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教育路上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1717632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走在教育路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行走在教育路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行走在教育路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行走在教育路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行走在教育路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走在教育路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走在教育路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走在教育路上 我的工作实践及专业成长掠影 一、责任、激情:专业成长的基础 一九八九年七月十六日,刚刚师专毕业的我,到大赵乡中学报到。我骑车穿过一条 近二十里的土路,走过了五个小村庄,拐过一条破破烂烂的小街,一路问来,走进 了大赵中学的门。一进校园,趟过满院的污水,看到的是几排破旧的砖瓦房,墙皮 斑驳脱落,窗户呲牙裂嘴,室内桌凳狼藉,黑板上乱七八糟,我想这就是教室了。 再往后院一望,荒草满地,荆棘丛生,并有虫鸣蛙叫的声音传来。我不禁呆住了。 这难道是学校吗?这难道是我将要工作、栖息的地方吗?怪不得人们都说大赵是全 县最偏僻、条件最差的学校呢? 人对生命中的第一次是充满激情的。我对当教师是做了充

2、分准备的。从小学起我就 盼望着能有朝一日登上讲台,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教给我的学生们。也就是在高三选 择志愿的时候 ,我的梦很美满,希望能成为一个语文教师,课堂上同学生一同徜 徉在书海,课余进行写作。对教师工作的向往,冲淡了学校环境差带给我的情绪影响。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当校长告诉我担任初二 一班班主任时,我便急匆匆跑向了教室。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想着要向学生说的话;其实这些话在我心里已经准 备了很久。走进教室,乱哄哄的学生们静了下来。我急匆匆登上讲台,迫不及待地 讲道:“初二是初中生活的过渡阶段,在这一年里认真学习的同学将蒸蒸日上,否则 将节节败退。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要耐得住

3、寂寞、坐得住 冷板凳;学习不是凭死用功就行的,要讲究方法,要注重思考,要劳逸结合。”我 滔滔不绝对学生们讲着,恨不得把自己十多年的学习感悟都说给学生们。这些话在 我心里已经酝酿了多年,如今终于发酵了。学生们静静地听着,眼里露出求知若渴 的目光。我心里充满了初为人师者的自豪,愈加激情澎湃地讲起来:什么要养成好 习惯啦;什么要管住自己啦;什么要聚精会神啦 一讲就是二个多小时,放学 了,天黑了下来。我只好煞车打住。下课后,学生们纷纷围上来,好奇地问长问短, 问我家是哪里的,问在哪儿上的大学,问学习有哪些好方法,我一一同他们说着、 谈着,我也问他们的姓字名谁、学习情况等等,谈话间师生已消除了陌生感,彼

4、此 亲切、融洽,我陶醉在了同学生交流的幸福中。当学生们离开时,已经是晚上九点 多了。这时,我才想起还没有吃饭,但是一点也不觉得饿;接着,我又兴致勃勃地 研究起学生档案来,竟然一下子看到凌晨三点。现在想来,那时工作起来常常通宵 达旦,靠得是激情啊!靠的都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记得有这样一句名言: “因为我热爱自己,所以我热爱我的职业,因为我热爱自己 的职业,所以我热爱我的学生 ”。这句话给了我深刻的启迪:鉴于对自己生命质量 的负责,对学生生命质量的负责,使我在教学工作中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疏忽。近 十七年的教学生活,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不是一句句豪 言壮语,不是一次次不切实际

5、的空想幻想,而是在于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平平凡 凡的小事。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就在上好每一节课的精心设计中,在批好每一次 作业的心神专注中;在每一次与学生沟通的倾心长谈中;生命质量的提高,就在无 私的奉献中,在忘我的付出里,汗水的芬芳里 为了全面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承蒙领导的信任,我先后创办了校刊河畔心 迹,从创办到现在,它们在全体领导与师生的热情支持、关注与厚爱中茁壮成长 起来。它们的创办为师生们提供了一方展示自我、放飞心灵的舞台,为家长与学校 和教师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沟通、了解和交流的桥梁。虽然它们只是校级小报,不 能与大型报刊相提并论 ,但他们每一期的诞生所经过的程序却是一样的。从组稿、

