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区域视角看加快东营发展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679282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区域视角看加快东营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区域视角看加快东营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区域视角看加快东营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区域视角看加快东营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区域视角看加快东营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区域视角看加快东营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区域视角看加快东营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区域视角看加快东营发展从区域视角看加快东营发展从区域视角看加快东营发展区域是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重要范畴,是指具有相类似的地理特征及相类似的生产活动样式、政治、文化形态的地区。区域合作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它的经济意义在于,区域之间通过优势互补、优势共享或优势叠加,把分散的经济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把潜在的经济活力激发出来,形成一种合作生产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阐明了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并在山东视察期间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09 年 11 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同时肩负着

2、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双重责任,如何通过与各地区间“对接” ,实现东营的快速崛起,是全市上下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近期,东营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组织人员就东营市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定位、发展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经过分析研究,得出如下认识:一、省际壁垒逐渐打破,区域协调发展大势所趋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跨区域合作正成为日益走向成熟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态势。早在 2004 年 6 月,泛珠三角区域 11 省区联合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框架协议 ,协议明确了基础设施、产业与投资、商务与贸易、旅游等 10 个合作领域。

3、2006 年底,长三角城市群互动机制正式启动,把区域大交通体系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信息资源共享、旅游和人力资源合作、规划合作、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长三角区域合作的重点。国家促进中部六省经济崛起的 36 条政策措施出台后,中部六省召开中部论坛郑州会议,谋划构建优势互补的产业协作体系。东北三省在国家总体规划下,统筹区域重大发展规划,正形成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三省还选择立法层面,达成了东北三省政府立法协作框架协议 ,进行“一法通三省”的探索。2009年,国家正式批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图们江地区、中部地区等 11 项区域规划,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在这些区域发展战略

4、和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发达地区加速崛起,落后地区竞相赶超,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格局已然形成。二、东营周边区域经济合作在高起点上迅猛发展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1994 年至 2005 年,天津滨海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 20.6%的速度增长,2005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608.63亿元(是浦东的 76%) ,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187 亿美元,世界 500 强企业有 70 多家在新区投资。2007 年,滨海新区实现生产总值2364.08 亿元,增长 20.5%,占全市的比重达到 47%;2009 年,滨海新区完成生产总值 3810.67 亿元,

5、增长 23.5%,占全市比重约53.7%,滨海新区已成为天津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和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个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正在崛起。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的环渤海经济圈,包括北京、天津两直辖市及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共五省(区)二市,总人口 2.6 亿。2006 年环渤海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 5.5 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的 26%,2009 年实现 10.2万亿元,占全国的 31%,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已成为我国的第三个增长极。2007 年以来,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持续得到与时俱进。从“一体两翼”到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区域发展战略逐渐

6、得到深化和发展。以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为主攻方向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高效生态为典型特征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打造高端产业、高端产品和高端技术自主创新平台的重点的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以提高省会综合服务功能带动周边发展的省会经济,以培植钢铁、电力、石化、木浆造纸等产业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以突破菏泽为重点的西部地区发展战略,标志着我省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意图更加明显。环渤海经济圈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如火如荼,全省范围内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全面开花,既给东营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抢抓机遇,有效化解周

7、边区域合作发展对资本和产业流入东营产生的阻滞效应,避免东营区域内人才、资金、项目面临被“抽离”和边缘化的危险,东营市必须跳出东营看东营,借助外力,启动内力,在外引内联的合力中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三、在实施国家战略中创造东营发展新优势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的东营市,经过 26 年的发展,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收入位居全省前列,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一个由新兴石油城市向现代化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转变的重要时期。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提升为国家战略后,东营必须立足黄河三角洲,面向环渤海,依

8、托大腹地,放眼全世界,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一)整合统筹,实现全市经济协同发展东营市下辖三县两区,同时还拥有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营港临港产业区。由于资源禀赋和区域内社会经济基础差异的原因,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平衡,行业之间存在不小差距,区域产业结构存在趋同现象,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实施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要通过统筹区域资源,打破空间阻隔、地方壁垒,有序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一是强化规划功能,推动集约开发。要按照国家规划关于区域空间结构的总体部署,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经济布局,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

9、的空间结构,构建全市区域统筹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要重点开发好国家级以及各省级开发区的集约开发,推动生产要素的集聚和优化配置。二是集聚产业群,推进产业布局一体化。积极推动现有石化产业、轮胎、盐化工等产业在空间上聚集,拉伸产业链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特别是要重点抓好中心城区工业企业搬迁工作,努力实现集聚生产、集中治污、集约发展。要积极提升高端产业区承载能力,重点引进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高端产业高地,带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三是加快发展中心城组群,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以东城、西城、垦利县城为组群,实行规划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做到城市建设管理一体化、

10、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要针对三次产业结构较重、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在中心城区重点发展好生产服务业,积极发展消费服务业,加快构筑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形成人口和产业集聚度高、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良的中心城区经济区。四是统筹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要创新工作机制,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整体发展的良好格局。进一步落实促强扶弱措施,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竞相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二)积极北上,加快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按照产业经济学的原理,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带来产业的“梯度转移” 。东营在与天津滨海新区对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条件。一是有利的区位

11、优势。东营位于半岛城市群与环渤海经济区的结合部,特殊和优越的地理区位,理所当然成为环渤海经济区产业转移重要的经济带。二是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黄大铁路、德大铁路正处于建设之中,威乌高速全线贯通,东营港吞吐能力五年内将达到 3000 万吨以上,东营机场改扩建工程也即将完工,高效便捷的立体大交通体系,有助于大规模地承接滨海新区的产业转移和产业整合。三是丰富的资源优势。土地资源是东营吸引生产要素聚集、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核心优势;处于胜利油田腹地,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拥有地下卤水、旅游、风能、地热等丰富资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潜力巨大。四是产业基础良好。工业门类较为健全,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电子

12、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石油机械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迅速,石化、轮胎、造纸、纺织等传统产业比较优势明显,具有主动接受辐射、扩大交流合作、吸引各方投资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接天津,首先要从战略高度思考东营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发展定位、比较优势;其次,要在省级层面制定一体化的发展规划,明确阶段性、长期性目标;第三,要建立一个级别较高的协调机制,提出工作措施,落实合作事项,调解处理争端;第四,要构建区域大交通体系,完善信息服务网络,促进区域经济整合;第五,要定期举办企业合作推介会,推动企业跨区域合作。(三)东进西扩,发挥区域经济发动机作用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东营是核心区域,

13、能否发挥主战场作用,实施好东进西扩战略相当关键。东进,就是向东打开出海通道,冲出渤海湾,连接东北亚,走向全世界,融入经济全球化;西扩,就是以济南省会城市圈为依托,向西扩展市场,开辟港口腹地,形成大出大进的重要区域物流中心。在东进西扩过程中,应分析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力戒平推平移、齐步走。当前,要把港口建设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一方面,港口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港口的优势,通过扶植和发展港口相关产业推进着港口发展。因此,加快东营港建设,增强港口吞吐能力,不断强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和物流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港口的龙头带动作用是当务之急。一是实现铁路与港口的连接。在黄大、德大铁路建设体系中,同步加快疏港铁路建设,构建港口快速集疏运体系。二是着力开发港口商贸功能。积极发展以港口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规划建设港口物流园区,增强港口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三是着力开发港口工业功能,加快建设临港工业园区。重点建设化工、电力、临港产业、物流等产业集聚区,打造区域内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电力供应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带动辐射整个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开发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