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俗文化杂观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1701688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婚俗文化杂观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婚俗文化杂观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婚俗文化杂观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婚俗文化杂观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婚俗文化杂观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婚俗文化杂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婚俗文化杂观(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HINA PLACE NAME13我国传统的婚礼仪式,总以大红色烘托着洋溢喜庆热烈的气氛。吉祥和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新郎长袍马褂,新娘绣衣绣裤,那种味道让人真切体会出中式婚礼繁复中蕴涵的哲理。婚礼当日,先祭祖。新郎在迎娶新娘前要先拜祖先,然后和媒人、傧相等6 人或1 2 人一同随轿前往新娘家。途中要燃放鞭炮以示庆贺。此时,新娘在家要先食“ 姐妹桌“表示自己依依不舍告别少女时代。新郎到,新娘要先拜神明、拜祖先、叩别父母、接受新郎鲜花。选定吉时和新郎一起离开娘家。此时由“ 年高多福“ 的好命人搀扶上轿。娘家人要放鞭炮、关门,起轿后,娘家人将一碗水泼

2、在地上,表示未嫁出去的女儿似泼出去的水新娘有了自己的家,不会被新郎休回。新娘要在轿上哭几声,表示对父母的恋恋不舍之情. . . . 迎娶的队伍以竹笠为先,青竹连根带叶,竹端系猪肉一片,以防邪神白虎. . . . . 花轿到新郎家后,停在门前,由男方家的童子端茶迎轿。新娘由“全合人儿”扶下轿过火盆、踩瓦片、敬公婆茶。男方家的长辈将新娘介绍给家中人。新郎新娘踏上红毯进堂。双双拜天地、行交拜礼、入洞房。新郎为新娘揭红盖头、点花烛、饮合欢酒。凤冠霞帔是古装的新娘必不可少的,华丽的装饰,喜庆的色彩,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新娘风格。当新郎身穿长衫马褂,簪花挂红,手扶花轿而行。而新娘身穿绣花裙褂,头顶凤冠霞帔,上

3、面盖着一块红方巾。坐在缓缓前行的八抬大轿中,听着鼓乐喧天的乐曲,看着外面驻足观望的人群,让新娘感觉到像置身于梦境一般,顿时感到脸上一圈红晕泛起,心里甜丝丝的,好像自己就是那月亮中古典而美丽的嫦娥,享受着甜蜜的幸福。中国不同省份及籍贯的人士在举行婚礼仪式时,也别有其独特的嫁娶习俗。虽然部分有趣味的传统礼仪已因文明发展或简化婚礼而被省略,但这些陈旧有趣的婚礼习俗仍具阅读价值,成为中国文化遗产。假若你的另一半与你拥有不同籍贯,也可借此机会,一窥他 ( 她 ) 家乡一些特殊、有趣的嫁娶仪式。中国各地婚俗婚俗文化hunsuwenhua绍兴汉族婚俗14中国地名婚姻,一般经历做媒、订婚和结婚等阶段。 做媒旧

4、时,绍兴有以说合婚姻为业之中介人,多为中老年妇女,俗称媒婆,亦有尊称大媒太太者。间有男性媒人,俗称媒公、大媒先生。媒人平时十分留意小官人 ( 未婚男子 )、大姑娘 ( 未婚女子 ),遇有年龄、财产等条件相当者,即于男女双方游说。上虞等地俗为:媒人至男家先行试探:“ 我来向官人讨杯糖茶吃吃。“ 主人如同意其为媒,则泡糖茶以待,并付予“媒条“ 。媒条以中介人口吻书有“ 老爷令郎年岁大吉“ 字样。若小官人之叔伯较其父有声名,则改令郎为令侄。即男家以最具身份者出面托媒。开媒条之时,须择逢双之黄道吉日,且日支须与小官人生日相合。媒条字数须成双配对,书写不得错漏。男媒取得媒条后,约女媒同去女家。如女家愿开

