺术。14.中国古典音乐的声调不全。15.中国文化不关注个性,只讲不偏不倚。四、简答类四、简答类1.中国文化“全盘西化

8、”有没有可能?2.中国文化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简述华夏文化形成的过程。4.宗法制是什么?5.衡量宗法制的标准是什么?6.近现代的法治与古代的法治有什么区别?7.秦以后,中国国家体制的“法治”主要表现在哪里?8.在思维的属性方面,中西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9.在微观科学和宇观科学尚未成形的古代,中国人以什么方式去了解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和无法达到的宇观世界?10.我们可以从庄子思想中得到什么启示?11.中国古代系统观中包含了哪几种系统关系?12.浅谈中国传统宗教观的内容。13.道教信仰有哪些基本特征?14.中国艺术中的“以大观小”指的是什么?15.简述中国古代文化系统内的动态性表现。五、词解类

9、五、词解类1.硬文化2.丝绸之路3.初始集团4.采邑5.政体6.思维7.人性论8.仁9.中和之美10.方志体11.静寓意动的功能12.狂狷13.文化结构14.智圆行方15.中国文化充满理性六、研讨类六、研讨类1.试论中国文化的性格。2.为什么说秦以后宗法制已名存实亡?3.试析西方中世纪一直实行“嫡长继承制”的结果是什么?4.中国“月令图式”的辩证性包含什么意义?5.试论中欧人文主义的异同。6.试比较中西印的矛盾观及解决矛盾的方法。7.为什么说中国传统文学具有“中和之美”的美学追求?8.简述“虚”在艺术上的功能和表现9.中国“和”文化用什么方法消除等级存在造成的人的内心的不平衡?10.漫谈中国传

10、统文化的形代化因素。答案答案一、填空类(答)一、填空类(答)1.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 (导)2.凝聚力(导)3.文化景观 (地)4.易于沟通的地理条件 文化中心转移 移民和战争 各民族间的相互迁徙和融合 (地)5.血缘关系 龙 原始宗教 凤 (地)6.疆域的不断扩大 对外文化交流 (地)7.家构同构 (社)8.民主 贵族 官僚 (社)9.官僚政治(社)10.易传 (载)11.自然哲学 伦理学 逻辑学 (哲)12.性善论 性恶论 性三品说 (哲)13.专门研究解决人际矛盾、协调人际关系的理论。(哲)14.主导 协调 压制 (哲)15.墨家 显学 (哲)16.五行观 (哲)17.教主 教义 教团组织

11、 (宗)18.史论体 (史)19.专门记叙各种学术思想及其流变发展的史书体裁 (史)20.意境和气韵 追求变化 飞动之美 (艺)21.整一性 (特)22.整一性 动态性 连续性 (特)23.渐变性(或传承性) (特)24.执中25.生变二、选择类(答)二、选择类(答)1.(导) 2.(导、地) 3.(地) 4.(社) 5.(社)6.(社) 7.(社) 8.(载) 9.(哲) 10.(哲)11.(载)12.(哲) 13.(宗)14.(文) 15.(艺)16.(艺)17.(艺) 18.(艺)19.(艺) 20.(特)三、判断类(答)三、判断类(答)1. 大陆民族并非一定是封闭的,海洋民族也非就是开

12、放的,如日本,是“化他不化己”,即可以拿他人的东西,而不愿别人拿自己的东西,如市场。 (导)2. 文化还具有超地域性,因此,不同地方的文化也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地方。(导)3. 中华文化是由黄河、辽河、淮河、长江和珠江五河流域的文化融合而成。(地)4. 中国古代商业早在战国时就发展起来了,而且一直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抑商”仅是封建时代农商平衡的一种手段,但不能说中国古代商业一定会被抑制得了。(地)5. 在“推恩令”推行之前,中国一直实行“嫡长继承”制。(社)6. 三省六部制是古代世界中最为完善的官僚制。(社)7. 由于有机论的过程性思维,中国人恰恰富于“应变”的习惯。 (载)8. 道德之性是后天

13、培养而成的,不是先天就有的。(哲)9. 中国传统习惯认为事物间有普遍联系。(载)10. 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中和”。中和。“中”是个性,是区别于其他事、人、物的自己的特征,是立场,是不变,是清高;“和”是圆融,是接纳,是宽容,是变化,是平凡(平凡即“庸”),是与他人、事、物协调的品德。儒家讲“中”,道家讲“和”(庸),两者看似不同,但在中国传统思想里,两者是相付相成,相互制约的。(哲、特)11. 佛教有宗教“三宝”,即教主、教义、教团组织。(宗)12. 中国古代文学充满诗化的倾向,有含蓄,但不是抽象。(文)13. “虚”虽然在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并不是说,中国艺术里没有实。14. 中国早

14、在战国时即已有七声调式(五个“正音”两个“偏音”)。(艺)15. 中国文化讲中和,既有个性,又能融会贯通。 (特)四、简答类(答)四、简答类(答)1.没有可能。这是由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决定的,即“淮南之橘,淮北之枳”的道理。 (导)2.华夏文化形成,华夷文化融合,中亚文化交流,中西文化交流。3.黄河中上游华夏文化圈的形成:姬姓黄帝部落华族和夏族华夏文化圈;姜姓炎帝部落融合进华夏文化圈。黄河下游齐鲁一带是以鸟为图腾的东夷各部落,他们开创的文化形成黄河东部的东夷文化(鸟夷)文化圈。黄河东西两大文化圈相向发展,在中原汇合起来,形成华夏共同体。 (地)4.宗法制是古代社会中,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分嫡庶亲疏的等级制度。(社)5.宗法继承(嫡长子继承)制、宗法等级(嫡庶等级)制、大宗小宗之分。(社)6.近现代是以法的形式维护公民的权利,故重视“权利”;古代是以法的形式维护以君主为首的统治秩序,并宣传维护这种秩序是每个人,包括君主自己应尽的义务,故重视义务。(社)7.建立官僚体制以国家之法的形式确定统治秩序。科举制 考试选官。8.中国的思维方式偏向于辩证、整体性地看待问题,注重研究事物的功能(干什么用),属于理性思维,这种思维水平的衡量标准是“智慧”;西方的思维方式偏向于分析、具体地看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