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739845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3.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莱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莱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莱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莱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莱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莱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莱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莱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 年)莱州市人民政府二四年一月12目 录第一部分 莱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一矿产资源形势.2(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2(二)矿产资源及其特点.3(三)勘查开发状况及问题.5(四)供需形势与保证程度.9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12(一)指导思想.12(二)基本原则.12(三)规划目标.14三矿产开发规划分类、分区和矿山准入条件.19(一)矿产开发规划分类.19(二)矿产开发规划分区.19(三)矿业区划.21(四)矿产最低开采规模限定.21(五)新建矿山准入条件.22四主要规划区的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23(一)莱州北金矿矿业区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

2、保护 .23(二)柞村石材矿业区勘查、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 .282(三)粉子山滑石、菱镁矿勘查、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30(四)浞河铁埠铁矿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32(五)龙王埠水泥大理岩矿业区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33(六)土山卤水限制开采区的开发与保护.33(七)其他矿产勘查、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 .35五规划实施保证措施.37(一)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规划意识.37(二)完善规划体系,加强规划实施管理.37(三)强化监督管理,维持正常管理秩序.38(四)建立和规范矿业权市场,推进资源有偿使用.38(五)改善投资环境,拓宽矿业融资渠道.39(六)坚持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水平.39

3、3第第 一一 部部 分分莱莱 州州 市市 矿矿 产产 资资 源源总总 体体 规规 划划1莱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在新世纪之初,在国内国际新形势下,莱州市矿产资源和矿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了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和实现“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 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烟台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山东省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规程、 莱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等有关规定,密切结合本地矿产和矿业实际,制定莱州市矿产资源

4、总体规划,简称规划。本规划是莱州市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以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所作的总体安排,是全市矿产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政策性和指导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矿业活动的重要依据。本规划以 2000 年为基准年,2001 至 2005 年为近期规划,2006 到 2010 年为远景规划。 规划适用于本市所辖行政区域。2一矿产资源形势一矿产资源形势(一)(一)经济经济社会社会发发展概况展概况莱州市位于山东半岛北部、渤海南岸,陆域总面积 1878平方公里,海岸和岛岸线长 108.70 公里,人口 87.21 万人,辖文昌路、文峰路、城港路、永安路、三

5、山岛 5 个街道办事处和沙河、朱桥、郭家店、金城、平里店、驿道、程郭、虎头崖、土山、柞村、夏邱 11 个镇。全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0 年国内生产总值 121.3 亿元,占烟台市国内生产总值的 13.8%,居第二位, “九五”期间年均增长 9.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3882 元,高于全省人均水平 45%。地方财政收入 4 亿元,年均增长21%。全市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17.2:48.3:34.5。工业增加值 54.5 亿元,年均增长 11.3%。矿业是工业支柱产业。黄金业、石材业、盐业、滑石业是矿业的支柱产业,其矿产品产量分别占全省同类矿产产量的 25%、44%

6、、10%、32%。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7612 元和 3520 元,年均增长 12.3%和 6.8%。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备,投资环境继续改善。莱州港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港口吞吐能力 270 万吨。正在建设的德龙烟铁路和威乌高速公路贯通市域。通信网络齐全,水、电供应能适应生产、生活需要,文化、教育、科研和旅游设施配套。经济开发区和专业园区建设发展很快,工贸繁荣,2000 年商品出3口总额 1.09 亿美元。前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 1.15 亿美元,已投产的“三资企业”累计达到 192 家。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初见成效。(二)(二)矿产资矿产资源及其特点源及其特点经过建国以来 50 余

7、年的地质矿产调查与勘查,市域内累计发现矿产 34 种(含亚种),矿产地 91 处,分布于山区、平原和近海海域。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 17 种(含亚种),矿产地 52处(见附表 1、2 和附图 1)。具有经济开发意义的矿产有金(伴生银、铜、铅、硫铁矿)、铁、菱镁矿、滑石(共生滑石岩)、白云岩、萤石、高岭土、长石、型砂、天然卤水盐(伴生溴)、饰面用大理岩、饰面用花岗岩、水泥用大理岩、普通建筑石料、建筑用砂、砖瓦粘土、矿泉水等。莱州矿产主要有如下四个特点:1.矿产种数、总量较多,优势矿产突出。在探明和保有储量的矿产中,菱镁矿储量占全省首位,金占第二位,石材、滑石、天然卤水占第三位。2000 年矿产保有

