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规划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706696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城市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西安城市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西安城市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西安城市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西安城市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城市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城市规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城市规划西安城市规划一、外向型城市建设理论的提出及影响 1950 年,西安市人民政府着手编制当时称为“都市发展计划”的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从此揭开了建设社会主义新西安的城市建设事业的序幕。以后,西安五十多年的城市建设历史中,有过三次城市总体规划,对指导西安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起了有益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和我们认识上的不足,前两次城市总体规划中对西安城市性质及发展方向的认定,局限于计划经济下的发展模式,制约了西安的更快发展。1993 年,江泽民同志在西安视察时,为西安题词:“以科技旅游商贸为先导,把西安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外向型城市。 ”江泽民同志为西安“外向型城市”建设的题词

2、,为西安城市化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在西安各界引起强烈的反响,题词精神最终被写入西安跨世纪的城市总体规划,成为西安人民 21 世纪的奋斗目标。 西安市1995 年至 2020 年城市总体规划 ,根据西安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的要求,确定了西安以科技、旅游与商贸为先导的社会主义外向型城市发展方向。该规划确定的西安城市性质是:“西安市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北方中西部地区和陇海兰新地带中心城市之一,陕西省会。 ”至此,长期以来不明确的西安城市化方向问题,在江泽民同志题词的指导下得到明确。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西安城市建设实践中的运用在

3、西安城市建设中,资金紧缺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的矛盾,一直成为西安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矛盾。面对这一矛盾,市委、市政府运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探索出了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路子,实现了“八五”以来城建资金的快速增长,为城市建设提供了资金保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实现了城建资金完全由政府财政划拨的单一模式向建设资金多元化模式的转变。城建资金筹集来源渠道有财政筹集、资源补偿筹集、政策性筹集、信贷筹集、利用外资和市场筹集等多种方式。西安市七五期间城市维护建设共实现投资 7.07 亿元, “八五”期间西安城市维护建设共实现投资 27 亿元, “九五”期间市政公用设施维护建设完成投资 68

4、.1 亿元。其中,政府财政投资比重逐年减少。三、依法治国及依法行政在西安城市建设和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八五”以来,西安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注重依法行政。首先,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立法比重在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中的比重加大。据不完全统计,1989 年以来,西安市出台的城市建设领域地方法规 17 件,约占全部地方法规出台总数的 30%多,其中涉及到了城市规划、村镇建设、园林绿化、古文化遗址保护、水源保护、征地管理、市容管理、物业管理、市政工程、拆迁安置、城建档案、户外广告设置管理等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诸多方面,为我市建设领域依法行政奠定了基础。其中,城市拆迁、村镇、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城建档案

5、管理等立法,在全国领先。其次,城建系统成立了执法队伍,并行成了培训上岗制,执法主体完善;第三,注重了执法程序合法、规范。如西安市建设委员会在行政处罚中,制作了规范的法律文书,并应行政相对人的申请多次举行听证会等。第四,执法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当然,城市建设、管理领域行政执法,也出现过一些教训,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规范甚至侵犯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案件,有待今后纠正和完善。四、西安正确处理古城风貌保护和现代化城市建设辩证关系的思想与实践早在西安市 1980-2000 年城市总体规划中,市委、市政府已经提出了西安保护古都风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任务。此后,在西安市控制市区建筑高度的规定 (1986

6、 年 10 月 29 日市人大常委会批准) 、 西安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1987 年 3 月 21 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1987 年 5 月 16 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等有关规定中,提出了保护历史名城的有关条款,并在城市建设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保护。1994 年 10 月,西安市政府在西安四大古遗址保护实施方案的(基本思路) 中,明确提出了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辨证关系:“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开发利用是保护的目的和归宿。一方面开发利用可积极促进保护,另一方面开发利用也会影响到保护,尤其是那些破坏性的开发利用与文物保护是水火不容的。 ” “对四大古遗址的保护,要在坚持保护为主,抢