6、审稿、选配插图、定稿到排版、送版再到一遍又一遍的反复校稿,直至交付印刷, 其间的每一道程序都马虎不得。如果没有大量时间与精力的付出,就很难保证质量。 而且,这一切都需要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情况下去完成,这就对我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需要我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了提高质量,为了不延误报纸的出版日期,我 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那一个个深夜里仍然灯光不熄的夜晚,那一回回绞尽脑汁 夜不能寐的时刻,那一次次交付印刷之前的亦喜亦忧,都记录着我滚烫的热情。因 为,我不敢辜负领导及老师们对我所寄予的信任与厚望。在重托面前,除了不遗余 力的付出,我别无选择。 回忆十七年,我颇引以自豪的是教了十二年的毕业班。因为能教

7、好毕业班是一个教 师能力的标志。但是,教好毕业班又谈何容易啊!来自社会、学校的压力不说,仅 个人压力的也足够使人崩溃的。九八年,我校毕业会考成绩很好,只有一科比所竞 争的兄弟学校差一点,同事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大家在办公室里欢声笑语,而 有一位教师却哭喊起来: “你们吵什么呢?难道不知道俺心里难过吗? ”我们理解 她所承受的打击和压力。并且也早已为她的失败找出了可以谅解的理由:基础薄弱、 对手力量强等。但是她自己是不能原谅自己的,这就是无形的压力。教毕业班就意 味着寝食不安;教毕业班就意味着没有节假日、星期天;教毕业班就意味着无暇常 回家看看;教毕业班就意味着不能常带妻儿转转。一九九二年六月

8、的一个星期六, 我有事回到家中,夜里下起了大雨。但是,我要赶回学校上课。早五点钟,我就披 上雨衣上路了。明集到大赵有二十多里路。记得那天,风雨交加,路极难走,又是 顶风,我跌倒了爬起来,跌倒了爬起来,只好推车趟水前进,一路上,深一脚,浅 一脚,等到学校时,全身湿透了,我变成了一个泥人。结果,那天,校长检查全勤 时,有一大部分师生因雨未能到校。我那时是不是有些傻呢?现在想来,正是靠了 这股傻劲,自九六年选调进入县直学校,我已经教过了六年毕业班,成绩都是全县 第一名,均得到了县教研室的表彰。在县直教毕业班的二千一百九十个日子里,我 和其他老师一样,拧紧了生命的发条,同学校、学生同呼吸共命运,诚慌诚

9、恐,唯 恐有什么怠慢,象虔诚的基督教徒一样一步步跪爬向麦加圣地。每年的会考、中考 前后,我们的压力达到了顶点,考前的猜题、押题,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大 有“黑云压城城欲摧 ”之势;考后在等待成绩的日子里,那心真是提到了嗓子眼,在 担心、害怕中期盼成绩的到来;如果成绩真得来了,又不敢去看,往往先在一边打 听;好了便欣喜若狂,激动得好几天寝食不安;差了便痛不欲生,大有无颜见江东 父老之感。总是做不到好梦,要么是考题辅导不到位,要么是学生考砸了,常常是 一梦醒来满头大汗,满脑子的考题、分数、学生,简直成了神经病。有时想,何必 这样在乎呢?胜负乃兵家常事吗?但是,想得开,却放不下。哪一个老师能潇洒

