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打造!!选修4_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复习提纲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754363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心打造!!选修4_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心打造!!选修4_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心打造!!选修4_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心打造!!选修4_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心打造!!选修4_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心打造!!选修4_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心打造!!选修4_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复习提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1 页选修选修 4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秦始皇一、秦始皇1 1、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1)时代趋势: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2)国力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3)个人条件: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雄才大略。(4)重用人才:破格录用一批谋臣猛将:善于发现人才,礼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2 2、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为什么他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为什么他被称为

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措施措施: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 经济上: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移民垦荒,鼓励耕织;统一货币、度量衡;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经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文化上:统一文字,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焚书坑儒,统一思想。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原因原因:秦始皇统一全国,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采取了措施巩固了统一,所以说他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3 3、秦始皇的暴政有何表现?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始皇的暴政有

3、何表现?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暴政:暴政: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横征暴敛:修长城、仿建六国宫殿、建阿房宫、郦山陵。严刑酷法秦亡的原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4 4、怎样评价秦始皇?、怎样评价秦始皇?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

4、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他的暴政又导致秦很快灭亡。二、唐太宗二、唐太宗1 1、唐朝初年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唐朝初年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1)治国思想上:他唐太宗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随亡教训,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3)用人策略上:他任用贤良,虚怀纳谏。(2)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加强了君权。重视法律,颁行唐律 ,体现仁义为本,刑法为末的原则。(3)经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继续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使唐初社会经济逐步复苏

5、。(4)文化: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5)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采取“战而后和”的政策,在厥地区设羁羁糜府州进行管辖;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与吐蕃和亲,促进汉藏的友好和西藏地区的发展;使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6)外交:采取开放的政策,设立鸿胪寺;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对外来文明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增强了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2 2、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中有何历史作用?、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中有何历史作用? 唐太宗

6、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他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巯缓刑罚的政策和文德治国的思想,大大完善科举制,对少数民族采取按抚、怀柔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王朝带来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升平景象,形成贞治之治的局面,为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结,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因此,唐太宗做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三、康熙皇帝三、康熙皇帝1 1、康熙初年面临什么形势?他为巩固

7、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什么贡献?、康熙初年面临什么形势?他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什么贡献?面临的形势:(1)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2)沙俄势力正在东来。 (3)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4)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三藩) (5)满汉矛盾尚未平复。贡献:(1)巩固统一国家的活动:A 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消除了割据、分裂的隐患,加强了国家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有助于清除积弊,促进经济发展,安定民生。B 收复台湾:启用郑氏降将施琅。收复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C

8、三征噶尔丹,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D 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E 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2)维护国家主权的活动:抗击沙俄入侵,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 ,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历史影响: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2 2、 如何评价康熙帝如何评价康熙帝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 功绩:管理边疆: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五世班

9、禅、平息“三藩之乱” 、收复台湾并设台湾府抗击沙俄第 2 页 共 11 页发展经济:治理黄河,奖励垦荒,厉行节俭等消极: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东西方的先哲 一、孔子孔子1 1、 孔子的生平:孔子的生平:(1)自学礼乐:15 岁时立志学习礼乐,后成为儒士,苦研诗书礼乐,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已任。(2)从政失败:50 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恢复 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3)周游列国:55 岁时,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没被采纳。(4)献身文教:68 岁时回到重国,整理编订六经,专门从事教育。2 2、

10、 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时代:(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礼崩乐坏” (2)“周礼尽在鲁” 影响:1、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 2、孔子提出“仁”(核心),反对暴政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3 3、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有什么地位和影响?、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

11、评价?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有什么地位和影响?主要内容:主要内容:A A 思想思想:(1)“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2)核心: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3)中庸: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

12、互相限制。B B 政治政治: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步改良。C C 教育:教育:(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教材。地位和影响:地位和影响:A A 对中国:对中国:(1)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2)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

13、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3)“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B B 对亚洲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C C 对欧洲对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二、二、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简述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1、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17 岁时在雅典阿卡德米学园学习,师从柏拉图,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被称“学园的灵魂”前 343 年,亚里士多德成为

14、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之师。为师期间,利用优越条件,继续研究各类科学,学术思想进一步发展。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历山大征服希腊后,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被称“逍遥学派” 。提出“中庸之道”。2 2、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科学成就及对人类的贡献:、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科学成就及对人类的贡献:哲学:A A 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 ,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和唯心主义之间。B 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

15、的中心,生物学: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物进行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物理学:在物理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逻辑学:提出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教育:创办“吕克昂”学园,著书讲学。伦理学:提出“中庸之道” 。3 3、评价亚里士多德:、评价亚里士多德: 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一方面总结了古希腊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一些规范性的理论,在西方文化界产生了长久深刻的影响。 “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 ,他系统的论著,分门别类的讨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 他的作品是批判和发展的。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使他继承

16、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他是一个职业教师,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局限: 基本哲学观是徘徊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体现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局限性。第 3 页 共 11 页4、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主张的差异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主张的差异(1 1)哲学思想:)哲学思想:柏拉图: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亚里士多德:思想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物体由形式和物质组成(2 2)政治主张:)政治主张:柏拉图:理想国是哲人统治的国家,其次才是法治国,亚里士多德:法治优于人治5 5关于中西方思想中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中庸”的比较:的比较:相同: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 ,反对两极。不同:不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 “过犹不及” 。亚里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