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概论 3 3第三章 中世纪与基督教文化第一节 中世纪与基督教会的发展 一、中世纪(5 世纪—13 世纪)的社会状况1、日耳曼民族与大入侵日耳曼人是一个庞大的部落群,包括哥特人、汪达尔人、勃艮第人、撒克逊人、朱特人、盎格鲁人、法兰克人、苏维汇人、查提人、伦巴第人、希列维昂人(斯堪的纳维亚)等,大约在公元前 4 世纪前后从北欧迁入中欧 南欧土著身材矮小、黑发日耳曼人蓝眼睛、金色头发、身躯高大参考书目:凯撒《高卢战记》 ,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公元 410 年,西哥特人在阿拉克力王(370?--410 年)率领下,攻陷罗马,抢掠三日公元 455 年,汪达尔人再度攻陷罗马,烧杀抢掠 14 天公元 476 年,雇佣军首领奥多维克废除了罗马帝国最后一位皇帝罗慕洛斯-奥古斯都,此后,日耳曼部落纷纷进入罗马:东哥特人攻占了意大利,法兰克人和勃艮第人征服了高卢,西哥特人和苏维汇人进入了西班牙,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到了不列颠此后 300 多年为“黑暗时代” ,西方始终没有统一的政权2、日耳曼人皈依基督教公元 3 世纪末叶,在西哥特人居住的地区出现了最初的教会组织西哥特人、东哥特人、汪达尔人、勃艮第人和伦巴第人等,都在入侵罗马帝国之前就先后皈依了阿里乌派基督教。
公元 486 年,法兰克人首领克洛维统一高卢和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部等) ,建立法兰克王国公元 496 年,加入基督教在法兰克人影响下,勃艮第人、西哥特人、英格兰人、伦巴第人先后加入基督教公元 7 世纪中叶以后,基督教完全控制了意大利、高卢、西班牙、不列颠等地在粗俗不堪的日耳曼蛮族王国里,基督教会充当着一个文明教师的角色3、封建制与庄园经济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制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封建制,它由“宗主”(Suzerain)或“领主” (lord)与“封臣” (Vassal)之间的层层分封的金字塔形结构所组成4、日常生活状况(1)农奴的生活对于绝大多数农奴来说,饥饿问题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首要问题,儿童大量夭折,疾病无法有效治疗,瘟疫流行,居住环境简陋而肮脏整个封建时代人们最长的平均寿命不过 42 岁,而在此期间的某些阶段,如黑暗时代的末期,人们的平均寿命甚至还不足 30 岁2)王公贵族的生活主要食物有肉、乳酪、洋葱、白菜、萝卜、豆类,水果仅限于苹果和梨子12 世纪之前,不知咖啡、茶、香料为何物,糖极其稀罕,只有生病时当药吃二、教会组织与修道院1、教会组织:使徒负责建立教会,先知和牧师负责宣扬、阐释上帝旨意,主教和执事负责监督教会工作。
2、修道运动的创始者是公元 3-4 世纪的埃及人安东尼,他 20 岁时因有感于耶稣让财主变卖财产分给穷人的劝勉,弃家到尼罗河畔的德巴意旷野隐修315—320 年,帕科米乌斯在埃及南部塔本尼西建立了第一所修道院,去世前已经在埃及建了 10 所修道院西方早期修道运动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当推本尼狄克(约 480—550年) ,公元 530 年,本尼狄克创建了著名的蒙特·卡西诺修道院,并为该院起草了“本尼狄克教规” 到了 10 世纪,修道院已发展成为西欧最大的庄园主,寺院经济基本上控制了整个西欧经济的命脉三、十字军东征公元 800 年圣诞节,教皇为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加冕,称为“罗马人的皇帝” ,建立查理曼帝国西方再度统一公元 843 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通过《凡尔登条约》将帝国分为东中西三个法兰克王国此后,西欧一直处于分裂混乱的状态自从 1071 年耶路撒冷落入凶悍的塞尔柱突厥人之手以后,西方基督徒的朝觐活动不得不中止,圣地也遭到异教徒的破坏和亵渎格利哥里七世在位时(1073—1085 年)就曾经策划组织十字军东征之事,乌尔班二世任教皇时开始付诸实施首批十字军于 1096 年在“穷汉”瓦尔特和“隐士”彼得的率领下从法国出发,这群乌合之众后来与由贵族们率领的十字军主力部队汇合在一起,终于在 1099年 7 月 15 日攻占耶路撒冷。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结束后,穆斯林又开始威胁和逐渐蚕食西方人设在东方的那些据点和公国于是基督教世界又组织了一系列不成功的十字军东征第二、第三次都失败了,第四、第五次还组织了儿童十字军,结果很多孩子被拐卖为奴隶1291 年亚克城落入穆斯林之手,十字军东征结束 四、基督教神学基督教哲学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的教父哲学和后期的经院哲学(以公元 11 世纪为界) 教父哲学所探讨的问题主要在于上帝论、基督论和人性论这三个方面;经院哲学通常又被称为繁琐哲学,它因讲究繁琐的形式逻辑论证而得名三个重要人物:1、圣·奥古斯丁2、安瑟伦3、托马斯·阿奎纳 五、罗马教会的衰落1、修道院的变质2、教权与皇权的冲突丕平赠土:把拉文纳赠献给教皇,成为教皇国;君士坦丁赠礼:9 世纪伪造《艾希尔多文献》 ,说君士坦丁把罗马之外的安提阿、亚历山大里亚、君士坦丁堡和耶路撒冷的宗教权以及罗马、意大利以及西部地区的世俗政权交给西尔维斯特及其继承者;1046 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三世解除了教皇格利哥里六世的职务,将教俗权力之争公开化;1302 年,雄心勃勃的法王腓力四世召开了法国第一次三级会议,反对罗马教皇充当法国的太上皇,并推选出法国波尔多大主教继任教皇,即克雷芒五世,并且把教廷从罗马迁至法国的飞地阿维农,置于法王的控制之下。
从此开始了长达七十年之久的“阿维农之囚”时期(1305-1377 年) 1378 年,乌尔班六世则在罗马重新组建枢机主教团,与阿维农的教廷相抗衡于是,继“阿维农之囚”以后又出现了 40 年之久的“西方教会大分裂” ,这种分裂的局面直到 1417 年才结束此后,教皇就很难与法国这样强大的君主专制政权相抗衡了3、信仰的松懈中世纪赎罪方式:购买圣徒遗物、向教会捐赠财产、参加十字军圣战、购买赎罪券等第二节 骑士精神与骑士文学(略)第三节 哥特式建筑12 世纪以后,哥特式艺术作为一种熔铸了浓厚的基督教唯灵主义意韵的新颖形式,成为风靡欧洲的高贵典雅的艺术风格在哥特式建筑的典型作品——天主教堂中,不仅是那高耸入云的尖顶、充满了怪诞和夸张特点的巨大肋拱、五光十色的花窗隔屏,甚至连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玻璃和每一个精雕细缕的局部都在宣扬着基督教的彼岸精神和灵性理想主要观点(1)命中注定所有的人都犯有亚当之罪,仅仅通过个人努力取得的成就是不能得到拯救的,要获得拯救必须靠上帝的恩典在此以前就有过类似的思想,但是奥古斯丁使先前的论说得到了加强,他的著作通过这些论点巩固了基督教的地位,随后又成为千古不变的信条奥古斯丁认为上帝已经知道谁会得到拯救,因此我们当中有些人是命里注定会得到拯救的。
2)放弃两性生活(《忏悔录》 )(3)他提出的论点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世的统治者应从属于罗马教皇 (《上帝之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