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1764560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115 大小:1,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肇庆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肇庆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肇庆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肇庆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肇庆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肇庆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肇庆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肇庆市科学技术发展肇庆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十二五”规规划划(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肇庆市科学技术局肇庆市科学技术局I目目 录录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1(一)发展基础.1(二)面临形势.5二、发展思路与目标二、发展思路与目标.7(一)指导思想.7(二)发展原则.8(三)发展目标.9三、重大工程三、重大工程.11(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程.11(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工程.13(三)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工程.15(四)产业载体科技创新工程.17(五)科技创新服务工程.21(六)产学研结合促进工程.23(七)知识产权培育工程.24(八)科技型企业培育与壮大工程.26(九)

2、科技人才建设工程.27(十)民生科技和科普工程.29四、保障措施四、保障措施.29(一)加强组织领导.29(二)增加科技投入.30(三)强化科技考核工作.31(四)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31(五)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32(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331“十二五”期间是肇庆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建设“幸福肇庆”的关键时期,也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历史阶段。本规划依据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 、 广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 、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 制定。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十

3、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上级科技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市各项科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肇庆市科技取得巨大进步,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凸现。全市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 48%,比“十五”末期提高了 3 个百分点。2010 年,全市专利申请 759 项,同比增长 37.75%,增幅位居全省第九,授权量 550 项,同比增长 67.17%,增幅位居全省第五;发明专利申请 161 项,同比增长 61 %,相当于全市每百万人口 40 件。2009 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227.5 亿,比 2008 年增长 67

4、.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 19.3%。2010 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45 家)的工业总产值为 111.7 亿,净利润为 6.06 亿,缴税总额为 6.16 亿元。2、科技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总产值保持高速增长,2009 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 1182.02 亿元。其中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金属新材料等为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06 年2我市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产业载体建设迈上新水平。高新区 2010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363 亿元,在“十一五”期间保持了 30%以上的年均增速;2010 年成功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农业技术创新实

5、现了多个历史性突破。以专业镇、星火产业带为主的农业创新载体建设不断推进,截至到 2010 年,全市共有技术创新专业镇 59 家,其中省级 18家,市级 41 家,省农业技术创新中心 5 家,为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肇庆市科技中心、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国际创业园、中巴软件园建设进一步建设,有效推动了我市科技创新载体的完善。3、科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挥骨干企业主体作用,壮大全市科技创新主体建设。截至到 2009 年,全市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45 家,总量在全省位居前列。截至到 2010 年,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 61 家。全市依托企业共组建国家、

6、省、市三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43 家,其中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3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12家、1 个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27 家、博士后工作站 2 个。大力推动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截至到2010 年,全市拥有省级民科企 87 家、市级 14 家。2010 年,我市有 3 家企业被认定为广东省创新型企业;至年底,全市累计共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 1 家,省级 3 家,省级创新型企业试点 3 家。一批龙头企业快速壮大,风华高科、星湖科技、大华农等均成为国内行业龙头企业。4、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逐步成型我市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7、 “十一五”期间,全市企业共与省内外近百家高校及科研3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共有多个项目获得省重大科技专项立项。 “市校合作” 、 “市院合作”工作进展顺利。与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签订了校市全面合作协议。与中科院合作共同构建的两个平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中中巴软件园已有 21 家企业落户园区;建立了峰值运算能力达 2 万亿次/秒的“肇庆超级计算中心” 、 “肇庆创意工程中心” 、 “中巴软件园软件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信息产业公共基础平台。科技特派员支援企业创新工作稳步推进。至 2010 年,肇庆市累计共接纳科技特派员 87人次,特派员助理 200 多名,进驻的企业 50 多家。5、科技服务体

8、系持续优化“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推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强科技服务能力。一是加大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工作。 “十一五”期间,共办理科技成果登记近 300 项,其中省级科技成果登记近 50 项。二是强化科技服务平台的功能建设。充分发挥肇庆市科技中心的服务平台的载体作用,引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功能强大技术平台-CAE(计算机辅助工程) 、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省科技评估中心、省科技人才服务中心、省农科院彩田信息服务系统体系等科技服务机构在肇庆设立服务站点,全面开展相关科技服务工作,一批金融担保、创业投资等机构也纷纷进驻肇庆开展服务。三是加强创业服务平台建设。肇

9、庆高新区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已交付使用,国际创业园也进入正常运营阶段。四是完善了以“信息直通车工程”为主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6、科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一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科技政策。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 关于企业研发费税前扣除管理试行办法等优惠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良好。截至到 2010 年,共有 266 个的研究开发项目申请办理研发费税前加计扣除。二是肇庆市科技政策逐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出台了中共肇庆市委、肇庆市人4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实施意见 、中共肇庆市委 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 的实施意见和中共肇庆市委 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三促进一保持”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建立各类创新载体和平台的补助标准,设立了知识产权专项资金,提高了科技进步奖奖励标准,有效地推动了我市自主创新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市科技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适应技术创新与市场经济需要的科技体制还不完备,科技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改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尚未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不多;技术创新意识和创新氛围还有待增强;技术创新所需的人才支撑体系不够完善,具有先进水平的创新人才团队缺乏;企业科技投入远远达不到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