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758929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一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一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一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一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精讲篇目及名著导读 北郊中学 14、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情感目标:通过对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学生高度的爱 国热情,并激励学生认真学习。 发展目标: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引导学生创新写作,激发想象力和 发展思维的能力。二、教学重点1、了解小说的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4、领会本文运用语言、心理、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三、教学难点1、韩

2、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2、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 深刻 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3、 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 人物形象的写法。四、教学设想文章的自读是教学本课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质疑可 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语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 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 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 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探讨。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学生自读扫清文字障

3、碍学生诵读教师、学生质疑释疑 学生感悟。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3 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 19 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优秀短篇小说最后 一课 ,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什么一 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说,会产生如此的艺术魅力呢?简介课文背景及作者1870 年 7 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 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 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 50 亿法郎,并把阿尔萨 斯和洛林东部地区

4、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 1873 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 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 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都德是法国 19 世纪后半期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一生共创了 13 部长篇小 说,两部回忆录,一部剧本和四部短篇小说, 最后一课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 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检查预习注音:哽( ) 赚( ) 踱( ) 捂( ) 惩罚( ) 祈祷( ) 诧异( ) 宛转( ) 词语:宛转 懊悔 祈祷 哽咽 诧异(四)整体感知: 默读全文,说说文章思路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了解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以上“最后一课”为重点,让学生分组讨论

5、,让学生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文章的 思路。可能有如下几种:a、 课前、课上和下课b、 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下课c、 上课前,上课时小结:以上故事情节的三种划分法,都有道理,但比较而言,第一种更 为妥当,因为:它将故事情节分为三个部分:课前、课上和下课,突出了“课 上”的情景;而第二种将故事情节分为四个层次: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 经过和宣布下课、其中一、二部分意思相同,可以合并,都指上课之前,不必 单独划开;最后一种划法将故事情节分为两个部分:上课前、上课时,但不包 含“下课”的情景,缺少了故事的完整性。所以课文按第一种分法为好:第一 部分(110):写上课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见的

6、典型环境和课堂气氛;第二部 分(1123):写最后一课的经过,重点写了法语课,其次还写了习字课、历史 课与拼音课;第三部分(2429):写下课时的情景。(板书:课前、上课、下课) (五)重点学习与训练(以学生探究讨论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地去阅读课文,筛选课文信息,教 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 1、组织学生研讨分析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形象。(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可讨论,可朗读。要求学生根据预习内容回顾 全文,思考全文内容,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 你认为小弗郎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让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自由发言可能认为:小弗郎士是一个贪玩、调皮、捣蛋、不遵守纪 律、马虎、不认真学习、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

7、懂事、由于这是最后一课 而变成一个爱学习、同情理解老师,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然后教师进行调控,组织讨论“小弗郎士是一个由于这是最后一课而变得认 真听课的人的孩子”一种见解。明确:小弗郎士是由一个贪玩、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的孩子变 成一个爱学习、同情理解老师,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学生合作讨论,诵读小弗郎士的大段心理描写,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 究竟是什么使这样一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讨论,点 拨) 教师点拨:是朴素的爱国情感使这样一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发生了这样 大的变化。 2、你认为韩麦尔先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以学生活动为主,学

8、生可讨论,可朗读。要求学生根据预习内容回顾全 文,思考全文内容,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可能认为韩麦尔先生: 是一个可怜的人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是一个严厉的人是一个普通 的人是个温和而严肃的人是一个有勇气的人是一忠心耿耿的人是一个 爱国的人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然后教师进行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 。 )a 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镇上的一位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 40 年,课堂教 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 )b 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最后一次上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 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说不下去。教了一节课又一 节课 )c 韩

9、麦尔是一个爱国者(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自责及对阿尔萨斯人 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恨不得把全部知 识都教给我们。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 。课文七 处点至韩麦尔先生的爱国。 ) ( 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种“见解” 。结合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 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 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3、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 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

10、来的时候, 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 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 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 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 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 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4、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神态描写:“韩麦尔

11、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 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 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 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 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 “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 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 信念。 5 、讨论 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学生默读

12、课文,找出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6、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 ,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明确: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 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几句话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灵里轰然炸开, 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现在全明白了。“我的最后一堂法 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 “啊!这最后一课, 我真永远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对“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的深刻理解,也 表明他已经由天真幼稚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了。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 了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7、延伸 提问:

13、同学们学习了最后一课后,你受到了哪些教育?明确:失去国土的法国人民这样热爱他们的民族语言,这样热爱他们的 国家!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热爱中华民族 的语言,我们要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在写作上,我们要学习本文通过 典型环境,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 格的写法。17、 失根的兰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以“失根的兰花”为题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在本文中所寄托的爱 国情感。 2、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 合作 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14、。 二、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本文题目的深刻含义,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品味文章的语言,朗读重点句子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 3、仿造比喻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朗读,掌握字词。 四、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读书指导、讨论、练习法 六、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听一听,激情导入(播放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啊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同学们,对于离乡背井的人们来说,剪不

15、断、理还乱的,无疑是那悠悠 的乡思和绵绵的乡愁。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不着一个“愁”字,却道出 了写不尽的乡愁;台湾诗人余光中以乡愁为题,反复咏唱,直抒胸臆,也 还是那化不开的两个字:乡愁。 台湾作家陈之藩在失根的兰花中就表现了这种刻骨铭心的思乡爱国的情感, 读来令人动容。 (兰花为背景,多媒体出示题目) (二)读一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语调舒缓、沉郁) 。 2、读读写写 屏幕出示以下字词,注意一下字词的形、音、义。 Tn t jio zhu wi zh hu zhu h 坍 塌 嚼 菜根 点 缀 枯萎 栅栏 喧 哗 拙 重 群山万壑 ng lng x j ju chu chu ch 诗意盎然 飘 零 晨曦 ( 咀 嚼 辍 学 啜 泣 相形见绌 ) 学生读读写写,并辨析生字。屏幕出示答案。 3、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出示问题: 文章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只要能抓住主要内容思乡爱国,语句较完整,就应予以肯定。 ) 教师评价总结:(屏幕出示:文章通过作者看花而引起的对自己经历的回顾, 抒写了自己漂泊异乡之苦,表达了作者深沉真挚的思乡爱国之情。 ) 请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