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1710366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省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省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江省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江省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浙食安委办200624 号浙江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浙江省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浙江省食品放心工程 三年规划的通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浙江省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已经省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你们结合实际,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浙江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浙江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文件- 2 -浙江省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建设,根据全国整顿与规

2、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编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划和全国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的部署,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背景概述食品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省历来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的部署,结合浙江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进一步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秩序,全面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积极推进食品安全“三网”长效机制建设,全省食品安全工作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活动有所遏制,食品安全形势总体趋好。我省是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大省。2004 年全省食

3、品工业总产值达 788.37 亿元,出口交货值 161.42 亿元,实现利税 161.03亿元。全省现有各类食品生产企业和加工场所 4.89 万家,从业人员 18.51 万人,年产量达 5000 万吨。食品经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3 -近 30 万家,其中批发经营 6.42 万家,零售 18.49 万家,从业人员约 100 万人。餐饮业单位 15.61 万户,其中宾馆、饭店、饮食店9.68 万户,集体食堂 1.21 万户,食品摊贩 4.72 万户,从业人员达 49.25 万人。在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一)初级农

4、产品生产源头污染难以较快好转。农产品追溯制度不完善,标准化总体水平不高。近年来, 虽强化了农业投入品的整治和监管,但各地环境污染、滥用甚至违禁使用高毒农药,导致蔬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或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时有发现,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严重。畜禽饲养过程中滥用饲料添加剂和兽药,非法使用“瘦肉精”及生长激素,致使肉、禽、奶、蛋等制品质量堪忧。水产养殖中违规使用氯霉素等禁用药物,滥用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保鲜剂,虾、鱼等水产品质量安全仍是隐患,重金属超标严重。(二)生产加工领域食品安全基础薄弱。我省食品生产加工业近 80是个私企业,72%为 10 人以下小厂作坊,20左右的企业属季节性生产,生产条件

5、和管理较差。违规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滥用或超量使用增白剂、防腐剂、食用色素等加工食品,掺杂使假,生产劣质奶粉、伪劣饮品和其它有毒有害食品等问题屡禁不止。(三)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够规范。全省近 30 万家食品经营单位小且乱,溯源管理难,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 4 -不合格包装物。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的现象仍有发生。在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过期变质食品等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危害农民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四)食堂餐饮业安全隐患仍然较多。餐饮业点多面广,不少小饮食店设施简陋,从业人员卫生意识差,流动性大,无卫生许可

6、证营业、未健康体检上岗现象比较普遍。农村筵席、乡村学校食堂、民工食堂、快餐店和城乡结合部流动饮食摊点,卫生状况更差,成为食物中毒的多发地点。2004 年我省各地上报食物中毒达 223 起,中毒 4175 人,死亡 5 人。另外,不洁水源和不良饮食习惯,也成为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目前,我省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一是食品行业生产力水平不高。食品行业从种植、养殖、加工、流通到餐饮等各个环节普遍存在小、散、乱、差的问题。产品标准滞后,检验检测不严,管理水平低。二是食品消费安全意识较差。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一些偏远农村,食品消费水平普遍偏低,使假冒伪劣食品有一定的销售市场。

7、部分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弱,特别是一些低收入群体往往成为以低价为诱饵的伪劣食品的受害者。三是食品安全面临新的挑战。转基因等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食品生产新原料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国外重大动植物疫情不时发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威胁。制假售假者的手段和花样不断翻新,也使监管和打击的难度增大。面对我省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严峻形势,我们要深- 5 -刻认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工作的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坚持整顿与规范并重,打击与建设同步,近期与长期结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工作思路,加大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整治力度,深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进一步

8、规范我省食品市场经济秩序。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平安浙江”建设,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全面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建设。在着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建设长效机制,促进全省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二)总体目标通过三年努力,使我省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食品安全事故大幅度减少;以农村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

9、督网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基本建立;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和监管体制不断完善,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信用信息体系更趋科学有效;食品企业的安全责任和意识显著增强,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明显提高;进一步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不- 6 -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消费需求。20052007 年,我省食品安全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是:1、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 80%以上,出口农产品基地应用实施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率达 90%; 2、主要农产品基本达到无公害要求,大中城市的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鲜活农产品抽检质量安全