5、媒条至男家,则为女家允婚之非正式表示。女家所开媒条格式与男家同,仅将令郎改作令嫒。媒人见女家开出媒条,即取出随身所带书有“ 茶仪“ 字样、内装钱币之红封筒送给女家,俗称收茶钱。 订婚男女双方经媒人撮合,略有头绪后,即须“ 合肖“ 。旧时以为生肖不合则不能相配,如龙与虎、蛇与鼠均会发生争斗,鸡与犬、羊与鼠均素不相和,虎羊相配会“ 羊落虎口“ ,羊鼠相配会“ 羊鼠俱休“ 等等,因而忌通婚。男女年龄相距及属相亦有忌讳。男女年龄相差六岁称“ 大六冲“ ,相差三岁称“ 小六冲“ 。“ 小六冲“ 尚可,“大六冲“ 则忌婚配。绍兴有谚云:“ 男子属羊闹堂堂,女子属羊守空房“ ,以为男子属羊命佳,女子属羊运舛

6、,以致男子多不娶属羊女子为妻,属羊女子或嫁命“硬“ 男子,或屈为“ 填房“ 。此俗表明旧式婚姻不仅须门当户对,恪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且须获得迷信认可。绍兴CHINA PLACE NAME15昔日,绍兴风俗同族不许通婚,同姓亦不能联姻。男女双方如合肖,且均愿意结亲,即须互相送帖。订婚吉日由女方拣送,婚日则由男方择定。女方拣定吉日后,男家出“ 求帖“ ,连同“ 拜帖“ 送至女家;女家则出“ 允帖“ ,连同“ 拜帖“ 于当日带交男家。拜帖书有“ 全福“ 或“ 正肃“ 字样,落款为“ 忝姻年家眷愚弟庄敬顿首诚拜“ 。求帖除书“ 全福“ 或“ 正肃“ 字样外,另附“ 敬求台允“ 四字大红签条一纸。允帖

7、与求帖相同,但签条上改写“ 敬遵台命“ 。男家送帖时,须随送荔枝、桂圆、核桃、红枣、莲子、松子、百子糕、榛子、桐子、青豆等“ 十全果“ 。女家循例收受大部礼物。女家出“ 允帖“ 后择日,男家“发盘“ ( 即送彩礼) ,过礼订婚。男家发盘有“ 头盘“ 、“ 二盘“ 、“ 三盘“ 之分。头盘彩礼,为姑娘身价钱,含有偿付女家养育费之意。一般按女子年龄计价:清道光前,“越风,贫女许字,婿家聘以钱,按女齿每岁贰仟文”计;清同治后,“女稀,钱增数倍” ;1 9 1 9 年前后,绍兴“女子每岁须洋钱六元,至少四元” ;1 9 4 9 年,“订婚付的聘金,在乡下有以一石米或石半米合女人一岁” 。范寅 越谚 “

8、发盘”条云:“结婚姻行聘盛,备钱银、绸缎、喜花、红帖、钗镯、粘果、结果、响果、鸡鹅、鱼肉、船亭、果亭、茶架、花雕酒、拜柬而往” 。女家收下彩礼,回赠龙糕、凤饼、袍褂料子、文房四宝、锡酒壶等物。礼品中,男家必备花雕酒,女家必备茶叶,故有“男酒女茶”之说。此礼仪,即“三茶六礼” 。男家发送头盘彩礼后,即向女家“请庚” ,请问女方生日时辰,再将男女双方生辰送至择日店,请星相家排“八字” ,拣定“安床”及“合卺”吉日。请庚时,男家备两份红全帖及一对提盒送至女家。红全帖亦称拜帖或求帖,只是求帖书有“敬求淑造”字样。提盒内盛湘莲、白糖等“茶料” 。女家循例璧还茶料,将拜帖与允帖送至男家。此后,男家发送二盘