10、得 说成绩与自己无关呢? “举杯销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 ”,越是说不在乎,便越 是在乎。也许这就是责任和道义吧! “我是一个教毕业班的老师 /天天生活在压力和 痛苦之中/春去了/秋来了/付出了耕耘的汗水 /收获丰收的果实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就没有充实/没有痛苦就没有追求就没有丰收 /我愿做一个毕业班的老师 ”。 二、爱生、乐教:专业成长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作为教师,首要的能力就是: “深深热爱孩子,有跟孩子们在一 起的内在需要,有深刻的人道精神,有深入到儿童精神世界中去并了解和决策每个 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特点的能力。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11、;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自 己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学生,献给教育事业。 由于我喜欢教育,干得比较踏实。工作十七年中有十三年考核优秀。常常有好心人 人问我这些成绩是怎么取得的,问我是怎样教的。有些中肯的同志总认为我有什么 好一些的工作方法。其实,凭心而论,我的教学成绩无论在乡镇工作时还是在县直 工作时都不是最好的。这也可能是由于语文这个学科决定的。因为语文同数学、英 语相比很难比别人高出多少。有时,与本校同学科、同年级的老师相比,我也不是 最好的。但是,我是属于那一种成绩比较稳定的。这也是有些老师总问我有什么好 的教法的原因。有什么好的方法呢?我自己也很难概括

12、得出来。读教育部编辑的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我恍然大悟:教育成功的源泉在于对学生的爱。斯霞 老师将七十年多年教师生涯成功的真谛归结为爱。反思自己十七年的教学经历,无 论在哪个地方,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教哪个年级,无论用哪套教材,我都没敢忘记 对学生的爱。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爱优生,更不能歧视差生。这些年 来,无论接管哪一级学生,我总是先与差生促膝谈心,生活上多给予关爱,课堂上 多提问,树立起他们上进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爱学生就要最大限度的宽 容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万万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 我生性怯懦敦厚,凡事总怕对人不起,平时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

13、想得少。我的这 种心境正好适应于教学。刚开始教学的时候,不懂什么教育理论,但是我本能的对 每一个学生好,潜意识里尊重每一个学生。我曾经让离家远的学生吃住在我的宿舍 里,曾经请学生同我一起备课,曾经请学生上讲台讲课,曾经指导学生自编课本剧, 曾经指导学生自办文学刊物。后来,学习了新的教育理念,我认识到我的这些朴素 做法正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爱学生,就要为学生的终生负责。时下,还处 于“抓素质教育轰轰烈烈,搞应试教育扎扎实实 ”的年代,老师们在无奈中靠挤时间、 大训练量、逼迫学生来提高质量。正是意识到这点,我在教学过程中,无论设计教 学情境还是组织教学都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

14、,坚决避免为了 个人利益而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现象。爱学生便是我教学成绩比较稳定的法宝。是 的,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 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这 便是我为师十七年的感悟。 三、读书、写作: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有思想、有智慧的教师,做到不人云亦云,不唯书唯上,不 墨守成规,有专家说,最好的方法就是: “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古典的心情对 待学习,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 学习。”在孔子看来, “学而不厌”是教师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 “学而不厌”体

15、现着 教师内心的开放、永不满足与不断进取。作为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只有做 到“学而不厌”,才能保持教学的源头活水,才能创造有生命、有活力的课堂。关于 学习的重要性, 学记中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而知不足,教然而知困。知不足,然而能自 反也;知困,然而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学,因为教而日有所进;教,因 为学而推陈出新,学和教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读书、读书、再读书! 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要求的。 ”苏霍姆林斯 基在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时,就规定教师读书是一条 “金科玉律”。他说:“教师必 是读书爱好者:这是我校

16、集体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已成为传统。一种热爱书、 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 教师要多读书,读书能积淀教师的底气。读书可以提升教师的智慧;读书可以丰厚 教师的底蕴;读书可以增长教师的学养;读书可以开拓教师的视野。教师应该有自 己的读书计划,应该有选择、有计划地读书;没有广泛的阅读,就没有广阔的精神 空间;没有系统的阅读,就没有丰厚的创造教育的人文底蕴。教师读书没有任何借 口,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 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 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 在静夜中捧读一本好书,是一种略带忧郁的享受。夜深人静,手捧好书一卷,常常 有这样的感受:翻动着或新或旧的书页,呼吸着时浓时淡的墨香,似乎空气中游动 着的便是这些书中人的影子,流淌的是他们思想和心灵的声音。夜深灯影中书味无 穷。从纸页中走出来,他们在跟我对话,低语,有的我会忘记,有的便组成了我的 骨肉,融化到了我的血液,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需伪饰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