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诊断分级标准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773190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诊断分级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糖尿病诊断分级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糖尿病诊断分级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糖尿病诊断分级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糖尿病诊断分级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糖尿病诊断分级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诊断分级标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糖尿病服务流程糖尿病服务流程1.测量血糖、血压 2.评估是否存在危 急情况: 血糖16.7mmol/L 或血糖3.9mmol/L 收缩压180mmHg 和/或舒张压 110mmHg 有意识或行为改 变 呼气有烂苹果样 丙酮味 心悸、出汗 食欲减退、恶 心、呕吐 多饮、多尿 腹痛 有深大呼吸、皮 肤潮红 持续性心动过速 体温超过39摄氏 度 视力模糊、眼痛有上述情况之 一紧急处理后 转诊,2周内主 动随访转诊情 况。评估上次就诊 到此次就诊期 间症状 并存的临床 症状 最近一次各 项辅助检查结 果 测量体重, 计算BMI,检 查足背动脉搏 动 生活方式, 包括吸烟、饮 酒、体育锻 炼、饮食控制

2、等 服药情况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 糖7.0mmol/L),无药 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 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 重。初次出现血糖控制不满 意(空腹血糖 7.0mmol/L,下同) 或有药物不良反应连续两次随访血糖控 制不满意 连续两次随访药物不 良反应没有改善 有新的并发症出现或 原有并发症加重按期随 访调整药 物,2 周内随 访建议转 诊,2 周内主 动随访 转诊情 况告诉所有患者 出现哪些异 常时应立即就 诊 进行针对性 生活方式指导 每年应进行 一次较全面健 康检查。辖区 内35 岁以 上确 诊为 2型 糖尿 病的 常住 居民根据 评估 结果 进行 分类 干预诊断明确:(1).辅助检查:静脉

3、血浆: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nl/L,OGTT11.1mmonl/L(IGT)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7.0mmonl/L,7.8mmonl/LOGTT11.1mmonl/L(IFG)空腹血糖受损 ;空腹血糖:6.1mmonl/L血糖7.0mmonl/L,OGTT7.8mmonl/L 正常;空腹血糖:6.1mmonl/L,OGTT7.8mmonl/L 1.(OGTT 是指 1 天内任意时间以 75g 无水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水内口服后,于 2 小时内测量血糖值。 ) (2).临床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视力模糊,感染,手脚麻木,下肢浮肿; 2.分类准确: 共分为:1

4、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四大类; 各分型特点:(1)1 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轻,出现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常见;(2)2 型糖尿病:早期出现大血管并发症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微血管并发症出现晚;(3)特殊类型糖尿病:消除基本病因后可治愈;(4)妊娠糖尿病:大多产后糖尿病可消失,以后仍是高危人群。 具体分型: (1)1 型糖尿病(胰岛 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免疫介导性特发性( 2 ) 2 型糖尿病(从主要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相对胰岛素不足到主要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伴胰岛素抵抗)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细胞功能的遗传缺陷:肝细胞核因子 1 基因、葡萄糖激酶(GC

5、K)基因、肝细胞核因子 4 等; 胰岛素作用的遗传缺陷:型胰岛素抵抗、脂肪萎缩性糖尿病等; 胰腺外分泌病变:胰腺炎、创伤胰腺切除术后,胰腺肿瘤胰腺囊性纤维化等; 内分泌腺病:肢端肥大症、Cushing 综合征、胰升糖素瘤、嗜络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药物或化学物诱导:杀鼠剂、戊烷咪、烟酸、糖皮质激素等; 感染:先天性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他: 免疫介导的罕见类型:僵人综合征、抗胰岛素受体抗体及其他; 伴糖尿病的其他遗传综合症;Donwn 综合征、Turner 综合征、Klinefelter 综合征等; (4)妊娠糖尿病;3.建档记录齐全:糖尿病登记花名册、糖尿病专项管理卡、糖尿病随访表

6、登记花名册、糖尿病随访表。一、服务对象:服务对象:辖区内 35 岁及以上 2 型糖尿病患者。二、服务内容服务内容(一)筛查:对工作中发现的 2 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 1 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二)随访评估:对确诊的 2 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 4 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 4 次面对面随访。(1)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血糖16.7mmol/L 或血糖3.9mmol/L;收缩压180mmHg 和/或舒张压110mmHg;有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

7、、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 100 次/分钟) ;体温超过 39 摄氏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血糖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 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 ,检查足背动脉搏动。(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分类干预分类干预(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

8、l/L) ,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 周内随访。(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糖尿病高危人群界定条件:糖尿病高危人群界定条件:符

9、合下列任一条件者,极为高危人群:1.糖调节受损(IFG 和 IGT 者)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双亲或同胞患糖尿病) ;3.肥胖或超重者(体质指数(BMI)24kg/平方米) ;4.妊娠糖尿病患者和曾有分娩巨大婴儿(出生体重4kg)的妇女;年龄30 岁的妊娠妇女,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 PCOS 的妇女;5.高血压患者(血压140/90mmhg)和心脑血管病变者;6.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5mg/dl,即 0.9mmonl/L)和高甘油三酯症(250mg/DL,即 2.75mmonl/L)者;7.年龄 45 岁以上和或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8.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10、。 (1)(1)常规管理常规管理 定义:是指通过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符合患者病因和临床阶段分型而制定的个体化方案, 就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糖、脂代谢,以及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等指标在目标范围以内的管理。 对象:血糖水平比较稳定;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并发症稳定的患者;不愿参加强化管理的患者。频度频度:每年至少每年至少 6 6 次随访,次随访,内容为:症状、体征、血糖(2 周/次) 、血压(2 周/次) 、血脂(1 年/次)及其并发症的变化,药物治 疗、非药物治疗、自我管理等情况。 (2)(2)强化管理强化管理 定义:是指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对强化管理对象实

11、行随访内容更深入、随访频度更高、治疗方案调整更及时的管理。 对象: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应该实行强化管理。A.血糖水平控制不稳定;B.有药物不良反应,已有新发并发症或并发症加重的患者; C.自我管理能力差;D.其他特殊情况:如妊娠、围手术期、1 型糖尿病(包括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E.治疗上有积极要求;相对年轻,病程短!频度:随访每年频度:随访每年 1212 次次 糖尿病控制目标糖尿病控制目标理想理想良好良好差差空腹血糖(空腹血糖(mmol/L)mmol/L)4.44.46.16.17.07.07.07.0餐后血糖(餐后血糖(mmol/L)mmol/L)4.44.48.08.01

12、0.010.010.010.0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 HbA1HbA1 c(%)c(%)6.56.56.56.57.57.57.57.5血压评价血压评价130/80130/80130/80130/80140/90140/90140/90140/90男性男性252527272727体质指数体质指数 BMIBMI(Kg/)Kg/) 女性女性242426262626血浆总胆固醇血浆总胆固醇 TCTC(mmol/L)mmol/L)4.54.54.54.56.06.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HDL-C(mmol/L)mmol/L)1.11.11.11.10.90.90.90.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LDL-C(mmol/L)mmol/L)2.62.62.62.63.33.33.33.3甘油三酯甘油三酯 TGTG(mmol/L)mmol/L)1.51.51.51.52.22.22.22.2根据 2003 年美国糖尿病临床指南糖化血红蛋白 HbA1 c(%)是反映 2-3 个月血糖控制水平的良好指标,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可以反映测量时血糖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