9、彩礼至女家,用于置办嫁妆。礼仪与发送头盘时大致相同。所送帖为红绿帖,分别书安床与合卺日辰,格式通常为“ 谨詹月日时安床 ( 或合卺 ) 大吉“ 。同时,男家须送成双“ 缎头“( 绸布料子 )、“ 衣折“ ( 成衣 ) 等彩礼。少数男家头盘、二盘同时发送,俗称“ 随盘进“ 。结婚前夕,男家须送三盘彩礼,用于女家置办喜酒。女家如高堂健在,男家须致送孝敬钱及礼品。花轿临门迎娶时,男家还须送“ 开门钱“ 、“ 上轿钱“ 等。贫素之家有以下几种节省聘金办法:以劳动力代聘金。经媒人从中周旋说妥,并立下条规:男方须至女家无偿劳动若干年,期满男家不必筹办彩礼,只须张罗一笔结婚时所需费用即可完婚。调亲即换婚。双

10、方各将女儿许配对方为媳,藉此省却彩礼及节约婚礼费用。老亲结亲旧时,此俗普遍流行,多为姑表、姨表、舅表亲联姻。除为增强戚谊,亦可少花彩礼,但近亲结婚,常祸延后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革婚姻制度。男女青年虽多自由恋爱,自主结婚,但大都仍靠介绍撮合。8 0 年代以后,共青团、工会、妇联、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团体、机构组织婚姻介绍所,为男女青年乐当“红娘” 。恋爱成熟,到当地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书。婚俗文化hunsuwenhua结婚旧时,新人眠床之棕棚暂用木棒搁架。婚礼前,男家须择吉“ 安床“ ,即于吉日拿去木棒,使棕棚落榫。绍兴习俗,新人眠床不可空,自安床之日起至结婚之日,新郎或陪郎均须睡新

11、人眠床。陪郎须为童男或夫妻双全之族中男姓。女子出嫁前,女家即发送嫁妆至男家。嫁妆中梳头桌等称方件,脚盆等称圆件,并须有火熜等铜器,饭锡锅等锡器,彩瓶等瓷器及首饰、衣箱等。除首饰等少数嫁妆于婚日随花轿送至男家外,大部分嫁妆均由执喜役者 ( 俗称“ 行郎“) 用“眠桥”或船先送至男家。行郎多为男女双方亲友、佣工,人数视嫁妆多少而定,但务必成双。婚前,新人须举行沐浴仪式。仪式由两位夫妻双全、多子多女之夫妇主持。一人手拿砻筛,上放红色喜果、鸭蛋,下接大脚盆,另一人以热水自砻筛淋入脚盆,再以毛巾浸盆内热水,绞干后让新人揩拭,如此重复三次,仪式即算完成。同时,男方须剃头。先点烛,供茶食。理发匠进门须恭喜道

12、贺,口念“ 七子保团圆“ 或“ 十全如意“ 等吉祥语,并拔下7 根或1 0 根长发,挽成花结,准备送至女家。女方则须“ 开脸“ ,用纱棉线绞除脸上汗毛。开脸时,亦须拔下7 或1 0 长发,与未婚夫之长发混合搓线,扎于发髻,称“ 发线“ ,为结发夫妻象征,系妇女珍贵之信物。婚前一日,男女双方均须祀神 (俗称祝喜福 )、祭祖 ( 俗称请大人羹饭 )。祀神礼仪与祝福相似,但唯新人及主婚人朝拜。祭祖礼仪与平时相同,但最后跪拜者应为新人。绍兴习俗女子出嫁,必用彩舆。不坐花轿者多为妾或再婚之妇。花轿顶有“ 五岳朝天“ 的锡制饰物,遍置灯彩,嵌空玲珑。花轿多向轿店租用,每逢嫁娶之日,必先期赁定。男家在发轿迎

13、娶前,须请两位夫妇齐眉、儿孙绕膝之长者作“ 福星“ 、“ 禄星“ ,至花轿内借烛光以镜映照一遍,再以满燃檀香之熨斗熏轿,俗称“搜轿” ,意在驱逐轿内妖魔鬼怪。男家发轿时,新郎身穿吉服至门口向花轿作三大揖,以示恭送,称“送轿” 。迎亲仪仗队伍,轿前为对锣、铳手、吹鼓手,后有行郎手执各种灯伞、红绳束腰之木柴 ( 俗称膛柴 ) 等,并有乐队随行。女家收受膛柴后,换上红绳束腰之木炭送还男家,即所谓“柴新郎炭新娘” ,取人财两旺之意。绍兴城内有以“五福” 、“大庆” 、“宝” 、“长安” 、“万安” 、“福禄”等吉语命名之桥,花轿自男家抬出,须绕道至少抬过其中两座桥,方至女家,以博吉利。俗以花轿与花轿不