10、合格率达到 95%;3、建立 10 个国家级、30 个省级渔业标准化示范区,新增 250 个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4、11 个市城区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 98%以上,县城生猪定点屠宰率达 85%以上,乡镇生猪定点屠宰率达 70%以上。注水肉和病害肉上市现象基本消除,生猪及其产品中违禁药物平均检出率低于 1%;5、基本完成 28 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任务,对重点食品质量监督抽查覆盖率达 100%;6、实施以经营企业自律为主的食品准入制度,设区市的大型市场、超市的食品进货索票索证率达 100%;7、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其中餐饮业、学校食堂达到 95以上,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得到有效

11、遏制;8、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案件及时查处,食品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9、 “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基本普及,食品安全“三网”长效监管机制初步建立;- 7 -10、设区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开展,设区市和绝大多数县(市)建成食品安全信息网。三、工作任务(一)深入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强农产品质量源头监管1、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能力建设。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加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国家级和省级渔业标准化示范区以及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力度,加强对产地灌溉水、土壤、空气环境的监督性监测,评价产地环境的安全性。加快特色优势农产

12、品省级标准的制定,率先形成一批蔬菜瓜类、茶叶、水果、食用菌、畜产品、中药材等 6 种特色优势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示范区。提高全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标准化生产覆盖率、出口农产品基地应用实施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率。制定渔业省级地方标准60 项,新增 300 个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全省养殖证发证率达到 90%以上。进一步规范农产品认证工作,引导农产品科学种养,发挥农产品生产基地龙头作用,建立健全农产品认证体系。加强农产品认证监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认证的有效性。2、增强农业投入品监管能力,健全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对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肥料、种子、种苗(养殖)等农业投入品生

13、产、经营的监管,深入开展农药及农药残留、兽药及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农民宣传普及安全使用农药、兽药、渔药、饲料添加剂等知识- 8 -的力度,加强对农民和农业企业的技术支持。力争到 2007 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出口农产品达到国际标准或国外同类产品水平。不断完善省农产品、畜产品质检中心设施,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初步建立起由省、市、县三级组成的布局合理、层次清晰、专业齐全、反应快捷、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3、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点,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定期发布农产品农药残留、

14、兽药残留等质量安全监测信息。逐步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范围, 2007 年覆盖全省 11 个市的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加强对农药、兽药残留以及“瘦肉精”、氯霉素污染的监测,建立并完善全省种植业产品农药残留、畜产品中药物残留及“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使用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例行监测工作,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组织实施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控,对我省大黄鱼、河鳗、对虾、甲鱼、梭子蟹、青蟹、河蟹、泥蚶、蛏子、海捕虾及其制品等 10 大类重点水产品的药物残留进行监控抽样检测。2005-2007 年内计划对初级水产品生产环节安排 7500 个样品的药物残留抽检,抽检合格

15、率保持在 90%以上。4、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切实提高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有效途径,与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相结合,与农产品包装、标识管理相结- 9 -合,逐步实现生产过程有记录、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二)大力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提高食品生产质量安全水平1、全面整顿食品生产加工业。全面清理和整顿食品加工企业,强化企业法人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实施分片式定责制监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监管网络,2005 年试点,2006 年

16、在全省推行。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2005 年启动茶叶、挂面等 13 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2007 年 28 类食品全部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力争使我省大中型食品企业基本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到 2007 年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出厂自检能力达到 100%,对重点食品质量监督抽查达到全覆盖。建立食品企业信息库,企业的诚信失信记录全面、准确、完整。2、加大对食品生产违法行为的查处。食品质量案件查处率达到 100%,食品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集中力量打击城乡结合部等监管薄弱区域的制售假劣食品行为,基本取缔遍布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非法小作坊。2007 年在全省城镇基本消除食品无证生产加工行为。3、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力争用 3 年时间在现有检验检测资源的基础上,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确保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建立健全以国家级食品实验室为龙头、省重点- 10 -食品实验室为骨干、县(市)专业食品实验室为基础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进一步完善食品企业严格自检、检验机构接受委托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