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761364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中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可以很好落实这一数学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可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一、创设课堂情境应遵循的原则1、趣味性原则。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注意力

2、不容易集中的年龄特点,趣化教材,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情境,如数学迷宫、找朋友等,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2、现实性原则。小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强地形象性,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生动形象的典型情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生活数学化,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3、动态性原则。就是在教学中根据所教内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条件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演示、操作等使情境动态化。4、开放性原则。就是创建的课堂情境促使学生思维呈现活化状态,学生思考的空间广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答案不唯一。二、创设内容与形式相统一

3、的课堂情境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在大原则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选取什么样的情境作为学习内容,如何呈现学习内容,是教师创设情境重点要考虑的两个问题。下面结合实例具体谈一谈。1、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根据现实性的原则和笔者的教学实践,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如果选取的情境学生不熟悉或不感兴趣,那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如:在进行“生活中的数-可爱的校园”教

4、学时,我让学生观察他们熟悉的教室,要求他们说一说我们的教室有什么,有多少?学生通过观察,说出了教室里有 6 盏灯、2 扇门等数学问题。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2)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根据开放性的原则,选取的生活情境容量要大,要让学生从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看出多个数学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有关“8”的加减法时,我要 8 个同学上台模拟买电影票的生活场景,选取的 8 个学生有不同特征,性别上有男有女,穿戴上有戴帽子的,有戴眼镜的,有戴红领

5、巾的。这样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看出多个数学问题。台下的学生通过观察提出了“共有几个小朋友?” 、 “需要买几张票?” 、 “有几个男生?” 、“有几个女生?” 、 “戴眼镜的同学有几个?”等好几个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构建恰当的情境呈现方式(1)生活情境的呈现有多种形式。A、直接利用现实生活情景。如:学校、教室。B、模拟现实生活场景。如:模拟登长城、模拟赛车游戏。C、借助实物演示。D、利用多媒体课件、录音故事、幻灯片、活动图、图片等教具(学具)展示生活情境。E、通过游戏活动。游戏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特别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做游戏。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游

6、戏过程中学习数学,可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如:猜数、过河。F、讲童话故事。对童话故事的热爱是小学生的一种天性。通过讲童话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G、通过操作活动。皮亚杰说:“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 ”学生操作活动,是使学生身处情境之中,通过手、脑、口多种感官参与,去自主探索、主动发现的过程。它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2)选取合适的呈现形式。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根据趣味性、动态性原则,选取恰当的呈现方式,使课堂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得到完美的统一。具体来说有几下二种选取方法:A、尽量选取动态方式呈现情境。如:游戏、演示、多媒体等。如

7、:在教学有关“5减几的减法”时,我没有利用图片形式,而是用实物葡萄演示“摘果子”这一生活情境,学生看着新鲜的葡萄,提出摘下 2 个还有几个?摘下 3 个还有几个?等减法问题并思考解决的办法,收到很好的效果。又如:在教学 1-10 加减法的过程中,借助手指进行猜数游戏,简单方便,可以同桌猜,也可以小组猜,师生猜。学生百猜不厌。这样将书本上静态的情境转变成学生动态的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数学知识。B、多种方式综合运用。因受场地、条件的限制,有些生活情境不好表现出来,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表现。如:把教材中的提供的素材编成小故事,把小动物进行拟人化的处理,配上多媒体课件、图片或声音,使学生身处童话动物世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学“小猫吃鱼”时,教师配合教学挂图,用录音机播放小猫吃鱼的故事。然后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有趣的情境中,调动了的学生学习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