7、救第一原则下,变消极保护为积极保护,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途径。 ”此后,西安形成了西安遗址保护条例 ,通过地方法规的形式确定了古城遗址保护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法律地位。与此相反,北京等城市在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关系中,由于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上不可估量的损失。1996 年 9 月 10 日至 12 日,第五届世界历史都市会议在西安召开,这是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有关历史名城的国际会议。来自五大洲 39个国家 51 个城市 52 个代表团的 167 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西安宣言 。这标志着西安古城保护的理论和实践,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8、,并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积累了有益的经验。2002 年 2 月 6 日, 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经市十二届人大第三十次会议通过,这标志着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已进入全面保护新的阶段。在目前我国仍有一部分历史文化遗址遭到破坏的情况下,西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现代城市建设关系的理论和实践弥足珍贵。西安环城建设的成功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好评。美国城市规划学会副主席玛尔库说:“西安古城墙是西安古城的标志,西安环城建设抓住了这一标志性建筑的保护,是具有战略眼光的。这种把保护古城与建设现代化城市结合起来,给古城赋予新的生命力的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规划思想,是当代世界公认的先进规划思想。五、西安培育县域

9、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实践探索活动作为我国中西部具有独特区位优势的中心城市,西安被农村包围,小城镇建设相对滞后,使西安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难以发挥,成为西安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据有关统计,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 734 亿元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仅 45 亿元,仅占 6%,可见西安市农业产业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区县域经济增长缺乏活力。市委、市政府认识到这一问题,并提出抓小城镇建设的战略决策。在西安市八五计划和九五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发展小城镇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发展思路。西安的小城镇建设也开始迈开了新的步伐。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小城镇大战略”的思路后,西安的村镇建设有了新的进展。目前,西安市

10、共有各类小城镇 173 个,其中建制镇 50 个,城镇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小城镇试点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全市共有各类试点镇 15 个,其中国家试点镇 1 个,省级试点镇 1 个,市级试点镇 5 个。试点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所在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六、坚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历史上,一些大都市的毁灭,主要是因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如水源的枯竭等。 “八五”以来,西安市委、市政府根据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加快城市经济建设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从战略上对古城西安的全面保护。黑河引水工程、二环路工程、城市汽化工程、护城河截污改造工程等的实施,有效地改变了古城西安的环境面貌

11、,净化西安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保护了西安城市水源地,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七、中共西安市委第十次代表大会提出经营城市的理念在不久前闭幕的中共西安市第十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栗战书在工作报告中,系统地提出了经营城市的理念。这是西安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思想观念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栗战书同志提出的经营城市的概念和内涵是:-“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和整合城市各类资源,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来经营,按照观念要创新、资产要盘活、运作要多元的思路,使城市资源转变为城市资本,推动西安城市建设和管理迈上新的水平。 ”“经营城市就是创造城市的新价值管理经营好城市,一是要科学规划,强化管理。二是要理顺管

12、理体制,合理划分事权。三是要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城市各类资产。四是要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 ”“经营城市,也包括经营城市概念。一个有价值的城市概念,既是形象,也是无形资产。在经营城市中,我们始终喊响这样一个口号,就是中国西安,西部最佳。 ”经营城市的理念的提出,翻开了西安城市建设和管理新的一页,正在成为西安各界的共识,随着这一理念的逐步实施,必将对西安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深远的影响。二、西安市是陕西省省会,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西安市城市规划、建设

13、和管理的各项工作。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重点地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逐步把西安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三、科学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在总体规划确定的 10108 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进一步优化主城区“九宫格局、棋盘路网”等传统布局。以调整、改造、挖潜为主,逐步完善主城区功能,强化主城区与周边城镇的经济联系。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有重点地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明确、

14、结构完善的市域城镇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四、合理确定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到 2020 年,主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 528 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 490 平方公里以内。具体规模要与你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要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积极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防止城市人口规模盲目扩大。根据西安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坚持集中紧凑的发展模式,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重视节约和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五、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公路、铁路和民航相协调的对外交通运输体系。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

15、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统筹规划、建设城市给水、排水和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充分重视城市防灾工作,加强重点防灾设施和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和防震等在内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六、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城市发展要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集约化道路,坚持节流、开源、保护并重的原则,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开发新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严格按照规划提出的各类环保标准限期达标。要按照节能减排目标,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工作措施,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的发展,强化工

16、业、交通和建筑节能,加强城市综合环境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城市。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水源地和风景名胜区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制订保护措施并严格实施。加强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市域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宜居环境。统筹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目标纳入近期建设规划,确保城市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给规模、区位布局和相关资金投入。根据城市的实际需要与可能,稳步推进城市危旧房改造,提高城市居住和生活质量。八、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西安作为世界著名的古都,要统筹协调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老城区与新城区、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按照整体保护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城市格局和各个时期的都城遗址、帝王陵墓、宫殿园林、古镇古街等典型历史文化遗存。重点保护好北院门、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