8、储量潜在总值 296.2 亿元,占烟台市矿产潜在总值的 25%,人均占有矿产潜在总值 3.4 万元,高于烟台市人均水平。矿产资源结构以金和重要非金属矿为主,具有胶东区域矿产的特点。2.矿产资源分布面广,区域特色明显。金矿几乎全为岩金矿,岩金的 98%以上又是蚀变岩型金矿,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市域北部的“三仓金矿田”(面积 40 平4方公里)和“焦新金矿田”(面积 56 平方公里)。有大型矿床 5 处,中型矿床 3 处,小型矿床 8 处。累计探明金基础储量约 310 吨,保有金基础储量 182 吨。菱镁矿、滑石集中分布在粉子山优游山矿田, (面积24 平方公里)。有大型菱镁矿床 2 处、中型矿床

9、1 处,中型滑石矿床 3 处。累计探明菱镁矿基础储量 18553 万吨,保有基础储量 17042 万吨;累计探明滑石基础储量 440 万吨,保有基础储量 155 万吨。大理岩、花岗岩石材,集中分布在市域南部的柞村矿田(面积 44 平方公里)和南宿矿田(面积 12 平方公里)。有大型矿床 4 处,中型矿床 6 处,小型矿床 6 处。累计探明基础储量34593 万立方米,保有基础储量 33845 万立方米。天然卤水盐集中分布在市域西部的土山盐田,含卤水层由陆地向海域延伸,面积 135 平方公里。累计探明基础储量2256 万吨,保有基础储量 1482 万吨。铁、萤石、长石、水泥大理岩等矿产的分布也相

10、对集中,具有区域性特色。3.矿产以大、中型矿床为主,资源整装性好。在经过审批储量的矿产地中,有大型矿床 11 处,中型矿床 17 处,小型矿床 24 处。在各类主要矿产的储量中,大、中型矿床储量所占的比例是:金矿占 96.7%,菱镁矿和滑石占99.6%,石材矿产占 99.2%。54.伴生矿产较多,选冶性能好。金属矿、特别是金矿中伴生有益组分比较多,矿石质量中等,但矿产开采、选矿和冶炼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较好,比较易于综合开采、综合回收和综合利用。2000 年从金矿开发中大约综合回收银 15 吨、铜 550 吨、硫铁矿精矿 20 万吨;从天然卤水制盐中回收溴素 3000 多吨。收到较好的资源效益

11、和经济效益。(三)勘(三)勘查查开开发发状况及状况及问题问题1.地质矿产调查新一轮 1:20 万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重力测量、地球化学测量、1:10 万航空磁力测量、航空放射性测量已涵盖全市。1:5 万地质调查已完成市域面积的 80%。在重要成矿区(带)做过 1:5 万和 1:1 万综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及异常查证和矿产普查。对金矿、菱镁矿、滑石矿等主要矿产重点做过矿产地质调查研究、成矿区划和资源总量预测。省国土资源厅新一轮成矿区划,在莱州境内划出级成矿远景区 5 个,其中金成矿远景区 3 个,铁和天然卤水各 1 个。经中、大比例尺金矿资源总量预测,总资源量约 600 吨,除已探明

12、的资源储量外,潜在资源量约 300 吨。 2.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总体勘查程度为 57%。在已勘查的矿产地中,各种勘查程度所占该种矿产地的6比例是:金矿:勘探的占 44%,详查的占 13%,普查的占 43%,总体勘查程度较高。铁矿:详查的占 50%,普查的占 50%,总体勘查程度较低。菱镁矿和滑石:勘探的占 17%,详查的占 50%,普查的占33%,总体勘查程度较高。天然卤水:详查的占 100%。花岗岩和大理岩石材:详查的占 6%,普查的占 94%,勘查程度很低。其它矿产的勘查程度大多不高。勘查的矿产地及资源储量见附表 1 和附图 1。到 2000 年末,有 10 个探矿权人登记有效勘查项目 40 个,其中金矿 35 个,滑石矿 3 个,水泥用大理岩 2 个。3.矿产开发利用2000 年,全市开发矿产 21 种(包括伴生矿产 4 种),矿山1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