14、得迎头相遇,故迎亲队伍前面、手持肩头灯之两行郎,不仅带路,且负有设法回避其他花轿之责。花轿不16中国地名绍兴CHINA PLACE NAME17得途中停顿,且前进时必奏乐,转弯时必鸣锣,过桥时必放铳,为驱邪亦为显示隆重。俗称结婚为“ 小登科“ ,即使官员亦须让道。花轿临门,女家有“ 哭轿“ 之俗。除惜别外,尚有为免新娘所产子女致哑之意。男方迎亲队伍临门前,女家须请两位“ 顺流“ 妇女将新娘衣装入箱,称“ 叠箱“ 。送嫁老嫚为新娘梳太婆头、穿耳嵌等,此举均须伴以吉语。新娘兄弟则须为新娘准备行装,称“ 打铺陈“ 。女家于新娘上轿前亦须搜轿,仪式与男家相同,惟“ 福、禄“ 两星改由女性充任。新娘上轿

15、时,不能随带剪刀之类利器,以免冲犯“ 轿神“ ,招惹不测之祸。女家发轿前,男家行郎不时狂敲大锣,催促新娘上轿。新娘上轿前循俗进上轿饭,叩别祖宗,辞别父母亲友,扎“ 兜脚绸“ ,穿红罗大袖、全红太婆衣,戴花冠,盖袱,由兄弟抱入花轿并挽轿杠送出大门。花轿须连绕三个圆圈 ( 俗称望娘弯 )。此时,其母须坐于房内马桶上按“ 哭嫁调“ 即兴吟唱,多为劝诫、祝颂之辞。绕罢望娘弯,兄弟将轿杠前推,以示送行。新娘穿新鞋与扎“ 兜脚绸“ 后,即不能接触地面,以免带走娘家财运。在新昌,新娘上轿前有腰插铜镜避邪之俗。在诸暨,姑娘出嫁,须随嫁两箱上锁素衣。花轿循原路抬至男家,新娘兄弟及轿子应接踵而至。男家铺床,按规矩

16、叠放“铺陈” 。送嫁老献妆:向男家点交新娘首饰等物。亲送新娘之兄弟通常为4 位,亦可以侄辈凑数。男家出门恭候,并须放铳与奏乐欢迎。婚礼在鼓乐声中举行。男家所雇老嫚代婆母向轿内新娘献三道茶。此时“ 礼生“ (司仪俗称 ) 呼:“行亲迎礼! ”“奏乐! ”“请新贵人登堂! ”4 位手执“裤脚灯” 、“子孙灯”行郎步入内室请新郎。新郎身穿“开气袍” ,腰束“扣带” ,脚登粉靴自右边步入厅堂。面南、向北各作3 个大揖,于礼生赞“ 请新贵人回玉“ 后从左边步入内室。接着,拜堂成亲。礼生依次高赞“ 行合卺礼!“ “ 奏乐!“ “ 请新贵人登堂!“ “ 请新玉人降彩舆!“ ( 各请3次 ) 新郎、新娘各由两位“ 顺流“ 太太接到厅堂“ 福禄寿婚俗文化hunsuwenhua“ 星像前恭立。鞭炮声中,新郎、新娘先向外拜天地,再朝内拜“ 三星“ ,最后行交拜礼。婚礼主持人为礼生,副礼生读祝词 ( 花烛诗 )。平民亦有请厨师权充礼生者。此后,新郎、新娘又面向“ 三星“ 恭立,举行“ 晋福杖“ 礼仪。其时,请长者扮“ 南极仙翁“ ,由行郎迎至厅堂,以束红绳之甘蔗所充“ 福杖“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